sponsored links

英法德美“恐俄症”大盤點:八百年來,俄羅斯為何屢遭排斥?

歐洲的“恐俄症”由來已久,第一次爆發,要追溯到1204年的那場十字軍東征。這場“信仰之戰”的最初目標是埃及重鎮薩拉,但十字軍走到半路,發現君士坦丁堡好像更有賺頭,於是調轉矛頭就攻陷了這座千年古城。

為了捍衛君士坦丁堡,俄羅斯的前身羅斯人派出了維京戰士組成的瓦蘭人衛隊,他們與十字軍浴血奮戰,沒有一人投降,最終全軍覆沒。

這是一場頗值得玩味的戰爭:打著信仰旗號的歐洲騎士們在君士坦丁堡燒殺搶掠,聖壇被砸碎,聖母銅像被熔鑄,宮殿被夷為平地,甚至連修女都慘遭玷汙……而羅斯人卻個個表現得像光榮的騎士。

英法德美“恐俄症”大盤點:八百年來,俄羅斯為何屢遭排斥?

歐洲強盜從這場戰爭中賺得滿盆滿缽,而城內的東正教僧侶不得不逃往俄羅斯。這個橫跨亞歐的大國,也因此在信仰上與歐洲徹底分道揚鑣。

後來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在俄羅斯境內建立了金帳汗國,歐洲人把對東正教和蒙古人的畏懼、都投射到俄羅斯身上,“恐俄症”像瘟疫一樣蔓延。

在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都在極力貶低俄羅斯。例如法國大文豪拉伯雷認為俄羅斯人“與印度人、波斯人和野蠻人屬於同類”;孟德斯鳩認為俄國是專制制度的極致體現;盧梭乾脆直接給他們蓋棺定論,認為“俄國人永遠不會成為真正文明的民族”。

歐洲經過漫長的中世紀薰染,思考問題很難脫離宗教視角,在他們的意識中,“基督教歐洲”與“東正教俄羅斯”是有血海深仇的,俄羅斯人早晚會報復。

他們大概忘了,當年是誰以宗教名義瘋狂東征虐奪、血洗君士坦丁堡,激起不可磨滅的仇恨的。

英法德美“恐俄症”大盤點:八百年來,俄羅斯為何屢遭排斥?

18世紀末,伴隨著彼得大帝改革後俄國的逐漸強大,歐洲的恐俄症達到了一個小高潮。一代歐洲精英全盤否定俄羅斯,他們甚至不允許俄羅斯人擁有優點。

例如,在談到俄羅斯人的勇敢時,狄德羅是這樣評價的:“奴隸制和迷信激發了他們對生命和對死亡的蔑視。”

法國作為當時的歐洲大陸霸主,對俄羅斯人的仇恨值也是最高的。這種集體意識,最終導致了拿破崙那場著名的遠征。

作為歐洲霸主,不把全歐洲的敵人俄羅斯打趴下,如何服眾呢?

1812年那個寒冷的冬季,拿破崙60萬大軍在莫斯科損失殆盡,帶著最後3萬人灰溜溜逃回了大本營。這場戰爭,英勇善戰的俄羅斯人僅僅損失了21萬軍隊,個個以一敵三,將法蘭西皇帝的威嚴碾得粉碎,拿破崙也因此跌落神壇。

英法德美“恐俄症”大盤點:八百年來,俄羅斯為何屢遭排斥?

讓人意外的是,這場戰爭之後,整個歐洲都瘋狂地愛上了俄羅斯,風評來了個180°大轉彎,俄羅斯直接從“不配擁有優點的野蠻人”變成了“人類的理想代表”。

當然,歐洲對俄羅斯態度的變化註定是短暫的,因為那時的他們只想打倒拿破崙,而俄羅斯人幫歐洲達成了心願,讚美俄羅斯在很多國家也就成了政治正確。

“反俄棋手”法國人十分清楚,歐洲讚美俄羅斯是假,反對法國霸權是真,他們緩過勁之後,又扛起了反俄大旗,在輿論陣地開始反攻。

1843年,一本影響深遠的醜化俄羅斯的暢銷書《1839年的俄羅斯》在巴黎出版,短時間內再版三次,再一次點燃了全歐洲的恐俄症。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俄國人不愛歐洲文化,只是在模仿它,以便強大起來後去搞侵略。

這本書影響力巨大,一直到二戰後,依然被歐美學術界評為對俄羅斯描述最出色的文獻。

英法德美“恐俄症”大盤點:八百年來,俄羅斯為何屢遭排斥?

吉·梅坦在《致命的偏見》中對這本書的評價非常具有代表性:這本著作成為恐俄人士的萬能《聖經》,是恐俄人士用作證據的不竭源泉和插相簿。

有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早期的反俄先鋒基本都是法國人。為了詆譭俄羅斯,這幫文化人找出了很多奇怪的角度:比如基督教與東正教的世仇,比如俄羅斯人與蒙古人的聯姻關係……

然而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作為歐洲陸地霸主的法國,想在全歐洲營造反俄氣氛、從而把俄羅斯排除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外。

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英國人也加入了恐俄陣營,逐漸接替法國,成為歐洲反俄急先鋒,這又是為何呢?

答案依然是君士坦丁堡。

這座城市是銜接歐亞大陸的紐帶,但卻因為東正教的歷史關係,天然和俄羅斯人比較親近。英國人認為:“君士坦丁堡是架設在東西方之間的一道金橋,不透過這道橋,西方文明就不能像太陽一樣繞過世界; 而不同俄國進行鬥爭,英國就不能透過這道橋。

英法德美“恐俄症”大盤點:八百年來,俄羅斯為何屢遭排斥?

當時的英國,國力處於巔峰,自稱“日不落帝國”,它的野心已經不侷限在歐洲,而是想要控制整個歐亞大陸。

眾所周知,英國是個純粹的海權國家,陸軍戰力非常一般,連一個阿富汗都拿不下來;而歐亞大陸縱深太大,中西亞全是陸地,這是陸權國家俄羅斯的主場,如果俄羅斯繼續壯大,英國無論如何也沒法在亞洲心臟地帶與其競爭。

1853年,英國和法國這對反俄新老棋手聯袂出擊,在克里米亞徹底擊敗了俄國。

克里米亞一丟,就意味著俄國無法再向南拓展勢力,起碼透過君士坦丁堡進攻歐洲的路線是被堵住了,英國人這才稍微寬了點心。

那麼德國呢?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德國對蘇聯可是夠狠,他們的恐俄症又是怎麼回事?

英法德美“恐俄症”大盤點:八百年來,俄羅斯為何屢遭排斥?

其實,1870年德國統一之前,德國與俄國的關係還不錯,日耳曼貴族長期和俄國羅曼諾夫家族聯姻,兩國貴族沾親帶故,其樂融融。

德國與法國不一樣,它想做歐洲霸主,首要敵人是法國,其次才是俄國。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希特勒上臺後開始瘋狂反俄,甚至提出了“生存空間”理論專門用來反斯拉夫民族?

在希特勒的支援下,俄羅斯人被認為是文明血統最少的民族。德軍依據人類學家沃爾夫岡·阿貝爾的理論,制定了一項“逐步消滅俄羅斯”的可怕計劃。

二戰時期,德國成為歐洲“恐俄症”的代言人,其真實目的是想給英美製造煙幕彈,好為擴軍備戰爭取空間。

一句話,德國並不恐俄,都是裝出來的。

二戰之後,扛起“恐俄症”輿論大旗的國家,那就只能是美國了。

英法德美“恐俄症”大盤點:八百年來,俄羅斯為何屢遭排斥?

美國這個國家特別純粹,作為“資本家的天堂”,美國所有行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掙錢。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實力一落千丈,美國其實沒必要恐俄,但這並不耽誤美國以恐俄為藉口,煽動恐慌情緒,一方面可以轉移國內各種矛盾,另一方面也能加速資本回流,繼續薅全世界的羊毛。

——————

參考文獻:

1、孫芳,西方“恐俄症” 從歷史心理到政治心理,載於《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20年第4期;

2、侯艾君,俄羅斯批判西方恐俄症及其啟事,載於《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8年第9期。

·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2-02-14

相關文章

長津湖戰役有多慘烈?看美國人的描述:一場名副其實的地獄之戰

長津湖戰役有多慘烈?看美國人的描述:一場名副其實的地獄之戰
看過電影<長津湖>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裝備不足.通訊不足.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以鋼鐵般的意志打敗美國侵略軍,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當然, 用一部電影來表現長津湖戰役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6天三炸水門橋,美軍卻逃出生天?多虧了日本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6天三炸水門橋,美軍卻逃出生天?多虧了日本
1950年12月初,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已經接近尾聲,美陸戰第1師完全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氣焰,面對我軍的強勢進攻,在戰場上節節敗退. 6日,眼看美軍意欲逃跑,而他們的必經之地是一座此前已經被我軍兩次炸 ...

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中國不願意回憶,美國不敢回憶

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中國不願意回憶,美國不敢回憶
1950年年12月8日晚上6時,美軍陸戰一師1萬多名官兵,1000多輛汽車通過了水門橋,在美軍第3師的接應下進入了長津湖地區. 這裡是大雪皚皚的高原地帶,在這裡甚至氣溫都能達到零下40℃,在這極寒天氣 ...

120萬美軍的噩夢,血戰長津湖,志願軍有多拼?

120萬美軍的噩夢,血戰長津湖,志願軍有多拼?
當戰無不勝的美軍踏上朝鮮戰場的那一刻,北緯38度線就變得岌岌可危了,而剛剛從戰火裡淬鍊過的中國軍隊最不怕的就是這個. 既然別人要試試,那就和他們掰一掰腕子,看看到底是美軍的裝備硬還是志願軍的骨頭硬. ...

長津湖:零下40度埋伏,戰士成冰雕,一場中美雙方不願提及的戰爭

長津湖:零下40度埋伏,戰士成冰雕,一場中美雙方不願提及的戰爭
在戰爭史上,都說是蘇聯的冬天趕走了德國.其實這句話不無道理,在極度惡劣的寒冬天氣下,人的生理承受能力總是有極限的,一旦沒能突破這個極限,最終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凍死在這寒冬當中. 然而當年,我軍也曾 ...

長津湖血戰:抗美援朝最悲壯慘烈的一戰,其艱苦程度超越長征

長津湖血戰:抗美援朝最悲壯慘烈的一戰,其艱苦程度超越長征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宋阿毛 1950年12月7日,在抗美援朝犧牲的戰士中 ...

長津湖之戰為何沒能全殲美陸戰1師?看9兵團打得有多艱難就知道了

長津湖之戰為何沒能全殲美陸戰1師?看9兵團打得有多艱難就知道了
1950年11月27日,第9兵團在長津湖地區,對美軍發起了總攻,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就此拉開了帷幕. 對於第9兵團的將士們來說,他們不僅要與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進行殊死血戰,還要和老天爺抗爭. 倉促入朝的第 ...

有人說《長津湖》亂?那我來告訴你歷史與電影的重疊

有人說《長津湖》亂?那我來告訴你歷史與電影的重疊
萬萬沒想到,在我看來<長津湖>這麼簡單的故事,居然有人覺得亂?!我當時就一臉地鐵老頭看手機.jpg,好吧,讓我來給大家理一下時間線.話說回來,現代人已經被手機這個外接器官給支配了,這麼清楚 ...

《長津湖》電影觀後感
2021年十一這天,為了避免路途的擁塞(去年自駕去湖南,十一幾乎堵在路上),安排了聚餐與看電影休閒活動. <長津湖>電影在上映前就開啟了宣傳攻勢,我也是被這波宣傳浪潮裹挾者去看的,當然還有 ...

我看完吳京、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長津湖》的感慨

我看完吳京、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長津湖》的感慨
非常推薦一看,9月30日的晚上我第一時間就去買了電影票看了,座標深圳,這裡的電影票還算比較便宜,49塊錢3張,我總共買了7張和朋友一起去看的. 其實這個電影從我看到預告片的時候,我就已經很期待了,畢竟 ...

陣亡,投降,當逃兵,頑抗到底,長津湖戰役中的各種美國軍官

陣亡,投降,當逃兵,頑抗到底,長津湖戰役中的各種美國軍官
前言:1950年10月26日,那天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師長史密斯將軍的57歲生日,他的海軍陸戰隊第1師這天在朝鮮半島東海岸的元山登陸,兩天後,他下令47歲的小霍默·l·利茨伯格上校指揮第7海軍陸戰隊 ...

長津湖戰役,僅零下40度而已?遠比想象的要難!美國不想提就對了

長津湖戰役,僅零下40度而已?遠比想象的要難!美國不想提就對了
抗美援朝戰爭中,有著一場中美都不願提及的血戰"長津湖戰役". 軍史學家把"長津湖戰役"與持續征戰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有"凡爾登絞肉機"之 ...

《長津湖》中,那些沒有告訴你的細節,真實歷史讓人更加熱淚盈眶

《長津湖》中,那些沒有告訴你的細節,真實歷史讓人更加熱淚盈眶
看完<長津湖>走出影院,總覺得有些意猶未盡,5天票房近20億,被眾多網友譽為封神之作,又有吳京.易烊千璽這樣的頂流做保障,突破50億的票房似乎毫無懸念. 很佩服劇組,敢選取這樣一個敏感的題 ...

長津湖那年,中美的國力差距究竟有多大?

長津湖那年,中美的國力差距究竟有多大?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 報人劉亞東A 來源:吳曉波頻道 作者:巴九靈 從朝鮮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誰是最可愛的人>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1950年 ...

長津湖戰役3個偏師,2名師長授少將,另外1名降職授大校

長津湖戰役3個偏師,2名師長授少將,另外1名降職授大校
百年百將145:餘光茂 作者:相忘於江湖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東線長津湖之戰,和西線形成對比. 西線的作戰部隊,是志願軍第一批入朝的38.39.40.42.50和66軍,共23萬人,由志司直接指揮,志 ...

長津湖之戰,不可一世的美軍師長撤職,志願軍3個冰雕連感天動地

長津湖之戰,不可一世的美軍師長撤職,志願軍3個冰雕連感天動地
百年百將159:詹大南 作者:相忘於江湖 冰雪長津湖,可以說是抗美援朝最慘烈的戰役.這場零下30~40°極寒天氣下的遭遇戰,既有楊根思堅守小高嶺的壯烈,也有殲"北極熊團"的快意,還 ...

《長津湖》冰雕連戳中無數觀眾淚點,但你真的瞭解真實的冰雕連嗎

《長津湖》冰雕連戳中無數觀眾淚點,但你真的瞭解真實的冰雕連嗎
電影<長津湖>片尾的一段冰雕連的畫面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志願軍戰士們手握鋼槍,匍匐在陣地之上,甚至手指還扣在步槍的扳機之上,等待著敵人的到來. 有些不明歷史的人認為,這也許是電影經過藝術加 ...

《長津湖》廣受好評,被譽為新“天花板”,片中卻也有3處瑕疵

《長津湖》廣受好評,被譽為新“天花板”,片中卻也有3處瑕疵
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2565期.戰爭題材電影<長津湖>正在熱映,不光票房遙遙領先,口碑方面也是廣受好評.很多網友稱讚:這是繼八.九十年代的國產電影<大決戰>之後,八一廠的又一 ...

抗美援朝中的轉折點—長津湖戰役

抗美援朝中的轉折點—長津湖戰役
一.我們的1950 1950年2月美蘇冷戰時期,世界局勢暗流湧動,莫斯科的冬天格外寒冷,中國代表團經過多日鏖戰,終於推翻了上喪權辱國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蔣介石送給蘇聯的四大特權,毛主席 ...

長津湖戰役,志願軍是從哪些地方跨過鴨綠江的,究竟有多難打?

長津湖戰役,志願軍是從哪些地方跨過鴨綠江的,究竟有多難打?
最近上映的<長津湖>火爆全國,票房據說已經實現了20億,在票房佔比.排片佔比.觀影人次.上座率都達到了同檔期的第一名.小編經不住誘惑,進影院看了一場,片子拍得確實不錯,令人回味無窮,除了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