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英兩國聯手挑起的“戰爭”、“撤離公民”,德國和法國此前都是持以反對的態度,甚至拒絕利用撤離公民渲染當地局勢的惡化。但是沒想到,在參加過美國召開的“盟友大會”後,法國的態度出現了明顯的改變,甚至直接喊話在烏公民馬上撤離,離開“戰亂之地”。
環球網20日報道稱,對於烏克蘭現在的局勢,法國外交部在官方平臺上強調了自己的看法。法國外交部認為烏克蘭的局勢已經到了一定程度,烏克蘭無法保證待在當地的法國人的安全,在烏公民如果沒有“非常緊急”的理由就不要留在烏克蘭,就算是必須留下,也千萬不要前往烏克蘭東部地區,以防止遭到不明勢力的打擊。
而在法國強調這樣的“撤離宣告”之前,烏克蘭東部地區已經爆發了衝突。據當地武裝組織稱,短短的48小時內,已經有超過數千起的“襲擊事件”,造成當地嚴重的恐慌。與此同時,還有機構稱,烏克蘭軍方正在醞釀更大的“行動”,打算在有限時間內拿下東部地區。
事實上,如果只是烏東地區出現緊急情況,法國做出了“撤離宣告”也無可厚非。關鍵的是,法國此前一天參加了美國召開的“盟友大會”。而這場大會雖然名義上針對俄羅斯的“侵略”,以及討論如何反擊俄軍的行動,但實際上,就是美國打消德法兩國“排除美國影響力”的一次專項會議,這從當時都有哪些國家參加了會議也能夠看得出來。
此前一天,媒體報道稱,在美國的號召下,加拿大、英國、法國和德國以及東歐地區國家和北約“主戰國家”緊急進行了一次線上會議。值得注意的是,參加會議的國家,基本上都是為美國炒作“俄烏戰爭”搖旗吶喊的國家,只有德國和法國是歐洲的“一股清流”。
當時法國和德國認為,只有對話才能讓激烈的衝突得到解決,任何激化地區矛盾的行動,都會讓基輔和莫斯科的神經更加緊繃,這不利於讓兩國官員的腦子冷靜下來。與此同時,德法兩國的領導人還特地跑到基輔和莫斯科,充當兩國的“和事佬”,推進外交方式消除矛盾。
其中法國稱,俄羅斯人永遠都不是烏克蘭的威脅,烏克蘭沒有必要讓東部地區瀰漫戰爭氣息,這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俄軍是不可能踏過兩國的邊境的。而德國則是將俄羅斯稱作歐洲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強調少了俄羅斯參與的歐洲安全是“畸形的”,不具備實際意義。
很顯然,對於德法兩國的行動和想法,美國認為必須要進行“糾正”,而這一目的也是美國召開“盟友大會”的主要目的。沒想到,剛剛參加了這場會議的法國,直接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在歐洲國家組織撤離公民後,法國也採取了行動,還明確稱“非必要不留烏克蘭”。
可想而知,看到法國的行動,美國人應該非常高興,在美國的設想中,法國就應該像其他的歐洲國家一樣,將美國的想法當作自己的想法,歐洲不需要自己想法,只要能夠跟上美國就足夠了。
雖然法國此次的行動有點“退讓”的成分在內,但是法國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國的旨意辦事。現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法國,顯然有著更多的想法,無論是提出組建“歐洲軍”,還是提出“歐洲自強”,其實都是在削弱美國對歐洲的影響,想要走出歐洲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