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診胃病,效果不佳
劉先生今年51歲,飲白酒約半斤後因感“食慾不好,上腹部飽脹”在當地醫院按胃病給予治療,開始給予健胃消食片、嗎叮啉、奧美拉唑服用無效果,而且出現了噁心,飽脹感加重,出現反酸。由於口服藥物效果不好,改為輸液,除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外,又靜脈滴注泮托拉唑、維生素B6等藥物。輸液後病情仍無改善。
隱瞞病情,醫生誤判
消化不良多見於胃部疾病,由於治療效果不好,醫生要給病人行胃鏡檢查,胃鏡檢查前,發現劉先生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隨後追問病史。劉先生告訴下午醫生,攜帶乙肝病毒十餘年,一直肝功正常。由於社會上對乙肝的偏見,劉先生將乙肝病毒攜帶者者深藏內心。劉先生自己也認為是胃部不好,所以也沒有告訴醫生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情況。由於劉先生為乙肝病毒攜帶,沒有告訴醫院,讓醫生的判斷出現了偏差。醫生建議劉先生到肝病專科治療。
注意細微差別,找出疾病根源
在家人的陪伴下,劉先生馬不停蹄地趕到肝病醫院。
胃病與肝病都有消化道的表現,但是二者又有細微的差別。胃病在服用嗎叮啉、健胃消食片後病情可明顯減輕,而肝病患者服用上述藥物後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因為肝病患者的病源在肝臟,使肝細胞炎症反應導致的消化功能下降。
胃病與肝病的伴隨症狀不一樣。肝病患者多乏力明顯,伴有厭油,小便發黃,小便的顏色黃是濃茶樣。
劉先生乏力明顯,小便明顯黃染(在醫生的追問下描述,劉先生一直認為,小便發黃與進食量減少有關),面部發暗,典型的慢肝病容(專科醫生了解的多),鞏膜已出現黃染。肝炎已確定無疑,收住院。
慢肝病容
病情惡化,原因何在?
住院後查肝功能明顯異常,乙肝大三陽,乙肝病毒DNA3.2E十06 lU/ml,乙肝診斷成立。保肝、降酶、抗病毒、支援與對症處理,同時囑病人注意休息 ,清淡飲食。
住院後第四天,劉先生的黃疸迅速上升至309umol/L,凝血酶原活動度33.3%,而且消化道症狀明顯,已發展成重症肝炎。
是什麼原因導致劉先生的病情如此嚴重?
原來劉先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自認為食慾下降,應該多多運動,這樣才能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因此,每天都在悄悄的運動,而休息是肝臟恢復的一個重要條件;進食食物過多,劉先生認為,只有多多認識,才能有利於身體的恢復,其實不然,這恰恰加重了肝臟的負擔。
這兩個原因是劉先生病情急轉直下的誘因。當然劉先生現在免疫清除期,也就是機體的免疫力與病毒正在鬥爭,而且這個過程還未有結束,這也是疾病加重了一個因素。
加強溝通,醫患配合
重型肝炎是乙肝中最嚴重的型別,病死率可達到30%~40%。
分清原因之後,醫護人員將病情的嚴重性向病人及其妻子講明,並讓病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配合好,臥床休息,清淡飲食,少量多餐。同時,讓起妻子做好監督工作。好在劉先生已經感覺到病情的明顯加重,心中也十分擔心自己的身體,也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
醫生放大招
劉先生的病情惡化很快,需要爭分奪秒地採取一些救治措施。
重型肝炎就是指人的肝細胞大量壞死,肝臟的解毒、代謝、合成等多項功能嚴重受損,人體內的毒物明顯增多,也就是說,人體的內環境明顯變差。我們人的肝細胞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但處於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肝細胞的再生能力抑制,而且還會造成肝細胞的進一步壞死,體內的毒物會繼續增加,形成惡性迴圈。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就好像池塘裡的水被嚴重汙染,池塘中的魚處在汙染的環境中,不只是魚兒不能繁殖,現有的魚兒也會被汙水奪取生命。
這時我們就需要採取措施,將人體內的體物排出體外。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人工肝。
人工肝,就是利用體外迴圈管路,將血液引入該治療系統,清除人體的有毒物質和有害細胞因子,暫時代替人的肝臟功能,透過將人體內有害的物質清除到體外,為肝細胞的再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內環境,為肝細胞的再贏得生時間。
透過與病人溝通,病人及其家屬同意人工肝治療。兩個小時後開始了人工肝治療,治療結束後病人感覺良好,食慾大增。
好了傷疤忘了疼
第一次人工肝結束後,病人感覺輕鬆很多,食慾好轉,夜間睡眠很好,血液中膽紅素降至170umol/L。人工肝後第三天查房,患者又說食慾不振,上腹部飽脹,尿黃較人工肝結束後明顯加重,膽紅素升值213umol/L。原來是病人感覺食慾好轉,進食量較大,油膩食品較多,晚餐吃了兩個雞蛋、一個肉夾饃、一碗豆汁。
雖然人工後病情好轉,但是肝臟功能仍未恢復,人要避免加重肝臟負擔的行為。劉先生進食過多,導致了肝臟損傷加重。
告知病人還應注意休息、飲食,許耀星第二次人工肝治療。病人表示同意。第二次人肝治療後,在病人的積極配合下劉先生的病情逐漸好轉,最後痊癒出院。
劉先生是我們成功治療重肝中的一例,原因是抗病毒效果明顯,服用恩替卡韋半個月HBVDNA降至10的2次方;人工肝治療及時而有效;劉先生的肝細胞再生能力好,甲胎蛋白開始378ng/ml,後來逐漸降低,出院時為80ng/ml;病人依從性較好,比較好的配合了醫護人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