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畢淑敏的散文,她的散文,金句頻出,總讓我一見鍾情,比如那句“人們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有意境有哲理,令我久難忘懷。
今天,讀她的《附耳細說》,再次如沐春風,懂得不僅批評要講究方式方法,表揚一樣要注意場合,注意方式方法。
當一位相國問耕田的農夫兩頭牛誰更棒時,農夫為了不使沒被表揚的牛難過,便對相國附耳細說。牛也知難過,更何況比牛敏感的人呢?慚愧的是,耕田的農夫知道保護牛的自尊心,而我們有的有文化有能力的領導們、老師們、家長們卻不知道保護下屬、學生、孩子的自尊心,誤以為只有批評會傷自尊,而表揚則可大張旗鼓,任何時機任何情形下都適宜。殊不知,對某個人的表揚,對別人家孩子的品行作為的表揚,“再幼稚的孩子也都曉得,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沙射影”。
這讓我想到親身經歷的一個孩子的變化:舅婆的孫子挑食,不好好吃飯,每次聚會,我們都大肆表揚姑婆的孫女吃飯能幹。誰知,這一表揚不僅沒讓舅婆的孫子改掉厭食的不良習慣,反而讓他討厭聚會,討厭不挑食的妹妹。後來,我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聚會時不批評也不表揚,才使兄妹恢復友誼。
最近熱播電視劇《人世間》中,周秉昆與父親的隔閡正是因哥哥、姐姐考上北大,父親覺得臉上有光,帶領全家給街坊四鄰拜年,“咱光字片只出兩個大學生,都姓周!”讓沒考上大學的秉昆自卑,雖然父親沒有直接指責。
“不宜的批評和表揚,如同太冷的冰水和太熱的蒸汽,都會對我們的精神造成破壞。”“使用不當,可能傷了自己也傷了他人,滴下一串串淋漓的鮮血。”
所以,請做成人做領導做有權評判他人的人,對孩子、對下屬多些體貼入微、換位思考,無論是批評還是表揚,儘量附耳細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