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大陸娛樂開始復甦,80後的記憶中永遠抹不掉的美好回憶永遠和香港電影相關:7.30地方廣播臺(錄影臺)的錄影節目、煙霧瀰漫的錄影廳、爸爸借回家的錄影機、各種香港明星的貼紙卡片。
站在2022年,去回味此時的香港電影,特別是最為突出的這部分作品,經過了40年的歲月越發彌香。回望過去,當鏡頭展開時,自己彷彿又回到那個懵懵懂懂成龍和劉德華都分不清楚的孩童時代。
本期開始對80年代的香港電影做個盤點,只以豆瓣評分為標準,根據型別不同,選取不同的分值區間,這期選取的是動作類電影豆瓣8.0分以上的作品,以作紀念。
《奇蹟》 豆瓣:8.0分
成龍1989年自導自演的動作喜劇片《奇蹟》改編自西片《一日貴婦》,宣稱制作費逾六千萬,足足花九個月才完成,在當時創下了港產片製作的空前紀錄。影片曾獲198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演員、最佳剪接、最佳藝術指導獎提名。
那個年代的神奇之處就是可以集郵一般把無數明星集合到一起,而且拍出素質不錯的電影,《富貴列車》、《富貴軍團》、《豪門夜宴》、《東成西就》都是如此。現今雖然也有這種嘉年華般的明星集結,但電影本身無一不乏善可陳,最終變成走馬觀花的看明星洋畫了。
《警察故事》豆瓣:8.0
又是成龍自導自演的一部電影,典型的80年代警匪片風格,但正因為《警察故事》本身各方面的高素質,從此類電影中脫穎而出,並開創了一個經典的系列電影。
本片提供了無數的經典鏡頭,現金回憶起這些鏡頭來歷歷在目,武行、飛車特技在此片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很多高難度動作真實紮實,甚至讓人有一種在看紀錄片而不是電影的感覺。
由大導演楚原所扮演的反派朱滔,塑造香港影史中的一個非常經典的反派角色。同時,在娛樂動作片的背後,還有導演對現實社會矛盾的思考,這些批判點到即止,好比剛剛撓到你最舒服的癢點上,整個電影一氣呵成,看的人爽快無比。
《學校風雲》豆瓣:8.1
本片是林嶺東執導的風雲三部曲最後一部,從演員陣容上來看,拿今天的話來講,沒有一個能擔當流量的明星,劉松仁、林正英、張耀揚都不是嚴格意義上能帶動票房的演員。
而且順便聊一嘴,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香港電影一直以來都是以男性為中心,包括林青霞、張曼玉、王祖賢這個級別的演員,根本上都是站在男主的旁邊,故事結構上袁潔瑩所扮演的朱婉芳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但最終觀眾記憶最深刻的,可能還是惡到極致的張耀揚。
對比監獄風雲中的衝突,學校更有強烈的反差衝擊,一明一暗,人前人後,觀眾看到乖乖女一步一步走向墮落,若是已為人父母的,那種氣憤填膺更是直衝腦門。而且影片給觀眾憤怒後的無力感,只能歸結於那句:“這個世界變了”。
A計劃 豆瓣:8.1分
若要選出一個週末晚上一家人看的電影,《A計劃》一定是第一選擇。從頭到尾,笑料百出,驚險刺激,在我看來,本片就是成龍動作喜劇的巔峰,代表最高的水準。
筆者兒子今年6歲,很難想象一個6歲的孩童會對一部30年前的老電影如此中意(他另外非常喜歡的一部成龍作品是《飛鷹計劃》),小朋友對酒吧混戰、水警集訓、腳踏車追逐樂此不疲,看了一遍又一遍。何為經典,我覺得跨越了一代人的喜好,這就叫經典。
《監獄風雲》豆瓣:8.4
周潤發和梁家輝的組合,有時候在想,兩人的角色互換以下,會有什麼樣的火花?
整個電影在小小的一個監獄裡敘事,沒有風起雲湧的江湖事,有的只是黑暗到沒有希望的囚籠,但這種黑暗不是透過爆裂的衝突來表達,反而是細水緩流般婉婉道來,每個角色性格鮮明,群像塑造的極為成功,不僅僅透過表面的表演讓觀眾看到,更是能感受到每個角色內心的湧動,而正式這種表現方式,讓每個角色隨著劇情展開而發生的變化顯得那麼自然。
另外關於《友誼之光》這首歌,如果脫離了這部電影,這首歌真的可能不僅沒有味道反而顯得做作了。
《英雄本色2》豆瓣:8.4分
情懷之作,個人看法而言,《英雄本色2》的評分只能說明《英雄本色》太為成功,就電影來說,具備那個年代吳宇森動作電影的一切要素:兄弟情、火爆的槍戰、孤單英雄、快意江湖,但我個人來講,快樂的動作電影,7.5分。
《喋血雙雄》豆瓣:8.5
喋血雙雄 導演:吳宇森
最好的吳宇森,最好的周潤發,最好的李修賢!這部電影有個特質,你不用想太多,放鬆自己跟著劇情走,最好的成年人的童話。特別是李修賢,在《喋血雙雄》裡演出的那種自然從容,你完全感覺不到他是在表演。
在我心中的榜單裡,這部電影就是黃金時代的黃金作品,意氣風發!
《英雄本色》豆瓣:8.6
這部電影對香港電影、對導演、對演員而言已經超出了電影本身,角色、演員、臺詞、主題曲這些電影所有的元素都成為了傳奇,從上映那天開始,我相信到未來很長日子,這部電影都無一例外的會出現在很多榜單上。甚至,也許某天會有一篇文章《香港電影:生於《英雄本色》;終於某某某》。
電影的本身已無需多言,記得《古惑仔》裡蔣天養說過:“這個地方,曾幾何時,英雄地,風雲地,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曾經風起雲湧的地方,如今依然靠著那幾張熟悉的無法熟悉,卻又因為年華老去而無比陌生的臉,演一段又一段重複又重複,套娃一般的故事。
還記得30年前的我們,早早寫完作業,準時7點半坐在電視前,在不可預知時間的點歌節目中,期待當日錄影節目;若是港片,特別是周潤發、成龍、劉德華這些明星出演的(那會確實不懂周星馳的好),哪怕是二刷三刷,都興奮直跺雙腳。
長大後自己和世界都變得面目全非,但在一個人的晚上,要吃點宵夜,喝杯啤酒,徹底放鬆需要找點電影的時候,卻還是開啟這些幾十年前的老片段,邊吃邊看,邊喝邊看,微醺之中,好像又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