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童貫:這樣評價他到底對不對?
本文一共3020字 閱讀本文估計用時6分鐘
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宋徽宗任命王韶為主帥,率領當時北宋最精銳的西北軍團向河湟進發,目的是收復被青唐吐蕃佔據的河湟地區。正當宋軍部署完畢,馬上開始進攻之時,聖旨到,什麼事呢?京師開封城的皇宮裡失火。宋徽宗認為這是大凶之兆,他覺得這次出征一定會大敗,於是便下令終止此次出征行動。
皇帝的使者來到軍中,接聖旨的卻不是主帥王韶,而是監軍。宋朝從太祖趙匡胤開始,因為自己是領軍出征途中,黃袍加身當了皇上,所以對領軍的武將多有提防,因此在軍中特設監軍一職,監軍基本是皇上親信,特別是身邊宦官,就是怕武將造反。
只見這位監軍開啟聖旨看了看,什麼也沒說,就把聖旨收起來了,底下一干將領都蒙了,等著宣旨呢,咋不說了?這位監軍這才說,沒啥,就是讓咱奮勇殺敵,好了,現在出發!
仗打得很是順利,這位監軍要說還真不白給,身先士卒,衝在第一線。慶功宴上,這位監軍舉起酒杯說,感謝大家,要不是大家打贏了這場仗,我的腦袋,估計要搬家了。監軍何出此言啊?大家不知所以。監軍喝了酒說,實不相瞞,打仗前皇上的聖旨,是讓咱撤兵。我違抗聖旨,這仗打贏了,皇上不會說啥,可要是打敗了,我違抗聖旨,一定是死罪。
聽到這大家都嚇出一身冷汗,有人問,萬一敗了,我等豈不是要陪你受死?監軍大手一揮,放心,違抗聖旨,是我一人之事,我一人頂罪,與眾將無關,打贏了,那就是大家的功勞了!
還有一件事,軍中一位小軍官戰死了,他家中十分貧寒,死後家中幼子只能上街乞討,這位監軍聽說後,專門派人找到這個孩子,接到自己家撫養,並收為義子。
如此種種,使得這位監軍在西北軍中威信大增,一高興,順手平了西夏,他最牛的時節,除了他,幾乎無人能調動西北軍。很多年以後,這位監軍又幹了件大事,平方臘。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梁山好漢徵方臘時損兵折將,但1939年出土了《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可存)墓誌銘》,即史學界所稱的《折可存墓誌銘》。
該墓誌銘中記載宋江並未去徵方臘,折可存是在方臘起義失敗後才逮住宋江的。孰真孰假,史學界為此而爭論不休。但都認可的是,方臘被當時一個小小的裨將活捉,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話都聽說過,其實這話原文是三個臭裨將賽過諸葛亮。裨將,就是偏將,副將,說不上話的小軍官吧,抓住方臘的這位小裨將,後來可就厲害了,他叫韓世忠。
這位監軍是個宦官,他的經歷,充滿了傳奇。他開創了幾項迄今無人能夠打破的中國歷史之“最”,可能會永遠保持下去,因為以後估計也不會再有宦官了。
這幾項記錄是:
中國歷史上統兵時間最長的宦官;
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宦官;
中國歷史上獲得爵位最高的宦官;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代表國家出使外國的宦官;
中國歷史上三位被冊封為王的宦官他佔其一。
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這位監軍就是---童貫。
《宋史》是這樣說童貫的:“貫狀魁梧,偉觀視,頤下生須十數,皮骨勁如鐵,不類閹人。有度量,能疏財。”童貫身材魁梧,長得儀表堂堂,皮骨勁如鐵,應該是一身疙瘩肉,力氣蠻大的吧,有度量,仗義疏財,關鍵是這句,居然長著十來根鬍子,不像閹割過的人。歷史上關於童貫到底是不是閹人,一直有著爭論,我也不是歷史學家,不敢亂說。大家隨意想吧。
據說童貫淨身時,已經快二十歲了,他已經長成成年男子的模樣了,身材自然會和那六七歲就淨身的人有所不同,至於那十來根鬍子,只有十來根,我也不知道咋回事。
從前文我們已經看到,童貫這人膽大,敢違背聖旨做事,徵方臘,他又做了件逆天的事。他替皇上寫了罪己詔。所謂罪己詔,就是皇上的檢查。
老尼克我小時候因為不好好學習,沒少被老師逼著寫檢查,寫就寫唄,反正也不是第一次,無所謂的,怕就怕遇上個壞老師,他讓你站講臺上對著全班人面,讀自己寫的檢查,我那時雖然小,也還是要臉的,罪己詔就是皇上寫了檢查,還得讓全國人民看,皇上這臉往哪擱啊?
方臘的起義,起因就是花石綱,童貫在罪己詔裡說是朕錯了,免去花石綱,以後不再這樣了,多收的稅賦也退給你們,等等吧,反正都是安撫民心的承諾,這樣一來,參加起義的人裡面,很多就靜悄悄的回家了。
其實本來就是這樣,沒有誰說今天心情不好,咱起義吧,要不是官府把百姓逼得走投無路,哪個願意造反啊?幾千年來中國都是這樣,只要官府不折騰不胡來,百姓樂得好好生活,歷史上所謂的盛世,無非是皇上沒怎麼折騰百姓而已,老百姓就覺得遇上明君了,為其歌功頌德,老百姓的要求,其實就這麼低。
平了方臘,童貫替皇上寫罪己詔這事,皇上也沒太深究,但是,膽大的人,總能幹出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來。之前這宋徽宗聽人一忽悠,定了個“海上之盟”,就和金一起打遼,收復北京城,因為方臘這事,耽擱了不少時日,平了方臘,這件事就又提上日程。
童貫作為總指揮領軍,這次是主帥啊,不是監軍了。遼也很鬱悶,不是說簽了合同嗎,只做生意不打仗嗎?為啥打我?關鍵是你小宋段位太低,也不抗揍啊!遼軍主力去抗金,大敗,二三線部隊打宋,大勝。
打敗了沒關係,金軍不是能打嗎?童貫去跟金說,北京你幫我們打下來,你看要多少錢,我給錢成不?有錢賺為啥不幹?金把北京城席捲一空,空城交給了童貫。童貫轉身跟皇上說,我收復了北京城。童貫被封廣陽郡王。成了歷史上第三個被封王的宦官,此後再也沒有了,只有這三個被封王的宦官。
沒美兩年,金一想,你小宋,業餘三段,我職業九段黑腰帶,打你不白打,既訓練了部隊,又能整倆錢花花,於是帶著部隊就打來了,跑的有點快,到了北京沒收住腳,腳下一滑,就圍了開封。
論輕功水上漂功夫,金人還真趕不上宋徽宗,宋徽宗比那女真人還快,電光火石之間完成了從禪位到逃跑一系列規定動作加自選動作,堪稱完美。
金軍剛過黃河,他都到長江南岸了。據說當時五位裁判員一位給了10分滿分,其餘那四位都給出了9.98分的高分,那0.02分差在哪了呢?磚家說最後入水動作沒壓住水花,水花濺起來砸死了蔡京童貫他們六人。
徽宗逃跑是帶著蔡京童貫一起跑的,畢竟是自己喜歡的宦官,老人了,用著順手。可新皇上不喜歡,不喜歡他的官員也很多。新皇帝宋欽宗下昭歷數童貫十大罪狀,流放海南,還不解氣,派人快馬去追,追到廣東南雄,追上了,砍頭,身子留那了,人頭被帶回,掛開封城門上示眾。
童貫在歷史上算是排名靠前的奸臣吧,不過他和其他奸臣不大一樣,要說他結黨營私吧,歷朝歷代,做官能坐穩當,哪個不都得這樣?要說他貪汙軍餉吧,武將不都這樣嗎?連大英雄戚繼光也這樣幹啊,收四州打西夏平方臘,這些個戰功可是實實在在的吧?一個宦官,在軍隊中擁有極高威信,這沒點真功夫,決做不到。逢迎聖意,算一大罪過,可皇上要沒那意思,他敢嗎?
要老尼克我說,他第一就是膽太大。有個成語叫膽大妄為,前文所說,第一次還可用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解釋,替皇上寫罪己詔呢?騙皇上收復北京呢?。。。。皇上都不放眼裡,把其他人能當回事?可不就無所顧忌,為所欲為了嗎?另一個大奸臣蔡京,有一次,也只有這一次和童貫叫板,在宋徽宗那裡擺了童貫一道,童貫不動聲色,整得蔡京登門謝罪,此後至死不敢和童貫過招。
再一個,是他手太長。作為一個宦官,本就是服務皇宮內務的,可他,插手國家內政,軍事和外交,軍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外交嘛,可以說他的這次出訪,揭開了北宋亡國的序幕,當然了,換別人去,也可能結局是一樣的,但歷史沒有假設,偏偏他去了,據說是契丹因為他打仗厲害,主動邀請他去的,回來後整個“海上之盟”,沒有“海上之盟”就很可能沒有“靖康之恥”,這鍋,他背定了。
網名“劍舞彩涅槃人生”的網友曾對童貫有個評價,老尼克我挺認可的:軍事上有勝有敗,外交上有得有失,內政上有功有過。
全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點個關注點個讚唄!您的關注和讚許,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