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正統性的判定:論高祖與太祖的差異

廟號的授予,往往服務於王朝的政治目的。

高祖與太祖,均屬於王朝奠基人的廟號,但劃分標準卻不甚清晰,往往為讀者造成理解障礙。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不能不引起注意。

透過梳理史料,我發現自魏晉之後,“高祖”實際成為“太祖”的替代品。高祖往往具備與太祖相似的功業,但出於種種原因,無法被授予太祖之號。

在廟制中,太祖被視作一個王朝的開國之君,因此太祖的嫡脈,便意味著王朝的正統。

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漢書 高帝紀》

高祖對正統性的影響,則弱於太祖。因此後世追封時,往往先確定太祖,之後再確定高祖。

以西晉為例。晉高祖是司馬懿,而晉太祖是司馬昭。

理由顯而易見。如果立司馬懿為太祖,那司馬師一系便會成為西晉的嫡脈,但司馬炎偏偏出自司馬昭一系,因此不得不追尊司馬昭為太祖,強化自己的正統性。

不僅西晉如此,後世亦然。

魏晉之世的“高祖”,其實是一個相當怪異的產物,它可以視作“太祖”的替代品。高祖的出現,也往往意味著王朝的繼承統緒,出現波動與變化。

本文想就高祖與太祖的廟號問題,論述它們與王朝正統性的關聯。

本文共 5100 字,閱讀需 10 分鐘

廟號簡述

廟制起源於商朝,今日所見的太祖、太宗、中宗、高宗等廟號,皆源自彼時。

武王伐紂,廢廟號而用諡號,即功過論定的評語,文、武、景、宣一類。

秦滅六國,憎惡“子議父,臣議君”,遂將廟號與諡號一併廢除。西漢肇始,則恢復廟、諡,兼採眾家。

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諡。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史記 秦始皇本紀》

正統性的判定:論高祖與太祖的差異


秦始皇:子議父、臣議君,朕弗取焉

概而論之,商朝有廟無諡,周朝有諡無廟,秦朝無廟無諡,漢朝廟諡兼備。

不同於諡號,廟號的數量十分有限,因此漢代君主具備廟號者極少。西漢唯有劉邦(太祖)、劉恆(太宗)、劉徹(世宗)、劉詢(中宗)。東漢唯有劉秀(世祖)、劉莊(顯宗)、劉炟(肅宗)。

嚴格意義上說,兩漢部分君主,本有廟號,比如西漢元帝為高宗,東漢和帝為穆宗。不過由於歷史原因,他們的廟號相繼被廢黜褫奪。

是歲,有司奏,和、安、順、桓四帝無功德,不宜稱宗,又恭懷、敬隱、恭愍三皇后並非正嫡,不合稱後,皆請除尊號。--《後漢書 獻帝紀》

漢世之後,廟號趨於猥濫,發明了諸如文宗、武宗、景宗、聖宗、神宗一類近乎於諡號的廟號,使得人人有份,淪為俗物,不得不說是一種歷史的悲哀了。

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夏商周),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降及曹氏,祖名多濫。--《史通 稱謂》

高祖與太祖的優先性

高祖之號,始見於商代。商高祖王亥,以世系而論,當是成湯(商太祖)的七世祖。

注:王亥相關考證,見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換言之,高祖之廟,當源自追封,最初與太祖的廟號並不衝突,亦無相似之處。據而考之,高祖當是太祖的遠世先祖,榮銜性質較濃。

然而隨著歷史的推進,高祖與太祖不僅地位越發趨同,連世系也愈發接近;往往出現父子之間,一為太祖,一為高祖的情況。

關於這一問題,雖然目前沒有明確定論,不過我大膽猜想,高祖當為太祖的替代品。尤其是魏晉之後,“高祖”往往相當於實際意義上的“太祖”。

王朝的肇始之主,之所以得不到太祖的廟號,是因為後世的繼承統緒出現問題,往往出現“小宗入繼大宗”的現象。

小宗並非王朝嫡脈,為了避免自身合法性的非議,必然要刻意削弱奠基之君的地位。這便導致開國之君,得不到太祖的廟號,只能得到高祖的榮銜。

需要注意,廟號與諡號均是死後追封,因此無論君主功業高低,都無法在生前確定自己的廟、諡。二十五朝中,生前便定下廟號的,唯見曹叡一例(魏烈祖)。

帝(指曹叡)製作興治,為魏烈祖,樂用章武之舞。--《魏書 明帝紀》

曹叡方在,而先定廟號,可笑無過此者。--《通鑑輯覽》

正統性的判定:論高祖與太祖的差異


曹叡方在,而先定廟號

因此,高祖與太祖的廟號,實際由該王朝的後世之君賜予。後世之君所處的政治環境,往往與前世有所差異,所以考慮的問題也相對複雜。

簡而言之,一個君主的廟號如何,與其功績不完全相關,倒是與其子孫的政治考慮有關。

在追論廟號時,太祖必定居於最高地位。太者,大也;太祖者,一朝之大祖也。

太祖相當於王朝欽定的奠基者,擁有無與倫比的正統性與合法性,因此後世之君,必然會追尊自己的直系先祖為太祖。

在確定太祖之後,高祖之號的授予,才會被提上日程。如果二者出現衝突情況,王朝的後世之君,甚至可能會改易先代君王的廟號,藉以強化自身法統。

換言之,高祖與太祖的授予,實際都是古代文化的當代應用,其目的是服務於政治宣教。

鑑於本節的論述相對抽象,下文會透過具體例證,詳細分析高祖與太祖的廟號授予問題。

高祖與太祖案例分析

如前所述,高祖最初見於商代,本是商太祖(成湯)的遠祖先輩,具備較濃郁的榮銜性質;但魏晉之後,這一情況則發生變化。

兩漢之世,無高祖之號。今所謂漢高祖,實際是將“高皇帝”的諡號與“漢太祖”的廟號雜糅所成,並非實際稱謂。

群臣曰:“帝(指劉邦)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漢書 高帝紀》

高祖之號再度出現,是在魏朝。

(1)魏高祖

魏高祖是曹丕,魏太祖是曹操。父為太祖,子為高祖。

武皇帝(曹操)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樂用武始之舞。文皇帝(曹丕)應天受命,為魏高祖,樂用鹹熙之舞。--《魏書 明帝紀》

在魏朝的廟制中,曹操是太祖,無可置疑。曹丕雖是庶出,但居庶子之長。同時,曹丕生母卞氏後來被曹操扶正,又使曹丕具備了嫡子的身份。

(二十四年)秋七月,(曹操)以夫人卞氏為(魏)王后。--《魏書 武帝紀》

因此,雖然曹丕上面有曹昂這個兄長,但曹昂早死且無子,曹丕自然可以充當魏朝的正統代言人。

換言之,曹操被追尊為太祖,不會損害到曹丕與曹叡的正統性。

(2)晉高祖

晉高祖是司馬懿,晉太祖是司馬昭。父為高祖,子為太祖,與曹魏恰好相反。

武帝受禪,上(司馬懿)尊號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廟稱高祖。--《晉書 宣帝紀》

武帝受禪,追(司馬昭)尊號曰文皇帝,廟稱太祖。--《晉書 文帝紀》

正統性的判定:論高祖與太祖的差異


司馬炎受禪,追司馬昭為晉太祖

就西晉立國的功績而論,司馬懿明顯強於司馬昭。因此司馬昭獲得了最尊貴的太祖廟號,便不能不引起注意。

這與西晉的王朝統緒有關。

西晉追封廟號,已在司馬炎之世,而司馬炎偏偏出自司馬昭一系。司馬昭本是司馬懿的次子,論繼承順序,排在嫡長兄司馬師一脈之後。

文帝(司馬昭)以景帝(司馬師)既宣帝(司馬懿)之嫡,早世無後,以帝弟(司馬)攸為嗣,特加愛異。自謂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司馬)攸。--《晉書 武帝紀》

如果追封司馬懿為太祖,那司馬師-司馬攸一系的正統性便會得到強化;司馬昭-司馬炎一系的正統性則會遭到削弱。

司馬炎作為皇帝,自然不會拆自己的臺,因此將生父司馬昭追為太祖,強化自身地位。至於司馬懿,只好屈居高祖之列。

(3)漢趙高祖

漢趙高祖是劉淵,其廟號後被改為太祖。

(劉淵)在位六年,偽諡光文皇帝,廟號高祖。--《晉書 劉元海載記》

劉淵是南匈奴貴族,也是偽漢政權的實際創立者。於情於理,劉淵都應為太祖,但最初的廟號,卻被定為高祖。

這與歷史遺留原因有關。

劉淵僭號時,自詡為漢室繼承者,曾追兩漢的三祖五宗。

“三祖”即太祖劉邦、世祖劉秀、烈祖劉備。“五宗”即太宗劉恆、世宗劉徹、中宗劉詢、顯宗劉莊、肅宗劉炟。劉淵藉此強調自己“以漢代晉”的正統性。

(劉淵)赦其境內,年號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晉書 劉元海載記》

劉淵既然以漢室後裔自居,自然不能再用太祖(劉邦)廟號,只好屈居高祖。劉曜繼位之後,將(偽)漢的國號改為(前)趙,劉淵也便順理成章,成為了前趙太祖。

光文(指劉淵)以漢有天下,歲久思德,結於庶民。故立漢祖宗之廟,以懷民望。昭武(指劉聰)因循,遂未悛革。今欲除宗廟改國號,御以大單于(指劉淵)為太祖。亟議以聞。--《十六國春秋 前趙錄》

劉淵案例,可以側面印證太祖的地位,高於高祖。

(4)後趙高祖

後趙高祖是石勒,後趙太祖是石虎。叔為高祖,侄為太祖。

偽諡(石勒)明皇帝,廟號高祖。--《晉書 石勒載記》

偽諡(石虎)武皇帝,廟號太祖。--《晉書 石季龍載記》

石勒是後趙的實際創立者,功勳至大,於情於理都應為太祖。只不過石勒死後,其直系子孫被權臣石虎屠戮殆盡。

鹹康元年,季龍(石虎字季龍)廢(石)勒子(石)弘。--《晉書 石季龍載記》

石虎以侄子身份,篡奪叔父基業,自然不能尊叔父為太祖。

因此,石虎這個篡奪者,便把太祖廟號留給自己,反倒把石勒晾到一邊,給了個高祖的榮銜。

(5)劉宋高祖

劉宋高祖是劉裕,劉宋太祖是劉義隆。父為高祖,子為太祖。

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宋書 武帝紀》

太祖文皇帝諱義隆,小字車兒,武帝第三子也。--《宋書 文帝紀》

劉裕即辛棄疾詩詞中“氣吞萬里如虎”的劉寄奴,他出師北伐,光復兩京(長安、洛陽),幾乎統一半壁江山,是南朝功業最盛的君主,也是劉宋的實際建立者。

正統性的判定:論高祖與太祖的差異


劉裕為劉宋高祖

劉裕得不到太祖的廟號,也是因為繼承人的統緒問題。

劉裕死後,太子劉義符繼位,可惜劉義符沒有皇帝命,很快便被權臣弒殺,改立劉義隆。

景平二年七月中,少帝(劉義符)廢。百官備法駕奉迎(劉義隆),入奉皇統。--《宋書 文帝紀》

劉義隆以庶子身份登基,自然不能追劉裕為太祖——如果劉裕是太祖,那劉義符(劉裕嫡長子)的法統便會壓過自己。

少帝諱義符,小字車兵,武帝長子也。--《宋書 少帝紀》

不出意外,劉義隆繼位之後,追尊劉裕為高祖,而把太祖的廟號留給了自己。

綜上可知,“父為高祖,子為太祖”的情況(西晉、後趙、劉宋),大多是後世君主得國不正,為了避免非議,強行將奠基之君的“太祖”改為“高祖”。

更有趣的是,這些後世的篡奪者,往往不揣冒昧,將太祖的廟號留給自己。

(6)陳高祖

陳高祖是陳霸先,陳太祖廟號則缺置。

高祖武皇帝,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陳書 高祖紀》

陳霸先的情況,與司馬懿、石勒、劉裕十分相似。陳霸先是陳朝的實際創立者,但死後侄子陳蒨強行接班,又派人處理掉了陳霸先的兒子陳昌,對外謊稱“船壞溺死”。

三月,(陳昌)入境,(陳蒨)詔令主書舍人緣道迎接。丙子,(陳昌)濟江,於中流船壞,以溺薨。--《陳書 衡陽獻王傳》

陳蒨如果追尊叔父為太祖,便會削弱自己的法統,因此陳霸先這個陳朝奠基者,也只好屈居高祖之位。

陳蒨的最初計劃,應當是把太祖的廟號留給自己。不料陳蒨死後,其弟陳頊有樣學樣,把哥哥的兒子們廢掉,自己做了皇帝。因此陳蒨僅僅得到世祖的廟號,功虧一簣。

光大二年正月,(陳頊)進位太傅,領司徒,加殊禮,劍履上殿,增邑並前三千戶,餘並如故。十一月甲寅,(陳頊)慈訓太后令廢帝(指陳蒨之子)為臨海王。--《陳書 宣帝紀》

由於陳朝君主三代傾軋,統緒混亂異常,最終太祖的廟號竟然空置,令人啞然失笑。

小結

二十五朝中,高祖與太祖的相關案例極多,一篇文章難以窮盡;而且舉例過多也有繁瑣無聊之弊,因此權以上述案例,略作分析。

其實透過前文論述,可以清楚看到,高祖與太祖,可以大抵劃分為“魏式”和“晉式”。

魏式即大宗繼統,王朝的實際奠基者為太祖;晉式則是小宗繼統,王朝的實際奠基者為高祖。

小宗繼統的問題,屬於該王朝的繼承統緒出現了波動,嫡長子一脈未能順利接班,因此後世君主(出自小宗)出於自身的合法性考慮,不得不降低王朝奠基者的地位,將之降格為高祖,而不稱太祖。

一言蔽之,如果一個王朝的廟號中出現了“高祖”,往往說明這個王朝的繼承統緒,出現了嚴重問題。

以唐代為例。李淵是唐朝的實際創立者,不得太祖之號,反被授予高祖。

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諱淵,字叔德,姓李氏,隴西成紀人也。--《新唐書 高祖紀》

正統性的判定:論高祖與太祖的差異


李淵為唐高祖

理由顯而易見。如果李淵為太祖,那太祖嫡長子李建成一脈,便會具備最強的法統。這在唐初的政治環境下,明顯不合時宜。

不過這個問題並未困擾到李世民。因為李淵僭號之初,曾追尊其祖父李虎為唐太祖,這無疑是李世民樂於承認的事情。

追諡皇高祖曰宣簡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李虎)曰景皇帝,廟號太祖。--《新唐書 高祖紀》

李虎是西魏時人,且恪守臣道,結果莫名其妙獲得了“唐太祖”的廟號,也算是歷史的黑色幽默了。

(李虎)輕財重義,雅尚名節。--《冊府元龜》

概而論之,魏晉以降,“高祖”往往是“太祖”的替代品,其功業等同於太祖,地位卻低於太祖。這種怪異現象,大抵是後世的小宗子孫,為了強化自身的法統,強行給祖先的廟號降格,屬於文化工程的現實應用。

諺語云: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廟號的授予權力,既然掌握在後世之君手中,那它必然服務於當朝的政治需要。一言蔽之,一切歷史無外乎當代史。



我是胖咪,頭條號歷史原創作者。漫談歷史趣聞,專注三國史。從史海沉鉤中的蛛絲馬跡、吉光片羽,來剖析展開背後隱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8-27

相關文章

同樣是開國皇帝,為何趙匡胤被稱作太祖,李淵卻只​配叫高祖?

同樣是開國皇帝,為何趙匡胤被稱作太祖,李淵卻只​配叫高祖?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 在這樣的局面之下,皇帝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自然是受到眾人的關注的,而他們的一生往往也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 ...

維希法國和自由法國,哪個是法國正統?

維希法國和自由法國,哪個是法國正統?
二戰時期,法國有兩個政權,一個是貝當領導的維希政府,一個是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 現代的很多人,將維希法國視作汪偽政權一樣的偽政權,實際上,維希法國和普通的偽政權還有些區別,甚至在法國還一度存在過維希 ...

何謂漢服,何謂胡服?古代服飾與姓氏中的民族認同

何謂漢服,何謂胡服?古代服飾與姓氏中的民族認同
"民族"不僅僅是以血緣.地域關係為基礎形成的人類共同體,更為重要的是以文化的共同體而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穩定的人類共同體.巨大的文化差異使人們可以區分"我族"和&q ...

心酸!無家可歸,流離失所,3分鐘瞭解宋代京漂一族的漂泊人生

心酸!無家可歸,流離失所,3分鐘瞭解宋代京漂一族的漂泊人生
HISTORY 科舉制在隋朝建立,經過唐朝五代和宋太祖時期的發展和奠基,隨著宋太宗的即位,科舉取士人數進一步擴大,取士質量也有了一定的進步,同時推動了宋朝的科舉制度的進步和完善.宋朝重文輕武的政治體制 ...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過年,約定次年來問斬,最終來了多少人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過年,約定次年來問斬,最終來了多少人
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中國,皇帝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古代王朝更迭是常有的事情,但唐朝作為中國歷史發展史上少有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和平統一情況下的朝代,離不開唐朝統治者的正確引領作用.唐朝擁有三個非常繁榮鼎 ...

武則天背叛李治稱帝,82歲時被迫交出皇位,為什麼卻無人敢動她?

武則天背叛李治稱帝,82歲時被迫交出皇位,為什麼卻無人敢動她?
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三大女強人,分別是呂后(呂雉).武則天和慈禧. 雖說三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但毫無疑問的是,在當時她們都掌握了王朝最高權力.做了一些有助於王朝穩定的事情,也做了一些不利於王朝 ...

中國歷史上不被承認的幾個朝代

中國歷史上不被承認的幾個朝代
中國歷史上,凡是朝代更替或者政權更迭,往往就在乎一個理,講究師出有名,講究名正言順,否則後世歷史學家就會對此提出質疑,並否定其正統性,將部分實際存在的政權剔除正史,以正視聽.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政權都沒 ...

為什麼得中原者得天下?

為什麼得中原者得天下?
為什麼得中原者得天下?按說中原地帶一無屏障,二無縱深,怎麼從黃帝開始就始終是歷代的主要戰場呢? 圖片來自網路 秦起西戎滅六國入主中原,漢起江淮滅強秦入主中原,唐自太原,宋自封丘,明起兵於安徽,不管他們 ...

為何讀《資治通鑑》?趣味歷史故事,是智慧與人性的啟蒙書《二》

為何讀《資治通鑑》?趣味歷史故事,是智慧與人性的啟蒙書《二》
#尋找古籍守護人# 點選右上方"關注"一起讀書,每天為你分享讀書感想與思考,共同探討如何"開物" 中國歷史第一次最具深遠影響的商鞅變法發生於戰國時期的秦國.本該 ...

明朝能力最強的5位皇帝

明朝能力最強的5位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1.朱元璋(明太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開創者.他當過和尚討過飯,入過軍隊造過反,從不起眼的屌絲到萬人叩拜的萬歲爺,從無家可歸到普天之下皆姓朱......王 ...

三國的順序是魏、蜀、吳?不,南宋以前是魏、吳、蜀

三國的順序是魏、蜀、吳?不,南宋以前是魏、吳、蜀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朝代歌>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三字經> 我們學生時代背誦的<朝代歌>.<三字經>中三國的順序是魏.蜀.吳,那 ...

明英宗為何要親征,因為這是一個傳統,也是因為文武平衡

明英宗為何要親征,因為這是一個傳統,也是因為文武平衡
明朝初年有一次大的事件,徹底改變了明朝初年的政局,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這次戰役明朝葬送了二十萬大軍,而且還是精銳的京營,不但如此,明朝當時的武臣勳貴如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都在此戰中戰死,以至於勳貴中 ...

“yyds”“絕絕子”入侵中文,該不該教孩子“好好說話”?

“yyds”“絕絕子”入侵中文,該不該教孩子“好好說話”?
多數語言學.傳播學的專家學者認為,網路用語是語言動態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產物,不必刻意禁止.然而,被"玩壞"的網路用語只能隨波逐流,任由氾濫成災嗎? 語言的調整並不永遠是正向的,也可能 ...

宋朝算不算大一統王朝?

宋朝算不算大一統王朝?
宋朝算不算大一統王朝?這件事情爭議很大,很多人認為"唐宋元明清",不就是五個大一統王朝嗎?但是,在我看來,宋朝遠遠稱不上大一統王朝. 認定大一統王朝,肯定是有標準的.為什麼我認為宋 ...

徐州遠在中原,為何劉備表奏孫權為徐州牧,還能讓其頗為受用

徐州遠在中原,為何劉備表奏孫權為徐州牧,還能讓其頗為受用
談及赤壁之戰,後世學者一般將其視為三國鼎立的開端,而曹.劉.孫三家涇渭分明,也是由此開始.然而,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的一兩年內,並非後人想象中的意氣風發,反而有種"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quo ...

從多民族視角考察古代“中國”觀

從多民族視角考察古代“中國”觀
雖然國內學術界對中國古代的"中國"觀已多有研究,但美國"新清史"一派學者仍然主張以華夏漢族和非華夏漢族作為區分"中國"和"非中國& ...

從神話學的角度看五帝時代的世界觀

從神話學的角度看五帝時代的世界觀
我們在之前篇章中涉及的大部分時代都屬於史前時代.這些都是文獻史料未曾留下歷史記載的時代,即便史記記載涉及到該時代,習慣上也被看做是傳說.比如司馬遷編寫<史記>的時候,<殷本紀> ...

“祖宗”的由來

“祖宗”的由來
從小到大,講到先人,就稱"祖宗",祖宗是什麼意思呢?從何而來,最近在讀<資治通鑑>,才發現了點蛛絲馬跡. 祖宗的稱謂應該源自西漢,書雲:始取天下者曰祖,始治天下者曰宗. ...

厲王說: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上次我們結尾講到了世襲制的特點,那就是傳位時間久了,就一定會碰上傻子.周朝也不例外,文王武王開國雄主,成康之治首次盛世,之後的幾代周王也是沒有閒著,四周諸侯邦國林立,外圈是蠻夷戎狄,征戰的硝煙從未停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