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我們種過吃過的五穀雜糧

作者:範多權

我們種過吃過的五穀雜糧

次次光顧多家超市,在米糧商品的檔口,時不時看見售糧木倉中,展現的小米、綠豆、紅豆、大豆、扁豆、黑豆、麥仁、玉米糝子等等五穀雜糧,就感到這些雜糧很親切很對味很思念!

現如今,走出城市,走在鄉間田道上,春夏間,滿眼是綠浪波動的小麥海洋。那一片片麥田,很少有雜七雜八的雜糧散種其間。

而在我們小時候的農業社生產隊,那可是五穀雜糧廣種田野的盛況。每一種雜糧的從種到收,都有一串串有趣的鄉俗故事生髮其中,令人溫馨懷念。

我們種過吃過的五穀雜糧

早春三月,草木萌發。每一生產隊都有一大片苜蓿地,是專為隊上的五六十頭牛馬騾驢種的草飼料。這早春時節,冬割後的苜蓿地,春雨一下,就會冒生出寸高的嫩芽,這苜蓿綠芽,是春荒缺菜時最鮮美的當飯菜。

我們小娃們,趁著星期天或放學午後,就拎著籃子,結幾個伴,去掐苜蓿芽。當然掐苜蓿是生產隊禁止的,因為隊上憑夏後長高的苜蓿草還要喂吃力耕田的牲口。於是隊上就專派一個年齡大的弱勞力大爺看護苜蓿別被人亂掐採。我們執意偷採苜蓿芽的小孩們,就與看守人打游擊。分開兩撥人,一撥先來東地頭快快急掐。看護大爺發現了,就跑地東頭去趕驅。隨之西片地的一撥又竄地裡快快急掐。大爺又返回西片來驅趕。就這麼聲東擊西地四五個來回,把大爺累得氣喘吁吁,跑不動了。我們也將苜蓿芽掐滿了一籃子,就偷笑著溜跑開,回家去。

那年月,食物短缺,人們經常半飢不飽。用這種方法獲得食材,是無奈又普遍的選擇。

我們種過吃過的五穀雜糧

春末夏初時節,麥地裡套種的豌豆長高了。豌豆苗是細蔓植物,在麥地裡套種,是藉由麥苗杆莖,讓細蔓的豌豆苗纏繞攀附而長高,以使豌豆苗長出更多的莢角,產生較高的產量。每當豌豆苗奇豔的藍紫色小花開過之後的一週,就會長出大姆指一樣的圓鼓豆角。這綠豆角是非常鮮嫩的美食之果,吃起來嫩香潤甜。是我們這一撥娃夥在成長期食品困缺時最瘋饞的東西。生產隊長知道這期間有人會偷摘,也就特意派一名老大爺看守。但再怎麼地阻止禁止和看護,也阻擋不了我們娃們偷摘的貪念。每當午後放學,我們四五個小饞蟲,就離開回家的正路,躬身彎腰,避開看守大爺的視線,鑽進套種豌豆苗的麥地。那年月,麥種子是老品種,麥杆個頭大都在一米四五十高,很容易藏隱人影。我們鑽進豌豆地,這就心慌心跳又興奮地揮動小手,快快採摘豆角。我們那年月偷摘豆角經歷,是少年時代最普遍的奇妙羞臊記憶。當然,有偷吃,就會有被逮抓的時候。就同偷苜蓿一樣,有時不小心會被突然閃出的大爺抓住。抓住後,我們就羞羞臊臊地跟著看守大爺來到生產隊辦公室,交給生產隊長一陣訓斥,再叫來父母也受一頓訓斥,父母們不停道歉不停檢討教育不周。隨後就臊慌慌地把我們領回家。脾氣暴躁的老爹們當然會抽打收拾我們一頓,我們當然會扯著嗓子嚎哭一氣子,好讓叔伯們來阻止勸說老爹的懲罰。

當然,過個幾天後,記吃不記打。在貪吃的慾念強烈的誘拽下,又會鑽進豌豆地,將綠豆角偷摘鼓囊囊的一書包。在老師講課的課間美滋滋地偷吃。

夏收後,幹黃的豌豆同幹黃的麥子一同割上場,在牛拉碌碡的滾碾下,麥子與豌豆同時脫粒。在精技的社員一系列揚篩程式後,麥子與綠色乾硬的豌豆分離出來。豌豆,生產隊儲存下來,待農忙牲口耕地拉車吃大力時,給喂牲口香吃,增強牲力畜勁。當然,我們有時會從飼養室的料櫃中偷抓出幾把,在鍋裡炒熟,這就蹦脆咯牙地饞吃。

小麥收割前,有兩種重要的作物提前收割,那就是油菜籽和大麥。這兩樣作物,比小麥早收半個月。油菜籽收割下在麥場上曬乾,稍微一碾砸,就脫粒了。再分給每家農戶,再在油坊自榨菜籽油,再自家炒菜熗油辣子用。大麥收割時,個頭比小麥高一截子,麥穗乾瘦光順,麥芒柔纖細軟。碾打下的麥籽呈淺綠色。大麥粒一般不磨麵粉,那幹啥吃?大麥粒用剝粒機剝過麥皮後,就成了淺綠色麥芯仁。這麥仁,大熱天,農戶熬一鍋麥仁湯,那是口感光滑爽潤,涼湯清熱解暑。

六月中旬的夏收一過,地裡的秋季作物豐富多彩。有大面積的玉米,有西瓜,有甜瓜,有棉花,有叫稻黍的高粱,有產小米的穀子,有白豆,有黑豆,有綠豆,有紅豆,有叫冰豆的扁豆,有紅芋等等吧。

我們種過吃過的五穀雜糧

那時的農業社生產隊,就是二三百數社員的生活食物生產供應中心。盡其所能保障社員的日常所需。那時經濟相當困難,除了所吃鹽外買,其他辣子是自種自碾的,菜籽油是自種自榨的,醋是自釀的,所以生產隊就是一個低檔次的生活自我保障系統。

先說棉花,棉花是春種秋收。這種植物,在夏後開大白花結棉苞以後,病蟲害相當嚴重,生產隊專門就組織一個四五人的植保小組,每隔四五天就打噴一次重濃度嗆鼻子的農藥。那時農藥毒害較重,揹著老式直筒打氣噴霧器,噴起來烏煙瘴氣,對噴藥人傷害較大。直到棉苞成熟變硬並炸開露棉時,才停止噴藥。這時摘棉花之際,已是凍手凍腳的深秋。生產隊組織社員一茬茬地摘下棉花後,這把粗糙的毛棉分給每戶社員。這社員每戶就拿到打棉機的作坊將毛棉打成虛膨的正棉。於是各家或紡線織布或作棉被或作棉衣棉鞋。

那時的主秋糧玉米,成熟剝粒後,除了繳過秋糧,就分戶自吃。黃澄澄的玉米攪團、玉米粑粑饃、玉米糝子,是那年月幾乎天天頓頓吃得生厭生怕又不得不吃的東西。因為好吃的麥面太少了,連四分之一的食量都供不上,不吃就要餓肚皮。

再說稻黍,也就是高粱。那年月,高粱的種植面積也很大,僅次於玉米。高粱這作物,比玉米耐旱,每當極旱無雨夏秋季,玉米可能會大面積枯死,但高粱會細細弱弱地生長著,並會在秋後結出稀稀散散的顆粒,以供人們度荒續命而食。

我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前期,生產隊種的高梁是老品種。這老品種高粱枝杆又細又高,高達兩米五六,杆頂的穗頭是散蓬狀,像蘆葦花穗。這種老品種穗頭,產量較低,每畝也就三百多斤,但穗頭作掃地的苕帚是好材料。到七十年代中後期,上級派發了新品種高粱種子讓生產隊種植,這種新品高粱,個頭低,也就一米六七高,枝杆粗壯,這杆頂穗頭圓實緊湊,像深紅色的拳頭。這種新品高粱產量較高,有五六百斤。高粱是秋後色紅成熟後,先派社員用鐮刀削下穗頭,運回麥場,晾曬,再石碌碡碾後剝粒。高粱產下後,大多數繳給糧站運去酒場釀酒,再留少一部分自吃。這紅彤彤的高粱面作饃作飯又苦又澀,是我們小娃們吃飯最不喜歡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忍著吃的食物。這高粱面連續幾天吃,就結腸結肛,蹲在便坑,啍啍哧哧地鼓著勁,就是老半天不出擺脫憋脹的成績,對我們這一代有抹不去的心理陰影。

再就是說穀子。現在超市的穀子小米,大多產自陝北。舊時,每個生產隊都種有十幾畝。穀子,是春種,其苗細細弱弱的艱長。這作物極其耐旱。夏季乾燥如火,它蔫蔫巴巴地幹荒荒生長,深秋後,它一米二三的細細杆頭,就彎著脖子吊拉著一尺長的狗尾巴似的穗頭。穀子的葉穀子的杆穀子的穗子,到秋後臨割時,一滿是黃澄澄一片。穀子成熟時已是早霜滿地十月份了。社員們將杆與穗一股腦割下拉運回麥場裡,這就婦兒們圍著穀子大垛,每人每次抱一捆,用菜刀一一將穗頭削下來,扔積成一大堆穗頭。這穗頭晾曬幾天後,用牛拉石碌碡一碾,再一順風揚灑,就把細細顆粒的穀子小米分離出來。天啦,辛辛苦苦就得來這黃如金粒的小米子。小米分到各農戶後,農婦趁著新鮮,做一頓關中道特有的米飯,這小米米飯,先澆開鍋水,再倒入稠量小米,待熬半熟後,再摻入少量玉米麵,這一通勁攪,越攪越調粘,再捂蓋悶熬十幾分種。這揭蓋,大氣噴衝下是黃油油的粘小米飯。農婦用勺舀去米飯上層一部分浮湯,這就留下谷香瀰漫的粘米飯。於是,農婦給家裡大人小孩每人滿滿舀一老碗,再在米飯上豐豐夾一堆羅卜絲調冷盤。隨之,每人一口米飯一口菜,再順便喝一口谷油滿滿的浮湯,人們這就品賞到了,天地間饋贈的精美穀米香,品賞到了人世間濃濃煊煊的食尚美,更品賞到了家妻家夫家孩攏聚一堂香氣騰騰的谷粘樂。

黑豆據說營養很豐富,是典型的黑色食品。但那時產下來,不分配給農戶,而且留儲下來,同碗豆一樣,喂騾喂牛餵驢馬。記得喂牲口時,是炒熟加料。我們偷幾把吃,焦焦苦苦的幹崩牙。

白豆打下來,分給農戶。在漫長的困冬裡,蔬菜極少,巧婦們將部分豆子泡溼吸足水,放入黑陶盆中,再蒙蓋在熱炕棉被中。一星期後,就長出黃亮亮的鮮嫩豆芽。這純自然悶長的豆芽,熱炒涼拌吃起來,美美的豆菜香。

秋產的冰扁豆綠小豆紅小豆,分給每農戶。每家勤婦或熬小豆小米粥,或蒸成摻小豆摻玉米麵的豆饃,讓家人們品賞到豐富的雜糧雜食香。

我們種過吃過的五穀雜糧

舊年月,天乾物燥,旱年連連。幸虧我們小時候,黨和政府帶領廣大社員們興修水利,旱塬打井,平整土地,科學種田,優良種子,使糧食從遠年的飢飢餓餓,到後來的頓頓足食,再到近年的豐豐殷殷。七色雜糧,賜養千家!維物艱生,且行且珍惜!

我們種過吃過的五穀雜糧

關於作者

作者:範多權,半百人世。虢北大塬周原五聯一農。樂於文寫,觀人間百態,描人世百情!

本文由範多權原創,並在微信公眾號、頭條號【千渭之匯】同步首發。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12-21

相關文章

征程萬里 湘軍有為丨九旬老兵譚發鬆:在朝鮮戰場上入黨 堅定信念不忘初心

征程萬里 湘軍有為丨九旬老兵譚發鬆:在朝鮮戰場上入黨 堅定信念不忘初心
來源:紅網-時刻新聞 紅網時刻記者 李璐 夏文穎 實習生 孟芷如 綜合報道 譚發鬆. 家住湖南湘鄉市的譚發鬆,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份泛黃的候補黨員轉正表,耄耋之年的他,依舊清楚地記得,在1951年,20歲 ...

一句囑託,70年找尋,九旬老兵有個中秋願望

一句囑託,70年找尋,九旬老兵有個中秋願望
"中秋佳節,萬家團圓, 他犧牲70多年了, 他的家人可能至今都不知道他的下落." 鄧德令佩戴"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今年93歲高齡的鄧德令, 是江蘇省軍區第三 ...

一句囑託,70年找尋!請擴散,幫九旬老兵實現願望
中秋佳節,萬家團圓, 他犧牲70多年了, 他的家人可能至今都不知道他的下落." 江蘇省軍區第三十干休所離休幹部鄧德令 今年已經93歲高齡 幾十年來 他心中一直有個未了的心願: 找到當年犧牲戰 ...

馮寶哲 回眸歷史(四十九)屢創生命奇蹟的抗美援朝文藝老兵劉鴻烈

馮寶哲 回眸歷史(四十九)屢創生命奇蹟的抗美援朝文藝老兵劉鴻烈
讀<義門村的故事>,輕鬆點選文章右上角"關注"哦! 劉鴻烈 劉鴻烈(1927-2018)陝西省蒲城縣西鄉義門村人.出身於農民家庭.七歲開始在本村上小學,先後轉入富平流曲 ...

信仰如磐軍如鐵:百歲新四軍老兵王國友深情講述鐵軍往事
百歲新四軍老兵王國友深情講述鐵軍往事-- 信仰如磐軍如鐵 "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一貫堅持我們的鬥爭,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這段歌詞 ...

從“長津湖”走來,他們續寫紅色通訊使命

從“長津湖”走來,他們續寫紅色通訊使命
電影<長津湖>正在熱映 影片再現了71年前 那場英雄浴血.激烈而偉大的戰鬥 面對美軍飛機的巡邏轟炸 戰士們第一時間搬運轉移電臺 在偵察機眼皮子底下"裝死"隱蔽 以命搏命 ...

戰鬥英雄王佔山——百戰老兵真本色
來源:人民日報 戰鬥英雄王佔山-- 百戰老兵真本色(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七一勳章"獲得者) 這是一位戰功赫赫的百戰老兵. 1929年,戰火紛飛的年代,王佔山出生在河北唐山一個 ...

抗美援朝烈士王志中:上前線時拉好友合影留念,沒想到一語成讖

抗美援朝烈士王志中:上前線時拉好友合影留念,沒想到一語成讖
姜士民的抗美援朝:烈士王志中 有時候,世界會非常奇妙.至少,十年前我第一次聽到王志中的名字時,沒想到和這位膠東公學出身的戰地記者會有這樣的交集. 日前,寫了一篇文章,講述志願軍老兵姜士民幾十年後和一位 ...

四川97歲老兵張良榮曾三立特等功,卻深藏功與名,他為何要這麼做

四川97歲老兵張良榮曾三立特等功,卻深藏功與名,他為何要這麼做
老農民隱藏功績60載,身邊妻兒都未可知,工作組下鄉入村尋找"最美老兵",才發現他居然是炸過坦克的特等功臣. 讓人們好奇的是,老人家為何要隱瞞自己是特等功臣的事情?甚至連自己的家人也 ...

“這是一個九零後老頭對另一個九零後老頭的吹捧”

“這是一個九零後老頭對另一個九零後老頭的吹捧”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雲:"會心處不必在遠." 九旬畫家.作家韓羽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早已成為一代人童年記憶的動畫片<三個和尚>,其經典造型就出自他手. ...

親歷老兵看完《長津湖》後落淚,回憶歷史,真相有多慘烈?

親歷老兵看完《長津湖》後落淚,回憶歷史,真相有多慘烈?
國慶檔最熱門的影片<長津湖>重現了71年前,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東線戰場上,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1950年毛主席為了保護新中國的領土安全,發起了抗美援朝運動,這場保家衛國之戰,將要面臨的是 ...

父親剛去世,兒子就給8旬老母斷了水電,養2條惡犬把母親攔在門外
9旬老伴去世,葬禮當天 85歲的童秀英老人卻被兒子斷水斷電,葬禮結束一個月,童秀英的水管還保持著當初斷裂的切口,水井也被死死封住,如今正是炎熱的時候,童秀英就這樣苦熬了幾十天,可她為何會被兒子如此對待 ...

革命搖籃江西省開國將帥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籍貫與名錄統計

革命搖籃江西省開國將帥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籍貫與名錄統計
江西省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革命的搖籃":江西省的省會就是"八一南昌起義"的策源地南昌市,毛澤東.朱德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就在江西省井岡山,江西省南部的瑞金地 ...

血戰長津湖:對戰美軍王牌師的究竟是什麼人?

血戰長津湖:對戰美軍王牌師的究竟是什麼人?
電影<長津湖>上映在即,該片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著名的長津湖戰役,志願軍九兵團圍攻美軍王牌陸戰一師. 九兵團前身是華東野戰軍九兵團,下屬20.26.27三個軍,共15萬人左右.該部原是準 ...

老戲骨們的9位前輩:有人一生孤苦,有人終身是“佛”,最大99歲

老戲骨們的9位前輩:有人一生孤苦,有人終身是“佛”,最大99歲
2019年的11月,一部抗戰劇走入了我們的視野: <河山>. 這部中規中矩的電視劇由王新軍自導自演. 它吸引我的,不是它有多"神",或者多"雷". ...

黨史百年·滄州 | 三千滄州子弟入朝參戰 近百人參加長津湖戰役

黨史百年·滄州 | 三千滄州子弟入朝參戰 近百人參加長津湖戰役
編者按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今年國慶,電影<長津湖>大熱.一時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壯士許國.燃命為燈的形象讓國人揪心落淚.備受鼓舞. 當單薄的衣衫抵禦零下40攝氏度的酷寒時,當捂 ...

每日小故事之“袁崇煥”
袁崇煥是明朝的一位將領.他從小就胸懷大志,決心為國家做一番事業.那時候,已經建立起後金的努爾哈赤,看到明朝政府越來越腐敗,邊界上的防務越來越荒廢,就經常向明朝邊界發動進攻.公元1619年,明朝政府調集 ...

小戰士打仗時上廁所,不小心被部隊落下,一人打退美軍9次衝鋒

小戰士打仗時上廁所,不小心被部隊落下,一人打退美軍9次衝鋒
曾記得,在為新中國美好明天奮鬥的戰場上,出現了太多太多的有名或無名英雄,有些甚至還是半大的孩子. 和我們同時代每天無憂無慮上學.玩鬧的這些孩子相比,他們在那個年紀,很多已經上陣殺敵,拼殺四方了. 如我 ...

上映首日票房兩億,挑戰影史天花板,《長津湖》到底有多絕?

上映首日票房兩億,挑戰影史天花板,《長津湖》到底有多絕?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第二次戰役,也是一次極其艱苦的戰役. 長距離行軍.零下40度的酷寒.缺吃少穿.武器落後-- 71年前,為保家衛國,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武裝到牙齒 ...

中國人,請永遠銘記197653這個數字

中國人,請永遠銘記197653這個數字
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關於入朝 抗美援朝老兵張錦華: 入朝之前,我們先開展生死教育,每個人發了一個胸牌,在胸牌背面寫上姓名.性別.籍貫,以及部隊.血型,一旦受傷就知道給你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