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思·貝本梅爾寫的一首詩《懶惰與愚蠢》當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從未見過什麼傻子;
這個孩子有時候做的事,
我不理解或始料不及,
這個孩子的看法與我不同,
但他不是個傻孩子。
請在你說他傻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傻子,還是
他知道的事情和你不同?
現實生活當中,人們常常用錯誤的評判來給他人貼標籤,事實上是自己根本不理解別人的內心真實想法和行為。
01 你有過被別人貼上錯誤標籤的經歷嗎?
前段時間有北京朝陽實驗二小雙橋校區教師霸凌孩子的影片刷爆全網,影片的起因是班裡搞新年班級活動,一位男生表演詩詞朗誦《滿江紅》,老師坐在最後一排拍攝班會精彩影片,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小女孩卻捂住耳朵不聽,而且還時不時回頭張望。導致老師勃然大怒,開啟了道德審判模式,給孩子貼上“全班人都討厭你”的標籤,甚至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指著孩子不惜用“討厭”、“廢什麼話”、“滾”等侮辱性的言語對孩子施暴。
為什麼小女孩卻捂住耳朵不聽?我猜測是這個小女孩聽不懂詩詞的含義,用捂耳朵來表達她時刻的感受。為什麼她會時不時回頭張望?因為她知道老師在後面拍影片,她回頭張望也許是對老師拍影片感到好奇而已。
然而影片當中的老師根本就沒有仔細觀察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反而因為小女孩的這一系列行為影響了她的拍攝效果,就給孩子冠上了一頂“被全班人討厭”的帽子,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這個孩子,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前些年新聞曾經報道過這樣的事件,某個老人過馬路被車撞倒了,肇事司機逃逸,有位開車路過的好心人送老人去上醫院,結果就被其家屬誤認為是肇事者,不分青紅皂白痛打一頓。
還有一次,我母親去菜市場買菜,路過一個水果攤買水果,支付過錢以後,正準備走,結果被攤主拉住說她沒付錢,由於現場很嘈雜,也沒有證據,後來沒辦法又付了一次。
試想一下,如果你被人冤枉,別人給你貼上了錯誤的標籤,是不是很難受呢?
02 你給別人貼過錯誤的標籤嗎?
幾年前我開辦過一個素質教育培訓班,教過一位學生,他剛剛來我這的時候不愛說話,課堂上經常東張西望,不會主動做事,吃飯的時候喜歡把好吃的都夾到自己碗裡,因此對於這個同學我心中給他打上的標籤是很沉悶,不求上進,懶惰,自私的差等生。在和他同期的幾位學生則截然不同,他們上課活躍,課堂上表現很投入,做事也主動,在我眼裡這幾個學生是妥妥的好學生。
但是幾年以後,卻讓我大出意外,這位我曾經認為的差生,經過這幾年的薰陶,考上了心儀的重點中學,現在他和同學相處融洽,積極上進,有主見,自律。也許是他在我這裡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他對我非常尊敬和信任,即使他現在上了初中,還經常來我這兒和我一起溝通交流心得體會。而那些我眼中的好學生,卻漸漸淪為平庸。這一結果真的讓我啪啪打臉,我想到了一句老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我們常常用恆定的價值觀來評判一個人,但是殊不知人是會變的!
03 忍不住要給人貼標籤怎麼辦?
當你想給別人貼上負面標籤的時候,不妨按下暫停鍵,仔細思考一下,你的評判是否合理,對方真的如你所說嗎?即使他現在如此,那麼將來他還會一直這樣嗎?假如別人給你貼上錯誤的標籤,你會有什麼感受?
老子《道德經》說:道可道,非恆道。當你給對方貼上了一個恆定不變的標籤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錯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永恆不變的人和事。
道法陰陽,凡事皆有兩面性,我們不能憑一己之見斷定對與錯,而是應該學會包容和理解他人,求同存異!
04 當你被他人誤解時你該怎麼辦?
記得我給孩子講過一本繪本故事,叫做《你很特別》,故事講的是一群由木匠怡萊創造的微美克人,他們生活在微美克村,微美克人熱衷於互相貼貼紙。有才能的人,有特別技能的人,學問好的人,會唱歌的人也會被貼金星星。然而,那些被認為什麼都不會的人,就會被貼上灰點點。這些被貼滿灰點點的人當中,有一個叫旁哥的木頭人,他整天很沮喪,直到他遇到另一位身上沒有任何星星和灰點點的人露西亞,露西亞讓他去找木匠伊萊。
旁哥找到了木匠伊萊,對他說明了自己心中的苦楚,伊萊笑著對他說:“那些給你貼標籤的人,他們不過是和你一樣的微美克人,我在乎的是我怎麼想,我覺得你很特別。當你在乎貼紙的時候,貼紙才會貼得住。你越相信我的愛,就越不會在乎他們的貼紙了。”
我想說的是標籤是別人貼在你身上的,事實上你還是你,不會因為被別人貼了標籤而改變什麼。如果一天到晚在乎別人怎麼看你,你會活得很累。與其這樣倒不如灑脫一些,自己問心無愧就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05 如何面對客觀的評判?
話又說回來,有的時候別人給你的標籤也許不那麼中聽,但是恰恰指出了你某些方面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不應當去迴避它,而是要把這個標籤當成是送給自己成長的禮物。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之,善莫大焉!
清代名臣曾國藩每天寫日記常反省自己的行為,曾子也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我們也應時常自省,剛開始可能會慢一些,儘量做到後知後覺,形成習慣後逐漸過渡到當知當覺,最後再到先知先覺。
06 體驗,而不是評判
現實生活何嘗不像繪本故事裡講的那樣,人人都生活在自我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裡呢?
我們在不知不覺地在錯誤的評判當中互相傷害。
每個人生來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上天創造了我們,是讓我們好好體驗這個世界,體驗愛,而不是去評判他人或者接受他人的評判,當你相信自己,相信愛,就不會在意那些貼紙了,因為你很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