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詩詞,有朋友說不能學古人,須寫社會生活,那才是詩詞。我不知道這種說法出自何時,又是何人指定詩詞一定要寫社會生活。實際上,詩詞絕大部分都是寫自身情感,自身之生活感悟,而不是苦大仇深的非要寫社會現實。古人寫社會現實的都只是佔很小一部分。老杜反映社會現實也是極少部分的,大部分都是寫他本身情感。李白、李商隱、蘇軾等等他們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自身感況,何來一定須社會現實才是詩詞?
亦有朋友說寫古人的東西有什麼意思?我不明白什麼叫寫古人的東西。比如,老杜說像鳥一樣每天出去到處找稻穀糧食吃,來比喻生活奔波生計艱辛。然後就以此有個典故叫“稻粱謀”或者稻謀。那寫我們寫詩詞時,用“稻謀”兩字來比喻謀生艱辛,是不是就不行?這是古人的東西,我們得叫工作才行呢?我看不一定。這種說法的人,個人感覺本身文字積累不足,未必懂真正的詩詞含義所在。有點強詞奪理,只涵於文字表面的感覺。
下面一組七律,是我步韻唐人韋莊練筆習作。是否就是古人的東西呢?比如“勞生一路馬如風”是不是真的就是騎馬呢?並不是的,這一句隱喻表達的不過是奔波勞碌之苦罷了。
“正是江南芳草地,應攜書劍獨辭家。”是否真的就是要帶著把劍呢?也並不是。這句要表達的只不過是一種趁大好春光,不應宅家而應出去,不可虛負時光的情感罷了。
所以,不是說用古人的一些意象就不行,而是看你用古人意象要真正表達的意思內涵是什麼。讀書不能膚淺的流於文字表面,而應細究文字內涵所要真正表達的情感,這才是真的讀懂了。
下面以步韻韋莊七律五首為例,可以作為參考感悟。
七律 悵惘他鄉
稻謀猶可說飄萍,愛作詩文賦濯纓。
老去春風花態度,先生白髮酒深情。
溫柔巢燕愁偏少,悵惘他鄉夢愈明。
奇字問來三十載,席門常掩泰階平。
本首典故較多。“稻謀”“濯纓”“奇字”“席門”“泰階平”均有古人典故出處,可以找來學習。不一一說明。其實,我步韻古人作品時,也會研究古人所以字詞典故,然後去查詢研究,學會運用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
七律 啼鵑情懷
莫羨盟鷗湖海遊,人生如夢夢如舟。
萬方風雨春難恨,四月芳菲客易愁。
影落紅深雙鬢白,雲屏綠護一行幽。
啼鵑偶有情懷在,已到他鄉王粲樓。
本首的“盟鷗”“啼鵑”“王粲樓”亦古人典故知識點,可以學習。而“雲屏綠護”則是我家附近一山上自然景點。
七律 青山已去十年慣
蝸涎古壁雞窗外,鳥語疏花蝶夢中。
陳事十年誰是客,勞生一路馬如風。
他時謀稻桑田易,我輩傷心薤露同。
莫笑青山好埋骨,茶庵白水雨濛濛。
本首“蝸涎”“雞窗”“蝶夢”“謀稻”“桑田”“薤露”亦有古人出處,可以作為學習知識點。
七律 借榻吾夢
山齋空見落花鈿,雨後春雲欲拂天。
一片綠荷光影亂,半庭芳草燕泥乾。
題詩自在心方寸,借榻吾曾夢大千。
得爾茗消塵世事,文章豪氣兩當憐。
本身典故較少,“借榻”為學古人寫法。“心方寸”“夢大千”亦略有化用古人寫法。
七律 書劍天涯
春陰漠漠柳風斜,小閣無聊酒未賒。
坐起鋪箋因有句,定中垂淚見飛花。
青山簾外人千里,紫燕巢前天一涯。
正是江南芳草地,應攜書劍獨辭家。
本首惟有“書劍”兩字稍微古人事物,只取書劍天涯之意。
韋莊,唐末五代時京兆杜陵人,字端己。韋莊為晚唐五代重要詞人與詩人。其詞今存50餘首,清豔絕倫。與溫庭筠齊名,史稱溫韋。其詩今存300餘首,主要寫詩人流離飄泊之經歷與離別思鄉之情緒。
韋莊詩風清麗飄逸,“體近雅正”,近體詩尤為後人稱道。其七律,明胡震亨稱曰“條暢”,清賀裳贊曰“穠麗”。七絕造詣尤高,於晚唐詩人中僅次於杜牧、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