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革命黨叛軍起事,出於仇富心理屠殺華人,致303人遇害
1911年5月5日,一位名叫弗朗里斯的墨西哥人,在鄰近託雷翁的城市戈麥斯帕拉西奧發表街頭演講,指責華人不僅搶了墨西哥人的飯碗,還在贏取當地婦女的感情方面是危險的競爭者。他更不遺餘力地攻擊華人在日用百貨、蔬菜種植和銷售等行業的壟斷地位,號召墨西哥人團結起來,驅逐華人。弗朗里斯的反華演講,激起了墨西哥人的仇華心理,為之後進行託雷翁城華人大屠殺做了輿論鋪墊。
墨西哥革命期間,一些墨西哥革命團體(尤其是弗朗西斯科·馬德羅的革命者)開始利用這些反華情緒。他們開始指責“富有”的中國人惡意“造成”了墨西哥的所有經濟問題(聽起來像納粹德國那樣把德國的經濟問題歸咎於猶太人)。還有宣傳說中國人要強姦墨西哥婦女。不久,許多墨西哥暴民被煽動針對華人社群的暴力行為。
1911年後不久,馬德羅的部隊攻佔了託倫鎮。可悲的是,這裡有龐大的華人社群。軍隊很快就橫衝直撞,摧毀了數家華人房屋和企業。他們很快也遭到當地暴民的襲擊。
沒有年齡或性別的歧視,馬德拉斯塔軍隊和暴民殺死了他們可以看見的任何中國人。一位士兵給一個年輕的男孩估量了大小,然後把頭撞在燈柱上。華人常常以最恐怖的方式被謀殺。墨西哥人將他們綁在馬匹上,將數名華人拖死。一些華人甚至被拖拉而被肢解。虛弱的腦袋被扔到街上。在極端暴力中,多達300名華人被殺。佔當地華人人口的一半。
駐墨代辦沈艾孫一面聽從美國建議,致電外務部,請求出動軍艦護僑;一面向墨西哥政府索賠3000萬比索。因為在此次事件中,華人損失最大,其他各國都要參照中國提出的金額制定索賠規格,以至中國在這一問題上“不得不力爭上游”。
清政府一度計劃派海容號巡洋艦赴墨,但後來為避免“使華僑生驕,而墨民益憤,改變主意。清政府並聘請國際調查員就屠殺慘案提出賠償要求。事後墨西哥政府就該事件正式向清政府道歉,並承諾悉數賠償受害中國僑民的生命財產損失,全面緝捕暴民。革命成功後奪得政權的總統馬德羅,曾承諾對華人做出賠償;但隨著他於兩年後下臺,加上後來的民國政府無心跟進此事,賠償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從處理過程來看,託雷翁城事件發生後,清廷的護僑決心並不堅決,只是選擇了一種最為穩妥的宣慰方式,讓海圻艦以交流的名義到墨西哥一行。至於此舉與墨西哥賠款間的關聯,其實並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