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武術門派眾多,套路更是不計其數,究其根本,用力方式大體就是兩種,一種是靠肢體的鬆緊轉換和運動來產生一定的力量,另一種就是要求力量連綿不斷的力無斷續。
前一種用力方式比較常見,往往就是先充分放鬆,然後透過各種動作依靠慣性把力量發揮出來,在最後一刻形成發力點,然後恢復放鬆狀態,收回來再繼續下一個動作。它是由松到緊,再由緊到松,松與緊是分開的,中間力量的斷續時間比較長,虛點比較多,需要依靠快速的鬆緊和變換動作來彌補。
後一種方式是透過站樁和慢練求得的自然力,這種力經過嚴格的功法練習,可以在或動或靜中都自然有力,並且是整體之力,這種力不需要肌肉的鬆緊轉換,練成之後形永遠是松的,運力不用再靠緊張和運動幅度就能發揮出來,它可以隨蓄隨發、隨發隨蓄,它很多時候講究的是一觸即發的觸覺活力,沒有預兆,不需要距離,對方不易察覺,所以比較高階,但是也不容易練成,因為跟很多運動都不太一樣,也不容易被人充分認識。
中國武術講究力大降十會,更講究一巧破千斤,這裡面的巧不是投機取巧,是功夫,是聽勁懂勁,是能夠集中力量打擊對方弱點的能力體現。掌握了力無斷續的功夫,就可以在對方舊力去新力未生之時抓住其弱點,猶如蛇之七寸,運用的好,對方就會感覺你力大無窮,自己雖有力而力不從心。
李榮玉老師經常說的就是橫豎勁,人都是有橫力沒有豎力,有豎力時又沒有橫力,有功夫的人具備不動之力,可以在不動之中轉換橫豎力,普通人只有靠動作轉換,這樣就慢了,這個原理很簡單,但是能做到的寥寥無幾,不動的情況下,你能靠力的轉換找出對方的虛點嗎?我體會到的,只有李老師具備這個能力,王薌齋祖師精通這種力量,身材瘦弱卻降伏了諸多體格壯碩的武術高手,是有他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