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醫院裡去做檢查,有的醫生會建議做CT,有的醫生會建議做核磁共振(MRI),對於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醫生也往往會建議患者做肺部CT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肺部感染,而如果要看頭顱的話,醫生卻建議MRI檢查,這常常讓許多患者丈二摸不著頭腦。
為何肺部檢查是做CT而不是MRI?頭顱又相反?到底什麼時候做CT,什麼時候做MRI?醫生來為你解答。
CT和MRI的區別
CT和MRI都是臨床上非常重要的影像學檢查,可以用於許多疾病的診斷。CT和MRI在許多方面都是不相同的,這也決定了它們擁有各自的優缺點。
1.工作原理不同
CT是利用精確準確的X射線,在探測器的作用下對人體的某一部位進行環繞並以一定層厚度的斷面進行掃描,再轉換成數字化影象,而MRI的工作原理則是利用人體組織中氫質子在強大的外加磁場作用下產生共振現象,從而獲得電磁訊號,再透過計算機計算轉換為數字化影象。由於CT是利用X線成像,所以對人體有一定的電離輻射,而磁共振利用的是磁場,所以相對CT來說,沒有電離輻射,對人體相對安全。
2.對不同器官組織的成像優勢不同
由於人體是由不同的組織構成:有骨骼、軟組織(肌肉、脂肪等)、血管,還有如胃、膽囊、大小腸等空腔器官,這些器官組織的密度以及含氫質子的多少不同,因此CT和MRI在對這些器官組織的檢查成像也有各自不同的優勢,比如CT對骨關節、肺部等疾病的診斷價值較高,而MRI對軟組織以及神經系統成像明顯優於CT。另外,CT還可以對患者的臟器進行三維重建,讓醫生更加清晰直觀地看到臟器全貌。
3.檢查時間不同
CT的檢查時間較短,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螺旋CT成像技術也在與日俱進;所以對於急診比如急性腦出血等會優先選擇CT,及時發現出血點並對症治療。而由於MRI掃描時間較長,並且成像過程由於梯度場的切換會產生較大的噪音並且不可消除,且掃描時間比較場(一般每個部位需要10分鐘左右,複雜的成像技術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需要提前預約,並且在預約的時間前提前到達檢查科室。
4.價格不同
MRI價格相對較貴。與MRI相比,CT的價格則要便宜許多。
5.對患者的要求不同
由於MRI是在強大的磁場下工作的,另外我們都知道法拉第定律,所以為了病人及陪護的人身安全著想,所以也要求患者身上不能有任何鐵磁性的物質以及電子產品,例如鋼板(大約2010年以後的金屬植入物一般是可以進入高場磁共振)、心臟起搏器、人工耳蝸、擔架、氧氣瓶等,CT則沒有這方面的要求,但許多孕婦則會擔憂會給寶寶帶來輻射傷害。
那麼究竟是做CT還是做MRI?
對於肺及腹部檢查來說,由於人體呼吸會導致胸部及腹部起伏(呼吸運動),且MRI成像時間較長,因此MRI在檢查時容易出現運動偽影的干擾,使得成像效果較差,因此觀察肺部情況CT比MRI更優,但隨著成像技術的發展,MRI已經能夠很好的抑制呼吸運動及腦脊液、血液搏動偽影的產生,有人評價說:CT簡直就是為肺量身定做的檢查手段。
對於頭顱的檢查來說,CT其實也有一定的價值,比如說對於急性腦梗死,頭顱CT在24h內,腦組織病變不明顯時,發現病灶的難度較大,而MRI對於缺血的腦神經元細胞比較敏感,從而對早期的病變較容易發現。不過對於有溶栓指徵的急性腦梗死患者,需要先排除腦出血,為了把握好溶栓的黃金時間,CT則是排除腦出血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對於血管病變來說,MRI檢查還可以利用血液流動的特性做到無創無需對比劑檢查的目的,相對CT的微創及對比劑的應用更為安全。
總之,疾病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在臨床檢查中究竟是進行CT還是MRI檢查,醫生都會根據病情給出相應的檢查意見,患者只需要配合醫生做檢查即可,最終獲益的還是患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