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了110多年了,為何仍有那麼多“皇族”跳出來丟人現眼?
最近這兩年,總是時不時聽到一些滿清“皇族”弄出來的動靜, 有些動靜還挺大,甚至驚動了警方。
一般來說,一個王朝覆滅後,皇族們都活得戰戰兢兢,但清朝是一個例外。當年袁世凱推翻清朝之後,把小皇帝溥儀放在紫禁城裡養老,清朝的皇族們也沒有像前朝皇帝一樣被關被殺,而是成了普通老百姓。
孫中山先生用了一半輩子,都在致力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裡面的韃虜指的就是清朝腐朽的統治者以及他們的皇族。但沒有想到,在清朝已經滅亡了110年後的今天,仍然有人跳出來,以“皇族”的身份對那個早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年代進行拜祭。
其實,要論清朝最大的皇族,肯定要算溥儀。他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之後,先在天津待了一陣子,跟一大幫遺老遺少混在一起,後來乾脆去東北當日本太上皇的“康德皇帝”,再之後被蘇聯紅軍俘虜,最後回到了中國。
但溥儀最後經過改造,變成了新中國的有用之人,不僅利用他的影響力宣傳新社會,還編文史資料,出回憶錄。他最崇敬的周恩來總理經常說一句名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句話溥儀牢記在心。
要論滿清皇族,恐怕沒有誰比溥儀更有資格,但在溥儀活著的時候,做夢也沒有想到成了新中國普通公民的他,有一天會湧出來一大幫皇族,整天夢想恢復他們昔日的榮光。
這些清朝的“皇族”們,有的想要回故宮,有的稱別人為奴才,有的恢復“愛新覺羅”的姓氏,也有的為了血統的純正只找滿人結婚,甚至還有一位順義的皇族大媽在公交車上大放厥詞,最後被警方請去喝茶……
我們對滿族沒有歧視,她也是56個民族之一,中華民族的重要構成部分;我們也正視滿清作為歷史上一個朝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做出的貢獻,但在大清已經亡了百年多的今天,還打著皇族的名義招搖過市,就不是喜劇而是鬧劇了。
滿清還沒有滅亡的時候,也有一部分王公子孫醉心文藝,有的唱一口好二簧,有的寫一筆好字,“四大名旦”中的程硯秋,人家是正宗的滿洲正黃旗人,潛心在京劇藝術上鑽研一輩子,和梅蘭芳齊名;大書法家和紅學家啟功,更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不僅是當代最出色的書法家,還在文學藝術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可看看現在的“皇族”,他們都做了哪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愛新覺羅·州棠
這是一位十分勇敢地追求“復古”的奇男子,,他不僅家裡供奉著清朝皇帝的牌位,每天都要叩拜,還身穿黃馬褂、留著大清特有的辮子招搖過市。
要他說他家怎樣,咱們管不著,但穿著黃馬褂留著大辮子滿香港大街溜達,這種行為藝術就有點有礙觀瞻了。再說,就算他的祖上有御賜黃馬褂,那也是他祖上的,能不能留給他穿?黃馬褂可以世襲嗎?亂穿黃馬褂會不會被他家萬歲爺砍了頭?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據說這位多爾袞的十世孫為了保持皇族血統的純正,堅持找滿族女性結婚。不過這個選擇好像是對的,他一直稱他的愛人為“福晉”,管自己的兒子叫“阿哥”,親王的愛人叫福晉,皇帝的兒子叫阿哥——但人家不管那一套,照樣舉案齊眉、比翼雙飛。
儘管受盡世人白眼以及專家的質疑,這位在香港開照相館的皇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完全管別人的眼光。當然,如果他一定不覺著尷尬,那尷尬的就算是別人吧……
愛新覺羅·州迪
州迪比上文的州棠更高調,直接宣稱自己是大清第一代攝政王多爾袞的十世孫,還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弟——但根據專家指出,州迪說他在家譜上的名字是“毓”字輩的,而毓字輩卻是溥儀晚一輩的名字。另外,多爾袞根本就沒兒子,哪來的後代?
但州迪不管這些,仍舊我行我素,把自己在廣州100來平米的家弄得像個王府,到處都是明黃色的裝飾……
州迪做過兩件驚世駭俗的“大事”,一件是在春運期間,因沒有買到回廣州的火車票,大鬧北京火車站,並稱群眾為“奴才”,雖然後來鐵路方面給他解決了票的問題,但同時警方也解決了他的臨時住所問題;第二件事情就是想把故宮要回來。要知道,他“堂哥“溥儀可都不敢啊……
聞大媽
聞大媽的大名在去年夏天不脛而走,上了熱搜。
這一天,住在北京順義的滿清皇族女(地位很高,是上三旗正黃旗的)聞大媽搭乘公交,不知是人太多,還是天氣太熱,還是自己有殘疾,還是自己氣不順,和車上個女孩吵了起來。因此就是那個女孩沒有給她這位皇族大媽主動讓座。
聞大媽的吵架氣勢還是很有皇者風範的,不僅管外地人叫要飯的,還說自己是皇族,有通天紋,貴不可言。
聞大媽大鬧公交車的影片被傳上平臺之後,引發軒然大波。北京公交警方聞訊出手,將聞大媽請進拘留所喝茶,真正體現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理念。
州迪、州棠、聞大媽以及眾多滿清遺老遺少的古怪行為、荒唐言論引發熱議和爭議,當他們沒有影響到別人的時候,大家自然不會說三道四,但一旦他們危及社會秩序和道德底限,就會有有關部門站出來主持公道。
但他們穿什麼、家怎麼裝飾、用什麼方式祭祖等,是他們的自由,這是為什麼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出現在社會上、甚至當網紅的原因。
不過,和社會的正能量背道而馳的言論,最終必將受到全社會的唾棄,哪些它曾經再紅、再火,他們不能把社會的寬容當成自己炒作的底限。前些天那些出事的明星不就很形象地詮釋這個道理了嗎?還有那個剛出道3天就被叫停的“天府少年團”,還有試圖復出也復出不了的郭老師和桃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