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男孩佳佳大腦中有一顆“不定時炸彈”在作祟,短短3個月時間,腦腫瘤從1公分瘋長到3公分,這個瘋長的腦瘤會危害佳佳的生命嗎?日前,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外三病區主任劉方軍帶領醫療團隊,成功地為這名男孩拆除了大腦中的這一“炸彈”,保證了術後的生活質量。目前,佳佳已經轉危為安,康復出院。
頭痛間斷性發熱3個月 終於查出腦腫瘤
佳佳來自山東淄博,平時聰明好學,深受大家喜愛。今年1月份一天夜裡凌晨3點,睡夢中的佳佳突然被一陣劇烈頭痛給痛醒,隨後還出現了發熱的狀況。“孩子之前從來沒有這樣頭痛過,那天也沒有什麼碰撞、摔跤之類的異常情況。”佳佳父母回憶道。
隨後佳佳父母趕緊送孩子到當地醫院就診,當地醫院認為是普通上呼吸感染,並進行了相應的診療。但是佳佳頭痛沒有緩解,還經常性地噁心嘔吐。隨後在當地醫院又行頭腦核磁發現左側小腦半球約1cm大小的長T2訊號影,以病毒性腦炎進行對症治療。隨後佳佳的頭痛、發熱有所好轉。但佳佳沒過幾天,頭痛發熱又反覆出現。當地醫院看不好,那就往省城去看。沒想到僅僅3個月時間,一查就發現大問題,佳佳的左側小腦顱內佔位性病變已經長到3cm了,省城醫院考慮為富血運腫瘤,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這下可把佳佳父母著急壞了,今年4月,為保證手術質量,經父母多方考慮,佳佳被轉院至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三病區治療。
血運豐富“拆彈”手術風險極高
入院後,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外三病區主任劉方軍仔細檢視佳佳的影像資料,一句鏗鏘有力的“可以手術治療”給了佳佳一家人的希望,讓佳佳父母吃了一顆定心丸。
但佳佳的這顆腫瘤是實質性血管母細胞瘤,本身血供極為豐富,又長在小腦,一旦手術操作導致大出血,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佳佳的腫瘤是一團雜亂的血管團,血運非常豐富,一旦手術處理不好,就像拆彈時剪錯了一根引線,隨時可能導致炸彈爆炸。”劉方軍說。
此外, 血管母細胞瘤如果沒有全切,以後還會容易復發導致出血;而如果切除了腫瘤卻影響了患者的功能,導致術後生活質量很差,效果也不好。如何達到腫瘤全切和患者生活質量的完美統一,這對術者的技術要求很高。
術前,劉方軍主任為佳佳進行了詳細的影像學檢查,確定腫瘤的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為手術制定了完備的“拆彈”策略。4月20日,徵得佳佳的家長同意後,經周密準備,劉方軍主任親自“上陣”,帶領手術團隊小心翼翼地實施了後正中入路顱內佔位性病變切除術。術中見腫瘤位於小腦半球,血供極其豐富,質地韌,大小約34×21×35mm。劉方軍主任在高倍顯微鏡下,小心翼翼地、艱難地,逐漸將腫瘤剝離與正常腦組織分開;一邊分離腫瘤,一邊止血,最後完整切除腫瘤,且未損傷周圍重要神經和血管。術後,經醫護人員密切監護、悉心照料,佳佳意識恢復,說話流利,肢體活動正常。不到一週,佳佳就下地鍛鍊,和家長開始有說有笑。病理結果最後確診佳佳為左小腦血管母細胞瘤,為良性腫瘤,目前佳佳已經康復出院。
早診早治療 手術切除血管瘤是治療的首選
血管母細胞瘤又稱血管網狀細胞瘤,為良性腫瘤,起源於中胚葉細胞的胚胎殘餘組織,為顱內真性血管性的腫瘤。血管母細胞瘤是發生在腦和脊髓血管中的罕見腫瘤。它們可能出現在大腦的任何地方,但最常見於小腦和腦幹,亦即是後顱窩的部位。據估計,血管母細胞瘤佔該部位腫瘤的8%-12%,但僅佔所有腦腫瘤的1%至2.5%。
雖然血管母細胞瘤是良性腫瘤,但如果它們位於重要結構附近,則可能構成嚴重威脅並且難以治療。通常血管瘤附著在軟腦膜、大腦和脊髓被膜,從這些部位獲得血液供應。因為血管母細胞瘤涉及血管,所以容易破裂,並且由於它們生長緩慢,它們可能在數月或數年內未被檢測到。以前未確診的血管母細胞瘤有時會在任何其他症狀出現前破裂,導致腦內出血。
血管母細胞瘤治療選擇在大多數情況下,手術切除血管瘤被認為是治療的首選,手術方法因腫瘤的位置和個體特徵而異。儘管大約50%的血管母細胞瘤是實體瘤,但也有的包含液體的囊腫,這些囊液可能被排出,使得瘤體更易鑑別和切除。
劉方軍主任提醒,血管母細胞瘤多以頭痛為首發症狀,主要表現為間斷性枕下痛,一些患者可有嘔吐、眩暈等不適,腫瘤影響腦脊液迴圈時可產生腦積水而出現顱內壓增高的表現。一旦出現上述症狀,需儘早到有條件的醫院排查病情,早診早治療效好,切莫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