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自華爾街日報)
集微網訊息,諮詢機構Gartner日前釋出報告,總結了 2022 年汽車行業需要關注的5大技術趨勢。
這五大趨勢分別是:
趨勢一:汽車製造商重新審視他們的硬體採購方法
Gartner 分析稱,汽車製造傳統上遵循精益製造(JIT) 原則評估其原材料庫存,這導致整車廠和一級供應商在晶片短缺期間沒有緩衝庫存可以依靠。因此,汽車製造商正在重新審視其晶片產品採購策略,乃至考慮設計自己的晶片。
該機構預測,到 2025 年, 前 10 大整車企業中將有 50% 設計自己的晶片 ,並與晶片公司建立直接的、戰略性的、長期的合作關係,同時放棄 JIT 庫存管理實踐。
趨勢二:數字巨頭將汽車融入整體生態系統
Gartner 指出,2022 年網際網路巨頭將不斷擴大其在汽車技術領域的存在。
該機構預測,到 2028 年,70% 的已售汽車將使用車載安卓作業系統,而目前這一比例還不到 1%。
趨勢三:開放資料和開源協作模式獲得動力
根據Gartner 的觀察,2021 年多家科技公司建立了開源汽車架構作業系統和開放式電動汽車(EV) 平臺。這種在汽車領域的新商業正規化有望取得進一步發展。
趨勢四:老牌汽車製造商將 OTA 提升為主要數字收入渠道
Gartner 認為,去年眾多汽車製造商開始提供軟體更新,汽車無線 (OTA) 軟體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
隨著汽車製造商更新車輛硬體以支援軟體遠端更新,他們現在將開始轉向基於服務而不是硬體銷售的收入模式。
該機構分析師預測,到 2023 年,前 10 大汽車製造商中有一半將透過售車後購買的軟體更新提供功能解鎖和升級。
趨勢五:自動駕駛汽車更多監管到位,但商業化障礙依然存在
Gartner 表示,儘管技術和監管規範在不斷進步,但自動駕駛汽車開發者仍需努力擴充套件新的營運空間。
汽車製造商已經開始推出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並正在著手部署L4級自動駕駛卡車和機器人計程車。然而證明自主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需要很長時間的驗證測試,使商業化變得緩慢和昂貴。此外,發生事故時的責任、相關的法律和社會心理因素也增加了挑戰。
Gartner 分析師預測,到 2030 年,全球運營的L4級機器人計程車數量將是 2022 年的四倍。(校對/樂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