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測量“5米光學衛星02星”使用的高效能金屬減振器。
科研團隊檢測材料微量成分。
日前,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攜載“5米光學衛星02星”(資源一號02E星)成功發射。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研製的高效能金屬減振器作為重要減振件登上該衛星,助力對陸資源調查監測。
“5米光學衛星02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 (2015-2025年)》中的一顆業務星,屬於中等解析度遙感業務衛星,主要用於開展陸地資源調查監測,為相關國土資源的調查、監測、監管和產能監控等主體業務提供國產資料支援。對地可獲取優於5米全色、10米多光譜以及30米高光譜影象資料,形成具有中等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的陸地資源遙感觀測能力。
針對高分衛星中控制力矩陀螺(CMG)在火箭發射和在軌執行中存在的強振動衝擊損傷和微振動干擾等難題,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高阻尼材料研究團隊在葛庭燧院士發現並提出的晶界內耗研究基礎上,基於“高密度孿晶介面運動耗能”的高阻尼材料設計原理,研製了兼有金屬剛性和橡膠高阻尼特性的微振動敏感型減振合金,成功將其設計研製為滿足衛星CMG減振、支撐等多功能一體化減振構件,在衛星服役工況下可滿足90%以上振動能抑制需求。
“5米光學衛星02星”中的全部3套CMG全部採用固體所的高阻尼金屬減振方案。未來,研究團隊將結合高分衛星、深空探測和載人航天等領域更高減振需求,持續拓展具有高強韌、極低溫、寬溫域、寬頻譜等綜合特性的新型高阻尼材料研究。(記者 徐旻昊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