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新聞:
RICS(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的調查顯示:
今年年初,英國潛在買家的諮詢量,已經達到了2021年印花稅限時減免政策高峰時期的最高水平。
在需求大幅增加的情況之下,供應量仍處於歷史最低點。
Propertymark執行長內森·艾默生(Nathan Emerson)表示:
上個月每家分支機構有100名潛在購房者註冊,幾乎是去年12月的兩倍。
新年之前,待售房庫存已經下降了三個月。今年1月,每家分支機構的待售房數量僅為19套,連續2個月創歷史新低,比2021年1月減少了50%。1月,每家分支機構達成的銷售協議增加了40%左右。
那麼,在需求如此之大的背景之下,待售房庫存為啥下降了這麼多呢?
這主要還是英國長期存在的住房短缺危機問題……
在2019年的大選中,所有政黨都承諾要增加英格蘭的住房供應。
保守黨更是承諾,要在英格蘭每年打造30萬套住宅。讓更多人的人,能擁有自己的住房。
30萬套這個數字到底夠不夠呢?
國家住房聯合會(NHF)和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表明:
英格蘭每年大約需要34萬套新住宅住宅(其中14.5萬套是經濟適用房),才能滿足所需。
就一年30萬套這個目標,也一年都沒有實現過!
2020/21年度,英格蘭新建了21.6萬套住宅,遠低於前一年的24.3萬套,2年前的24.2萬套。
英格蘭新住宅的交付量出現了近10年來的首次下降。
為啥過去一年,交付量出現了10年來的首次下降呢?
主要有以下這些原因:
1.疫情原因
去年,因為疫情,有很多限制措施,工作時長有所縮短,這也減慢了建房的速度。
再加上英國的建房速度本身就慢,節假日不幹,颳風下雨不幹,冷了不幹,熱了不幹……
同時,英國脫歐之後急缺貨運司機,司機工資猛漲,導致很多日用品、食品等價格一路上漲,建築材料自然也受影響,運輸困難。
2.建材短缺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的最新資料顯示:
“建築材料短缺依然嚴重,通脹正在加速。有限的產品供應使得環保設計的實現更加困難。
與之前相比,現在因供應問題而推遲的專案更多。問題仍未解決,一些建築工程情況正在惡化。
採購建材十分困難,這導致了四分之三(74%)建築工程延誤。大約四分之一的建築工程直接擱置,高於6月份的18%。
磚頭、木材和進口建材的短缺尤其嚴重,許多建築材料的價格飆升抑制了客戶的需求。
3.缺少工人
英國的建築行業本來勞動力就不充裕,再加上脫歐,大批勞動力離開了英國。
建築商聯合會表示:
近一半的建築商稱,很難找到熟練的木匠/細木工和磚瓦工。技術工人的短缺導致了專案的拖延。
之所以如此,建築商聯合會指出:
因為脫歐 ,我們失去了一些歐盟的熟練建築工人,而國內的勞力市場無法填補這一缺口。這是我們記憶中自聯合會成立以來壓力最大的時期之一。客戶的需求和期望正在上升,在當前的環境下變得非常沮喪,這使得建立和維持與客戶的關係變得困難。
4.少建築用地
英國對土地用途的把控非常嚴格,嚴禁將綠化用地等轉變成建房用地。在大城市,如倫敦,這種問題尤為明顯。
過去幾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在封鎖之初搬離了倫敦,前往房價更便宜、空間更大的鄉村或通勤區居住。
但,這並沒有阻擋倫敦房價上漲的腳步。畢竟在大規模疫苗接種的大背景之下,逐步解封、疫情好轉,復工、復學……一大批人又搬了回來、甚至更多人為了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更多的工作機會,紛紛湧向倫敦。
而一些之前火爆的鄉村地區的購房搜尋量比去年下降了一半以上。
再加上國際航班的恢復,海外買家、留學生們又回到了市場,加劇了倫敦購房的競爭。
Savills的資料顯示:
今年1月,倫敦潛在買家的註冊數量同比增加了70%,其中倫敦市中心增加了75.3%。倫敦房產的瀏覽量也增加了158%。
在需求量大增的情況下,倫敦又沒有那麼多可以建房的土地,如此一來,新建房供應量,肯定跟不上!
房產圈的結尾提示:
英國的住房供應量能不能上去,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了答案。短期內缺工少料、缺地的問題肯定得不到解決,住房短缺危機還會持續很長時間。供不應求,必然會推動房價的上漲。
疫情以來,倫敦的很多搶手區域房價一路猛漲,漲幅高達十幾萬英鎊。就比如H&P的最新資料指出的,自2020年3月第一次封城以來,倫敦伊斯靈頓(Islington)的房價平均上漲了120,000 英鎊,如今平均房價達到771,374 英鎊。其次是卡姆登(Camden),上漲了113,575英鎊。經常被認為是倫敦最宜居區域的里士滿(Richmond)位居第三,上漲了100,150英鎊。
這給投資人們的啟示就是,有相中的房產,一定要早點“上車”。我們這裡的很多開發商都要提價了,早買到就是早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