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2月底至1931年初,紅一方面軍5天之內連續取得龍崗戰鬥、東韶戰鬥的勝利,乾淨利落地粉碎了敵軍的第一次“圍剿”。
後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高度肯定當時“誘敵深入”戰略方針和“六大勝利條件”的真理性,並指出六大勝利條件的關鍵一條是人民條件,而人民條件最好的地方是在根據地的中心區,這是我軍退卻的終點和反攻的起點。
這個中心區,是寧都的黃陂、小布地區。
而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探索,此時也進入了一個高峰期。在小布,他完成了《尋烏調查》《興國調查》和土地政策的一系列檔案。
他還迎來了中共中央的新任命。
1930年8月、10月,中央政治局先後三次決議,在蘇區成立領導全國蘇區的蘇區中央局。1931年1月15日,蘇區中央局在小布成立,委員為周恩來、項英、毛澤東、朱德、任弼時、餘飛、曾山等9人。同時成立領導全國紅軍的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項英任主席,毛澤東、朱德任副主席。
1931年2月,中央政治局決定加強蘇區中央局的工作。4月17日,在蘇區軍民眾志成城準備粉碎敵軍第二次“圍剿”的緊要關頭,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如期到達寧都青塘,傳達中央政治局決定:蘇區中央局以項英、毛澤東、任弼時、王稼祥、朱德、顧作霖等7人為委員;項英、毛澤東、任弼時、王稼祥為常委;毛澤東任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負責軍事工作。
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一支無敵的軍隊迎來了一位無敵的主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