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黑鐵時代”的判斷火了。
四年前,率先喊出“活下去”的鬱亮,對房地產行業下了新的判斷——
行業已經進入“黑鐵時代”。
在這個大背景下,市場分化會越來越明顯、行業規模開始萎縮,行業利潤下調在所難免。
鬱亮認為,2022年是萬科背水一戰的一年,最主要是做到八個字:
節衣縮食、戰時氛圍。
什麼叫“節衣縮食、戰時氛圍”?我仔細看了一遍發言,發現大概就是員工收入下調、級別下沉、工作強度加大的意思。
因為行業利潤微薄,所以要減少外包,強績效,以輸贏論英雄——
“只能從打贏仗的隊伍裡面選拔幹部,管理人員都要全部下沉,身先士卒”。
萬一業務此消彼長,或者“有些地方確實做不好”,最後的歸宿就是“整建制撤銷,收回番號”。
在成本控制方面,要省吃儉用、減少浪費,大家的收入要“找到新的錨定點”,說白了就是“收入大幅下調,包括福利、補貼等等,都要跟黑鐵時代相適應”。
鬱亮還自曝,助理給自己訂機票時,都已不再買頭等艙了,哪班便宜買哪班。
行業大佬這講話稿一出,股市立馬嚇得抖了三抖——
地產股好不容易被開年的降息、放限購、放開預售款監管這一系列強心針催漲了10%,這下可好,連跌了兩個工作日,一夜回到春節前。
很少有人知道,萬科總部其實早就已經精簡過好幾輪了。
昨天,建業集團的董事長鬍葆森也發聲了。
在媒體懇談會上,他說,房地產已經從白銀時代跨過了青銅時代,進入到黑鐵時代,對於好的企業來說,可能還在白銀時代,但對於躺平的房企來說,就連“黑鐵時代”都不是了。
基於這樣的判斷,建業的目標是:少、小、好。
用胡董的話說,就是儘量不要開闢新的賽道,以前的賽道盡可能合併、關閉,不要再過度追求規模增長,應該“提質增效”。
一切判斷最後落到一句話:房企從資本紅利轉到管理紅利時代的過程中,有必要做出改變。
這不是說說而已。
胡董透露,建業集團的組織架構調整已經醞釀了半年——
之前從總部到專案公司有五級管理,效率低下,現在壓縮到三級管理。
同時,把建業控股、建業地產總部、中原建業總部、建業新生活總部及築友集團五大總部合併為一個總部。
因為管理層級和機構壓縮,建業計劃最佳化61.2%的總部編制,也就是說,總部要有超過一半人回到“更能創造價值”的一線去。
也不知道他們去了沒有。
難怪外界對這次組織架構調整的普遍解讀是:
裁員60%。
再看看其他沒有公開發聲的房企們吧。
昨天,祥生內部發文“瘦身”,要把集團總部原來的七大中心、三大直管部門和許多二級部門通通合併成九大部門。
據傳,後續各區域和城市也可能做出相應調整。
再往前,萬達地產將原來的東區、西區、南區和北區合併為南區和北區兩大區域。
陽光城津冀區域、山西區域、北京區域合併已經得到證實,小道訊息是,還有其他的區域也在整合的過程中。
鄭州房企宏光地產,在鄭州疫情時集團員工內部集資救企業,到了今年年初,爆出全員降薪40%,裁員40%。
……
無論是出險還是不出險,手中的資金是緊張還是不緊張,我們能看到的是,但凡房企,尤其是往年打出高薪搶人才的民企,現在都走到了同樣的路口——
刀刃向內,總部員工“上山下鄉”,區域公司精兵簡政。
唯一有可能進行人員擴張的,是有個好爸爸的地產國企們。
在地產行業瘋狂擴張的時候,這些地方完全無法與機制靈活的民企抗衡。
如今,全行業的簡歷滿天飛,不知道有多少在外面的世界拿過高薪的人才們,想削尖腦袋,擠回錢少卻穩定的“體制內”去。
這忽然讓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一個新聞——
字裡行間,只看出了一個字:
卷。
最後感慨一下。
作為一枚長期觀察行業的地產媒體人,我當然知道行業處境有多艱難,也知道一家企業熬到現在的不易。
據財新統計克而瑞資料顯示,百強房企銷售額已經連續七個月同比負增長,連續三個月同比降幅達到35%以上。
其中操盤金額排名前十名的房企,1月銷售額同比全部負增長。
雖然年初釋放了一系列利好,但全行業普遍的預期依然是悲觀的。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發的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合約銷售額同比增長額遠低於2020年與2019年,預計2022年將轉入負增長。
在這生死存亡的一年裡,房企確實背不起太多的冗員。
但讓我有些遺憾的是,鬱亮用了大量的篇幅論述裁員降薪的必要性,卻基本沒有提到過產品本身的升級換代——
如何設計更好的產品和方案,從而匹配客戶的需求?
如何提高客戶滿意度?
如何提高拿地的質量和和決策的效率?
如何推動整個行業升級換代,找到新的出路?
都沒有。
如果從全行業來看,房地產並不是第一個進入黑鐵時代的產業,萬科也不是第一家遭遇“中年危機”的企業。
作為事實上的行業領袖,萬科本該做更多引領行業的事情。
而最讓人啞然失笑的,是什麼呢?
在談到機制的時候,鬱亮是這樣說的——
“我們現在處在‘黑鐵時代‘的環境中還能給那麼多錢嗎?……我們的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沒有這個出價能力了……
而且只為了金錢激勵的人也不適合在黑鐵時代的行業中工作。萬科能提供的機制是事業的舞臺、發展的機會,而不是單純的給錢。”
說實在的,這個行業都已經從“白”走到“黑”了,對普通打工人來說,能保住份工,按時出糧都很不容易了,還能,又還敢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