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還會把日本當回事兒。即使近幾年還有不少日本政客大放厥詞稱要“協防颱灣”,但在國人眼中,這似乎就是一個大笑話。
即使日本真有此野心,也只不過會讓東海海底增加一堆破銅爛鐵。對於中國來說,日本早已不堪一擊,這大概是目前國內軍迷中的一種普遍認知和態度。
但熟知中日軍力發展歷程的人應該知道,中國軍力真正超越日本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日本,其實並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麼差勁。
尤其是日本的海上力量,還曾壓制了中國海軍幾十年。那麼,如今中日海上力量到底如何?如果狹路相逢,中國海軍是否有十足的把握擊敗日本海上自衛隊呢?
下面就以資料為依據,對中國和日本的主戰艦艇進行梳理,看看到底誰更勝一籌。
中國量勝,日本質勝?
實際上中國與日本比軍事,確實有點欺負日本,畢竟日本至今還受到《和平憲法》的約束,即使有錢也不能隨意擴建軍事力量。
但從實際來看,日本的軍事力量又確實存在。雖然日本的軍隊叫自衛隊,只能用於自衛而不能用於攻擊他國,但槍在別人手裡,打不打第一槍又豈是一紙協議可以規定死的?
所以,任何國家都不應該忽視這支武裝力量。那麼,單就最容易與中國擦槍走火的海上自衛隊來說,其實力究竟如何呢?
日本的海上自衛隊主要包括護衛隊群、掃雷隊群、潛艇隊群、航空隊群、地方隊等,其中水上作戰主力是護衛隊群。
日本有4個護衛隊群,此前按“八八艦隊”編制,每個護衛隊群由8艘驅逐艦和8架反潛直升機組成。
後來改為“九十艦隊”編制,一個護衛隊群由10艘3000噸以上級戰艦和9架艦載反潛直升機組成。由此估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力戰艦數量至少在40艘以上。
另據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直升機母艦、驅逐艦、護衛艦的數量約為51艘。
去年3月,日本第8艘宙斯盾驅逐艦“羽黑”號正式服役。加上這一艘,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水面主力戰艦則至少有52艘。
而中國海軍的護衛艦、驅逐艦和航母總數估計在100艘以上。美國智庫還總結稱,中國戰艦數量超越了日本,但日本戰艦的平均噸位“比中國軍艦大得多,平均超出45%”。
言下之意好像就是,日本的海上自衛隊戰鬥力還是很強的,有能力與中國拼一拼。事實果真如此嗎?下面我們來對比具體的艦艇資料。
中國航母輕鬆壓制日本準航母
首先看航母。嚴格來說,日本是沒有航母的。雖然日本是世界上較早研製航母的國家之一,在二戰結束前曾有過25艘航母,但戰敗後受到《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就沒有再研發製造包括航母在內的進攻性武器。
但是,後來日本卻以發展大型運輸艦、護衛艦的名義,“偷偷”建造了一些準航母。而美國因為需要日本牽制中國和蘇聯,也默許了日本準航母的存在。
截止目前,日本大概擁有4艘不同型號的準航母。包括2艘“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2艘“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
除此之外,日本最早還有3艘直通甲板的“大隅”級兩棲運輸艦,但因為服役已久,而且代差較大,所以暫且不將其歸入日本的準航母之列。
在這4艘準航母中,“日向”級的外形酷似航母,排水量達到近1.4萬噸,比泰國的輕型航母的排水量還要大。其攜載能力超過一般的軍艦,不僅能起降直升機,還能搭載導彈等攻擊武器。
相比“日向”級,改建版的“出雲”級的排水量則增加到了26000噸。而且體型也更大,“日向”級全長197米,寬33米,而“出雲”級全長248米,寬度達到了38米。
“出雲”級總共有2艘,包括首艦“出雲”號,2艦“加賀”號。日本曾在2018年底批准改造“出雲”級,讓其變成能夠搭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F-35BB艦載戰鬥機的真航母。
2021年10月,已有兩架F-35B成功在“出雲”號上起飛和降落。這意味著該艦的改裝已基本完成。據稱,改裝後的“出雲”號可以攜帶28架戰機,除了8架“魚鷹”運輸機和8架反潛搜救機之外,還包括12架F-35B。
由此,“出雲”級的作戰半徑即可擴大到上千公里。不過,雖然日本早就有了購買42架F-35B的想法,但目前這一專案還沒有實質性進展。
因此,即使日本的兩艘“出雲”級已被改成航母,幾年內恐怕也形成不了戰鬥力。
再來看中國的航母。中國目前擁有2艘已經進入作戰序列的航母,一艘是以引進的“瓦良格”號為基礎改裝而成的遼寧艦,1艘是國產航母山東艦。另外,中國的第三艘航母也在加緊建造中。
在排水量上,中國航母顯然要遠大於日本的準航母。遼寧艦的標準排水量為5.5萬噸,滿載排水量為6.75萬噸,山東艦的排水量約為5萬噸,在體型和效能方面,都要大於日本的“出雲”級。
更重要的是,遼寧艦能搭載24架殲-15艦載戰鬥機,山東艦能搭載36架殲-15艦載戰鬥機,在載機能力上也要高於日本。
雖然日本的艦載機F-35B效能要高於殲-15,可以在海戰中掌控制海權,但是日本引進該型艦載機至少還需要好幾年時間,所以,現在中國的航母戰力顯然要遠超日本準航母。
除了航母,中國去年入役的2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排水量能達到40000噸,可攜帶28架直升機,並且還可以容納登陸艇、氣墊船、兩棲戰車等,僅此就可以超過日本的準航母。
榮光不再的“美國第七艦隊反潛分隊”
除了準航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水面主力,則是8艘宙斯盾驅逐艦。
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曾以美國的新型“阿利·伯克”I級驅逐艦為基礎,引進先進的“宙斯盾”作戰系統,建造了4艘“金剛”級驅逐艦,並且裝備了“標準”-2MR遠端區域防空導彈。
由此,日本成了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宙斯盾驅逐艦的國家。
後來,日本又在“金剛”級的基礎上研發了新型“愛宕”級宙斯盾驅逐艦,首艦“愛宕”號,2號艦“足柄”。
在這之後,還有2艘萬噸級的“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其中,日本第8艘宙斯盾驅逐艦“羽黑”號,去年剛剛服役。
“摩耶”級的主要任務是戰略防控,它可以利用高效能雷達發現彈道導彈,並在大氣層外實施攔截。
另外,4艘“秋月”級通用型驅逐艦的戰力也不錯,分別是“秋月”號,“照月”號,“冬月”號,“涼月”號。
該型驅逐艦被稱為是日本的神盾艦,滿載排水量達6800噸,裝備有以FCS-3A有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先進作戰系統,能夠發射海麻雀防空導彈。
據軍事專家分析,其功能與中國海軍現役的054型護衛艦相近,海麻雀導彈則可以類比中國的海紅旗-16導彈。但與中國的052D和055大型驅逐艦相比,“秋月”級就不在一個級別上了。
除了這12艘之外,日本海自還先後服役過2艘“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2艘“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以及9艘“村雨”級,5艘“高波”級,8艘“朝霧”級,12艘“初雪”級,2艘“旗風”級,3艘“太刀風”級(首艦“太刀風”號已退役被擊沉)。
其中,部分年代久遠的戰艦已陸續退役。
在導彈護衛艦方面,日本海自有30FFM型,“阿武隈”級,“石狩”級、“夕張”級等。其中,標準排水量3900噸的30FFM型,已建造3艘。
它可以攜帶“標準”-2防空導彈或改進型海麻雀導彈,防空能力十分強大。同時,它還能利用搭載的8枚超音速反艦導彈,攻擊大型水面艦艇。
在潛艇方面,加上去年服役的1艘“鬥龍”號,日本潛艇總數已達到22艘,創下戰後的新記錄。其中,“鬥龍”號是第12艘也是最後一艘“蒼龍”級潛艇。而於2020年服役的“大鯨”號,則是新一代常規動力潛艇的首艇。
相比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力艦艇,中國海軍就要龐大得多。
目前中國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是055型。首艦南昌艦已於2020年1月12日服役北海艦隊,第二艦拉薩艦已於去年3月入役。
除此兩艦外,還有6艘已下水。也就是說,未來幾年,中國海軍將有共8艘055型,正式進入“大驅”時代。
055型導彈驅逐艦的艦長達180米,寬22米,滿載排水量1.2萬噸,是目前國產最大型的水面作戰艦艇。它已經達到巡洋艦的級別,比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還要大。
055型不僅具有隱身效能,還能反衛星反導彈,它如同一座漂浮在海洋上的反導平臺,可以攔截遠端彈道導彈和洲際導彈。
除了055型,中國海軍還有約25艘052D型驅逐艦,6艘052C型驅逐艦,30艘054A型護衛艦,50多艘056型護衛艦。
其中,排水量僅1300噸的056型是一款介於導彈艇與052D、054A驅護艦艇的小型護衛艦。有了它,中國就可以把效能更強的054和052C/D從近海任務中“解放”出來,以執行更重要的遠海護航與作戰任務。
在潛艇方面,根據美國機構的資料,中國海軍擁有76艘各型潛艇,包括18艘核潛艇。因為日本不能發展核武器,沒有核潛艇,所以在水下戰力方面,中國海軍可以碾壓日本。
不過,日本的反潛能力很強,在網上素有“美國第七艦隊反潛分隊”之稱。目前,日本大約有近百架來自美國的P-3C遠端反潛機,因為年代久遠,日本計劃用國產的P-1反潛機替代P-3C。
據稱,P-1比P-3C的飛行速度更快,航程更遠,載重量也更大,總之就是效能更優。這大大增加了中國潛艇進出太平洋的難度。
總噸位數,中國是日本的近4倍
近年來,中國的造艦速度就像下餃子一樣快,一年可以下水幾十艘。
例如,2021年中國海軍新服役的艦艇數量就有近30艘,包括1艘094A型戰略核潛艇,2艘075型兩棲攻擊艦,3艘055型驅逐艦,6艘056A型護衛艦,7艘052D型驅逐艦,以及6艘獵掃雷艦、3艘監視船、1艘電纜鋪設船。
按照這個造艦速度,中國海軍趕超美國也指日可待。
據外媒預測,中國將在2025年擁有3艘航母,16艘戰略核潛艇或攻擊核潛艇,47艘常規潛艇,52艘驅逐艦,120 艘護衛艦,4艘兩棲攻擊艦,以及10艘船塢登陸艦等。如果算上補給船和登陸艇等,數量還要更多。
目前,中國海軍艦艇的總噸位數已達到200萬噸上下。中國一年入役的艦艇噸位總數,就接近20萬噸左右,幾乎一年就可以“造一個德國海軍”。
而日本艦艇的總噸位數還不到50萬噸。雖然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實力緊隨美俄中之後,但其與中國差得卻是一大截。因此,如果發生海戰,中國海軍還是佔據著絕對優勢。
雖然如此,也不能小看日本。因為日本造船業與中國一樣發達,造船能力和速度相比中國,也不遑多讓。之所以日本沒有建造更多更大的戰艦,主要還是因為受到了《和平憲法》的約束。
但日本謀求突破《和平憲法》的野心一直未死,未來一旦時局有變日本擺脫約束,其海上自衛隊的實力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充數倍甚至上十倍。這是值得所有亞洲國家高度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