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的後宮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
你有沒有想過,在很多后妃的眼中,妃子只是一個職位呢?
這是一個表面光鮮靚麗,實則枯燥乏味的職位,清朝後妃每天究竟是怎麼度過的呢?
在現在的大部分古裝劇中,妃子們每天都沉溺在宮鬥中,有成群的丫鬟伺候,還可以享受別人的叩拜,但是實際上,我們都被電視劇誤導了。
清宮劇中的妃子各有千秋,其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她們個個都長得貌美如花,於是很多人都不禁想:如果能當上皇帝,有後宮佳麗三千豈不是美哉?
不過現實生活中跟電視劇還是有著很大的出入的,在現實的清朝後宮中,並不是所有的妃子都是因為貌美才成為皇帝的妃嬪的。
后妃的組成部分基本就是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從民間選秀,只要家中達到一定的官員等級,各方面達到條件就可以參加選秀,最終留下來的自然是各方面都拔尖的女子。
第二種就是朝中很多重臣的妹妹或者子女,比如《甄嬛傳》中的華妃就是大臣年羹堯的妹妹。
而這個時候皇帝不論長相美醜,都不得不接受這些女子,這是一個拉攏朝臣的手段,在特定的時候,甚至還是控制朝臣的手段。
后妃有著非常森嚴的等級制度,從位份到衣食住行,都不是自己能夠做主的,光是從這方面來看,這份職業沒有半點自由,並不是我們想象得那麼滋潤。
根據清朝的后妃制度,位份最高的就是皇后:
皇后作為後宮之主,理論上是跟皇帝平起平坐的,也就是說,其實皇后是君,其他的妃子們是臣,哪怕位份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也只是個妾,僅此而已。
皇后的身邊可以有4個掌事宮女,1個首領太監,12個普通太監,12名宮女,這個陣仗一出門可就不小了。
幾十個人圍著皇后,如果有些小宮女出入宮沒有見過皇后,行錯了禮怎麼辦呢?其實光是看陣仗,就能清晰地分別後宮嬪妃的身份了。
很多皇后都是皇上還是親王的時候就在府邸伺候的,等到皇上登基之後,就會透過跟朝臣商議,最後定出合適的皇后人選。
皇后之下就是皇貴妃,但是一般來說,如果不是皇后失德、崩逝,或者其他特殊的狀況,只要皇后健在,很少有立皇貴妃的情況。
因為在後宮中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皇貴妃等同於副後,如果皇后在健在就立皇貴妃,其實是在分走皇后的權利。
一般不立皇貴妃不是皇帝不願意,而是朝臣不願意。如果後宮中有人能跟皇后分庭抗禮,勢必會連累妃子背後的家族,最後就會攪得滿朝風雨。
皇貴妃之下就是貴妃、妃,貴妃2人,妃4人,在整個清朝後宮中,實際上妃位已經是非常尊貴的位份了。
很多有權有勢的朝臣的家眷,甚至是別處和親來的公主,地位再不一般都要從答應做起,如果沒給皇帝生幾個孩子,恐怕終其一生都坐不上一個妃位。
後宮的妃子沒有那麼閒,她們全年無休
後宮的妃子們,表面上看著光鮮靚麗,其實中間的辛酸只有她們自己知道。
妃下面還有嬪位、貴人、常在、答應等等,一般這些女子們不是立了什麼大功或者生了孩子,是沒有機會升位分的。
很多皇帝的后妃終其一生都只是個答應,這個答應還是熬了二三十年,皇帝大赦天下的時候晉升的。
宮中的答應身邊連個掌事宮女都沒有,要是有個還算忠心的貼身丫鬟已經是非常幸運了,她們在後宮中生活的艱難程度,幾乎可以想象了。
那麼這些妃子的一天究竟都在幹些什麼呢?真的像電視劇中的那樣,除了跟其他妃子們鬥氣就是在門口期盼著皇帝嗎?
其實,妃子們並沒有那麼閒。
清朝有一個規矩叫做“晨昏定省”,也就是每天早上都要向皇后或者長輩請安,這一條不光是妃子們要遵守,就連皇帝自己也是要每天去給太后請安的。
先拋開晚清不說,清朝的皇帝大都勤奮,皇帝每天凌晨4點~5點就要起床了,那麼皇帝都起了,妃子們肯定也是要跟著起床的。
這個點對現代的人來說,大部分的上班族都還在睡覺,由此可見這些妃子們的日子也不是很好過。
不過她們唯一稍微放鬆的一點就是,從穿衣洗漱到化妝打扮,都是由宮女們伺候的,不需要自己的去動手。
儀容整理完畢之後,妃子們就開始出發去皇后的宮中請安,給皇后請安完之後,皇后就會帶著一眾后妃去太后的宮中請安。
除了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某位妃子生病或者懷有身孕,皇后特赦以後就可以省去請安,或者皇后、太后的身體不舒適,要求不必請安,妃子們才能休息一下。
除此之外,她們都是全年無休的狀態,光從這點上來看,妃子們雖說吃穿不愁還不用勞作,但是也不比現代人輕鬆,甚至有時候不小心得罪了皇后,還會面臨懲罰。
請安過後,妃子們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寢宮吃飯了,要說每天吃什麼也不是自己能夠做主的,有些受寵的妃子有自己的小廚房,可以做點自己想吃的。
其餘的妃子,尤其是位份非常低的,只能去御膳房領食物,御膳房做什麼她們就只能吃什麼。
位份的不同,領到的食物也是不同的,比如說妃位能領12道菜,那麼嬪位只能領6道,如果只是個答應甚至更低,就只能領到一兩個菜了。
早餐吃完後,下午3點左右就可以吃晚餐,一般妃子們一天只有兩餐,3點以後就沒有東西吃了,如果沒有被翻牌子,最晚7點左右就要就寢了。
後宮妃子們的工資有多少,又是怎麼領的呢?
衣食住行上這麼苛刻,那麼妃子們的工資是怎麼領的呢?
皇后一年能領1000兩銀子,但是妃位一年就只有300兩,答應就更少了,一年也就只有50~100兩。
不過這些錢在古代也是高收入人群了,很多百姓人家一年到頭都掙不來幾兩銀子,通常一年的花銷都不到1兩。
妃子們領月俸是在內務府領取,除此之外,她們的衣食住行都是不需要有花費的,這些宮中都會按位份分發。
這麼看來當妃子們也是個不錯的職位了,又有錢又看起來風光,一些小官員人家甚至還會幻想一下,萬一自己的女兒將來混出名堂了,那自己整個家族都要發跡了。
也怪不得多少人都要託關係將女兒塞進宮。
妃子們的一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請安、用膳、侍寢了,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事可做了,那麼其餘的時間妃子們都在幹嘛呢?
很多妃子如果受寵的話,可以給皇帝提條件,自己就能得到一些筆墨紙硯之類的賞賜,她們就能作畫寫字來打發時間。
比如說晚清時期的隆裕皇后,她的大字就寫得非常好,由於皇帝死得早,她在宮中更加寂寞,就會時常找到老佛爺去寫書法。
當然了,還有一個前提條件是,想在宮中過得舒坦,必須得受寵,要是那些不受寵的小妃子,別說跟內務府要什麼筆墨紙硯了,每日的吃食能按時要來都是不錯的了。
哪怕是受寵了也不是能夠為所欲為的,還要擔心被打入冷宮的風險,一旦行差踏錯,降低位份都是輕的,重則甚至還有可能連累家人。
如果是在皇帝駕崩以後,還有一些在世的妃子,那麼她們的日子則會好過很多,按照祖制,先帝的妃子都要搬到統一的住處。
清朝康熙之後的祖制還是比較有人性的,她們不用像明朝的妃子們那樣殉葬,新帝會妥善安置她們。
這樣一來就沒有那麼多人需要去請安了,也省了侍寢的工作,有些皇太后上徽號的時候還會組織一些宴會,這個時候相對來說歡聲笑語就會多一些。
另外,其實清朝很多妃子之間並不是電視劇中說的那樣勾心鬥角,雖說爭鬥是有的,但是相互之間和平的關係會更多。
因為在更多的妃子們心中這只是個職業,在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中,很少有妃子真的幻想所謂的“一生一世一雙人”。
關係好的妃子就會相互照應,說得難聽點也不過是拉幫結派,她們之間更像是“同事”在相處。
由此可以看出,其實後宮妃子們的生活一點也不像表面上那麼光鮮亮麗,她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枯燥乏味,否則很多太后也不會每日靠“吃齋唸佛”打發時間了。
那麼看完了妃子們的生活,如果讓你去當妃子,你願意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