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作品曾經被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是繼宋代《清明上河圖》後的又一宏偉長卷,全長1225釐米,寬35.8釐米,比《清明上河圖》還長一倍多。它一直保存於清宮,清王朝覆滅後,溥儀輾轉將此畫連同其他書畫珍品攜到長春。
1945年日本投降後,長春偽宮文物流散民間。1948年,此畫由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收得,其後,歸東北博物館即今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姑蘇繁華圖
《姑蘇繁華圖》(題跋中稱其為《盛世滋生圖》)是清代宮廷畫家徐揚創作的一幅紙本畫作。該作品完成於1759年,歷時24年,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姑蘇繁華圖》,全長十二米多,畫面自靈巖山起,由山下的木瀆鎮東行,過橫山,渡石湖,入姑蘇城。再自葤門出閶門外,轉入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自西向東,由鄉入城,重點描繪了一村(山前)、一鎮(蘇州)、一街(山塘)的景物,畫筆所至,連錦數十里內的湖光山色、水鄉田園、村鎮城池、社會風情躍然紙上。
明清時期的蘇州是江南著名的大都會,但可能是由於城區內的狹小和管理問題,當時蘇州最發達的商貿中心並不在城內,而是閶門城外至楓橋鎮的那一段地區。
《姑蘇繁華圖》將閶門作為重點加以描繪,並將這部分景緻安排於圖卷接近尾聲的高潮位置。在沒有照相機的18世紀,《姑蘇繁華圖》非常可貴地為我們記錄下了閶門商業繁茂的景象。
粗略計算,全幅畫有各色人物1.2萬餘人,各色房屋建築約2140餘棟,各種橋樑50餘座,大小官船、貨船、客船、雜貨船、畫舫以及竹筏等近400多條,各種商號招牌200餘塊,涵蓋了珠寶、鞋帽、涼蓆、樂器、盆景和絲綢等50多個手工行業。除了經營本地土產,店鋪裡所經營的更多是來自外地的名產,有些甚至來自國外,真是“山海所產之珍奇,國外所通之貨貝,四方往來,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輳”。完整地表現了古城蘇州市井風貌。
下面欣賞長卷中的細節圖
幹農活是以前最重要的事情
空閒時也有好多活動
吃喝住行都在船上 完全不浪費水陸空間
以前的人見面都好有禮貌
來看一下古代的批發市場
這.....
一點不比今天差啊!
《姑蘇繁華圖》,全長十二米多,畫面“自靈巖山起,由木瀆鎮東行,過橫山,渡石湖,歷上方山,介獅和兩山之間,入姑蘇郡城,自葑、盤、胥三門出閶門外,轉山塘橋,至虎丘山止”。據統計,畫中約有一萬兩千餘人,近四百隻船,五十多座橋,二百多家店鋪,兩千多棟房屋。《姑蘇繁華圖》以長卷形式和散點透視技法,描繪了當時蘇州“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市井風情。
書畫市場也不簡單
那個時候的人都相信命運
各種商業廣告牌
讓你目不暇接
連花鳥市場都有
小吃一條街
蘇式菜餚、蜜餞、糕點
要流口水了
包辦各色酒席
八大菜系之一的“蘇菜”
果然名不虛傳
還有香水泡浴
咱們老祖宗真會享受生活
各色演唱會
今天是個好日子
江南兒女適嫁娶
報名考試
走向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