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穿越到宋朝以前,你會穿著什麼衣服穿越回去?運動休閒服、夾克衫還是棉衣棉褲?
可別怪我沒提醒你一定要套上棉衣、棉褲穿越回去。
若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外邊再裹上軍大衣、防寒服,總之寧可把自己包裹成“粽子”,也千萬別怕捂出痱子。因為在宋朝以前,棉花屬於稀缺資源。若不穿著純棉衣服回去,恐怕挨不過穿越後的第一個冬天。
    宋朝以前,棉花很稀缺、很“值錢”
人類利用棉花的歷史,遠比中華文明發源的時間還要早。根據考古發現,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7000年之間,棉花已經在中美洲得到廣泛的使用。不過,真正傳入我國,大約在2世紀甚至更早的時候。
然而,那時的棉花主要集中在廣西、雲南和新疆等地種植。那些地方在當時的中原人看來,還屬於蠻荒之地。雖然棉花的保暖效果不錯,但受限於當時“彈棉花”的技術實在太落後了,加上棉花紡織前還要去棉花籽。哪怕放在古代,古代人也覺得“彈棉花”實在是一件費力不討好,而且效率很低的事情。
所以,中原百姓寧願織麻布或養蠶織絲綢,也不願彈棉花,這也使得棉花向中原推廣的速度可以用“龜爬”來形容。在很長的時間跨度裡,百姓主要還是依靠麻葛纖維做衣服,而棉花僅僅作為一種“傳說中的高階材料”而存在。
棉花真正開始在全國得到推廣的時候,主要是宋末元初。當時的棉花種植技術獲得突破,隨後棉花紡織技術較之前也有了顯著的改進,這使得棉花開始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要知道,當時的寒冬對於普通人的威脅,甚至不亞於糧荒和疾病。只有解決了冬季的保暖問題,人口才能實現穩步增長。
所以,如果有機會穿越到宋朝以前,一定要全身套著“棉織品”。這些棉織品不僅是過冬的依仗,而且隨便脫下來一件丟到當鋪裡,都能令你從一名穿越窮小子秒變成為開局“小土豪”。大富大貴不好說,但起碼能夠為你換來穿越後的第一筆生存資金。
那麼,在宋末元初,棉花被推廣以前,人們又是如何禦寒的呢?
    古人禦寒有智慧,防寒手段令人瞠目結舌
被視為現代歐洲人祖先的尼安德特人,他們禦寒的手段很粗獷。狩獵後,扒掉獸皮,在獸皮的中間,用鋒利的石器外加長久咀嚼肉食練就的“鐵齒鋼牙”,直接撕開一個“洞”。把腦袋套進去,這就是最原始的“獸皮服”。
後來發現,這麼穿著有點兜不住風。一旦到了寒冷冬季,小風兒颼颼地往裡灌,把他們凍得瑟瑟發抖、全身麻痺。後來,尼安德特人無意中發明了“腰帶”。他們用吃剩下的動物“腸子”綁在身上。原本這是準備在飢餓的時候,隨時摘下來當零食果腹充飢。結果沒想到有了意外發現,原來把獸皮襖勒緊後,還能起到更好的防寒保暖效果。
    與此同時,我們的祖先也發明出了自己的衣服
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同樣把獸皮套在身上。不知道是為了裝飾,還是為了增加保暖效果,祖先們喜歡把各種形狀、顏色的樹葉掛在獸皮襖上。這在當時看來,算得上蠻時尚,蠻有創意的發現。結果秋天到了,樹葉枯了。一陣小風吹過,葉子碎了,獸皮襖再次變得光禿禿了。
不過這難不倒聰明的祖先們,他們很快發現獸皮襖這種東西很難大規模量產。就算是幹掉一隻老虎、獅子,一張皮最多也就能整出兩三件“皮襖”,根本追趕不上部落女人們生娃的速度。
怎麼辦?
祖先們在一番苦思冥想之後,終於“點亮”了靈感。
祖先們發現了葛藤、野麻這些植物有三大共性。
首先,遍地都是,很好採集。
其次,這些植物纖維比較細,隨便撕吧、撕吧就能撕成條,可以用來編織網衣。雖然撕成條後,韌性大不如前,但好在原材料比較多。男人們去狩獵的時候,女人們就可以在部落裡用葛藤、野麻織衣服。
後來,祖先們又有了“重大發現”。如果將葛麻撕得更細,搓啊搓啊搓成線,不僅能搓出繩子,而且還能用細細的繩子編織出更有韌性、更耐穿的衣服。更重要的是,這些衣服在面對猛獸的抓撓時,還能起到一定的防禦效果。這一發現,極大地提升了祖先們野外狩獵的生存能力。
    慢慢地,葛和麻也成為了百姓的日常穿著
與祖先相比,古人們發現將葛藤、苧麻等放在水裡煮熟後,能去掉植物當中含有的膠質。而剩下的纖維部分更具韌性,也更方便織成麻布、葛布。不過,這些都是屬於老百姓的穿著。所以,在古代也有“布衣”之稱,多形容普通人的出身。
與之對應的,自然是古代的有錢人。他們穿的主要是絲綢,而我國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種桑養蠶繅絲的傳統。到了漢代,絲綢已經成為了富貴的象徵。那些有錢到可以任性的人,甚至將蠶絲當作“棉花”一樣塞進被子裡,用來充當被子的填充物。
這樣的一床被子,就算是放在當今,恐怕也要好幾千元。看來,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有錢人的生活,就是任性。
    那麼,沒錢的普通人如何禦寒呢?
一般分為三種:
最窮的人,會將沙子烤熱,之後自己睡在溫暖的沙子上,身上蓋上稻草或乾脆把自己埋在沙子裡。這種做法在現代人眼中很“沙雕”。但在古代,這卻是沒辦法的辦法。不少古代的窮人,連窩棚都住不上,加上那個時代可沒有所謂的“暖冬”。為了活命,把自己埋在沙子裡並不稀奇。
比這類一窮二白稍微好一點的窮人,會在被套裡塞進蘆絮、木棉花甚至茅草當作填充物用來禦寒。至於冬季的衣服裡,也多是塞進這些東西。至於禦寒效果到底有多少,總比什麼都不塞要強上一點點。
最後則是普通人,他們主要會將麻葛縫好,裡邊塞進一些碎布、蘆絮、木棉花。家境稍好的,能穿上獸皮,用來抵禦寒冬。總之一句話,在古代,每一年冬天能活下來的人,他們都是幸運的。
好在,宋末元初之後,棉花開始推廣。不過,畢竟受限於紡織技術,那時的“彈棉花”效果自然和現在的棉花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什麼才是穿越古代的必備品?
不是手機、相機、iPad,更不是零食大禮包或壓縮口糧,而是棉襖!而且一定要多穿點,尤其能套多少棉襖,就套多少,一件現代款棉衣絕對是穿越後的重要財富。
這個“穿越知識點”,你記住了嗎?
那麼,穿越古代時,你打算典當幾件棉襖?但千萬不要誇張地說套100件,你會因為超重穿越失敗,很可能面臨“打包退回”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