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3日,美國社交媒體上搞了一個對外戰爭的線上投票,投票的問題就是:“在未來,如果美國一定要選個國家進行戰爭,你們會選誰?選項有俄羅斯、中國、半島北方和委內瑞拉。”
這次的線上投票結果,一共有6740名美國網友投票,得票最多是委內瑞拉,有45.9%的美國人選擇對委內瑞拉開戰。得票最少的是俄羅斯,只有4.2%的美國人選擇對俄羅斯開戰。中國和半島北方的得票居中,分別為25.6%和24.2%。
很多美國人認為:在這四個國家,有 3個擁有核武器,而委內瑞拉卻沒核武器,當然要打那個沒有核武器的國家。有美國跟帖評論:“就像一個正派的美國人一樣,我選擇了沒有核武器的那個。”原因是委內瑞拉至少沒有核武器。
也有美國人說:“我很驚訝更多的人選擇中國,就好像他們不知道中國也擁有核武器,而且美國之前在韓國與中國交過戰一樣。”
同時,還是在2月13日,美日韓三國外長舉行會晤,在會晤以後發表宣告,內容處處指責中國,甚至美日韓外長會宣告首次明確提到了“臺灣海峽”,對臺海問題嘰嘰歪歪。這是美日韓三國發出迄今為止最為強烈的牽制中國的資訊。
此外,拜登政府剛剛出爐的《印太戰略報告》裡有提到中國的次數高達13次,美方在報告中提到中國對印太地區構成了“日益增長的挑戰”,宣佈美國將“內修政治、外結盟友”,與中國展開競爭,捍衛美國及盟國的利益與未來秩序願景。
這說明,美國早已將中國當做敵人。
從美國那個線上網路投票能夠看出來,美國人就是欺軟怕硬,儘管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和常規戰爭能力並不太強,但只有4.2%的美國人選擇與俄羅斯打仗,主要原因是俄羅斯擁有與美國比肩的核打擊能力。
有25.6%美國人投票與中國的打仗,他們似乎忘記了中國是具有二次核反擊能力的國家。這個投票嚴重說明,中國的核威懾能力還不夠。
當前,國內很多人對核威懾的重要性不屑一顧,認為核武器可能永遠都不會使用,很多中國人不太相信核威懾能確保國家安全。
不過,美國人反而是真正相信核威懾的,當你使用核武器說話的時候,美國人真的能聽懂。
戰略威懾要有三條,缺一不可:暴力打擊能力,使用暴力打擊的決心和勇氣 ,讓敵人知道我們的能力和決心。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面對外部威脅的時候,決心與力量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決心沒有實力,那要變成吹牛說大話。如果具有可觀的的暴力實力,但卻沒有足夠的決心與勇氣,那就會變成虛胖的軟蛋。
中國也是,即使當年中國有了原子彈,中國也依然長期享受了抗美援朝戰爭帶來的紅利。那就是巨大的戰略威懾能力。
在越戰時期,中國給美國畫下一條北緯17度線的紅線,美國真的就遵守了,這裡面就考慮到了中國使用暴力的決心。因此發動侵越戰爭的美國總統約翰遜就曾說過:哪怕轟炸中越邊境的一個廁所,也得經過他的批准,因為中國就在那裡。
1967年4月,侵越美軍總司令摩蘭向總統約翰遜彙報:如果美軍增兵到56萬人,可三年結束越戰;如果增到68萬人,那麼只需兩年。約翰遜答道:一味增兵,如果激的中國派出志願軍怎麼辦?據當時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回憶,有一次美國總統主持高階幕僚會議,軍界高官們紛紛叫嚷說要把越南北方炸回到石器時代,美國總統問,如果引發中國參戰怎麼辦?結果會場上立刻鴉雀無聲了。
當時的中國,在軍事力量上顯然不能同美國相比,但那時中國的戰爭勇氣與決心卻是明白無誤的。精神力量與物質力量結合,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戰略威懾。
現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紅利已經快被我們吃光了,居然已經有美軍在討論如何轟炸中國內陸,如何登陸中國外海島嶼,如何封鎖中國的國際航線。他們全然忘記了中國是一個具有核打擊能力的國家。
我們該怎麼辦?
核武器和核威懾能力對中國的意義也一樣。當中國只有200枚核彈頭時,我們是美國人嘴裡的世界和平的威脅者,他們可能會毫無顧忌地發動戰爭。
當中國有500枚核彈頭的時候,中國就成了與美國一起保衛世界和平的合作者。當中國擁有1500枚核彈頭(美國的現役核彈頭也就這麼多)的時候,中國就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保衛世界和平的最堅強柱石。對此美國人堅信不疑。
其實,我們中國也應該像俄羅斯一樣,公開發布相應的具體的核打擊政策,我們現在的三不核原則太籠統了,很容易讓對手產生誤判。是時候改一改了,我們或許可以宣佈當中國的核心利益(例如美方軍事介入兩岸統一)受到外來侵犯時,中國將毫不猶豫地使用核武器來捍衛。
犯我者死,這事兒就應該明白地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