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introduction
近年來,感測器產業正處於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國感測器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到2025年,全球感測器市場有望達到萬億元級別。萬物互聯的未來已來,感知層應用的爆發期也將到來。在這一程序中,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和硬核科技逐漸顯現,成為產業發展前行之路的閃耀之星。
基於此,中國感測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聯合感知芯視界對第二屆“感知領航優秀專案評選”中的優秀企業進行系列專訪。圍繞感測器或物聯網不同領域中湧現的眾多優秀“硬科技”進行深度報道,探尋他們背後的創新之道。
本期人物——中科銀河芯市場總監王文華
在“雙創”熱潮湧動的今天,創業和創新成熱詞。提到半導體行業的初創企業,總繞不過“中科系”,那裡往往掌握著各細分技術方向最前沿的科研實力,也成為最容易孵化和誕生創新企業的領地。
近年來,在科研、產業和資本的三重共同因素作用下,一大批中科系孵化的產業化“幼苗”正在半導體行業茁壯成長,發展速度不容小覷。北京中科銀河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科銀河芯”)便是其中之一,主攻高階環境感測器晶片設計領域,其孵化於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國內微電子領域學科方向佈局最完整的綜合研究與開發機構。
中科銀河芯創辦於2018年,短短4年已釋出了一系列溫度、溫溼度、水分、壓力、訊號調理、加密認證等晶片,在精度、轉換速度、功耗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能實現國際一線產品的國產替代,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工業智造、汽車電子、智慧農業、通訊及物聯網等領域,單2021年溫度感測器晶片銷售量就已突破千萬顆。
創業4年如何做到量產多款拳頭產品?如何在中高階環境感測器市場紮根?未來聚焦哪些領域加強佈局?圍繞著上述問題,感知芯視界對中科銀河芯市場總監王文華進行專訪。
從0到1,從1到100,背後的“中科系”硬核團隊
SensingeWorld
當下,越來越多的“中科系”高階人才批次“下海”,手握“硬科技”,從傳統的科研象牙塔中走出,踏上了科研轉企業的道路,身份也由科學家轉變為企業家。
種種跨越面臨著巨多的挑戰和風險。科研院所的原始創新面向“從0到1”的技術驗證和產品原型,但創業需要面向市場和客戶,實現成熟產品落地,達到“從1到100”的規模化經營。中科銀河芯是如何做到的呢?
王文華在採訪中介紹,“核心團隊是初創企業發展之魂,中科銀河芯不同於其他初創企業,早在10年前,核心團隊就已成立,紮根於中科院微電子所進行技術攻關,不斷積累產品產業化經驗。”
據瞭解,中科銀河芯在模擬晶片開發設計領域,有著技術過硬的研發團隊,具備晶片設計、軟體開發、封裝設計和自動化測試流程設計等方面的能力和經驗,為企業發展注入澎湃內生動能。
梳理創始人的“亮眼”履歷或許也可以找到答案。據瞭解,創始人郭桂良博士是中科院微電子所副研究員,在模擬/射頻積體電路方面具有豐富的產品設計經驗,併成功量產過多款產品。他先後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中科院以及微電子所科研專案,包括國家01專項、863重大專案、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案等。
創始人郭桂良博士 圖源:中科銀河芯
在研發、客戶服務和市場等一眾硬核實力團隊的帶領下,中科銀河芯穩步發展且屢獲殊榮,已獲評國家高新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中關村高新企業、海淀區胚芽企業、中關村金種子企業等稱號。其企業價值和創新能力也逐漸得到認可,比如獲得2019年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和2020年最具創新精神IC設計企業獎。
圖源:中科銀河芯
2022年,中科銀河芯迎來了新變化。“年初因發展需要,公司整體搬遷到更大、更完備的辦公場地,團隊成員也在不斷壯大,這是我們快速發展的見證。”王文華稱。
深耕品質與技術 解鎖高質量產品密碼
SensingeWorld
在物聯網應用爆發的時代,豐富的應用場景是創新技術的聖地。“目前國內整體的科創環境很好,同時擁有著全球最大的應用市場。我時常感嘆,如果不是在中國,我們這類初創公司可能連發展的機會也沒有。”王文華對記者表達了他對當下創業環境的信心。
目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應用市場,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加速落地,日益龐大繁雜的資料需求使感測市場急劇放大。從裝置監控、環境監測到工業自動化控制,乃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各類感測器的使用規模從原來幾十億的總量正在逐步擴大至上千億。
作為國內稀缺訊號鏈路設計公司,中科銀河芯定位於中高階感測器晶片領域,目前擁有溫度感測器系列、溫溼度感測器系列、單匯流排系列、壓力和訊號調理系列等豐富的產品線。據悉,產品除了在功耗、速度和精度上比肩國外產品外,其一致性可達到98%以上。已釋出多款可直接實現國際大廠溫溼度晶片替換的產品,從而打破溫溼度晶片被國外廠家高度壟斷的局面。
在提高產品質量上,中科銀河芯從設計和測試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設計上採用先進的工藝、先進的晶片設計方法和封裝形式。比如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單晶片整合溫溼度產品,為當前國內同類前沿新技術,實現溼敏電容結構和訊號處理電路的單晶片整合,降低了感測器的體積和成本,提高了感測器的精度和可靠性。又比如針對可穿戴產品,中科銀河芯提供給客戶WLCSP小封裝形式,滿足不同場景的應用需求。另一方面,晶片測試上,中科銀河芯建立了一套自主研發的標定流程,已經過千萬級的感測器的驗證,成為企業的核心技術之一。
談到未來產品線發展和佈局,王文華稱,短期內在擅長領域做大做強是首要目標,“不僅要在產品型號和效能上力爭與國外比肩,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還將在運動健康、氣體等晶片產品方向進行佈局,深耕消費電子增量市場,實現國產替代。”
“新生力量”的突圍之道
SensingeWorld
據相關資料顯示,感測器產業在智慧技術和豐富應用的賦能之下日益受到重視,市場可期。預計2022年中國感測器市場規模將將增至3150億元。但從供給量來看,中高階感測器進口高達80%,感測器晶片進口更是高達90%。由多重因素導致的高進口率和低國產化率讓本土感測器產業面臨重大挑戰。作為初創新生力量,中科銀河芯在進擊和突圍中有著自己的一套打法。
在王文華看來,相比模擬晶片賽道中的TI、ADI等規模體量大、具有先發優勢的“高齡”企業,剛成立不到4年的中科銀河芯猶如“新生兒”一般,要和這些巨頭企業同臺競技,競爭力可見一斑。
但這類“新生兒”真的沒有機會了嗎?王文華稱,當下市場體量足夠大,比如溫度和溫溼度感測晶片市場就足以支撐幾家企業走到上市。另外,因中美競爭局勢,美國一系列禁止出口和制裁手段,倒逼中國必須將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裡,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初創企業迎來發展機遇。
正因如此,新生代中科銀河芯選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緊抓本土化機遇,以更敏感的嗅覺瞄準市場,以更精準的服務滿足客戶需求。
王文華對中科銀河芯攻佔市場策略總結稱:一是發揮初創企業快速靈活的本土化就近優勢,針對客戶多樣化需求給出定製化服務。這對批次化出產品的國際大廠來說,很難做到;二是利用技術和工藝優勢,採用更一體化、小尺寸和低功耗的設計,以高性價比降低客戶替換成本;三是利用高效能產品單點突破來提高毛利率,開啟細分市場,並將其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目標領域。
但一顆小火苗難成燎原之勢。談到自身乃至本土感測器產業發展,王文華建議內部和外部要做好雙向奔赴。“企業做強做大,內部要善於看清發展形勢,抓住機遇,增強生存能力;外部要抱團發展,給本土企業更多信任和耐心,產學研用各端加強協作,攜手並進。”
與SIA結緣 喜獲“感知領航年度傑出創新企業”稱號
SensingeWorld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智慧感測器產業的發展加大扶持力度,國家和地方都出臺了針對感測器的相關政策。
中國感測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簡稱“SIA聯盟”)在此背景下於2016年成立。SIA聯盟由工業和資訊化部指導和支援,透過聯合聯盟成員單位以及各省市級物聯網、感測器聯盟、協會及其他相關行業組織,產業協會,發揮產學研合作,整合資源優勢,加快感測器、智慧硬體、物聯網應用等核心技術研發,推動我國物聯網產業核心技術及其應用的關鍵產品的標準化。
2021年,SIA聯盟正式啟動第二屆“SIA感知領航優秀專案徵集”,吸引了眾多優秀企業參與,中科銀河星在本次專案徵集中以 “高精度單晶片溫溼度感測器GXHTC3”專案,獲得“感知領航年度傑出創新企業”稱號。
高精度單晶片溫溼度感測器GXHTC3 圖源:中科銀河芯
據介紹,這款高精度單晶片溫溼度感測器GXHTC3,目前在國內領先於同類型產品,其封裝尺寸2mm*2mm,單晶片整合溫溼度技術目前在國內領先於同類型產品,透過I2C介面提供16位高精度數字溫度、溼度輸出,並且具有硬體報警、地址可選、轉換速度可選等功能。
在技術創新方面,GXHTC3實現溼敏電容結構和訊號處理電路的單晶片整合,降低了感測器的體積和成本,提高了感測器的精度和可靠性。
王文華對企業因拳頭產品獲得感知領航優秀評選專案表示欣喜和感謝,他在採訪中進一步稱,“國產感知晶片領域處在高速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得益於聯盟的影響力而得到宣傳,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未來,中科銀河芯期待在感知領域這一優勢賽道,攜手SIA聯盟獲得更多競爭力優勢。”
*免責宣告: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刪除。本平臺旨在讀者提供行業研究型深度資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感知芯視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