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回望軍旅•人物》張福榮//永遠的老班長



屈照林題

……大家為他鳴不平。他一笑:“那資格能當飯吃?我是來幹革命的。紅軍、八路,不都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能證明我跟著共產黨走,就行!”

永遠的老班長

——追尋一位晉察冀軍區 “老模範” 的蹤跡

·張福榮

我緬懷的人是一位革命資格很老的班長。班長、“將軍”、老倔頭,說的是同一個人。他就是原255醫院的老軍工張德臣。

說他是班長,有根有據。檔案上記載,他是“三八式”。但按實際情況,他從1937年初開始,已經在聶榮臻領導的部隊裡背圖紙、做飯了。戰爭年代,一天到忙打仗,那時沒檔案。

建國初期建檔案,憑著記憶,湊整去零,誰也沒當回事。誰知日後還要講資格!大家為他鳴不平。他一笑:“那資格能當飯吃?我是來幹革命的。紅軍、八路,不都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能證明我跟著共產黨走,就行!”結果,直到1955年部隊大裁軍,他由軍轉工,還是個大頭兵、“炊事班長”。

說他是“將軍”,部隊上下都信服。從當年的晉察冀軍區,到後來的255醫院,誰都知道,他見官大一級。只要犯到他手裡,甭管官大官小,準保一頓“尅”。

打仗那會兒,一位團長吃飯掉了幾粒小米飯,讓撿起來吃掉。團長大大咧咧滿不在乎。他氣壞了,沒鼻子沒臉的一通“剋”。正巧,司令員路過,給他豎了大拇指,“在後勤伙食這塊,你就是‘司令員’。遇見浪費的,你就這麼‘剋’!”。

後來,醫院進城到了。一位從上級機關剛下來的副院長,私自到後廚倒香油。他當著眾人面“剋”的副院長臉上一陣紅一陣白。

全院人員都知道,“犯錯別讓他遇上,就是‘將軍’都不好使。”一位捱過他“剋”的部隊領導,離休後,寫信給他:“職務上,我是你的領導。但思想上,我得向你學習!”

說他是“老倔頭”,我聽的故事可不少。抗戰那會兒,他火線送飯,行軍鍋被穿了幾個眼,肩膀上被掀下去一大塊肉。部隊打了勝仗,召開慶功大會,分割槽政委王平親自給他戴紅花,發證書。他一扭頭,將立功證書撕了。問他為什麼?他理直氣壯:“那麼多戰友犧牲了,我還活著,立什麼功!要立功先得給烈士們立。”為此,他先立功後背處分。

他作戰勇敢,做飯精心,領導多次想給他提幹,他死說活說都不幹。以後,提級、長工資,甚至組織出面給他說媳婦,都被他推脫。哎,年輕時,人們叫他“老倔”,上了年歲晉級了,成了“老倔頭”!這些情況,我都是聽說。

書歸正傳,還是說說我的親身感受吧。

一訪老班長

第一次,到255醫院出差。我起了大早,在醫院的環形路上走走,熟悉環境。清晨,太陽初露,空氣清新,鳥兒歡唱,行人匆匆。迎著太陽,一老一少從對面走來。老人架著雙柺,趔趔趄趄,卻頑強地一步一步地挪動著。跟在身後的年輕小夥,幾次要伸手攙扶。老人猛地一掙,便把年輕人的手打了回去。

初春的晨風,依然冷得扎骨,咬得肉疼。他,一身已成古董的抗美援朝的舊棉裝穿在身上,雖然完全褪了色,但卻漿洗得乾淨整潔。陳舊的解放棉帽戴在頭上,護耳帽帶隨風上下飄擺。老人時而停下,從口袋裡掏出毛巾擦擦額頭的汗水;抬頭看看前方,接著又走。眉宇間,露出不屈不服的神色。



原二五五醫院大門

時進改革開放,跨度30多年。這樣的軍裝,早該進展覽館了。好有特色的穿著,好有性格人!

他是誰?醫院政治處楊文學幹事告訴我:他叫張德臣,是個老紅軍,原來的醫院炊事班長。年過七旬,退休不休,義務在醫院找活幹。看到有人浪費,他要管;看人違反規章制度,他要管;看人做出有損黨的聲譽的事,他要管。大家叫他“管得寬的老倔頭”!我心頭一熱,頓生敬意。

找了個下午時間,我拉起楊幹事。走,看看張班長去。張班長住在醫院家屬院,與醫院僅一牆之隔。這裡是唐山地震後的新建築,佈局嚴謹合理。寬敞的道路兩旁排列著整齊的樓房,高高的白楊樹站立在樓間、路旁,憑添了幾分生機和威嚴。院裡很靜,看不見人影。

我們三轉兩拐,就來到張師傅門前。這是一排排紅磚樓房中的其中一棟,張師傅住在一樓西側的一間獨單裡。屋門敞開一條縫,楊幹事帶著滿臉的燦爛和攪拌了蜜糖的一串串話語,招呼著:“張班長、張班長”,“嘻嘻、嘻嘻……”推門進了屋。我緊隨其後,心裡不免有些緊張。

房間不大,打掃的乾乾淨淨。屋中的陳設很簡單,被褥疊放的整整齊齊,衣帽掛在牆上,完全沒有獨居老人的邋遢和異味。一杯冒著熱氣的水放在桌上。杯子雖然陳舊斑駁,但上面的字卻清晰可見,“獻給最可愛的人”。眼前的一切,告訴我,房間的主人過去是、現在依然還是一個兵!

老人坐在床上,帶著老花鏡,手裡拿著一條打著補丁的秋褲,正在一針一線地認真縫補。一雙大手青筋隆結,像飽經滄桑的老樹,虯枝盤曲,粗壯有力。那看似僵硬、乾枯的手指,一旦捉住針,頓時變得十分靈巧。隨著針線的行走,十個手指的肌肉在一動一動的彈跳。彷彿每根肌肉都在訴說,所有的毛孔都滲透著激情。一針又一針,針腳縝密,漏洞一點點縮小,老人的額頭上冒出一層層細密的汗珠。

楊幹事介紹了我們的來意。老人抬了下頭又低下了,只顧忙活著,並不理睬。楊幹事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訕著,聲音依然甜蜜著,臉上依然燦爛著,嘴裡依然不時地“嘻嘻”著,老人依然無動於衷,並不答話。我們自找椅子坐下。

我仔細端詳著老人。頭髮稀疏,已成灰白色。頭頂已經完全光禿。由於偏瘦,更顯得頭骨凸出。面頰上鑲嵌著深深的皺褶。一位十分普通的七十高齡老人。如果走在大街上,他與來自山區的老人毫無二致。誰會想到,他是位一九三七年入伍,一九三八年入黨,曾經叱吒風雲的老戰士!

趁著老人端杯喝水的空,我急忙說:“老英雄,我們看您來了。”老人停住了送到嘴邊的水,透過眼鏡的夾縫中,甩過一撇不屑地眼神和僵硬地話音:“我不是英雄,也沒那個資格。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們,他們才是英雄……”老人開了腔。這是難得的機會。我急忙補上一句:“您從戰爭年代就是老模範。當年的《晉察冀日報》曾幾次報道過您的事蹟。建國後,您也一直是模範。我們向您學習來了……”沒等我話音落地,老人彷彿甩來一根棍子:“沒啥可學習的,都是我該做的事。”聲音中透出生疏和拒絕的寒意。說著,又悶頭縫補起來。我還想說點兒什麼,看看老人並無興致,只好作罷。

我環視著間十幾平米間小屋,遺憾地發現在邁入現代化的今天,這位為黨的事業奮鬥了近半個世紀的革命功臣,“幾大件”卻是一箱、一櫃、一個半導體、一座小鬧鐘……當我的目光落在您空蕩蕩的雙人床上時,一絲悽楚襲上心頭。老人終身未娶,一直是形影相弔,孑然一身呵!

我們坐了一會兒,見主人並無待客的意思,頗有些尷尬,便告辭出來。臨走,楊幹事撂下話:“要換煤氣罐,您可招呼我。別客氣。我年輕,身體棒著呢!”

對門住著高姐一家。高姐四十多歲的年紀,也在醫院食堂工作。夫妻倆都是熱心腸。一個單元住了多年,聽聽老鄰居會說啥?高姐為人熱情爽快,一聽我們的來意,立刻亮開她那唐山女高腔,開啟話匣子:“老爺子這麼大歲數了,還是保持著老紅軍、老八路的作風。衣服髒了自己洗,襪子破了自己縫。我們兩口子總想幫幫他,他只要能動,從不讓幫忙。他有時在食堂打飯,有時自己做飯,捨不得吃好的。我們包個餃子,蒸個包子,讓他老嚐嚐。他推來讓去,還說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老爺子生活忒節省。他一分錢都掂量著花……”

高大姐聲調平和,臉上浮現著敬佩、憐惜的複雜神情:打飯,他買最便宜的菜,剩下菜湯充水喝,捨不得買碗湯。夏天,他捨不得吃根冰棒。冬天,他捨不得買煤取暖。噢,那是住平房,屋裡沒暖氣的時候。屋中,只點著三瓦的小燈泡,三個月只用一度電。一雙解放鞋補得走了模樣,一頂舊軍帽戴了近40年。一位多年沒見面的老戰友來看他,雖然天色已晚,老爺子卻不肯開燈。我以為燈壞了,讓孩子他爹幫助修修。老爺子和客人都說,“不讀書,不看報,還是關著燈聊天好……”老爺子自己生活上節省,工作中也處處給院裡節省。他上班那會兒,食堂的一盆小米飯餿了,他一個人偷著吃了八天。



老辦公樓

部隊剛進城市時,住在撫寧縣,燒煤很困難。他拿起砍刀上了山,一年中砍來了幾萬斤山柴,硬是一年沒買煤燒。後來,部隊遷進唐山市,燒煤很方便。但為了節省開支,他天天去車站揀煤核。風風雨雨20年,揀回的煤核能堆成山。

高大姐突然用手捂嘴,呈喇叭狀,聲音漸低,顯得有些神秘:“老爺子脾氣有點怪。前幾年,院裡蓋了新樓房。為分房,大家爭得臉紅脖子粗,都覺得自己房子分的少;老爺子也爭得臉紅脖子粗,嫌自己分的房子多。他分三室、兩室都夠資格,卻偏偏選擇一室屋。他說,住多了浪費。嗨——好人!”說著,頭在微微搖動。看得出,對老人的怪異,她有些不理解。高大姐介紹了好多情況,直到該做飯才剎住車。

兩天後,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我回到機關。 不久,醫院傳來一個揪心的訊息:“張班長病危了”。他戰爭年代頭部受傷,留下了病根。現在年齡大了,病情時常發作,立即住院搶救。

院領導趕來了,醫生護士們趕來了,就連大院裡的孩子們也趕來了!張班長雙目緊閉,呼吸急促地躺在床上,醫護人員在緊張地搶救著,院領導守護在一旁。儘管做了說服工作,但樓道里還是站著許多幹部、職工、家屬、學生。過了一會兒,張班長睜開了眼,看著四周人們,最後,眼神落在政委趙康軍臉上。他不顧醫護人員的阻攔,費力地翻動翹起身子,從枕頭下掏出個綠布包,抖動著雙手一層層開啟。

展現在大家面前的一疊疊嶄新的十元一張的人民幣。張班長吶吶地說:“這……是3000元錢……我把它全部……交黨費。”趙政委一把握住張班長的手,淚水止不住地從眼裡湧出來。張班長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又昏過去了。

當晚,院黨委召開緊急會議,議題是“張德臣的錢怎麼處理?”

不知為啥,大家一開口,話題就跑到張班長几十年來平凡而感人的經歷上。從1955年張德臣由現役軍人轉為部隊職工,定為四級炊事員,每月工資61.5元。以後幾次調整工資,每次都評上他,他總是把名額讓給生活困難的同志。他自己在生活上克勤克儉,對國家、對同志、對群眾卻慷慨大方。

三年困難時期、邢臺、唐山地震期間,他曾五次捐款捐物,多達5000餘元。同志中遇到過不去的坎,他也解囊相助。一位戰士因為母親病重沒錢買藥急哭了,他得知後,立即把身上僅有的70元錢掏給了這位戰士……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他的工資,一個月可以買100多斤豬肉。但,他每次打飯都買最便宜的飯菜。只有逢年過節、來了客人,才肯買點兒肉,包頓餃子吃。他穿的衣服,都是舊軍裝,縫了又縫,補了又補。

張德臣的捐款,在當時可稱為“鉅款”,都是從一根冰棒、一碗湯中節省出來的。追憶往事,黨委成員一致認為,張班長年大體弱,需用錢的地方很多,這筆錢黨組織不能收。領導同志把決議告訴張班長後,他沉思片刻,說:“反正這是黨的錢,組織不收就買成國庫券吧。”組織上代他買成了國庫券,張班長卻把它存進會計室,一直沒去領取。

蒼天有眼, 好人張德臣又一次活過來了! 張德臣病危和購買國庫券的訊息傳遍了全院,也傳到了親友的耳朵裡。他的表哥從外地趕來,一見面便埋怨他:“過去你積極,我支援你,因為大家都積極。可如今,人們心眼活了,你留著錢害怕扎手?”張德臣對這位有30多年黨齡的表哥說:“到啥時候,共產黨員也要積極,也要進步。只顧自個兒,那叫群眾瞧不起!”接著,兩位老黨員談起了各自入黨時的情景,談起了老黨員的責任,越談越投機。不久,張德臣的一位遠房侄子找上門,轉彎抹角想把這筆錢要走。張德臣拒絕了侄子的要求,並告誡侄子說:“如今黨的政策好,只要肯動腦筋、出力氣,不愁富不起來。要是光想著天上掉餡餅,就是佔這個金山也得受窮。”

初次接觸,我被張班長的忘我情懷感動著!生死界限,意識殘存,唯有一念中正、執著。張班長,你就是我心中的崇拜的英雄!

二訪老班長

隨著對張班長了解增多,我更想和他多聊聊。當再次來到255醫院的時候,我又一次拜訪了老人家。

正值盛夏。考慮到老人家午休,待太陽照到西山牆的時候,我們才登門。天氣悶熱,樹上的綠葉耷拉著,無精打采,蟬兒高一聲低一聲地唱著。幾隻蜜蜂,圍著窗臺上的兩盆鮮花飛來飛去。張班長家的窗戶和屋門敞開著,一掛竹簾掛在門上。樹蔭遮窗,溫度舒適。

我們撩簾進屋。見張師傅上身裸露,精氣神很好,一手拿著收音機靠近耳邊;一手搖著大蒲扇使勁在搖。收音機的聲音不大,老人一邊聚精會神地聽著,一邊一顛一拐地在屋中踱步。我仔細觀看,張班長中等身材,身體結實。雖已70高齡,但腰不彎背不駝。由於常年勞動的原因,身上面板飽滿,肌肉清晰顯露,根本不像一個垂暮之年的老人。唯獨走路有些費力。

一回生二回熟。見我們進來,老人投來友善的目光,招呼我們坐下,順手拿個毛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自己也坐下來。為怕直奔主題冷了場,我先從聊天開始。聊天氣,聊作息,聊身體。我話頭一轉,問老張師傅:“聽說前段時間,您頭暈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比一次厲害。這病根是咋落下的?”一陣靜默之後,老人沉思著,訴說著——“那時,我剛入伍時間不長,身強力壯,做勤雜工作,都是隨指揮部行動。部隊住下,我負責站崗警衛;部隊行軍,我負責背圖,就是作戰地圖、各種檔案。有一次,部隊夜間在山區行軍。半路上,與鬼子漢奸的大部隊遭遇了。敵人仗著人多,把所有路口都堵死了。我們趁著夜暗突襲。山區地形複雜,到處是一片漆黑。我們衝破敵人的包圍,必須攀登岩石峭壁。敵人的機關槍像火蛇亂掃,我腿上中了彈,滾落懸崖。我昏迷一天多,醒來後,頭上是血,左腿骨折,衣服上都是血嘎巴。聽了聽,山裡靜極了,沒有槍聲,也沒有人影。我摸摸身上,因為捆得結實,地圖和檔案還在。心想,地圖和檔案在就行,首長指揮戰鬥還等著用呢。我一定得找到部隊!當時,頭暈著,腿瘸著。能站起來時,我就找根樹棍拄著,一蹦一顛地走。走不動時,就在地上爬。餓了,揪幾把山草,渴了捧幾口山水。第四天,終於找到了部隊。我把圖完好地交給分割槽首長。首長特別高興,拉著我的手一個勁地搖,還說:你是一個忠誠的戰士!也就從那次之後,我落下了頭疼頭暈的毛病,腿腳也有些跟不上。後來,我不再背圖了,分到了炊事班。我是幹革命來的。只要是革命工作,幹啥都行。部隊讓幹啥,我就幹啥!”

“聽說,當年您做的小米飯以沒有沙子而聞名整個晉察冀軍區,聶榮臻司令員曾慕名來品嚐。您還上了報紙,榮獲了“模範炊事員”的稱號!”

說起淘小米,老人興奮起來,眼睛裡放著光,眉毛在抖動,兩隻手在下意識地翻動,連嘴角也在用力地扭動著。他彷彿又回到了當年歲月……

星光下,亮起的那盞不示弱的小燭燈。當年,小米里沙子多,又值連續惡戰,每每是停下來便吃飯,吃罷飯就開拔。這哪還有淘米的時間?戰士們只好直著脖子,容忍沙子和小米一起下肚。見此情景,張德臣愧疚的淚水“吧嗒”“吧嗒”地滴在小米上,好似要衝走米中的沙子。於是,每當戰士們在夜幕的掩護下,抱槍倒頭而睡的時候,他就俯身燭光下,夜夜淘米忙。經常是一淘一個通宵。戰士們說:“咱吃的小米飯粒粒皆辛苦,餐餐情意長呵!”有誰知,張德臣的肚子裡卻裝滿了鍋巴、刷鍋水和野菜……

晉察冀軍區三分割槽舉行了淘小米大賽,各路英豪聚在一起,比賽技藝。一人面前一盆米,一桶水,還有鍋碗瓢盆和臨時開挖的野戰爐灶。看誰淘得又快又幹淨,還必須省水。賽場外早已裡三層外三層站滿了圍觀助戰的指戰員和老鄉。哨子聲一響,張德臣就進入了狀態。淘小米,一般是單手操作。將小米勺在瓢中,加上水後,均勻搖動,讓水帶米流出,將沙子沉澱。只見他兩手配合,一手持瓢,一手拿碗。小米沉在瓢中底部,流水澆在上邊。此時,一邊晃動,一邊澆水。水流成銀線,帶動著金黃的小米泊泊流出。流暢地如織女紡線,如車水流出的清泉。沒有停頓,沒有間斷。盆中的米在不停地減少,小米中的沙粒沉澱在瓢底,淨米被水滌盪著流進鍋裡。這一進一出,小米換了模樣,原來牙磣的令人難以下嚥,現在新鮮閃亮。上鍋一蒸,香氣撲鼻。在近百人的比賽中,張德臣獨佔鰲頭。

頒獎時刻,政委王平親自把大紅花戴在他的胸前。不久,晉察冀報登出三分割槽小米飯大比武訊息。“這天,小米飯剛出鍋。我端起裝滿小米飯的飯盆要出門,一雙大手伸過來,說:給我,我來端。我一抬頭,一看是聶榮臻司令員,連忙說:司令員使不得,使不得!司令員認真地說:“你做飯,我端飯,官兵平等嘛!”接著又說:張德臣呀,我聽說你做的小米飯沒沙子。今天,我是專門來吃你做的小米飯。”

司令員來到戰士們中間,一面招呼大家吃飯,一面自己盛了一大碗,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司令員高興地說:“張德臣的小米飯名不虛傳。要在全區部隊推廣!”

“聽說,做飯不易,送飯更難。每一次送飯都要穿過槍林彈雨,闖一次生死關。您總是說:我是共產黨員,讓我去!您能說說火線送飯的事嗎?”

—— 那一仗打得真激烈呀!部隊據守高山險要打阻擊。鬼子漢奸像蝗蟲般地蜂擁而來。炮彈的爆炸聲連成一片,密集的機槍子彈像颳風一樣,一遍遍從地皮上吹過。樹木折斷,岩石粉碎,濃煙烈火騰空而起。日寇封鎖了上山的道路,部隊山頭上堅守,已經一天多沒吃飯了。先後派出兩名炊事員到陣地上送飯,都犧牲了。

那時,張德臣的傷口發了炎,人燒得暈暈糊糊。正不知白天黑夜,指導員急促地踱步驚醒了他。他似乎明白了戰事的緊急。一翻身,他打起精神下了床。“狗日的,小日本!我今天這條命……”他揣起兩顆手榴彈,背起飯袋搖搖晃晃地衝了出去。他繞路走了另一條隱蔽小道,沿著山縫攀爬。轉過一個埡口,離陣地不遠了。他突然遇見了幾個從後山悄悄摸上來的鬼子。他判斷,鬼子要搞背後偷襲。他大聲喊著:“小鬼子摸上來了,小鬼子摸上來了……”邊喊,邊向相反的小路上奔跑。鬼子見陰謀敗露了,氣得一齊朝張德臣開了槍。張德臣躲在一塊巨石後面,待鬼子靠近後,接連甩出兩顆手榴彈。炸得鬼子懵頭轉向,藉著爆炸的煙幕的掩護,張德臣飛快地跑了。突然,他倒下了,啊,又站起來了又倒下了,又站起來了!“開飯嘍!”他和往常一樣笑盈盈地把飯送到陣地上,戰士們端起飯碗才發現滴滴鮮血已把小米飯侵染。這時才看到,行軍鍋被子彈鑽了幾個眼,張德臣腿上、胳膊上掛了花。

由於天熱,沒穿衣服,老人身上傷疤十分清晰。前胸、後背、胳膊上的傷疤有五六處。左胸前的一處傷疤,距離心臟部位很近。老人指著一處處傷疤數落著,這是打日本,那是打老蔣,那是抗美援朝,每一處,都有著不平凡的經歷!

“該吃飯啦!”楊幹事第三次催促,把我們從歷史拉入現實中。和老人聊了快三個小時了,老人雖然精神亢奮著,但畢竟年歲不饒人,該休息了。我們依依不捨地告辭出來。



醫院院內假山

晚霞象火焰一般燃燒,遮掩了半個天空,太陽就要落山了。附近的空氣似乎特別清澈,像玻璃一樣;遠處籠罩著一片柔和的霧氣,天地間沒有了烈日下的浮躁。綠樹下的陰影變淡了,增添了幾分舒適和愜意。

路上,腳踏車車鈴叮噹,行人們邊走邊談,我還沉浸在剛才的談話中,思緒還在歷史長途中行走,一個念頭反覆在腦海中出現,人們還能看到昨日的天空嗎?腦海裡反覆出現這樣的話:“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三訪老班長

期間,我對張德臣的事蹟做過報道,曾先後發表在《解放軍報》《戰友報》和《共產黨員》雜誌等報刊電臺上。

但瞭解越深迷局越多,要走入老人的內心世界,絕非易事!可惜,那時我已離開報道工作。但只要有機會,我就去看看老人,和他暢聊,做些深入探討。

那次,因為參加全軍演講比賽準備演講稿。我又來到255醫院。抽出晚飯後的空閒時間,我再次來到張德臣家。時近傍晚,正是晚飯時間。家家戶戶已經亮燈,勞做了一天的人們圍坐桌旁,香甜地吃著喝著,空氣中飄散出飯菜香氣,傳播著家家戶戶的溫馨和幸福。

我敲開了張班長的家門。屋中有些昏暗。乍一進屋,眼睛有些不適應。我定了定神,才看清張班長正靠坐床邊養精神。見我進來,老人急忙開燈。一隻燈泡垂掛屋中,散發著昏黃的光線。屋中比較昏暗,能夠看出人的輪廓,但五官有些模糊。老人有些歉意地說:“燈不太亮,反正也不讀書不看報,能看清楚就行了。”是。光線暗點兒,眼睛舒服。因為知道老人的脾氣,我附和著。您這一個月得省不少電吧?“我沒算過。這些年,有電錶。那些年,電隨便使,我也是這樣,能節省儘量節省,習慣了。”您一直保持著老紅軍、老八路的作風,省吃儉用、艱苦樸素。現在社會上時興“一切向錢看”,講究能掙會花,覺著再提艱苦奮鬥跟不上形勢。您沒想著改變一下嗎?聽了這話,老人雙眼圓瞪,鬍子撅起來老高,大聲說:“他說他的,我信我的。我就不服那個氣,那麼大國家發展一般齊,就沒有貧困的了?就是日子過好了,這艱苦奮鬥的作風也不能丟!這是精氣神。我就不信,都好吃懶做,鋪張浪費,國家能發展好?從古至今沒這個理!”

停了一會兒,張班長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反問:“咱是黨員。黨員不能光想著自己,還得替國家想,還得幫助日子不如咱的群眾。你說是不是?”我連連點頭。老人家有主見,一旦理想信仰紮下根,風吹雨打難動搖!我採訪過多名軍隊老同志。多數人家掛著年輕時的英武照片和立功喜報。這不僅是對歷史榮光的珍惜,更是時時自我激勵的好教材。但張班長家裡卻沒有。我便問,知道您先後多次立功受獎,當年的《晉察冀日報》宣傳您是“老模範”。您能不能把光榮史料拿出來,讓我瞻仰學習?“我從來自己不照相。打仗時和進城後也照過幾次,那是記者給照的。我也沒留照片。”他接著說:“快別說立功證書的事。一說,我心裡酸酸的,不是滋味。一九四一年,打曲陽時,因為火線送飯,部隊給記了個大功。我找到領導去‘說理’,戰士們打仗流血犧牲,記個功是應該的。我送飯算個啥,功,我不能要!領導一定要給,我一怒,把立功證書撕了。為此,受到了批評。以後,領導三次給我記功,我就找領導‘辯理’:我張德臣參加革命是為老百姓謀幸福,壓根就沒想要功。我一起當兵的好些戰友,剛才還好好好的,一仗下來,人沒了。他們沒過上今天的好日子。這個功,我能要嗎?要說功,犧牲的戰友最有功!”我默默地點頭。老人的話有一定道理。他認準的理,九頭牛也拉不回。我能說什麼!

據瞭解,從那以後,張班長又立了三次功,再沒見他鬧。原來領導悄悄地把立功卡片放入了他的檔案裡,他根本不知道。

立功,您不要。當幹部,您為什麼也不幹呢?憑您的資格和表現,當個師團級幹部也不算高呀!我又問道。 “說資格麼,還有個小插曲。前些年,清理檔案時,和我一起來到部隊上,參加革命的時間都寫的是1937年1月。可我的檔案中卻誤記為1937年9月。大家說,這一字之誤,差別可就大了。‘七·七事變’前參加革命的,享受紅軍待遇;‘七·七事變’之後參加革命的,享受八路軍待遇。鼓動我去老首長,開個證明,把參加革命的時間改過來。我才不費那個勁呢!紅軍、八路軍都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只要證明我這些年是跟著共產黨走就行了,時間改不改的不吃勁!”

都說“一個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可您,偏偏不想當將軍,卻既是好士兵,又是老模範。這是咋回事?

“打仗那會兒,首長們幾次和我談起過當幹部這事。我沒答應。我不是拿大。你瞧瞧我這腿。傷好後,走路一高一低的,跑不快呀,咋帶兵?再說,我這頭,兩次摔傷過,不知道哪會兒犯暈。戰鬥打到裉節上,它暈了,部隊誰來帶?首長聽我說的不是沒道理,就這麼放下了。

“建國後,首長又和我談了幾次。說如今不打仗了,讓你當幹部,看你還有啥話說!我說,組織上別再惦記我。如今國家要建設,要發展,需要有文化的年輕人領著幹。我年紀大了,別安排個職務擋著年輕人進步,還是算了吧。部隊整編時,領導又找我說,老張,你資格老,又是出了名的功臣模範,再不安排,我們都無法交代了。這回就應了吧。我火了:資格又不能當飯吃,別以為我資格老就得安排個職務。我革命不是為當官。”

據瞭解,1955年,是部隊第一次大整編,按規定這次不當幹部就得退伍。張德臣堅決服從了組織決定,轉為軍工。但脫軍裝時,人們看到他眼睛裡噙滿了淚花。

常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您不愛財。不僅將存錢多次捐給國家,支援國建建設,幫助困難同志排憂解難。聽說,每次遇到調工資時,您總推讓。現在,您每月的工資有多少?

“1955年,組織上準備給我授上尉軍銜,月薪90多元。我不幹。轉軍工時,就比照著這個待遇,要給我定工資。我無妻無子,只有一個老母親,用不了那麼多錢。我情願每月拿61.5元的工資。那錢就不少了。在醫院工人中,我還算高工資呢。後來,遇到過四次調級機會,我雖然夠調級條件,但調級名額有限。國家經濟還不富裕,還是緊著生活困難的同志先調吧。到1984年,我再不同意調級,領導說啥也不幹。組織上硬給我調到69元了。錢多少算多?生活夠用就行了唄!”

您功不要,獎不要,官不要,錢不要,房子也不要,甚至連媳婦也不要。熟悉他的老同志介紹說,打仗那會兒,住在村子裡,老鄉給他介紹過物件。但沒有不透風的牆,首長把他找了去,說現在是戰爭時期,拉家帶口的不便於行軍打仗,再說,這樣會給群眾增加負擔,找媳婦這事不如打完仗再說。就這樣,張德臣的吹了。仗打完了,他都四十多歲了,仍不娶媳婦。首長和同志們急了,張羅來張羅去,他總是推脫,不和人家見面。有一次,又給他介紹了個姑娘,好說歹說同意見面了。可走到半路上,他忽然又跑回到燒火間,說是想起了一個新的改灶節煤方案。就這樣耽誤來,耽誤去,至今還是獨身一人。他這個人哪都好,就是少了點兒人情味。

您終身未娶,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因為身體受傷,不能結婚,還是有什麼別的原因?

“剛進城不久,我還年輕,首長和同志們給我介紹過幾次物件。可我是炊事班長呀,那時國家有困難,醫院日子緊,食堂錢少副食少,既要保障好幾百口子休養員、工作人員吃飽吃好,還要儘量少花錢,每天的伙食不好安排。花錢得一分分地摳,吃糧得一粒粒地省,我哪還有心思考慮個人的事!再說了,搞物件就得結婚。添人進口,要吃的,要住房,醫院有困難呀。咱是黨員,得給部隊分憂呀!我總想,過幾年,等國家建設好了,說個媳婦還困難嗎?就這樣,一拖二拖就耽擱了。一年年的年歲越來越大,我又一次摔傷,腦子的病加重了。一犯病,人事不知。我就想,這媳婦不能娶了。把一個病人往人家姑娘手裡砸,盡是給人添麻煩,何必呢!咱得將心比心是吧。自己一個人過,挺好!”



醫院新貌

我知道,歷任院領導對張德臣格外關心,全院幹部戰士對他十分尊重。每次犯病,院裡都安排他住好病房,捨得用好藥,派專人進行護理。院領導經常來探視。好幾次,他在病危時候,院領導班子成員輪流守候在他身旁。為了生活方便,院裡還從家鄉把他的侄子叫來幫助照看。

那您有沒有不方便和後悔的時候?

剛才,老人高高揚起的頭底下了。人沉默著。我知道,這句話觸到了老人的痛楚。過了好一會兒,老人像回憶,又像在自責:“誰讓你不娶媳婦呢!領導勸了你多少次呀,你就擰著勁。怪誰呢!哎……”看得出,老人追悔莫不及。

我的心隨著老人的情緒變化,一下子抽緊了。像打翻了醬油瓶一樣,五味雜陳。老人家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不知道經歷過多大的困難和磨難!一個硬漢,並非沒有虛弱和柔軟的時候;一個把一生交給黨的事業的人,並非沒有個人需求。他們和常人一樣,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著這樣和那樣的想法。但,他們不同於常人的是,在決定取捨的時候,會擦乾淚水換微笑,挺直脊樑站成山;會把困難和痛苦、重擔和責任扛起來,永遠無愧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老人抬起頭來,臉上落出了微笑。解嘲說:“我這是怎麼了?真是老了……”月亮升起來了,灑下一片銀色。院中的樹木花草影影綽綽。張班長家儘管燈光昏暗,卻一直亮著,窗簾上印出一老一少兩個身影。這是新老兩代間的訴說,充滿坦蕩與真誠;這是新老軍人間傾訴,勝利的軍魂在延伸;這是老一代共產黨員對年輕共產黨員的示教,革命的血脈在流動在傳承……

四訪老班長

每一次,看望老班長歸來,我腦子裡總是裝滿了問號。共產黨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為什麼他會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信仰?一連串的為什麼,時時出現在我的腦海裡。一個個肯定,又一個個否定,謎一般的人。於是,還想著下一次拜訪,再作進一步探討。



醫院新貌

因為工作崗位的變化,我從機關調到天津一家部隊醫院工作,再見張班長已非易事。

幾年後,一次開會的機會,我又一次來到唐山255醫院。趁著午休的時間,我趕緊去看望張班長。一進樓門,我急切地向張班長家張望。門關著,沒有一絲聲響。我敲了幾次門,沒人搭話。我正在踟躕之時,對門的高大姐開門出來。一見是我,熱情地招呼道:“您來了。”我急忙說明來意,高大姐告訴我,“張班長已讓侄子接回老家了,回去養老了。從那次您來後,時間不長就走了。走了好幾年了……”頓時,我呆住了,心中悵然若失。我真希望這不是真的。真希望那個一瘸一拐的身影再次出現!

我在院子裡尋找。飄落的樹葉,灑下一地金黃。有人在用掃帚“嘩嘩譁”地掃了一堆又一堆。我定睛看,那不是張班長。原來,退休後,這些活都是張班長包下的。他說,我幹了,可以少顧一個打掃衛生的人,多給醫院節省點兒開支。

我在大樓裡尋找。從樓下到樓上,窗明几淨,地板亮的照見人影。有人蹲在地上,仔細擦拭著。我仔細看,那不是張班長。假如,這些建築有知,一定會講述,當年張班長自封“義務保潔員”時,每天打掃衛生起得比太陽還早。

我在醫院的飯堂尋找。大廳中,香氣四溢,鍋碗瓢勺在歡快歌唱。廚房裡忙得熱火朝天,餐桌旁勞動後的人們在盡情地品嚐著美味食品。他們中,缺少了一位怕浪費,將剩飯剩菜裝起來,熱一熱再吃的老人!

張班長,你在哪裡?歲月依然,歷史早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問一位年輕同志,知道前些年張德臣、張班長嗎?炊事班的。他搖搖頭,沒聽說過。我問一位中年同志,知道炊事班老班長張德臣的事蹟嗎?不清楚,只知道他是個“老模範”。我問院領導,張德臣的老家在哪裡?他回家後的情況怎麼樣?沒有答案。領導換了一茬又一茬,盡是外來的,自然不瞭解醫院的過去。偶爾,遇到幾位退了休的老醫生、老工人。大家一致稱讚“張師傅是好人”,但說起他為什麼會這樣?大家都表示“不理解”。真的!他太離譜了。奮鬥了一輩子,圖的個啥?“他沒文化,沒文化追求就少!”“他頭腦簡單,一根腸子,想法就少!”“按現在來說,他思想有些僵化,落伍了跟不上形勢!”……我不能說這些看法錯誤,因為我也無法說服大家。

一晃30年過去了。張班長的音容笑貌,他的經歷和他的故事,一直裝在我的腦海裡。總會引發我的聯想與深思。年深日久,閱歷加深,我對張班長的為人,有了新的認識。

張德臣出生在天津北郊區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從小沒上過學,確實沒有學歷。他雖然沒有文憑,卻有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深厚積澱。他一生崇尚節儉。中國古代聖賢認為:“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有德者皆由儉來,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這樣的做人道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深入人心。正是明白這樣的為人之道,張德臣才注意日常養成,事事節儉。誰能說這樣的德行沒有追求?他要比那些拿著高文憑,坐在高位上,卻幹盡貪汙腐化醜事的人,乾淨的多,高尚得多,可愛得多!他把一生都獻給了軍隊,獻給了國家,獻給了他人,自己卻索取的很少很少。由此,就認為他頭腦簡單、一根腸子嗎?真是大錯特錯!什麼不簡單?就是戰場上的戰情,瞬息萬變,你死我活,生死常在毫釐之間。而立於不敗之地的是,機智勇敢,靈活應對。張德臣歷經百戰之多,火線送飯出生入死。俗語說:“要捉住狐狸就得比狐狸還狡猾。”一個頭腦簡單的人,能夠應付這樣複雜戰況嗎?顯然不能!戰場上,張德臣能靈活應對。而面對個人利益與部隊利益、國家利益、他人利益,卻總是奉獻最多最多,索取最少最少。這是源於他心中的信仰。誰在前,誰在後,他始終如一,一成不變。“我習慣了。”一句簡單的話語,包含著多麼深的內涵!他節約是習慣,工作第一是習慣,幫助他人是習慣,為國家和部隊著想是習慣。這種習慣就是做人知深淺,知底線,嚴格自律的精神!他對個人需求的標準是,越簡單越好;對理想和信仰,致力追求,忠貞不二!這種精神,恰恰是中華民族歷代聖賢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切,張德臣做到了,而且無愧於歷史,無愧於後人,無愧於共產黨人的稱號!如果把張德臣的言行舉止,看作是跟不上形勢,思想僵化。我倒要問問,作為共產黨員、國家主人,需要緊跟什麼樣的形勢?應當怎樣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以來,一些人錯誤地看待形勢,把揮霍浪費、大吃大喝、極端個人主義奉為時髦,甚至還有的挖空心思,不擇手段地追求權力與金錢。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張德臣依然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不做位子、票子、房子的奴隸,利益面前先人後己。這是什麼精神?用他的話說:“我是黨員!”他自覺地用黨的宗旨、黨的作風、黨的紀律、黨員的模範作用約束自己。始終保持著很高的定力!

張德臣,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定力,遠遠高於那些身居高位的貪腐者。那些口是心非的蠹蟲,恰恰是在隨波逐流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共產黨員應當堅守的思想道德底線。

高山仰止,我無法不敬佩、崇敬一位老紅軍戰士、老共產黨員!他使我相信,有的人生來就具備賢者基因,就像高品位的富礦一樣,本身就具備真品多雜質少的特性,再加以開發,就是純度很高的精品。張德臣的本身深藏著許多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經過革命隊伍的教育、鍛鍊、考驗,他身上的品質更加閃閃發光,耀眼奪目!因此,那些,貪官在他面前無不自慚形穢,就連許多修養不夠的黨員對他的行為也難以理解。這正說明黨員思想道德層次上的差別。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張班長革命一生,按資格和貢獻,他應該進幹休所養老,為什麼回老家了呢?他的老家在哪?

早年,聽說他是從天津市北郊區(現在的北辰區)跑出來參加革命的。具體在哪個村?不知道。他早年失去父親,離家多年,唯一的親人、母親早已先他而去,老家已沒有直系親屬了,回去後誰來照顧?要知道,他工資不高,身有傷殘,過去多年的存款,除了支援國家建設,就是幫助有困難的同志,自己手頭並無積蓄。他對國家和別人無私奉獻,社會會給他應有的回報嗎?為國傾其所愛之人,理應得到關懷;為眾人抱薪之人,不能使其凍斃街頭。這是起碼的社會良心!我想知道他到家後的情況,我一介平民無力幫助,只有心中惦記他!當然,我相信,他回家後會受到良好的照顧。我雖和他非親非故,萍水相逢,但30年來,我時常想起他。想起他,心裡就發酸發痛。他是革命隊伍中的英雄模範,是把一生無私地獻給共和國的老黨員,是一個無兒無女的孤獨老人。共和國的基石上,有他灑過的血;共和國的城牆上,他是一塊堅實的磚。我們今天的幸福和歡樂,來源和他一樣的那些革命先烈、革命前輩的恩惠!

“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無以為報,作為晚輩、戰友、一個有良知的人,我一直想去看看他。即使他人不在了,哪怕在他的墓碑前送上一束鮮花也好,以盡心意,略表哀思!

張班長,如果您九泉下有知,聽一聽“東方紅”的歌聲;看一看“革命英雄紀念碑前”的鮮花;伴隨“神舟號”遨遊太空,俯瞰萬里河山。我想欣慰地說,張班長、以及和您一樣的、所有共和國的英烈們、革命的前輩們,人民不會忘記你!實現“英特納雄耐爾”的宏偉理想,薪火相傳,永遠在路上!



張福榮

【作者簡介】張福榮,1972年底入伍,1974年開始從事報道工作。1978年任69軍宣傳處新聞幹事。1980年被聘為戰友報社特約記者。1982年任軍區後勤第八分部新聞幹事。1997年轉業到天津市檢察系統工作。2014年退休。



感謝戰友新報公眾號支援,文圖由作者授權刊發



屈照林題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11-05

相關文章

20年中國軍力變化有多大?中國2001年和2021年軍事實力對比

20年中國軍力變化有多大?中國2001年和2021年軍事實力對比
過去二十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己經從一支規模龐大但水平落後的隊伍成長為一支實力強大的現代化軍隊.儘管在大多數領域,解放軍的技術與技能水平與美軍相比仍有差距,但是這種差距己經在縮小. 回顧近二十年的強軍之路 ...

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美蘇是何態度?基辛格暗示:美國支援中國出兵

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美蘇是何態度?基辛格暗示:美國支援中國出兵
1971年12月初,尼克松收到中央情報局的一份情報,情報顯示:印度將可能對西巴基斯坦發起進攻. 這讓尼克松總統很不安心,於是派遣基辛格會見中國駐聯合國代表黃華,基辛格向黃華介紹了蘇聯海軍在印度洋的分佈 ...

中國收入分配報告2021:現狀與國際比較

中國收入分配報告2021:現狀與國際比較
文:任澤平團隊 特別鳴謝:華炎雪.梁穎.李曉桐.畢然 實習生關尹.王嘉銘對本文資料整理有貢獻 導讀 增長與分配,效率和公平,是幾百年經濟思想史的兩大命題.過去幾十年全球重視增長和效率.忽視分配和公平, ...

美國藏中國二十大國寶級文物

美國藏中國二十大國寶級文物
西方世界歷來對中國文物一直興趣濃厚,尤其是20世紀初,那時中國國力衰弱,許多文物被走私盜賣,文物流失到海外,令人十分痛心.其中美國是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的大型博物館幾乎都有東方館或專門設立 ...

任澤平:中國收入分配報告2021

任澤平:中國收入分配報告2021
文:任澤平團隊 特別鳴謝:華炎雪.梁穎.李曉桐.畢然 實習生關尹.王嘉銘對本文資料整理有貢獻 導讀 增長與分配,效率和公平,是幾百年經濟思想史的兩大命題.過去幾十年全球重視增長和效率.忽視分配和公平, ...

倘若美日聯手,與中國爆發衝突,中國軍力能否抵擋得了?

倘若美日聯手,與中國爆發衝突,中國軍力能否抵擋得了?
自從中美博弈被擺上明面,中美之間不知不覺已經進行了好幾個輪次的較量.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是美國前總統布什在位期間暗中標定的,並設計了整體框架理論,後續經奧巴馬之手提前煽動輿論風向. 接著特朗普正式出手對 ...

兩次擊敗美國助中國男籃稱霸亞洲,退役後病根爆發穆鐵柱59歲早逝

兩次擊敗美國助中國男籃稱霸亞洲,退役後病根爆發穆鐵柱59歲早逝
引 都說中國籃球巴特爾.王治郅和姚明是"中國的三大移動長城",這三位戰功赫赫的"巨人"先後扛起中國籃球的大旗,幫助國家隊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 於他們 ...

“美國欠中國的錢終歸是要還的”!美國想不還中國錢有可能嗎?

“美國欠中國的錢終歸是要還的”!美國想不還中國錢有可能嗎?
文|蘭陵靜雅 審|首夏 美元作為世界通用貨幣,一直引領國際經濟的發展,也是美國在維護自己國家地位的有利工具,現在全世界的交易幾乎都在使用美元,這也間接地實現了美國的霸權夢,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美元先後 ...

美國壓制中國真因曝光!瑞士挑釁中國,王毅訪韓前美國使壞

美國壓制中國真因曝光!瑞士挑釁中國,王毅訪韓前美國使壞
直到現在為止,美國和他的盟友國家都沒有放棄對中國的遏制和封鎖,並且他們又準備再次挑釁中國.這次不僅僅是美國自己,美國的西方盟友國家也準備介入. 第一件事:美國壓制中國,是害怕奢侈生活被打破 眾所周知, ...

2004年,美國向中國發起大豆戰爭,中國慘敗,大豆市場被美國壟斷

2004年,美國向中國發起大豆戰爭,中國慘敗,大豆市場被美國壟斷
大豆是中國主要糧食品種之一,身兼糧食作物和畜產品養殖業飼料的雙重身份,在國民經濟和人們生活中佔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我國先民從商代就開始種植大豆,可謂歷史悠久,大豆用在食用油.醬油.豆腐(當然還有 ...

臉呢?美媒:美國幫助中國崛起,現在他卻要推翻美主導的霸權體系

臉呢?美媒:美國幫助中國崛起,現在他卻要推翻美主導的霸權體系
在華盛頓"精英"們的眼中,中國是什麼形象?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一戰前的德國".那麼在中國眼中,美國是什麼形象?"一個虛偽.好戰的霸主,頻頻對外動武. ...

美國追趕中國在鋰電池的地位

美國追趕中國在鋰電池的地位
<Business News India>10/8:美國在鬆開中國攥緊的460億美元鋰電池工業 根據<彭博社>報道,特斯拉的投資和拜登政府的政策使得美國在縮小與中國在460億美 ...

美國向中國空投間諜,被志願軍擊落飛機,間諜被抓後美百般狡辯

美國向中國空投間諜,被志願軍擊落飛機,間諜被抓後美百般狡辯
1953年7月27日,中國和朝鮮代表與以美國為首所謂的"聯合國軍"簽訂了<朝鮮停戰協議>,從而宣告朝鮮停戰.三八線南北的戰火雖然停息了,但是部署在南北方的軍隊並沒有撤離 ...

再次超越美國!中國建造千噸級太空發電站,或供人類10萬年用電

再次超越美國!中國建造千噸級太空發電站,或供人類10萬年用電
近幾年,中國在工業.科技等眾多領域上取得了迅猛發展,這也讓如今的中國製造盛行於世界.現如今,中國將再次創造一項奇蹟,那就是我國自主生產的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將登上外太空,這次中國向全世界展現科技領域新成 ...

1969年大戰一觸即發,美國向中國伸出橄欖枝,毛主席召集4元帥商談

1969年大戰一觸即發,美國向中國伸出橄欖枝,毛主席召集4元帥商談
在周總理的中南海歲月中,有一份記錄周總理每日工作日程的檯曆.這些檯曆是周總理為國辛勞的見證,也反映建國幾十年來的歷史. 然而在1969年10月份至1970年2月份的這段時間裡,這份檯曆卻出現了空白.在 ...

拜登上任:變的是總統,不變的是美國遏制中國的企圖

拜登上任:變的是總統,不變的是美國遏制中國的企圖
主持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我們中國人說的,但其實美國不也在變,變.變.變,特朗普與中國打了貿易戰.網路戰.科技戰,甚至打起了新冠病毒疫情的輿論戰,但是等到拜登上臺,2021年1月20號宣誓就職,這個 ...

美國VS中國最熱兩大影視IP比拼,你猜到了嗎?

美國VS中國最熱兩大影視IP比拼,你猜到了嗎?
說這個話題,很多網友都在猜想是哪兩個IP,賣個關子,這兩個影視IP絕對有很多的觀眾群體,下面小編一一到來,如有不對之處,請多多留言斧正! 美國漫畫IP:漫威系列.DC系列 中國盜墓IP:盜墓筆記.鬼吹 ...

美國最新研究表明:禿頂男性更具領導者潛質

美國最新研究表明:禿頂男性更具領導者潛質
近期,研究人員最新一項研究顯示,禿頂男性被認為較強勢.體格更健壯,並且更適合當領導人.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資訊管理學講師艾伯特-曼尼斯稱,雖然禿頂男性會自己感到自卑,但是人們對他們的評價並非 ...

美國逼中國公開核武數量,暗藏三個險惡目的:逃避責任、轉移視線、佔盡便宜

美國逼中國公開核武數量,暗藏三個險惡目的:逃避責任、轉移視線、佔盡便宜
美國國會在四年以來首次更新了核彈頭數量,全部的核彈數量為3750枚.當前,根據瑞典軍控組織的評估,全球各國掌握的核武器數量在1.4萬枚左右.美國公開核彈頭數量的目的是為了給美俄核裁軍談判程序施加壓力之 ...

美國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挖礦中心

美國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挖礦中心
劍橋另類金融中心13日公佈的研究顯示,截至8月底,美國佔全球雜湊率的35.4%(衡量提取數字貨幣計算能力的指標),是4月的兩倍多. 研究所隸屬劍橋大學Judge商學院,研究人員從BTC.com.P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