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足球是因為疫情過後體重暴增到110公斤
疫情的時候,每頓飯吃3碗米飯,和小雨兩個人要吃三菜一湯。本來我們倆口味就重,鹹的辣的,炒的燉的,想到什麼就做什麼,體重和廚藝都大幅度提高。
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行動緩慢,呼吸不暢,稍微動一動就喘粗氣。上了秤才發現自己體重已經暴漲到110公斤。
這就不是胖了多少斤的問題,是必須要減肥了。作為一個體育學院的本科畢業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做什麼運動?
羽毛球?我在學校專門學過一學期羽毛球,和小雨打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籃球?我身高185cm,打籃球確實夠用,高中到大學也都是校隊的首發大前鋒,但是想到要在3秒區裡和那些肌肉男搶球,還是算了。
有一天和小雨散步,就看到一個足球訓練場地,3片球場,5人制,6人制和7人制的。
足球我接觸得就更早了,小學到大學每次足球比賽都參與,小學守門,初中和高中踢前鋒,大學中後衛。畢竟在曾經的足球城長大,業餘足球還是可以踢踢的。。。
超音速足球俱樂部,是我參加的球隊現在的隊名。我參加的時候還叫大鯊魚,剛開始,整個群裡只有30人,一週兩場球,週四踢6人場,週日踢7人場。我入隊的過程值得講一講。
我買好了球衣球鞋球襪,穿得整整齊齊去球場找球踢。到了才知道,球場都是業餘球隊包場的,通常是兩個球隊一起包一片場地,時間是晚上7點開始,最晚到10點。
這下就尷尬了,我是純散客,誰都不認識,想貿貿然加入人家球隊也不太可能。我就在場下觀察,發現7人場的人最多,年紀看起來應該都是80後,趁著有人在場下休息,我就問,我也想踢球,要怎麼加入?那個兄弟也挺爽快,就說你問隊長,隊長一臉不耐煩,看起來好像不太願意我加入進去,就喊剛才跟我搭話的兄弟,加個微信把我加到群裡,以後有球可以直接報名。我進了球隊微信群,就靜靜在場下看球,說實話,踢得挺業餘的,不過轉念想,又不是踢比賽,很多隊友的身材也確實需要來踢踢球。
終於等來第一次上場的機會,有人體力不支,球隊7V7,少一個人,幾個面相和善的大哥就喊我來踢,當時我穿的是AC米蘭21號,伊布拉希諾維奇,直到現在大家也都很親暱的喊我伊布。我上場的時候,大家這個體能確實不夠了,正常來講,我一個新人,還是一米八五的身高,二百斤的體重,應該踢中後衛,結果大家都很謙讓往後撤都要踢後衛,我就被推到前場的位置,這樣也好,我這個體重,跑到前場參與完進攻,也就很難再及時趕到後場參與防守了。第一次踢球我踢了兩節(15分鐘一節,一節一次休息)一傳一射,展現了我良好的基本功和足球理解。但是看起來又不像比他們的技術高很多,只是身體強壯這方面在場上的時候基本上就像魔獸一樣。
順利加入球隊之後,非常頻繁地參加活動,本來說好在這片球場一週踢兩次,正趕上6月份梅雨季節,雨實在很大的時候就改到室內的小5人場,再加上隊長動不動還會約業務球,我體重最重的時候,最多一週踢了4場。大場地跑跑停停算是有氧,小場地練腳下功夫。
踢球的初衷其實還是減肥,配合低脂餐(雞蛋,水煮菜,水煮蝦,牛排,雞胸肉)踢到年底的時候,體重達到了97公斤,瘦了13公斤。同時運動機能也大幅度提升。最起碼,能帶動200斤的體重在球場“飛奔”
今天想講到這兒,下一篇聊一聊幾次經典的踢球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