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中華黃氏史(三)福建黃氏的起源及在中華黃氏大遷徙中的地位



黃氏族譜

作者簡介:黃銘光,祖籍福建,生於1964年11月,1989年基礎數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現為私企公司董事長,福州大學經管學院兼職教授。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備註:

本文只作為黃氏歷史的科普知識介紹,不作為學術研究,涉及到的歷史事件,沒有定論的,不做評判,只是列出各家看法。明顯有相互矛盾之處的文獻,只指出矛盾之處,不做結論。

開篇之前,先說一個道理,我們在研究古人的時候,經常無法獲得他準確的生辰與去世日期,能獲得他大致生活的年代,就很不容易了。

對此,我的理解是:

我們很多人,連自已爺爺奶奶甚至父母的生日、祭日都不記得,所以將心比心,我們不要太苛求古人,他們就要去記得他們爺爺奶奶的生日、祭日,並準確傳遞下來給當今的我們。因此,全國範圍內各個姓氏,許多分枝都無法得知自已的一些祖先準確的生辰與去世日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對於不同族譜留下的祖先的不同資訊,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資訊,都要給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看到一些族譜中、同行文章中,有不合自已觀點的文字描述,就向對方口出惡言、尖酸刻薄,而是在擺出自已觀點與看法的同時,把對方為什麼會出現自已不認可的觀點,用“待考證”、“現已無從考證”等詞語來描述,以尊重那些與自已觀點不同的資訊,因為有可能對方確實是錯的,但你寫的也未必就正確,只是你自已沒察覺到而別人懶得說你而已。同時,讀者自已有是非辨別能力。

相信隨著時間的沉浸,後裔透過查史籍、行錄、族譜、墓誌銘、碑碣等文獻資料的辦法,分析對比,作不懈努力,事實真相終有大白於天下的一天。

前面兩篇文章:

中華黃氏史(一) 黃氏的起源

中華黃氏史(二) 黃氏的興衰與遷徙

分別介紹了中華黃氏的起源,及中華黃氏歷經的興衰、遷徙。

本文,將介紹福建黃氏的起源及福建在中華黃氏大遷徙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在當今全球6000萬黃氏人口中,有40%的人,都與福建黃氏有血緣關係。

之前兩篇文章介紹過,金華黃氏與邵武黃氏,是當今黃氏宗族中最枝繁葉茂的兩大分枝,這兩大分枝的形成過程,都各自分別有一箇中轉站:金華黃氏是從湖北江夏,經過安徽新安中轉到浙江金華,邵武黃氏是從湖北江夏,經過河南固始中轉到福建邵武。

這兩個中轉站,雖然造就形成了當今最偉大的兩大黃氏分枝,但也不過是地方級別的中轉站而已。

相比於其他許多省份,黃氏進入福建比較晚(實際上所有姓氏進入福建都比進入其他許多省份晚),在當今國內各省的黃氏人口數量與佔本省總人口的比率,也不最靠前,但在中華黃氏大遷徙中,福建是全國最大的一個國家級中轉站。

因此,研究福建黃氏的起源與遷徙,對黃氏宗族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福建黃氏,從河南、江蘇、浙江、江西等省遷入,特別是河南固始,是福建黃氏的主要來源地,之後再從福建這個國家級中轉站,轉遷到臺灣、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等省及南洋,再遍佈全世界。

那麼,黃氏是什麼時候開始遷入福建,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從福建這個國家級中轉站,轉遷去其他省市及國外的呢?

這要從漢武帝時期對閩越國的統治方式說起。

一、漢武帝時期的閩越國

漢武帝,雄才偉略的一代帝王,當今中國的主體疆域框架就是從漢武帝開始基本確立的。當今中國94%的人口被稱為“漢人”,中國主體民族被稱為“漢族”,都是緣起於這位偉大的漢武帝。

然而,這位偉人在面對當時的閩越國時,卻顯得有點無奈……

閩越國,包括今福建全境、浙江南部、江西東部、廣東東北部等範圍,首都設於冶,故稱冶都,也就是今天的福州。

《資治通鑑》對當時閩越國的描述是:連像樣的城池都沒有,人跡稀少,虎豹豺狼眾多,還是蛇類王國。

秦朝時,曾大軍壓境,征服了當地土著,秦始皇在今福州晉安區新店鎮設定閩中郡,負責管理整個閩越國。

秦始皇病逝沙丘,天下群雄爭霸,閩越國的首領無諸率眾北上,協助劉邦建立漢朝,被漢高祖劉邦重新立為閩越國國王,今福州的華林寺和華林巷都是當時閩越國都城冶城的舊址。

但此時的閩越國更像是漢朝的附屬國,漢朝朝廷還未對此地實施有效統治。

無諸死後,閩越國內訌不斷,朝廷為了削弱閩越國實力,把今廣東的潮梅汕地區從閩越國劃給南海國(西漢早期夾在閩越國與南越國之間的一個小附屬國)。

據《資治通鑑》記載,到了漢武帝統治時期的公元前135年,第三代閩越王郢,對南越國用兵,漢武帝在勸說無果後兵發閩越。

就在漢武帝陳兵武夷山脈時,郢被其弟餘善所殺,餘善表現得非常臣服,漢武帝大悅,但漢武帝將閩越國一分為二,建立越繇國和東越國,立無諸另外一個孫子繇君醜為越繇國王,餘善(也是無諸的孫子)為東越國王,之後漢武帝退兵。

心有怨憤的餘善,廢了漢武帝立的繇君醜,自立為閩越國王,並在公元前111年稱帝,正式反叛漢朝,還多次對漢軍進行伏擊。

漢武帝終於很生氣,於公元前110年,兵分四路,分別從海上、武夷山脈等地,進軍餘善的首都——冶都(今福州)!很快就將餘善的部隊絞殺,餘善身死!



漢武帝時期的閩越國及漢軍進攻閩越國路線

雖然漢軍佔領了冶都,但閩地山多險阻,行路艱難,是當時中原人眼中的“化外之地,不牧之民”,治理難度遠在西南夷之上。

據《資治通鑑》記載,漢武帝思慮再三後,把當時的閩越國人,全部遷往了今天的長江、淮河一帶,除個別逃往深山老林的人員外,整個閩越國就幾乎成了無人區。最終整個閩越國留下來的人口不滿萬戶,漢武帝將整個閩越國改名為東冶縣,當時,今福建全省僅有此一個縣,隸屬於會稽郡管轄。

當時的會稽郡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大部,是當時轄境最為廣闊的一郡 。郡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城區,隸屬於揚州刺史部。

今天各個姓氏的福建人,包括黃氏,大多是從東漢末年開始,在三國、兩晉、南北朝開始的中華人口大遷徙中,陸續遷進來的,到唐末、五代十國達到了遷徙的高峰,而真正福建土著人的後裔很少,因為真正的福建土著人,在西漢的時候就被漢武帝遷到中原的長江、淮河一帶去了。

二、早期的黃氏入閩

漢武帝遷徙閩地居民到中原去的做法,使閩地官方史籍出現了300餘年的斷檔(兩漢享國詐合計407年),直到三國時期東吳孫權重新經營福建設立建安郡,官方史籍才開始再次出現有關閩地歷史的記載。

所以,目前福建各個姓氏的入閩始祖,是什麼時候開始遷入福建的,各個姓氏都只能從留存下來的非官方文獻、墓誌銘、族譜等記載中,去作探尋。

可以肯定的是,福建各個姓氏的入閩始祖,最早,至多是在東漢末年與三國時期,為避戰禍而入閩的,不太可能更早,這是因為前面分析的,漢武帝時期對福建的統治政策造成的現象。

有關黃氏最早入閩的非官方記載,有3個版本:

1、漢順帝建康元年(144年),河南固始人黃道隆,任東郡會稽市令,見世亂不已,棄官避亂入閩。

2、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年),河南固始人黃道隆,任東郡會稽市令,見世亂不已,棄官避亂入閩。

3、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年),河南固始人黃隍,任東郡會稽縣令,避亂入閩。

以上資訊,來自福建惠安的《錦田黃氏大宗族譜》、《錦田黃氏族譜》、福建同安《文水派世系譜》、福建建甌《大樂黃氏族譜》及部分莆田黃氏族譜中。

第1跟第2,都指河南固始人黃道隆,為避亂而放棄東郡的會稽市令職務入閩。只是記載的時間不同。

而第3,名字變成了黃隍,職務變成了會稽縣令。但入閩時間與第2黃道隆相同。

第一步,先分析入閩時間。

公元144年,是東漢第七位皇帝漢順帝劉保在世的最後一年。

劉保是漢安帝之子。漢安帝死後,閻皇后無子,便先廢了安帝的獨子濟陰王劉保,然後找個幼兒,非漢安帝所生的其他劉氏之後劉懿為皇帝,自己垂簾聽政,但劉懿只做了7個月的皇帝就死了,這時宦官曹騰、孫程等19人便發動宮廷政變,趕走閻太后,將時年11歲的劉保擁立為帝,之後19位宦官也全部被封侯。

由於漢順帝劉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來的,所以朝政大權就落入宦官手裡,順帝本人也溫和軟弱。後來宦官又與外戚梁氏勾結,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專權。

建康元年,即公元144年,漢順帝死,享年30歲,在位19年。

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公元144年,東漢王朝發生了宦官與外戚勾結干政的亂象,但並未開始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各地諸侯的群雄混戰,也就是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戰亂。

所以,族譜寫黃道隆是因為避亂而入閩,這個“亂”,如果是指避政局混亂,就說得通,但如果是指避戰亂,就說不通。

寫144年黃道隆入閩的職務,是會稽市令,這個“市”,是指“市場”,而不是當今縣市的“市”,也就是當時會稽郡下屬的某個市場的最高長官,並非大官,所以,雖然144年是漢朝宦官與外戚勾結,當權亂政之年,但對一個只是“市令”職務的人,不可能影響到他要棄官入閩的地步。

同時,江夏黃氏的始祖黃香,生活年代是公元68~122年(備註:近期有河南學者根據他發現的官方史籍,提出黃香應該生於公元64年而不是68年,待考證),一直到黃香曾孫黃琬,因為跟王允合謀計殺董卓,被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所殺之後,黃香一族的人,才開始逃出江夏,才有後裔逃亡河南固始。而黃琬被殺,發生在公元193年。

這樣,如果黃道隆是黃香江夏黃氏後裔,那他不可能在144年之前,就從固始到了會稽當市令,並在144年入閩。

這樣,上述第1可以排除掉。

而第2跟第3,指入閩時間為漢獻帝建安年間,即194~220年之間的某一年,這段時間正是董卓被殺之後經過各路群雄爭霸,已經形成了北魏、西蜀、東吳三國雛形的年代,黃道隆為避戰亂而入閩,完全說得通。

同時,跟黃琬193年被殺,黃香一族後裔從江夏逃散的時間,也完全吻合。

第二步,再分析東漢的郡、縣設定

東漢第一個皇帝劉秀,把西漢漢武帝時期設定的原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劃出,新置吳郡。餘下的浙江、福建諸縣仍然叫會稽郡,郡治所,移至今浙江省紹興城區,領十五縣,福建有兩個縣:東冶、候官,比西漢漢武帝時期多了一個縣。

到了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的時候,東吳的孫策在原來東冶縣地盤設立了建安(今建甌)、漢興(今浦城)、南平(今南平市延平區)三縣,接著佔領了侯官(今福州)。

建安十年(205年),繼承兄位的孫權,又分拆江西上饒的部分地區,加上建安之桐鄉地區,設立建平縣(今建陽)。

這樣,從西漢漢武帝時期開始,現今的整個福建只有設定一個縣,即東冶縣,到了東漢末年東吳孫權的時候,就增加到了五個縣(建安、漢興、南平、建平、侯官),隸屬於會稽郡。

而漢朝的東郡,範圍包括今河南省東北部、山東省西部,轄當時的十五個縣。

郡治所,在河南濮陽縣城西南,隸屬於兗州刺史部。

從以上郡、縣分析可以看出:

東漢末年的東郡,是指河南、山東部分地區,不含浙江、福建。

東漢末年的會稽,是含浙江、福建的郡,而不是縣。

所以,第2與第3指黃道隆、黃隍來自東郡,是錯誤的。第3指黃隍為會稽縣令也是錯誤的因為會稽是比縣更大的郡,而不是縣,只有郡守而沒有縣令一職。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個進入福建的黃氏族人,叫黃道隆,也被稱為黃隍,是在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年間的194~220年中的某一年,從今浙江紹興,放棄了一個市場的最高行政長官職務,為了逼戰亂而入閩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族譜外,今天的福建《惠安縣·人口演變》也有記載:“黃氏祖黃道隆,河南光州固始人,於東漢末年自浙江會稽令任上棄官入閩,居惠安南部的靈秀山麓。其後裔遍佈於縣內及晉江南安等地。”

這個縣誌說的“會稽令”是指“會稽市令”,不是“會稽縣令”。

上述幾家族譜共同記載,黃道隆初居仙遊大、小尖山之間(今之平朋山,俗稱雙陽山),後改遷桐城(今泉州市區)西郊,名曰黃田(即今天的錦田)。

後來中原稍定,黃道隆又迴歸固始居住,並在固始去世。

福建惠安《錦田黃氏族譜》中,將黃道隆寫作黃隍,並奉之為開基始祖。

泉州的古代遺址之一

由此可知,第一位入閩的黃氏族人,是黃道隆,他於公元194~220年間入閩,但最後又回到故鄉固始居住並在固始終老。目前有少數福建黃氏族譜,以黃道隆或者黃道隆的父親為其這一支黃氏的福建始祖。

另外,據福建《惠安縣誌·寓賢傳》記載,“黃興,吳孫權將也,與妻曹氏棄官入閩,居邑南之鳳山” 。按此理解,黃興應該是在黃道隆之後不久入閩的。但目前沒有發現以三國時期入閩的黃興為始祖的福建黃氏族譜。

因為東漢末年與三國期間的戰亂,已經開始有許多外省籍人入閩定居以避戰禍,只是官方與非官方的記述都極少,目前黃氏最早入閩資訊,只有以上兩位。

三、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黃氏入閩

三國歸晉後天下太平的日子沒過多久,就相繼爆發了“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中原大地又是一片腥風血雨,中原百姓四散奔逃。這個時期是中原黃氏,特別是固始黃姓遷入福建的第一個高潮。

乾隆版《福建通志》稱:“永嘉二年,中州板蕩,衣冠入閩者八族:林、黃、陳、鄭、詹、邱、何、胡是也。以中原多事,畏難懷居,無復北向“。

而《閩小記》更稱:“五胡亂華,衣冠仕族黃、林、陳、鄭四姓率先入閩”。



東晉與五胡十六國

據記載,這個時期有如下數支黃氏入閩:

1、河南固始人黃允入閩

據清光緒《閩縣鄉土志·版籍略三》記載:“固始人黃允隨晉室南渡,輾轉入閩,居侯官(今福州),後裔散居邵武等地繁衍”。

據《黃文肅公世家譜》記載,黃允是黃琬的第五世孫,該譜在黃允下特別標註“東晉八姓入閩之一”。

有一些黃氏族譜,把黃允跟下面要說到的黃元方也叫黃彥豐的人,當做是同一個人,是否屬實,現已無從考證。

本人前一篇文章:中華黃氏史(二),黃氏的興衰與遷徙,也把黃允等同於黃元方,實則無從考證。

如果黃允並非下述中的黃元方,而是另有其人,清光緒《閩縣鄉土志·版籍略三》也記載其後裔散居邵武等地繁衍,但從目前福建黃氏各派記載的後裔情況看,並沒有發現黃允後裔,是否在哪個朝代整個家族又遷出了福建,現已無從考證。

2、黃知運、黃元方父子自河南固始入閩

黃知運、黃元方父子,是晉安黃氏始祖,也是泉州紫雲黃氏、莆田黃氏的祖先。

黃知運,在西晉末年任永嘉(今溫州市)太守,其子黃元方(也叫黃彥豐),在西晉懷帝永嘉二年(308年)任晉安(今福州市)太守,但也有族譜記載,是在西晉滅亡後的東晉司馬睿的建武元年即317年,到東晉成帝司馬衍的327年之間入閩,被授為晉安太守的。

為避固始老家戰亂,黃知運卸任後也隨子入閩,卜居侯官(當時晉安是郡,候官是縣)烏石山。

史稱黃元方任晉安太守期間,在福州建萬卷書樓,曰“黃樓”,其居巷曰“黃巷”(今福州市國家五星級旅遊景區,三坊七巷中的黃巷)。



今五星級旅遊景區福州三坊七巷之黃巷

該派族譜記載,黃知運為黃琬第五世孫。但也有族譜說,黃知運為東漢末年入閩後,又返回河南固始老家的黃氏入閩第一人黃道隆的後裔,現已無從考證了。

除了留在福州的後裔外,這支黃氏,繁衍到隋末唐初,又分出兩大支:

(1)、一支由黃元方第十一世孫黃崖,於隋末自侯官遷南安,卜居縣治豐州東南郊15華里西洞州(今屬泉州鯉城區),生黃守恭、黃守美。

《泉州府志·卷61·唐·樂善》:“黃守恭,唐·光州固始人,移居泉州,樂善好施,人稱長者”。

黃守恭(629~712年)字國材,歷太宗、高宗、中宗、武則天、睿宗等朝,是泉州“紫雲黃氏”的開基祖。

今天泉州的開元寺,就是黃守恭在唐朝中早期的垂拱二年(武則天稱帝之後的第三年)捐建的。



泉州開元寺

黃守恭生有五子:黃經、黃紀、黃綱、黃綸。另有一妾生庶子,即第五子黃緯。

黃守恭獻園建寺後,家產殆盡。匡護大師偈曰:“佛家香火年年在,黃氏子孫代代興”。

他聽從匡護大師的勸告,遣一至四嫡子異地開發,重振家業,繁衍族裔。



泉州開元寺

長子黃經遷居南安縣北的蘆溪(今屬南安市羅東鎮);次子黃紀遷居惠安縣東的黃田(五代時更名錦田,今惠安縣張坂鎮後邊村);三子黃綱遷居南安縣西的葛磐(今安溪縣鳳城);四子黃綸遷居南安縣南的金柄(今廈門同安區新墟鎮)。

其妾不滿,帶著懷孕的第五子黃緯到漳浦南詔(今詔安縣高坑)落戶(但本支系在今詔安未找到確定的嫡系裔孫,紫雲黃氏今認為,漳州漳浦歷史名人黃道周,就是他們五安黃氏詔安這一支的後裔,從詔安遷徙到今漳浦。但邵武峭山公黃氏,黃峭山九子化公的後裔,認為漳浦黃道周屬於他們這支黃氏的後裔,待考證),所以,紫雲黃氏也被稱為“五安黃氏”。

據不完全統計,紫雲黃氏中,登進士259名,文狀元3名,武狀元2名,榜眼2名,探花3名,他們共奉黃守恭為江夏紫雲派始祖,“紫雲”為堂號。

歷經1300餘年後,除了福建,紫雲後裔還分佈在浙江、江西、廣東、臺灣等省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並僑居海外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地,其後代已52世,430萬人,其中臺灣有90萬人。

(2)、另一支是由黃元方的另外一個第十一世孫,桂州刺史黃岸遷居莆田,形成了著名的莆田黃氏。

有族譜記載,黃岸生活在674~756年之間,也有族譜說是生活在703~785年之間。下面分析哪個時間段更靠譜:

第一,泉州紫雲黃氏遷泉州始祖黃崖是隋朝末年遷居泉州的,其子黃守恭生活年代是629~712年,這個有史籍為證不會有假。說明黃崖至少出生於609年之前(算20歲較早就生子黃守恭)。族譜稱黃岸與黃崖同為居住在福州三坊七巷之黃巷的晉安黃氏始祖黃元方的第十一世孫,他們即使只是堂兄弟,但同為第十一世孫,那麼生活年代就不應該相離太遠。

第二,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期間,廢除了刺史官職,州改為郡,刺史改稱太守。而史籍記載黃岸為唐朝桂州刺史,說明黃岸擔任桂州刺史的時間,肯定是在712年之前,而如果黃岸出生於703年,那麼他在唐玄宗712年當皇帝的時候才9歲,而9歲的小孩不可能已經擔任桂州刺史數年並卸任了。

綜上所述,黃岸出生於674年即唐高宗上元元年的記載似乎更合常理。

逝後封開國公,賜金紫光祿大夫、諡忠義,夫妻合葬延福寺後靈源山,墓地被列為“莆田市涵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據《莆陽溪黃氏譜》等記載,黃岸擔任桂州刺史,後辭官歸閩,乘船從南越海道回候官,經過莆田涵江的延福山時,為避風浪而登陸,見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於是決定定居在此,並把福州烏石山住地“黃巷”作為這裡的地名。黃岸從此成為“莆陽黃氏”、“興化黃氏”的入莆始祖(莆田市古時稱興化地區,別名莆陽)。

莆田黃氏繁衍到唐末,因產生了著名學者黃璞、黃滔、黃蟾,而成為福建黃氏宗支中,最早繁榮發達的一支。

黃璞(837~920年)是唐末的文學家,他寫出福建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學術著作:《閩川名士傳》,是福建文化的重要開拓者和建設者。他生了八個兒子,其中有四個兒子與自己同朝為館職(唐、宋期間,在昭文館(唐時又稱弘文館)、史館、集賢院等處擔任修撰、編校等工作的官職的統稱),因而有“一門五學士”的美譽。他的第五子黃仁澤(865—945年)還是中華黃姓歷史上的第一個武狀元,當時黃仁澤已經遷居侯官白林(今福州倉山區下林村)。

黃滔(公元840~911年) ,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官國子四門博士,唐末因宦官亂政,棄職回鄉。公元885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從河南固始入閩佔據福建後,黃滔便成為東南儒士首領,後升任監察御史。黃滔是晚唐著名詩人,《全唐詩》收錄其詩作一百多首。還曾彙集了唐代福建人詩作,刊行《泉山秀句集》30卷,是第一部閩人詩歌總集,對保護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他是福建早期的詩人、文學家,人稱“閩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黃御史集》被收集於清代《四庫全書》和《叢書整合》。後世立的黃韜祠,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晉江東石,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檗谷黃氏”宗祠,為東石鎮檗谷、永康、玉湖三村黃氏共建,因此“檗谷黃氏”也被稱為“三鄉黃”,宗族盛大,聞名遐邇。

“檗谷黃氏”認為,自己與同處泉州的“紫雲黃氏”源本同而派系分。即都是西晉末年入閩的晉安太守黃元方之後裔,到了第十一世孫黃崖到了泉州,其子黃守恭開創了“紫雲黃氏”,而另一個十一世孫黃岸到了莆田,開創了“莆田黃氏”。而“檗谷黃氏”為黃岸後裔遷入晉江後,由黃龍在南宋年間創立。

但“檗谷黃氏”在明朝永樂年間編的族譜《族譜世系圖序》雲:“唐末有諱岸者,先光州固始人也,避地居閩。其後有諱泰者,仕南(原文如此,應為“出任南唐”的意思)為宰相”。後辭官隱於泉州,其子孫散在福、興、晉、惠。

此族譜,把黃岸當做是唐末才從河南固始入閩的人,黃岸後裔黃泰為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宰相,後辭官隱居於泉州。

這跟莆田黃氏族譜,黃岸是黃元方第十一世孫,於唐朝早期入莆田開創“莆田黃氏”相矛盾。如果是另有名字相同的另外一個黃岸,那就不應該稱,跟“紫雲黃氏”源本同而派系分。這裡的矛盾原因現已無從考證,但一般認為晉江“檗谷黃氏”為莆田黃氏始祖黃岸後裔。

在南宋首位皇帝趙構的紹興年間,“檗谷黃氏”有黃琮、黃瑀中進士。黃琮為晉江令,黃瑀為永春令,黃瑀生子黃龍,中進士,為龍溪令,後免官,從母歸於仁和檗谷,自號為檗谷逸叟。因此,黃龍被尊為“檗谷黃氏”的開基始祖。

黃龍後裔再分支玉湖村、永康村,加上留守檗谷村的人,最終形成共奉黃龍為始祖的檗、湖、永“三鄉黃”格局。

“檗谷黃氏”先後多人登科第,入仕為官者眾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明朝末年崇禎皇帝最後兩年入閣為相的黃景昉。

清代檗谷黃氏移居臺灣的族人就有3000人之多,相對集中於臺中彰化、鹿港一帶。現今臺灣鹿港黃氏為當地三大姓之一。

莆田黃氏遷入泉州的後裔,不僅僅只有檗谷黃氏這一支,實際上有十幾支之多。

黃岸的莆田黃氏,其後裔十分顯赫。

登狀元者有10位,其中文狀元7位,武狀元3位(唐代黃仁澤為全國黃氏第一位武狀元),榜眼3位(其中南宋的黃洽也被黃墩的閩清虎丘六葉黃氏稱為他們的後裔,待考),探花3位。

為宰相者有10位之多,另外,為尚書者有7位 。



中華黃氏第一個武狀元,黃仁澤

莆田黃氏後裔除了在福建,還分佈在臺灣、江西、浙江、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蘇、安徽、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等省及東南亞、歐美等國家,現擁有500多萬之眾。

僅僅從入閩始祖居住在今福州三坊七巷合計十條巷子之一當中的“黃巷”,衍生出來的泉州黃氏,繁衍發展非常快,到唐代中期,就已成為當時全國黃氏的集中居住地之一,所以唐代黃氏幾大郡望中,福建就有兩個,除了兩晉時期就出現的“晉安郡”(今福州)外,到唐朝加上了“泉州郡”。

福州三坊七巷,十條巷子中的每一條,都有類似“黃巷”這樣的歷史傳承故事。所以,福州三坊七巷,蘊含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韻,今天它僅僅憑著文化傳承而不是山水風光,就能成為國家五星級旅遊景區,不是偶然的。



國家五星級旅遊景區福州三坊七巷

3、黃裳自河南固始入閩

據江西吉水鸛藪譜、廣東黃氏總譜(新版)、廣東寶安譜、廣東潮州譜、廣西黃氏族譜等記載,黃裳,是遷入河南固始始祖黃侃(黃琬之子)的第七代孫。其父黃必福得到東晉元帝(318~323年在位)賞識,被任命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後屢建戰功,死後封為平遠侯。黃裳為黃必福長子,為避戰亂,於東晉初期入閩,率領家族遷入福建邵武禾坪鸛藪黃家林(今邵武市和平鎮坎頭林黃家林),以上各族譜,都把黃裳當做是生活在唐末與五代十國時期,育有21子,遣散18子另尋他鄉為故鄉的,現今擁有千萬人口之眾的黃氏第一大家族,邵武峭山公黃氏始祖黃峭(或稱黃峭山)的入閩始祖。

據以上幾份族譜記載,黃裳入閩後,長子黃果任揚州刺史,第4世孫黃大文任張掖(今甘肅張掖)刺史,第7世孫黃政任永嘉(今溫州)縣丞,第14世孫黃愷(又名黃愷康),隨父去太原,被唐太宗李世民重用,初任渭州(今甘肅平涼))太守,後官至上柱國金紫光祿大夫(皇帝近臣),第16世孫黃襄任潮州(亦說湖州)太守,第17世孫黃謙任虔州(今江西贛州)太守,第18世孫黃賓任靈武(今寧夏寧武)太守,第19世黃彥高,第20世黃貴華,第21世黃錫,到第22世孫黃峭誕生。

但此說主要記載在峭山公第九子化公後裔的族譜中,與目前邵武黃氏黃峭公後裔聯誼會掌握的峭山公世系資訊有異,不被認可。

此說的疑點至少有兩個:

1)、邵武禾坪鸛藪這個地名,是到了唐末,峭山公父親黃錫,從平灑搬遷到鸛藪之後才出現的(見有關族譜記載:卜處於吾郡南鄉中,林木蔭鬱,有鸛鳥百千巢其上,因名之曰“鸛藪”),黃錫生於845年左右,就算20歲搬遷,也是865年左右的時候,才有鸛藪這個地名的,而東晉入閩的黃裳,入閩時間大致是330年左右(東晉初期),即黃裳入閩535年後才有一個叫鸛藪的地方。

在黃裳330年入閩到鸛藪這個地名在865年出現,之間間隔的535年這麼長時間內,黃裳的後裔不可能都沒有人修族譜,而在這段時間修的族譜,肯定不應該出現鸛藪這個地名。

即使是865年出現鸛藪這個地名之後的後裔修的族譜,也應該保留黃裳入閩時候,肯定不叫鸛藪的地名,可是以上幾份族譜,直接就稱黃裳於東晉初期入閩禾坪鸛藪,確實不合常理。

2)、李世民時期沒有“太守”只有“刺史”;李隆基時期沒有“刺史”只有“太守”;李隆基兒子繼位後,又只有“刺史”沒有“太守”,這些是記錄在官方史籍文獻中的常識。

但以上幾份族譜卻記載,跟李世民同時期的黃裳第14世孫黃愷康,任渭州太守,職務名稱就不對。

同時,官方史籍文獻記載,李世民是626~649年當皇帝,而李隆基是712年~756年當皇帝,李隆基當皇帝雖然是唐朝最久的,但也只有44年而已。但以上幾份族譜卻記載,黃裳第14世孫黃愷康之後的第16世孫黃襄任潮州太守,第17世孫黃謙任虔州太守,第18世孫黃賓任靈武太守,這第16、17、18三世後裔,不可能全擠在李隆基當皇帝的短短44年裡面當官吧?肯定有人不是在李隆基當皇帝的時期當官的,而李隆基前、後,都沒有“太守”這個職位,只有“刺史”,所以這三世後裔中,肯定有的人的職務名稱也不對。

有意思的是,2017年重修的《廣東黃氏總譜 新版》之《江夏黃氏峭山公宗族遠祖源流》中,把這位東晉初期入閩的黃裳的第19世孫黃彥高,當做是曾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的黃恭,第20世孫黃貴華,當做是現今邵武黃氏峭山公聯誼會認可的入閩始祖黃惟淡,黃惟淡生黃錫,黃錫生黃峭山。黃惟淡是黃峭山的祖父。

難道是黃裳入閩後,後裔去外省當官了整個家族又遷出了福建,等到黃裳第20世孫黃貴華,就是被《廣東黃氏總譜 新版》之《江夏黃氏峭山公宗族遠祖源流》中,認為黃貴華就是黃惟淡的這一代,又再次入閩邵武平灑?

但以上陳述的疑點1)與2),還是說不通黃裳這支黃氏世系的不合常理之處,而且《廣東黃氏總譜 新版》之《江夏黃氏峭山公宗族遠祖源流》中的這種說法,並不被多數人認可。

如果黃裳不是邵武峭山公黃氏的入閩始祖,那麼許多黃氏族譜記載的,這支東晉初期入閩的黃氏,在當今福建就沒有嫡系後裔的記載了,是其後裔後來全部遷出福建了,還是這些族譜的記載有誤,現已不得而知。

4、三國黃權後裔黃志自江西信州(今上饒)入閩

據江西臨川《樟峰黃氏宗譜》、四川武隆黃氏族譜、臺灣黃氏宗譜等記載,東漢末年黃權,在父黃琬與王允一起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所殺之後,遷巴西(今四川閬中),黃權孫黃廣,東晉時官至蘇州總兵大元帥,為避戰亂,黃廣舉家遷徙到江西信州(今上饒)。

黃廣的兒子黃珣瑯(或稱珣),在信州任官,臺灣有些黃氏族譜,以黃珣瑯為信州開基始祖。

珣生侃,侃生湘,湘生二子,長子堯,遷到金陵(今南京),次子舜(或稱擴)生二子,次子迪(或稱豫)官任江夏太守,生三子:恕、志、忠。黃志遷福建邵武開基。

在《中國文化百科全書·氏族篇》中,引述的臺灣黃氏大宗譜,也有相似的記載:臺灣黃氏大宗譜,以陸終長子昆吾之子高,為一世始祖,第六十八世黃珣遷居江西信州,第七十三世黃志由信州遷福建邵武,再於明、清分遷到臺灣。臺灣黃氏大宗譜的這個記載,與樟峰譜、武隆譜相同。

雖然族譜等文獻,並未發現黃志是什麼時候入閩的,但這可以推算出來。

黃志為三國黃權第八世後裔,按照古代人平均代差25歲粗略算,從三國黃權到黃志,黃權算第一世的話,黃志是第八世,那麼經歷的時間就是25×7=175年。史籍記載三國黃權出生日期不詳,去世日期為240年,劉備是211年入川,這個時候黃權已經被益州牧劉璋召為主簿,曾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因而被外放為廣漢縣令,劉璋敗,才降劉備,被拜為偏將軍。黃權父黃琬,生於141年,在192年51歲時跟王允一起被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所殺,按照這些資訊,黃權大致出生於170年左右,劉備211年入川取益州時,黃權211-170=41歲,黃權240年去世,享年240-170=70歲左右。

如此,黃志大致出生於170+175=345年,入閩時按35歲左右算,那麼黃志入閩時間,大致為345+35=380年。而公元380年是東晉太元五年,中國長江以北,是前秦,長江以南,是東晉。

所以,黃志大致是東晉380年前後入閩的(注:這個日期只是根據常理推算出來的,如果今後有新發現的證據,要以新證據為準)。

據《邵武禾坪黃氏大成宗譜》記載,南宋榜眼黃恰(官至宰相,侯官(今福州)人),於南宋淳熙甲辰十一年(1184年)作《黃氏族譜原序敘》;南宋進士黃震(官至國史館檢閱、撫州知州,東發學派建立人,思想家,寧波慈溪人;北宋也有一個同名的名人黃震,是福建浦城人),於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作《黃氏族譜序》,這兩位時隔82年的南宋黃氏官員,均在其上述序中指出,現今華人世界最大的黃氏家族,邵武峭山公黃氏,峭山公(黃峭)為黃志後裔,並記載黃峭生於北宋,在宋祥符戊申元年(1008年)登三甲第九名進士,江夏太守,遷刑部尚書僕射、平章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逝後,於元豐五年(1082年)追贈少保。

南宋黃恰、黃震兩位官員,給邵武峭山公黃氏族譜所作的序中,有下列明顯錯誤:

1)、描述峭山公身居高位,黃震所作序甚至說,峭山公功高可與魏徵、裴度媲美,那為什麼有如此高的歷史地位之人,其姓名未見任何史傳?

2)、據龔延明、祖慧撰的《宋登科記考》、《嘉靖汀州府志》卷一三《人物•進士》、《永樂大典》卷七八九四《臨汀志•進士題名》、明黃仲昭《八閩通志》券五一《選舉•科第•汀州府》、民國福建通志》卷三三《選舉志•進士》等官方史籍記載:

“黃迪,字夢授,汀州寧化縣人,景德二年(1005年)中進士甲科,時年十八。初授蘄州州學教授,歷知南豐縣,終官宣德郎”。

又據峭山公支系有關族譜記載,黃迪為黃峭山第六子龜公的曾孫(亦有說黃迪為黃峭山第九子化公後裔,但有最新文獻考證,化公後裔也叫黃迪的這個人,並不是登進士的這個黃迪),官方史籍記載黃迪出生於988年,在1005年18歲(虛歲)時登進士,而南宋黃恰、黃震兩位官員,給邵武峭山公黃氏族譜所作的序中,稱黃峭山是在北宋祥符戊申元年(1008年)登三甲第九名進士,比自已兒子龜公的曾孫黃迪,還晚3年登進士,這明顯不合常理。另外,沒有任何北宋之後的官方史籍有記載,黃峭山在北宋登進士過。

3)、目前,有許多文獻資料表明,邵武峭山公(黃峭或稱黃峭山)出生於唐末871年,卒於五代十國期間的953年,與南宋兩位黃氏官員描述,峭山公生活於北宋時期,不符。

4)、南宋兩位黃氏官員在各自序中,對黃志入閩前的世系描述,與信州黃氏有關族譜,有矛盾之處。

比如:南宋兩位黃氏官員描述黃珣(或稱黃珣郎)為三國黃權的孫子(第三世),黃廣(東晉時入信州始祖)為黃權第六世孫(黃廣是黃珣郎的曾孫),黃志為黃權第八世孫,按照這個世系,黃珣為黃廣曾祖父,並未入信州。

而信州黃氏有關族譜,卻描述黃廣(東晉時入信州始祖)為三國黃權的孫子,黃珣(或稱黃珣瑯)是黃廣的兒子,按照這個世系,黃珣已經在信州。

臺灣黃氏大宗譜將黃珣做為他們的信州始祖,說明黃珣必須入信州才對。因此,南宋兩位黃氏官員,對黃志入閩前世系的記述,也是錯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黃恰雖然是南宋時期福建候官(今福州)人,但莆田黃岸的莆陽黃氏,及閩清黃墩的虎丘六葉黃氏,族譜中都把黃恰當做自己這一支的後裔,而黃震是南宋時期浙江慈溪人,為金華黃氏後裔,說明兩人都不是邵武峭山公黃氏後裔,因此他們本人未必熟悉邵武峭山公黃氏的世系。

目前可核實的文獻表明,峭山公並非北宋人,所以不可能在北宋登進士,不可能在北宋當過工部尚書(目前有峭山公後裔考證出,黃峭曾任唐末工部侍郎)甚至宰相這麼大的官,也不可能逝後被北宋朝廷追贈為少保。

因此,南宋黃恰、黃震兩位黃氏官員,時隔82年分別在當時有關黃氏族譜中,記述黃峭為黃志後裔的論斷,並不被後人接受。

事實上,與當時黃震同朝為官的江夏太康知縣周士樞,對黃洽、黃震的觀點,持有不同見解。在黃震發表序後的第六年,即南宋鹹淳七年(1271年),周士樞發表《禾坪黃氏重修大成宗譜源流序》,明確提出黃峭是生活在唐末與五代十國時期的人,不是黃志後裔,否定了黃洽、黃震之說。

周知縣發表這篇序之後,峭山公後裔,在各朝續修的族譜,多遵循周知縣之說。

除了南宋兩位黃氏官員在各自序中,稱黃志為邵武峭山公黃氏的入閩始祖外,江西臨川《樟峰黃氏宗譜》、四川武隆黃氏族譜及邵武本地少數族譜,也記載黃志為峭山公黃氏入閩始祖,雖然這些族譜記載的黃志入閩之前的世系,與南宋兩位黃氏官員不同,而是與信州黃氏原本世系一致,但黃志到峭山公一段的世系:志—良—儉—梁—梅山—孱—用成—節—福—震—簡—彬—錫—峭山,對不上當今邵武黃氏峭山公聯誼會所掌握的資訊,因此也不被認可。

現今,峭山公後裔透過查行錄、族譜、墓誌銘、有關碑碣等文獻資料,證實黃峭生活於唐末與五代十國時期,並不是黃志後裔。

如果邵武黃氏峭山公聯誼會證實本支黃氏不是黃志後裔了,但按照臺灣黃氏大宗譜說法,黃志這支黃氏,在明、清時期都有祖先在邵武,從邵武遷徙臺灣,可是今日的福建,黃志這支黃氏怎麼突然沒聲沒息了呢?現已不得而知。

四、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的黃氏入閩

這段時期,是黃氏入閩的高潮,大部分是來自河南固始的黃氏入閩。

1、隋朝末年黃鞠自河南固始入閩

在福建的發展歷史上,黃鞠是值得特別紀念的人物。

據寧德《下洋坪黃氏宗譜》、《黃大厝黃氏宗譜》、《石橋黃氏宗譜》等記載,該黃氏開基始祖黃鞠,是固始黃氏之一黃初的後裔。

黃初在東漢靈帝時期任御史,因宦官勾結外戚專權,棄官隱居固始。下傳二十餘代後到了隋朝,有裔孫叫黃隆,又名黃高,號硝山,隋文帝時官居內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

隋煬帝繼位後,殘害忠良。黃隆忠言進諫,多次觸犯煬帝。

黃隆娶七妻,生二十一子(黃隆,號黃硝山,名字與生子數、遣子詩等事蹟,與邵武峭山公黃氏始祖黃峭山非常相似,可能有相互影響附會之處,具體情況待考),其中第十子叫黃鞠,官任諫議大夫,也以直言敢諫著稱。黃隆、黃鞠父子以諫犯忌,隋煬帝將黃隆下獄。黃隆為了保全家族,就在獄中與黃鞠商量,自己為國盡忠,二十一個兒子們則“逃避他疆,擇地立業”。

不久,黃隆被煬帝殺害,他的21個兒子則紛紛逃到全國各地避難。

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黃鞠遵父命,攜家眷自河南光州固始遷入閩中,先居寧德七都蒲源,後遇先期就已經入閩,已卜居霍童石橋的親戚朱福。

黃鞠喜愛霍童土地廣袤,是理想中的桃源,可大興水利,廣闢良田,遂與朱福商談“讓地”。

從此,黃鞠開基石橋,帶領兒孫開鑿出二條隧道水利工程,開墾出千畝良田,同時將先進的中原文化和生產技藝植入霍童,使霍童千百年來第一次得以繁榮、昌盛,霍童人稱黃鞠公為“鑿龍腰、開霍地”的“開山黃公”,“土主神靈”。



寧德霍桐石橋

黃鞠的功績在“志”和“史”上多有記載,今《水利志》中還提到,他是中國開鑿隧道水利的第一人。 其中的“龍腰水渠”、“蝙蝠隧洞”被列入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第23屆國際灌排大會上,福建的黃鞠灌溉工程已經正式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作為福建省現存最早的水利工程,黃鞠灌溉工程已有1400多年的引水灌溉歷史,不僅形成了深厚的水文化積澱,也因為風景優美而具有一定景觀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

其墓地在1980年被當時的寧德縣,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鞠入閩後,黃隆第八子黃推、第十八子黃堯、第二十子黃威等後裔,也分別遷入寧德柘榮前山、霞浦後坑與馬洋、壽寧芹洋廣地等處。

黃鞠後裔繁衍昌盛,形成為今天福建寧德的石橋黃氏,後裔除了在福建,還分佈在浙江、雲南、湖北、四川、北京、上海、臺灣、香港等地,及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國家。有300多個宗支,20餘萬人。

2、聖王部將黃氏派始祖入閩

唐總章二年(669年),在泉州到潮州一帶,爆發了大規模持久的“蠻獠嘯亂”,唐高宗李治命歸德將軍陳政率府兵58姓將士,兩次共約9000人入閩平定“蠻獠嘯亂”。陳政病逝後,陳元光承襲父職,最終平息蠻獠,建立了漳州,首任漳州刺史。

隨之入閩的中原光州 58姓將士,其中就有軍謀祭酒黃世紀等黃氏族人。

這支黃氏,被稱為“聖王部將黃氏派系”。

始祖黃世紀原為高宗皇帝禮部侍郎兼祭酒,因不執行武則天稱帝后“命改廟制”而被貶,於唐垂拱二年(686年)入閩加入陳政、陳元光父子軍營。於今廈門專司監造海上戰船和兼管浯州(今金門)牧馬事。

黃世紀生有3子,後代子孫遍佈閩南、臺灣、粵東等地。

這些跟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漳州的黃氏,後裔繁衍情況文獻記載較少。

3、金門黃氏始祖之一入閩

唐貞元十九年(803年),陳淵率十二姓民眾到達金門屯住牧馬,任浯洲(今金門)牧馬監。其中就有黃姓,後繁衍成今天的金門黃氏之一。

但第2中也說,被貶後加入陳政、陳元光父子軍營的黃世紀,就是當時金門的牧馬事(監),黃世紀為金門黃氏始祖之一,孰是孰非,現已無從考證。

4、唐代黃鼎自河南固始入閩

在福建黃氏中,浦城黃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支。這支黃氏,其悠久的歷史,世代輩出的人才,繁衍茂盛的後裔,都可與其他黃氏支系媲美,被稱為閩中旺族。

據浦城黃氏族譜記載,該支黃氏為江夏黃氏始祖黃香之後,東漢末年黃琬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所殺,黃香一族四散奔逃時,其祖先逃到四川,後裔又遷徙到河南固始。

到唐朝中期唐肅宗時,黃鼎昆弟三人,黃鼎遷徙閩中抵浦城溪東;一人留固始;還有一人復歸於蜀。

黃鼎,唐諫議大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自光州固始舉家入閩,卜居浦城縣永興鄉永康裡之溪東(今浦城縣仙陽鎮溪東村),成為浦城黃氏的始祖。



浦城黃氏宗祠落成典禮

遷徙的原因,是當時中原發生劉展之亂。

劉展為淮西節度副使,因有才有名而招人妒忌陷害。當時安史之亂後天下大亂,算命謠傳劉展將奪取李唐天下。唐肅宗聽信讒言,批准殺死劉展,劉展被逼反,後來名將田神功領軍擊敗並殺死劉展,但田掠劫稍重,很多百姓避戰亂入閩。

黃鼎的後裔,分為四大房,非常繁榮,唐末、五代十國和宋元時期,都是閩中望族,逐步形成了浦城黃氏。浦城黃氏很早就以詩書傳家,後裔中有黃元吉、黃旦、黃震(此黃震為北宋年代人,非南宋慈溪人黃震)、黃覺、黃好謙等50多位名見史傳的人物。其族譜,先後有宋朝徽國公朱熹、戶部侍郎章粢、明朝禮部尚書歐陽德、清朝國史館總裁費淳等作序,還有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東坡、湯顯祖等歷代名人,為浦城黃氏後裔撰寫傳記、註釋、墓誌銘等。

目前,浦城黃氏後裔除福建外,還分佈在河南、江西、江蘇、四川、廣東、浙江、臺灣等省,及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國家,大約五萬多人。

5、河南固始人黃文夔自蘇州入閩

這支唐朝中期入漳州的黃氏,以黃文夔在固始的曾祖父黃傑為一世祖。

黃傑,唐天寶年間(742~756年)任樞密使(輔助宰相掌管統軍事務的官員)。傳至四世黃文夔,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任漳州雲霄總管,從蘇州始遷入閩,住篁坑(今龍海市角美鎮石美東門)。

2019年出版的《福建姓氏志》記載,黃文夔是在唐興元元年(784年)從蘇州入閩,因為黃文夔的曾祖父黃傑是在唐天寶年間(742~756年)任樞密使,黃文夔作為黃傑的第四代後裔,來漳州時間不可能跟曾祖父生活年代靠的那麼近,因此,還是採信黃文夔是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始遷入閩的族譜記載。

黃文夔生三子:傳度、傳護、傳保。

傳度為蘇派始祖,傳護為漳派始祖,傳保為潮派始祖,後人稱為“三黃派”。

漳州派後裔,又分居石美壺西、郭坑渡頭、黃卿等地。

6、三國黃權後裔盱江黃氏黃實自盱江(今江西南城縣)入閩

在上一篇文章,中華黃氏史(二)黃氏的興衰與遷徙中,提到黃權的另外一支後裔形成的盱江黃氏,也有兩支遷徙到福建邵武,盱江黃氏始祖黃孟僯後裔黃琬(與東漢末年的祖先黃琬同名)遷居福建邵武,成為邵武黃氏中的一支,黃孟僯另外一支後裔黃實,攜妻及三個兒子黃伯、黃住、黃任一起遷至福建邵武開基,是盱江黃氏入閩的另外一支。

黃孟僯為三國時期黃權的後裔,是黃香第十六世孫,生於唐高宗儀風丙子年(公元676年),為盱江黃氏始祖,其兩支遷入邵武的後裔,黃琬與黃實,都是他的第六世孫。

按照古代人平均代差25歲算,黃孟僯算第一世,那麼就經過了25×5=125年。而黃孟僯出生於676年,那麼他的第六世孫出生於大致125+676=801年,按照他們35歲中壯年入閩算,那麼黃琬、黃實各自分別入閩的時候,都是大致為35+801=836年。公元836年,是唐文宗開成元年(注:這個日期只是根據常理推算出來的,如果今後有新發現的證據,要以新證據為準)。

江西南豐1873年修的《西麓雙井黃氏族譜》(現存北京國家圖書館),有一段世系是:……孟僯—瑤華—翰公—省居—寶公—實公—任公—錫公—峭山…… 。

其中的:孟僯—瑤華—翰公—省居—寶公—實公,就是從盱江黃氏始祖黃孟僯開始,到他們這支入閩的始祖之一黃實(盱江黃氏有兩支後裔入閩)之間的世系。

這是到目前為止能找到的,證明邵武峭山公黃氏為盱江黃氏後裔的唯一證據。

如果這個族譜世系所述為真,那麼邵武峭山公黃氏的黃峭山,就是盱江黃氏的後裔了。

但在江西南豐1873年修的《西麓雙井黃氏族譜》裡的這個族譜世系,黃孟僯入盱江之前往前的世系(太長,此處未列出)是固始,再往前,並不是追溯到東漢末年黃琬之子黃權,而是追溯到黃琬的另外一個兒子黃萱,在江西南豐1873年修的《西麓雙井黃氏族譜》這份族譜裡,黃孟僯入盱江前的世系,不是盱江黃氏自己原本的世系,反而像是目前邵武黃氏峭山公聯誼會認可的峭山公入閩始祖之前的世系了。

在上一篇文章,中華黃氏史(二)黃氏的興衰與遷徙中,提到黃孟僯為三國黃權後裔,居巴西(今四川閬中),70歲高齡登進士,任西臺御史(國家監察機關負責人),在奉命巡察江南臨汝府途中,病逝於盱江,就近安葬。黃孟僯子孫為了守陵,就落籍盱江,後來形成了有名的盱江黃氏。即黃孟僯為三國黃權之後,這支黃氏並未入固始,而是從巴西直接遷徙盱江的。

江西南豐1873年修的《西麓雙井黃氏族譜》裡的這個族譜世系裡,從盱江黃氏始祖黃孟僯開始,到他們這支入閩的始祖之一黃實這一段世系,更像是後人人為地,在目前邵武黃氏峭山公聯誼會認可的本支世系中,硬插入一段盱江黃氏的人進去的。

所以,江西南豐1873年修的《西麓雙井黃氏族譜》裡的這個族譜世系,與盱江黃氏自己原本的世系不符,與邵武峭山公黃氏聯誼會所掌握的世系資訊不符,不被認可。

這樣,盱江黃氏入閩的兩支後裔,目前在福建都沒有聲息,不知道是不是在哪個朝代,整個家族又遷出了福建,現已不得而知。

7、唐末黃敦(同兄弟黃膺一起)自河南固始入閩

據南宋淳化三年(992年)張肩孟所做的《虎丘黃氏世譜原序》記載,始祖敦公,自光州固始隨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作者注:應為隨王緒、“開閩三王”(王潮、王審邽、王審知)入閩)。

開始時與父親黃霸、弟黃膺(亦有族譜稱黃膺為兄,黃敦為弟,待考證)一起居住在清流縣泰寧鄉梓潭村,父黃霸去世後葬於清流白塔橋。隨後黃敦向王審知請求將梅溪場鳳棲山蓋平裡(今福州閩清縣塔莊鎮秀環村)作為其居住地,獲准,庵號曰“積善堂”。

這是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閩清虎丘六葉黃氏的第一個族譜序。然而令人不解的是:

張肩孟為福州永泰人,其本人及五個兒子,都是進士,演繹了父子六人六進士、五子同朝為官、祖孫三代十八條官帶的古代科舉輝煌故事。

張肩孟本人,是在南宋皇祐五年即公元1053年登進士的,在登進士之前,張肩孟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永泰讀書人,沒有人會在張肩孟還沒登進士前,就請他作序。

甚至張肩孟可能在公元992年都還未出生(作者未查出張肩孟出生日期),但為何閩清虎丘六葉黃氏,於公元992年修的族譜,會請可能還沒出生,至少還未登進士,只是永泰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讀書人張肩孟來作序呢?這顯然不合常理。

因為閩清虎丘六葉黃氏的第一個序,即南宋淳化三年(992年)張肩孟所做的《虎丘黃氏世譜原序》,記載了始祖黃敦與弟黃膺,自光州固始隨王潮、王審知兄弟於公元885年入閩的時間,而這個入閩時間,又牽涉到,這個黃膺跟當今華人黃氏第一大家族,邵武峭山公黃氏的入閩始祖黃惟淡(同時也被一些史籍稱為黃膺),是不是同一個人的問題,是重要的歷史考證依據之一。

因此,張肩孟在992年可能尚未出生,至少還沒有登進士還不是名人,卻給黃敦的閩清虎丘六葉黃氏族譜作序,明顯不合常理,進而推理黃敦與弟黃膺隨王審知於公元885年入閩的記載,會不會是錯的?會不會入閩時間更早?再進一步推理出,這個黃膺,會不會就是邵武峭山公黃氏的入閩始祖黃惟淡因為兩人的入閩時間就可能吻合了(當然不能因為兩人的入閩時間吻合這一點,就斷定這兩人一定是同一個人)。

以上這些疑問,只能留待後人考證了。

《虎丘六葉黃氏宗譜總譜》也稱:公諱敦,字慶舉,號萬年,行五,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縣,生於唐大中甲戌八年(854年)八月初三日子時。光啟元年(885年),偕弟膺公,隨忠懿王王審知入閩。卒於後梁乾化辛未元年(911年),享壽五十八歲。

黃敦娶江南陳氏,生六子:宗、禮、凝、孛、啟、餘。

某日凌晨,黃敦登後峰覽景,遇豺狼受驚而世。去世後,有虎負土成阜,曰虎邱(又曰虎葬),後把居住地,又稱為“虎丘鳳棲山”。 本支黃氏,也被稱為“虎丘六葉黃氏”(六個兒子),世稱“六葉傳芳”。黃敦為虎邱六葉黃氏始祖。

黃敦給子孫留下著名的“虎邱四句詩”:

六葉同開一樣親,莫因小事便相爭;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作第兄?

虎丘六葉黃氏歷代英賢輩出。北宋與南宋兩朝,出過雙宰相(其中南宋宰相黃恰,也被黃岸的莆田黃氏認作是他們那一支系的人),一代出過三狀元。

第九世黃龜年,南宋時期任御史,四劾秦檜專權奸佞,其奏章被明成祖朱棣欽定收入《四庫全書》。

據不完全統計,自宋朝始,虎丘六葉黃氏後裔,登狀元、榜眼、探花者九人,登進士者二百四十五人,入相三人,任京官及地方官者四百多人。

近代,虎丘六葉黃氏,也是賢能輩出,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黃乃裳、黃乃模兩兄弟,及永泰的黃建勳了。

黃乃裳(1848~1924),閩清湖頭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赴京會試,參加著名的“公車上書”。光緒二十二年在福州創辦了福建近代第一張報紙《福報》,宣傳維新變法,六次晉謁李鴻章,八次上書皇帝,痛陳興革。變法失敗後,光緒二十五年秋攜眷赴新加坡,任《星報》總編輯,次年(1900)春,在今馬來西亞創辦“新福州開墾公司”,招募鄉人前往墾殖,歷千辛萬苦,終致成功。光緒三十一年(1905)在新加坡應孫中山之邀加入同盟會,後回國,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參與組織潮州黃崗起義。後返閩清倡辦教育,任教育會長,在福州設立簡易師範。



黃乃裳紀念堂

辛亥革命期間,為福建光復而奔走,參加領導福州起義。

1920年10月到廣州出任孫中山元帥府高等顧問。

晚年返鄉頤養,著有《紱丞手記》、《紱丞七十自敘》及多部譯著。在今馬來西亞和家鄉閩清六都湖頭,都建有“黃乃裳紀念堂”。

黃乃模(1862~1894),是黃乃裳弟弟,中國近代海軍將領。

清光緒九年(1833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畢業後任“致遠”號巡洋艦副管帶(副艦長)。

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海戰中,同管帶鄧世昌及全艦官兵一起,英勇頑強地對日艦展開浴血作戰,壯烈殉國。

清政府在其衣冠墓立“前望柱”,上刻“清欽賜卹銀祭葬大東溝殉難世襲罔替黃乃模”(大東溝即指中日甲午海戰戰場)。

家鄉人民感念其功績,在閩清縣城台山公園修建“乃模亭”,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周恩來妻子)親筆題寫了亭匾。

黃建勳(1852~1894),福建永福(今福州永泰縣)人,閩清虎丘六葉黃氏後裔。

1867年,入福州馬尾的“福建船政學堂”學習。

福建船政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培養海軍的船政大學,所在地的福州馬尾,還有中國第一個海軍造船廠,福州馬尾造船廠,中國第一艘軍艦,第一架飛機都出自馬尾造船廠,是左宗棠等權臣向慈禧太后極力要求下,在1866年由林則徐女婿沈葆楨創立。

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有近一半是福州人,許多海軍將領、政界、工商界人士都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比如比較知名的海軍將領鄧世昌、薩鎮冰,著名的嚴復,中國第一條自已人建的鐵路,京張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等,都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

1876年冬,黃建勳作為福州船政學堂第一批留學生先後赴法國、英國留學,學成回國。

1881年7月,李鴻章聞黃建勳學有專長,便調至北洋,任大沽(今天津)水雷營管帶。1882年3月奉命署理“鎮西”炮艦管帶(艦長),1887年4月,調任“超勇”快船管帶。1889年,海軍衙門成立,黃建勳署理左翼右營參將。

1891年,李鴻章巡閱北洋水師,加黃建勳副將銜。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展開大海戰,日本海軍以四艘戰艦攻擊北洋水師的“揚威”、“超勇”二艘木製弱艦,黃建勳率“超勇”艦全艦官兵雖誓死作戰,但畢竟是艦齡十餘年的老艦,還是木製的,終究敵不過日本的四艘主力艦,最後“超勇”艦中彈沉沒,黃建勳以身殉國,時年43歲。

黃建勳殉國後,清廷下旨予以優恤,追贈總兵銜,世襲雲騎尉,恩騎尉世襲罔替。

據2007年出版的《福建黃氏世譜之源流世系編》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黃克誠,也是虎丘六葉黃氏後裔,但有爭議。

本支黃氏主要族譜有:《虎丘六葉黃氏總譜》、《義山黃氏世譜》、《麟峰黃氏族譜》等。朱熹、王安石、文天祥、翁正春、曹學銓等歷史名人先後為其族譜撰寫過譜序。

目前,虎丘六葉黃氏後裔,除福建外,還分佈在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江西、雲南、臺灣等省,及東南亞、日本、歐美等二十九個國家,人口約二百萬人。

8、唐末黃膺(同兄弟黃敦一起)自河南固始入閩

上一段講解黃敦虎丘六葉黃氏時,說到黃敦是與弟弟黃膺,帶著父親黃霸,隨王潮、王審知兄弟在885年一起入閩的。

開始時一起居住在清流縣泰寧鄉梓潭村,父黃霸去世後葬於清流白塔橋。隨後黃墩向王審知請求歸隱梅溪場鳳棲山蓋平裡(今福州閩清縣塔莊鎮秀環村)獲准,併成為著名的虎丘六葉黃氏的始祖。

而黃膺此後歸隱在邵武仁澤鄉(距今邵武市區東北十五里)。

據宋紹興五年(1135年)黃膺後裔修的族譜《青山黃氏世家宗傳》、宋紹熙五年(1194年)蔡元定作的《東陽黃氏世家宗譜序》、清道光三年(1823年)黃膺後裔修的族譜《潭溪黃氏重修世譜》、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黃膺建甌後裔修的族譜《江夏環峰黃氏族譜》等記載,黃膺,字世銘,河南固始縣人,唐太宰黃遷之後(目前有爭議,待考),在唐末與五代十國時,王審知被封閩王,而黃膺與王審知在固始的老家之間離得很近,類似是隔壁村,平時就交往友善,於是帶兄黃敦(黃膺後裔修的這些族譜未提同時帶父黃霸,而黃敦後裔修的族譜,有提同時帶父黃霸),於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隨王審知入閩,後卜居邵武軍武陽故縣仁澤鄉(距今邵武市區東北十五里)。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850年)(注意:黃膺後裔修的這些族譜,記載的黃膺的出生日期是850年,跟上文第7提到的黃敦後裔修《虎丘六葉黃氏宗譜總譜》所記載的黃敦的出生日期是554年,是矛盾的,因為變成黃膺為兄黃敦為弟),卒於後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928年),享壽七十九歲。

黃膺後裔還修有族譜(注意:不是黃敦後裔修的)《黃文肅公世家宗譜》,此譜記載:

黃敦為黃輦之子,生於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注意,比在上文第7提到黃敦後裔修的族譜,說黃敦是生於854年,提早了7年,但這樣提早後,年齡大小上,黃敦為兄),卒於梁乾化元年(911年),壽六十五歲(上文第7提到黃敦後裔修的族譜,黃敦壽五十八歲);而黃膺為黃輪之子,字世銘。

黃膺後裔修的這本《黃文肅公世家宗譜》族譜,對比黃敦後裔修的《虎丘六葉黃氏宗譜總譜》,把黃敦的出生日期提早了七年,解決了黃敦為兄出生卻比弟黃膺晚的矛盾。但與黃敦後裔修的族譜記載的黃敦的出生日期就不同了。

同時,黃膺後裔修的這本《黃文肅公世家宗譜》族譜裡,黃敦與黃膺變成是堂兄弟,黃敦父黃輦,黃膺父黃輪;而在黃敦後裔修的族譜裡,黃敦與黃膺是親兄弟,父為黃霸。

以上資訊孰是孰非,或者兩者都錯,現已無從考證。

黃膺後裔修的不同族譜,顯示黃膺生子數不同。有的說黃膺生一子,黃茂材;有的說黃膺生二子,黃茂材、黃茂哲;還有的說黃膺生三子,黃茂材、黃茂哲、黃茂名(明)。

目前黃膺後裔在其最新族譜世系中,一般記載黃膺生兩子,黃茂材、黃茂哲。

黃茂材生四子:黃賓、黃推、黃愜、黃鳴鳳;黃茂哲生二子:黃安、黃頗。六子分居邵武、長樂、古田、浦城等地,被稱為黃膺黃氏六大房。

作者注:下文第9講述邵武峭山公黃氏時,會介紹這位跟兄黃敦一起入閩,定居在邵武仁澤鄉的黃膺的後裔修的一些族譜,跟邵武峭山公黃氏後裔修的一些族譜,都認為黃膺生兩字為茂材、茂明,而沒有茂哲,茂材生四子跟此處上一段落介紹的一樣,而茂明生三子:青、強、錫。

其中的青、強,就是黃膺後裔認為的茂哲的兩個兒子:黃安、黃頗。

目前黃膺後裔認為的黃膺六大房,實際上是黃膺長子茂材的四個兒子黃賓、黃推、黃愜、黃鳴鳳,加上茂明的兩個兒子青、強(也叫黃安、黃頗),由這六人構成的。

而錫,就是邵武峭山公黃氏黃峭山的父親。

這樣,邵武峭山公黃氏的入閩始祖黃惟淡(也有史籍叫黃膺),跟與兄黃敦一起入閩的黃膺,就是同一個人。當然,也有人著文說,茂明才是黃惟淡,即黃惟淡是黃膺的兒子,但依據不能讓人信服。

這些族譜這樣的記載,有很多不能自圓其說之處。比如,這些族譜按照這樣世系來記載的同時,又說黃膺是885年隨王審知入閩的,這就跟黃峭山出生於871年,而黃峭山又是黃膺的曾孫,時間上對不起來。除非族譜記載的黃敦、黃膺兩兄弟是885年隨王審知入閩的時間,是錯誤的,實際時間至少早50年,以上描述才有可能是真的。

因此,在沒有史籍文獻上的更多重大發現之前,目前還是以黃膺派系認可的世系,即:黃膺生茂材、茂哲為標準。

黃膺後裔在史籍中被記載的名人有:黃豫、黃崇、黃中、黃履、黃伯思、黃潛善(邵武人,南宋宰相,主和派首領,排斥同是福建人的另一個主戰派宰相同安人李剛,不同於邵武峭山公黃氏的化公後裔黃潛善,化公後裔黃潛善,是寧化人)、黃振龍、黃樸等。

黃膺各支後裔修的不同族譜上,有些留下了朱熹、真的秀、蔡元定、李光地、張伯行、黃道周、文天祥、莎鎮冰等歷史名賢作的譜序。

黃膺六大房後裔,宋朝開始累計為相者4人,位列三公者8人,登進士者185人。

如今,除了福建,後裔還分佈在廣東、廣西、浙江、江蘇、江西、臺灣等省及世界各地,總人口約200萬人。

9、邵武峭山公黃氏祖先黃惟淡自河南固始入閩

前文多次提到,現今華人世界最繁榮的兩大黃氏分枝,是金華黃氏與邵武黃氏,而邵武峭山公黃氏,是擁有千萬人口的當今黃氏第一大家族。



福建邵武峭山公黃氏宗祠

但峭山公(黃峭或稱黃峭山)本人,並不是這支黃氏的入閩始祖,這支黃氏的入閩始祖是誰,版本很多,主要有如下幾個:

1)、東晉固始入閩的黃裳,前文已有說明,不再贅述。

2)、東晉信州入閩的黃志,前文已有說明,不再贅述。

3)、大致在唐朝唐文宗時期入閩的盱江黃氏黃實,前文已有說明,不再贅述。

4)、前述南宋時期與黃震同朝為官的江夏太康縣令周士樞於南宋鹹淳七年(1271年)作《禾坪黃氏重修大成宗譜源流序》,此序完全推翻了南宋黃恰、黃震兩位黃氏官員為邵武峭山公黃氏族譜所作序中,寫的不合常理的世系,提出全新的世系,第一次在邵武峭山公黃氏世系資訊中,出現了黃膺,黃惟淡,五經先生等名字。原文是:

“聰公六世孫膺公,字惟淡,號幽谷,唐時,自光州固始入閩,徙居邵武平灑,以五經課子,顯名於世,號曰五經先生。公生二子:長曰政,次曰皓。政公官節度使,徙成都;皓公字太平,官內翰學士,亦二子:曰任、曰福。任公官本郡參府,子三:長錫平、次鑑、幼錬。錫公字禹器,梁太祖朝官,授邵武千戶,欽宗時贈尚書。生五子:長峭山、次義山、三德山、四海山、五岱山。錫公長子峭山公,名嶽,字仁靜,號青岡,後唐莊宗時,官徵為工部侍郎。娶三夫人:上官氏七子……,吳夫人七子……,鄭夫人七子。共廿一子,三夫人各留長子,其餘十八支,各居異地,乃由天定”。

從南宋周知縣作的這個序中,可以得知以下資訊:

1)、黃膺,字惟淡,號幽谷,在唐朝時,自河南固始入閩,卜居邵武平灑鄉。到了邵武后,以“五經”教授孩子博得功名,被稱為“五經先生”。世系傳遞為“膺—皓—任—錫—峭山”。黃峭山為黃膺(黃惟淡)第五世孫,官至工部侍郎。

2)、因為後世已經確任黃峭山生於唐末871年,按照古代平均代差25歲算,那麼也叫黃惟淡的這個黃膺,至黃峭山大致經過了25×4=100年。這樣的話,也叫黃惟淡的這個黃膺應該出生於771年左右,在800年左右入閩成為邵武峭山公黃氏的入閩始祖(注:這個日期只是根據常理推算出來的,如果今後有新發現的證據,要以新證據為準)。

前文第7提到,還有一個生於850年的黃膺,與兄黃敦自固始隨王審知於885年入閩,這個黃膺定居邵武仁澤鄉。

如果與兄黃敦一起入閩的黃膺後裔修的族譜中,對其祖先黃膺出生日期及入閩時間的記述屬實,那麼前文第7提到的這個與兄黃敦一起入閩的黃膺,與周知縣在其序中所述的峭山公黃氏入閩始祖黃膺(也叫黃惟淡,五經先生)就不是同一個人,因為這兩個人生活在不同年代。另外,黃峭山生於871年,而與兄黃敦一起入閩的這個黃膺,生於850年,在黃峭山出生時這個黃膺也才21歲,而所有已知文獻顯示,峭山公至少是也被稱為黃惟淡的這個黃膺的孫子輩,因此峭山公不可能是與兄黃敦一起入閩的這個黃膺的後裔,因為沒有人在21歲就做了祖父甚至曾祖父。

除非,與兄黃敦一起入閩的黃膺後裔修的族譜,及黃敦後裔修的族譜,對黃敦、黃膺兩兄弟的出生日期、入閩日期的記述,都是錯的,他們兩兄弟實際出生日期及入閩日期其實更早,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兩個黃膺才有可能是同一個人,但也僅僅是可能,因為即使入閩時間吻合,也不能就認定他們兩人是同一個人。

南宋之後,邵武峭山公黃氏後裔每次修譜,多以周知縣所作序,做為本支黃氏世系的基礎,隨著後人在研究行錄、族譜、墓誌銘、有關碑碣等文獻資料時,不斷髮現新的證據,族譜世系也在不斷完善。

目前比較公認的看法是:邵武峭山公黃氏的入閩始祖,叫黃惟淡,號五經先生,唐朝從河南固始遷徙邵武平灑鄉,傳至黃錫時,黃錫遷至邵武禾坪鸛藪黃家林(今邵武市和平鎮坎頭村黃家林)。黃峭山為黃錫子,生於871年,生活在唐末與五代十國時期,唐末官至工部侍郎。當然,如果今後確有新的重大史料發現,這個看法也需要隨之更新。

但時至今日,下面三個問題,還是有許多疑惑待後人解開。

第一,黃惟淡,跟與兄黃敦一起入閩的黃膺,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

下面幾支黃氏族譜都記載,黃峭山是與兄黃敦一起入閩的這個黃膺的後裔,即黃惟淡就是與兄黃敦一起入閩的黃膺。其中,有兩個族譜,是明朝萬曆年間(1580年左右)修的,距今比較久遠因此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1)、邵武江富黃氏,這支黃氏在南宋出了一個名人,叫黃中,紹興五年(1135年)登榜眼,累官至兵部尚書,端明殿大學士,封江夏郡開國公,為南宋主戰派大臣,遭秦檜陷害,徙外二十多年,秦檜死後又被皇帝召回任禮部尚書,卒贈太師,諡簡肅。

朱熹極敬慕黃中人品才華,為其作墓誌銘。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邵武江富修的《五經黃氏宗譜》記載的世系是:

2)、清道光丁亥七年(1827年)重修的《櫵南敦睦黃氏宗譜》,黃膺至黃峭山的世系記載,與1)一致。

3)、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重修的《竹粟黃氏宗譜》,黃膺至黃峭山的世系記載,與1)一致。

4)、康熙甲寅年(1674年)修的《光澤黃源黃氏宗譜》,黃膺至黃峭山的世系記載,與1)一致。

5)、明萬曆年間修的《東垣黃氏宗譜》,黃膺至黃峭山的世系記載,與1)一致。但這個族譜,同時又把南宋周縣令作的序記載的,誥-任-錫-峭山,也塞進來,把黃膺接在任公後面,再茂材、茂明,再錫公,再峭山公。把兩種不同記載的世系混在一起,明顯不妥。

6)、明萬曆八年(1580年)始修的黃氏大夫第《江西黎川黃氏家譜》,黃膺至黃峭山的世系記載,與1)一致。

以上1)~6)各支族譜,黃膺的兒子是茂材、茂明,卻沒有前文第7介紹黃膺系時,提到的茂哲。黃峭山為茂明的孫子,黃膺的曾孫。

以上1)~6)各支族譜,均記載黃膺出生於850年,於885年隨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黃峭山是黃膺的曾孫。

但現今有足夠充分證據顯示,黃峭山出生於871年是真實的,這個時候黃膺才871-850=21歲,而21歲的人,是不可能做曾祖父的。

除非黃敦與其弟黃膺後裔修的族譜中,記載他們兩人的出生日期與入閩日期有誤,實際日期要比他們族譜記載的日期再早至少50年以上,那麼以上1)~6)各支族譜記載的黃膺至黃峭山世系,才有可能是真的。

以上1)~6)各支族譜,黃膺出生於850年,於885年入閩,而出生於871年的黃峭山又是黃膺的曾孫,為什麼會有這種明顯不合常理的記載,現已不得而知。

第二,黃峭山是黃惟淡的孫子?還是曾孫?還是南宋周知縣序中所述的第五世孫?以上各種說法,主要有以下幾個各自的依據:

1)、前述南宋江夏太康縣令周士樞於南宋鹹淳七年(1271年)作《禾坪黃氏重修大成宗譜源流序》,記載的世系是:“膺—皓—任—錫—峭山”,黃峭山為黃惟淡(同時叫黃膺,五經先生)的第五世孫。按照此世系,本文推算黃惟淡應該出生於771年左右,在800年左右入閩邵武。

峭山公後裔在南宋周縣令之後的各朝各代修的族譜,大多遵從“膺—皓—任—錫—峭山”的世系排列。

2)、1882年黃普怡續修,現存於北京國家圖書館的福建梅溪《黃氏族譜》,記載的世系是:“膺—彥祖—錫—峭山”,黃峭山為黃惟淡(同時叫黃膺,五經先生)的曾孫。該譜記載黃惟淡828年入閩邵武平灑。按照此世系,本文推算黃惟淡出生於800年左右。

3)、目前有一些峭山公後裔,透過查行錄、族譜、墓誌銘、碑碣等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對比的辦法,得出黃峭山為黃惟淡的孫子輩的觀點,即:“惟淡—錫—峭山”,這裡不再詳細論述。

第三、邵武黃氏峭山公聯誼會儲存的《禾坪黃氏大成宗譜》之《江夏黃氏大宗祠總譜遠祖源流紀實圖》中,有描述第114世,誥公,葬平灑鳳尾;第115世,任公,葬平灑屋背後龍背,有石碑。

雖然峭山公黃氏入閩始祖及傳遞世系,還有爭議,但目前峭山公後裔修的族譜,入閩始祖大都採用南宋周縣令所作序,即:膺公(惟淡公)-誥公-任公-錫公-峭山公。如果能在邵武找到《禾坪黃氏大成宗譜》之《江夏黃氏大宗祠總譜遠祖源流紀實圖》中,記載的誥公葬平灑鳳尾,及任公葬平灑屋背後龍背的墓地,那就證實了周縣令所作序中,記載的峭山公黃氏入閩始祖及傳遞世系,是正確的。

作者諮詢過邵武當地有關人士,回覆說《禾坪黃氏大成宗譜》記載的“平灑”,具體位置有以下三種說法:

1)、指故縣、一都至第七中學後面一片地域。

2)、指吳家塘鎮所轄鐵羅村至下沙鎮所轄胡書村之間,毗鄰的幾個村莊。

3)、指從一都、故縣至鐵羅村一帶。

曾有邵武市軍事地圖測繪專家,在故縣的後山,鐵羅村鳳凰山,發現有兩個古墓,據邵武這位人士推測,《禾坪黃氏大成宗譜》中記載的誥公墓地“鳳尾”,很有可能就是鳳凰山的尾部,簡稱“鳳尾”。

峭山公79歲時自撰的《峭山傳書》寫明,他年少時,為躲避黃巢之亂,跟爺爺任公“入漳州、居藍水、落上官”,“祖病欲飲,命求冰泉...被推入深泉,淹殂”。說明峭山公的爺爺任公,是在漳州藍水這個地方,被葬入深井裡。如果現在能在邵武找到《禾坪黃氏大成宗譜》所說的任公墓地,就說明峭山公父親錫公或者峭山公自已成年後,將任公轉葬邵武了。

如果目前能在邵武實地找到《禾坪黃氏大成宗譜》所說的誥公、任公墓地,那麼上述第一與第二兩個問題,也不存在了。但現實是至今並沒有在邵武實地發現這兩個墓地,因此,峭山公黃氏入閩始祖,到底是誰,還是有幾個不同版本的說法,實情留待後人考證了。

峭山公後裔透過查行錄、族譜、墓誌銘、有關碑碣等文獻資料證實,黃峭(或稱黃峭山)曾任唐末唐莊宗末期的工部侍郎,後見覆唐無望,乃棄官歸隱,回鄉創辦著名的“和平書院”。

二十歲出徵沙場,十五年的戎馬生涯,走遍大半個中國,他親眼目睹了社會混亂,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慘烈狀況。四十多年的歸隱生活,讓他徹悟政局動盪下,為避家族不測之禍,就必須遣散子孫,各尋他鄉為故鄉去外地生存發展。

峭山公娶有三妻,生二十一子。

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廣順一年(公元951年),峭山公已經80歲高齡,他拿定遣子主意後,便召集姻親安排家事:三妻位下各留長子以俸晨昏,其餘十八子俱令各走他鄉開創家業。

十八子奉父命,信馬登程各往一方,奔赴全國各地,後裔再奔赴東南亞,奔赴全世界。最終發展繁衍為當今擁有千萬人口的中華黃氏第一大家族。

邵武峭山公黃氏保留在邵武的主要世系資訊,主要是光緒十五年(1889年)所修的《禾坪黃氏大成宗譜·總譜》中,記載留存的三篇譜序:

1、宋鹹淳七年(1271年)文林郎知江夏太康縣知縣周士樞撰《禾坪黃氏重修大成宗譜源流序》

2、清康熙三十四年(1693年)文林郎知江南碭山縣事、峭山公三十二世孫黃華袞撰《鸛藪黃氏宗譜舊序》

3、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邵武寶積嗣孫邑庠生黃淇州撰《江夏黃氏大成宗譜序》

邵武峭山公黃氏不同時期的族譜上,留下了南宋宰相黃洽、南宋思想家東發學派建立人黃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等歷史名賢作的譜序。當然,官職不大的南宋江夏太康縣令周士樞於南宋鹹淳七年(1271年)作《禾坪黃氏重修大成宗譜源流序》,對邵武峭山公後裔修譜,影響最大。

先後有朱熹、南宋工部尚書龍土閣學士著名詞人劉克莊、兵部侍郎詩人何澹、文學家章定、元朝文學家史學家理學家蘇天爵等歷代名人,為邵武峭山公黃氏後裔撰寫傳記、註釋、墓誌銘等。



峭山公創辦的中國古代著名書院,邵武和平書院

黃峭山建立的“和平書院”,成為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之一。該書院培養的有據可查的登進士者,合計137位(含外姓),使邵武成為中國著名的進士之鄉。峭山公遷往異地的十八子,合計登進士及以上者,達數百人之多,其中位列三公者2人。



黃峭墓地,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峭墓地,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除了福建,邵武峭山公黃氏後裔,還分佈在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蘇、山東、遼寧、海南,臺灣等省,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外人口主要分佈在東南亞等國家、日本,歐美等地。

邵武峭山公黃氏,今已成為人口超千萬的黃氏第一大家族。

10、唐末黃春自河南固始入閩

據《寧德七都黃氏宗譜》記載,黃春,唐末進士,諫議大夫,唐末乾符六年(879年),黃巢起義攻破洛陽、長安,唐僖宗避四川,黃春率家族避亂入閩,卜居候官(今福州)黃巷。

黃春長孫黃衡,任浙江台州府官員,攜三弟黃聊遷徙台州開基。

黃春二孫黃深,任感德場(今寧德市蕉城區)場官,於唐乾寧元年(894年),遷徙到寧德七都開基。

歷代累計登進士7人,任尚書3人,知府9人。

後裔分佈在福建、浙江。至今約3萬餘人。

11、唐末黃峻自河南固始入閩

據《十國春秋》卷69、黃勉齋文集中的《黃振龍墓誌銘》等文獻記載,黃峻隨王審知於885年入閩,任諫議大夫。

據《新唐書·忠義傳》記載,黃峻子黃碣,任漳州刺史(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期間,廢除了刺史官職,州改為郡,刺史改稱太守。但他兒子唐肅宗繼位後,又恢復了刺史職位),後調任婺州(今金華)刺史,再升任節度副使,唐光啟年間,董昌造反,黃碣冒死相勸反被殺,董昌還同時殺了黃碣兒子及全族100多人。族譜記載,族人後來立黃珍過繼給黃峻一脈為嗣。後人逐步形成福建黃氏的一支,城東黃氏。後裔有黃樸登宋狀元。

這支黃氏後裔,今分佈在福州城東、邵武、浦城、江西的上饒、臨川與金溪等地。

12、宋人黃椿的祖先自河南固始入閩

有史籍文獻記載,宋人黃椿的祖先,是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末隨王審知入閩為判官,卜居候官(今福州)。後析而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閩邑之黃巷,一居長樂北鄉之黃壠。

入閩始祖及後裔情況不詳。

13、五代十國後期金華黃氏後裔黃琬自金華入閩

黃苾是與邵武黃氏齊名的金華浦陽黃氏的始祖,於兩晉時期遷入金華。其第十六代後裔黃紫,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任吳越國殿前將軍。生兩子,兩子又生八子,分別為:黃秘、黃瑕、黃琰、黃琛、黃璞、黃圮、黃琬(前文出現過東漢末年跟王允一起被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所殺的黃琬,及盱江黃氏入閩的黃琬,這裡的黃琬是第三個黃琬)、黃珍。

金華浦陽黃氏第十八世後裔的這兄弟八人,後來分居各地,形成了著名的金華黃氏八大族。

其中,黃琬遷徙到福建浦城縣。但目前有關這支黃氏在福建的記載很少,是否後來又整體遷出福建,已不得而知。

五、後期的黃氏入閩

1、南宋黃天從父子自杭州入閩

據浦西黃氏有關文獻記載,其祖先原居燕(今河北),為避戰亂,先遷徙汴京(今河南開封),後金朝進攻宋,北宋滅亡,又遷徙到杭州。

到了黃天從這一代成為駙馬,子黃材,則娶了少帝趙昺的姐姐,成為皇親國戚。

南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年),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被元兵攻破。黃天從與子黃材,攜全家隨趙家宋室南逃廣東崖山。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宋軍在崖山遭元兵圍剿,南宋忠臣陸秀夫背起九歲少帝趙昺投海殉國。黃天從父子奉楊太后懿旨,同許達甫、張世傑一起,用十六隻船,保護趙氏皇室僅存遺孤趙若和,衝出重圍,欲往福州再圖恢復宋王朝。船行至廈門至浯嶼(今金門)海面,突遇強颱風,張世傑、許達甫等十二船翻沉,唯剩黃天從、黃材父子和趙若和四船,但桅、帆、槳均損壞,後被颶風颳入漳浦港尾港鴻江浦東(今龍海市港尾鎮店地村),就地落籍開基。趙氏家族後來遷徙到今漳浦趙家堡(整個村的設計,仿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成為今漳浦縣著名的旅遊景區),而黃天從第五世後裔從浦東遷到浦西,逐步形成了著名的福建浦西黃氏。

2、宋末元初黃定自揚州入閩

據《西甌黃氏家牒記》記載,南宋德祐元年至二年(1275-1276年)元軍攻揚州,當時,黃定為南宋末年兵馬副都監,由揚州六合避亂遷浙江龍泉,後徵守福建,駐紮在甌寧(今建甌)。

黃定之子黃世衡復任把總,落籍甌寧,衍成西甌黃氏。

3、元代黃忠勇自燕京(今北京)入閩

燕山黃氏以“燕山衍派”為堂號,燕山指的是元朝時的元大都。

吳幼雄著《古代泉州外來宗教史略》中,提到泉州南安豐州燕山黃氏。複姓始祖是原蒙古族、元朝大都燕京順天府(今北京市)大興縣人,姓答喇,名貞,字真。生於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在元朝的至元十七年(1280年)登進士。1281年入閩,官至達魯花赤天官銀臺,後降職武榮州,在南安開基。

元泰定三年(1326年)卒於福州路海口總場總憲兵使的官邸,返葬於南安縣治西獅子山,漢名黃忠勇。

生十子,長子、次子迴歸燕山原籍,其他八子居住南安。

也有說,黃忠勇本就是漢人,遠祖是晉安黃氏分枝莆田黃氏的黃定遠。黃定遠是唐末進士,在北方蒙古一帶為官,因唐末與五代十國時期的戰亂,無法回到福建,就入籍蒙古,後裔在蒙古繁衍了數百年,後與蒙古王室聯姻,被元朝皇帝賜姓答喇,成為蒙古答喇氏。

南宋末年,這支答喇氏,出生了答喇貞,字真,漢名黃忠勇,為元朝進士,1281年隨元大軍南下福建,任南安縣尉,後任福州路總憲兵使,在福州去世,返南安安葬。

元滅亡後,後裔受明朝政府迫害,故複姓黃。族譜稱黃忠勇為複姓始祖。

在明、清兩朝,累計登進士十人,文科舉人三十八人,武舉人十一人。

清康熙年間,十三世裔黃緯,奉命北上抗擊沙俄入侵,打敗了來犯之敵,得勝返回時康熙帝親迎十里。

現今總人口超過10萬人。



位於泉州南安豐州鎮的燕山黃氏宗祠

燕山黃氏家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後裔人數較少的入閩黃氏

除了上述入閩黃氏,還有下列現今後裔人數較少的入閩黃氏,以下內容,選自2019年出版的《福建姓氏志》(第一卷)。

1、東晉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年),黃琬後裔黃會、黃合、黃統等,從光州人閩,居建寧府城東(今建甌)。隋開皇十五年(595年),其後裔黃翕遷溫麻(今福安甘棠),又遷穆陽蘇堤,為藻廛黃氏始祖。

2、唐開元八年(720年),黃昌模赴福州任參政左副使,攜母舉家遷尤溪縣城關,其後裔轉遷西城、黃坂、新陽等地,為尤溪望族。

3、唐大曆年間(約770年),光州固始人黃暉官至司寇,欽命南巡,由廣南(今兩廣地區)入閩,航海遇風暴擱淺閩江口,居長樂北鄉華藏寺。形成六房黃(作者注:不同於黃膺的六大房黃氏)。

4、唐元和元年(806年),黃宇、黃宙由浙江湖州遷福建長溪(今霞浦)赤岸村。

5、唐乾符年間(874-879年),黃大郎後裔黃琮任閩清縣令。黃巢農民軍人閩,黃琮避居連江馬鼻,後遷居透堡,衍成透堡黃氏,也稱高牆黃氏、東陽黃氏。

6、唐光啟元年(885年),黃悟由光州固始隨王緒、“開閩三王”人閩,居福州南臺島(今福州倉山區)。其子黃璇,於同光二年(924年)遷長溪(今福安)。

7、唐龍紀元年(889年)黃孟乾升任福州刺史,挈眷由淮陽遷福州。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梁開平三年(909年),黃孟乾之子,黃元逵兄弟4人,率家眷共47人移居長溪(今福安)避禍。後再移居瑞安來暮鄉三十六都湖岙,衍成瑞安五黃。

8、五代後梁時期(907-923),光州固始人黃隱在寧德大嶺頭村開基。

9、宋淳熙年間(1174-1189),黃淮由江西省進賢縣遷居今明溪縣夏陽鄉陳坊村。

10、宋景炎二年(1277年),黃南來由浙江永嘉遷羅源縣赤嶺樣樓村。

11、宋代,黃邦彥由湖北江夏遷漳浦縣、再遷東山礁頭。

12、元至元年間(1335-1340),黃珠瑤由江西南豐縣遷光澤縣池湖圳上,再遷鸞鳳鄉坪山村黃家。

13、元至正年間,黃觀福由光州固始人閩避亂,遷居晉江東石。

14、元末,黃勝甫由江西南豐遷明溪縣黃埠官橋村,再遷東風村。

15、元明時,黃辛由江西南豐會坊鄉遷明溪縣羅源村。

16、明初,黃永三由江西資溪遷邵武,又遷光澤縣止馬鎮仁厚村。

17、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黃克昌由江西石城遷連城,再遷今龍巖市新羅區小池何家坡,經紅坊船巷遷埔上村。

18、明永樂二年(1404年),黃慶由江西臨川縣遷永泰縣後官村。

19、明正統八年(1443年),黃純武由江西宜春遷南靖縣山城鎮溪雅濱。

20、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黃文檄由江西撫州遷尤溪縣。

21、明萬曆三十年(1604年),黃懷溪因經商由江西臨川縣十九都高橋雙井遷尤溪縣梅仙坂頭。

22、明萬曆年間(1573-1620),黃鎮一郎由江西省石城縣象牙自然村遷今邵武市沿山鎮下畲。

23、明代,黃思敬由江西省奉新縣遷上杭縣官莊鄉新鳳村、水東村。

24、明代中期,黃亞夫由江西南豐遷今南平市延平區王臺鎮山尾村。

25、清初,黃世任由江西省黎川縣方坪鄉遷今邵武市桂林鄉下嵐村。

26、清初,黃梅六、黃以紅由江西撫州牛欄角遷沙縣漁珠村。

27、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黃進田由江西遷沙縣西霞大坑村。

28、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黃貴卿由江西黎川三都遷今邵武市和平鎮。

29、清乾隆年間,黃德溫由江西省石城縣北關遷今卲武市沿山鎮里居村壘石。

30、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黃中極奉旨調任長樂閩江三江口(今琴江村)水師旗營佐領(四品),入閩定居,但其後裔多外遷。

七、結語

本文詳細介紹了各支入閩黃氏的資訊,含入閩時間,始祖,在福建的繁衍發展及成就,後裔的遷徙等。

1、在福建最早開始繁榮昌盛的黃氏,是東晉入閩的晉安黃氏的分枝,莆田黃氏,他們從唐朝開始就湧現出一大批被載入官方史冊的文人志士,被收入《四庫全書》的傳世著作,就有18種類300多卷。

2、在福建黃氏史上,最有胸懷格局的大慈善家,是晉安黃氏的另外一個分枝,紫雲黃氏的始祖,黃守恭,他傾其家產捐獻園地,捐建了泉州開元寺。又遣散五子,只留少數侍傭,清貧地度過晚年。

3、在族譜,後裔的墓誌銘、傳記、註釋等處,留下歷史文化名人筆墨最多的黃氏是:

1)、黃鼎的浦城黃氏,朱熹、章粢、歐陽德、費淳等,為族譜作序;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東坡、湯顯祖等,為浦城黃氏後裔撰寫傳記、註釋、墓誌銘等。

2)、黃膺的六大房黃氏,朱熹、真的秀、蔡元定、李光地、張伯行、黃道周、文天祥、莎鎮冰等,為族譜作序。

3)、黃敦的閩清虎丘六葉黃氏,朱熹、王安石、文天祥、翁正春、曹學銓等,為族譜作序。

4)、黃峭山的邵武峭山公黃氏,南宋宰相黃洽、南宋思想家東發學派建立人黃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為族譜作序,當然,官職不大的南宋江夏太康縣令周士樞於南宋鹹淳七年(1271年)作《禾坪黃氏重修大成宗譜源流序》,對邵武峭山公後裔修譜,影響最大。

朱熹、南宋工部尚書龍土閣學士著名詞人劉克莊、兵部侍郎詩人何澹、文學家章定、元朝文學家史學家理學家蘇天爵等歷代名人,為邵武峭山公黃氏後裔撰寫傳記、註釋、墓誌銘等。

4、最有科學文化知識的入閩始祖,是寧德霍童石橋黃氏始祖黃鞠。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專家,利用水利資源實現灌溉、加工農副產品、防洪防旱防澇防火、日常洗滌用水迴圈等。黃鞠灌溉工程已經正式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5、唯一一位創辦書院培養後裔及當地人才的,是邵武峭山公黃氏。黃峭山創辦的邵武“和平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之一,該書院培養的有據可查的登進士者,合計137位(含外姓)。為邵武和平鎮成為當今中國古代十大文化古鎮做出了貢獻。

6、最有家族憂患意識,知道在政局動盪下,為避家族不測之禍,就必須遣散子孫,各尋他鄉為故鄉去外地生存發展的黃氏,是邵武峭山公黃氏。如今邵武峭山公黃氏成為當今華人黃氏最枝繁葉茂的第一大家族,擁有千萬人口之眾,且人才輩出。

福建主要的各支黃氏,當今在全球的總人口數:

1)、黃峭的邵武峭山公黃氏1000萬人以上。

2)、黃岸的莆田黃氏500萬人以上。

3)、黃守恭的泉州紫雲黃氏430萬人以上。

4)、黃敦的福州閩清虎丘六葉黃氏200人萬以上。

5)、黃膺的邵武(含福州長樂青山)六大房黃氏200萬人以上。

6)、黃鞠的寧德石橋黃氏20萬人以上。

7)、黃忠勇的泉州燕山黃氏10萬人以上。

8)、黃鼎的浦城黃氏5萬人以上。

以上合計,2365萬人以上。

當今全球黃姓人口6000多萬(在中國國內為3200多萬),本文統計的以福建黃氏為祖先的全球黃氏人口為2365萬,佔全球黃氏人口的40%左右。

也就是說,福建,在中華黃氏大遷徙中,是一個國家級中轉站,在當今全球6000萬黃氏人口中,有40%的人,都與福建黃氏有血緣關係。

福建黃氏,對促進中華民族的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民族的文明遞進,做出了巨大貢獻!

主要參考資料:

1、劉佑平:黃氏入閩考略

2、福建省江夏黃氏源流研究會編:福建黃氏世譜叢書

3、文中涉及的各支黃氏的部分族譜(略)

4、文中涉及的各朝代的部分史籍(略)

5、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編:福建姓氏志,第一卷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0-03-24

相關文章

蘇錫常富裕水平到底超過多少歐洲國家?

蘇錫常富裕水平到底超過多少歐洲國家?
所謂蘇錫常,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蘇南,特是指蘇州.無錫.常州三個市,簡稱蘇錫常.自1951年至1953年,曾由江蘇省的蘇南行政區統一管轄.以長江和淮河為界,江蘇省分蘇南.蘇中.蘇北三個部分,區域經濟發展的 ...

一直以為周國平沒什麼水平,直到看到他點評《水調歌頭》,確實牛

一直以為周國平沒什麼水平,直到看到他點評《水調歌頭》,確實牛
在寫這篇文章前,請原諒筆者曾經的膚淺.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每每提到現代文化名人,筆者和很多朋友一樣,持以下觀點:現在詩評家.文化名人.國學大師很多,但真正厲害的並無幾人.畢竟,他們中多數沒有很牛的作品 ...

一句話點評8月自主品牌:“晶片荒”助力自主份額快速提升

一句話點評8月自主品牌:“晶片荒”助力自主份額快速提升
市場概述:自主品牌正在快速的收復失地. 據乘聯會資料顯示,今年8月合資品牌的銷量為842,066輛,同比下滑了23.9%:前8個月合資品牌的累計銷量為7,476,774輛,同比增長了4.5%.同合資品 ...

淮海戰役國民黨為何會輸?黃百韜被劉峙拖累死,杜聿明瞧不起粟裕

淮海戰役國民黨為何會輸?黃百韜被劉峙拖累死,杜聿明瞧不起粟裕
"雖然不願承認,但不得不佩服粟裕的軍事才能." 此話出自大家都熟悉的國軍名將杜聿明之口,從這話中也不難看出,杜聿明與其他國軍悍將的本質區別. 粗俗地來講,其他國軍悍將諸如張靈甫,陳 ...

粟裕打淮海有信心!林彪打遼瀋為何卻缺乏自信?原來衛立煌是關鍵

粟裕打淮海有信心!林彪打遼瀋為何卻缺乏自信?原來衛立煌是關鍵
曾有這麼一句話: 前期有林彪,後期有粟裕. 毛主席 眾所周知,粟裕和林彪是我國兩位軍事上的戰神級別人物,尤其是解放戰爭的落幕之戰,全部被粟裕和林彪所承包. 但是如今看來,粟裕在淮海戰役的時候打的一直都 ...

沒有日本機床我國就造不出航母?中國機床的真實水平如何?

沒有日本機床我國就造不出航母?中國機床的真實水平如何?
沒有日本機床,中國就造不出航母?日本媒體奉為真理的傳言是真的嗎?中國的航母真的被日本機床卡住了脖子?中國機床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大家好我是沐沐,今天要帶大家瞭解的是中國機床的真實水平,感興趣的朋友可 ...

王近山剛到朝鮮就折了一個師,彭德懷:你是劉伯承帶出來的兵嗎?

王近山剛到朝鮮就折了一個師,彭德懷:你是劉伯承帶出來的兵嗎?
導讀:怒極了的彭德懷扔下了這樣一句話:"你是劉伯承帶出來的兵嗎?劉伯承打仗不是最注重戰術的嗎?你怎麼還打敗仗,真丟劉伯承的臉." 時至今日,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71年了,71年前, ...

揭開你對釣王鄧剛的8點疑惑

揭開你對釣王鄧剛的8點疑惑
揭開你對釣王鄧剛的8點疑惑! 1. 東江的大魚真的是鄧剛釣上來的嗎? 當然!是鄧剛釣上來的,作為釣魚界的老人,誰會拿自己一輩子的聲譽來做假!那些掛鉤論.擺拍論等,都是陰謀論者,釣魚的環境是開放的,很多 ...

現在的房價和普通人沒關係了嗎?高房價還能持續多久?

現在的房價和普通人沒關係了嗎?高房價還能持續多久?
房子,無非就是鋼筋.混凝土.還有水泥,一套房子的成本最多十幾萬左右,可是現在隨便一套房子基本就得上百萬,一二線的一套房子就得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同樣是房子放到不同的城市和地段價格差的過於離譜. 現在一線 ...

起亞K7見過嗎?當年30萬的韓系旗艦如今8萬即可擁有,網友:凱尊

起亞K7見過嗎?當年30萬的韓系旗艦如今8萬即可擁有,網友:凱尊
哈嘍!大家好,檢車家老司機又和大家見面啦,我是一名二手車檢測技師,因為打麻將喜歡槓牌,又排行老三,所以人送外號三槓!我有著多年的汽車維修經驗,工作中遇到事故車會選擇槓到底,所以檢測找我沒錯的! 這次三 ...

不同排量的摩托車,功率和扭矩達到多少才是“正常”的呢?

不同排量的摩托車,功率和扭矩達到多少才是“正常”的呢?
不同排量的摩托車,功率和扭矩達到多少才是"正常"的呢? 有車友在後臺留言說"總是看到一些車友在說當前排量下,這點功率和馬力怎麼怎麼滴?如果在不跟國外車型相對比的前提條件下 ...

上半年換新的3款合資B級車,凱美瑞、帕薩特 、DS 9,誰是你的菜?

上半年換新的3款合資B級車,凱美瑞、帕薩特 、DS 9,誰是你的菜?
國內中級車市場,歷來是合資品牌的天下,自主品牌尚不能與合資品牌抗衡. 同時對合資品牌而言,中級車市場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不少合資車企在這個細分市場投入了自己的心血之作. 今年上半年,就有三款備受關注 ...

10萬多的B級車,寶駿RC-6、奔騰B70、銳程CC三選一,你選誰?

10萬多的B級車,寶駿RC-6、奔騰B70、銳程CC三選一,你選誰?
國人一向有著"以大為美"的審美觀,加之"三胎政策"的刺激,導致廣大消費者們在購車過程中對空間的需求越來越大,如果你還是想要轎車的優雅,那麼中級轎車自然而然就成為 ...

上半年最火的3款SUV,哈弗H6 、CS75 、CR-V如何憑實力脫穎而出?

上半年最火的3款SUV,哈弗H6 、CS75 、CR-V如何憑實力脫穎而出?
相較於家轎市場,自主品牌在國內SUV市場的銷量表現更為搶眼--根據各大廠商釋出的半年度SUV銷量資料,自主品牌佔據了前兩位,分別為哈弗H6 .長安CS75,第三位則是本田CR-V. 同時,第一名的哈弗 ...

湖北13歲書法神童,漂亮行書《蘭亭序》寫出藝術美

湖北13歲書法神童,漂亮行書《蘭亭序》寫出藝術美
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肯定都非常的感興趣.書法在我國的古代就非常的受重視,所以在我國的古代也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較有名的書法家就是書聖王羲之,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 ...

價效比高,10萬買國產SUV,繽越、CS35PLUS、寶駿RS-3考慮一下?

價效比高,10萬買國產SUV,繽越、CS35PLUS、寶駿RS-3考慮一下?
縱觀國內汽車市場,年輕一代已經成為了購車主力軍,對於年輕人而言,時尚且價效比較高的車型首當其衝的是他們的首選. 在此大背景下,不少自主品牌車型開始受到年輕人們的青睞,比如說10萬級自主小型SUV,就頗 ...

黃維兵團被殲,軍委來電:所有參戰部隊,每人一斤豬肉,香菸五包

黃維兵團被殲,軍委來電:所有參戰部隊,每人一斤豬肉,香菸五包
淮海戰役 1948年9月16日,華野山東兵團發動濟南戰役,戰鬥僅僅進行了八天,華野就攻克了王耀武十餘萬大軍防守的濟南城.濟南戰役結束之後,除青島外,解放軍已經控制了山東全省,大軍南下再無後患. 濟南戰 ...

快船行駛的方向

快船行駛的方向
1 既然鮑爾默是NBA最有錢的大老闆,對相信資本魔力的同學們來說,他應該是那個可以改變快船歷史的關鍵人物.畢竟,"問題+錢=解決",這套公式在這個時代有效得讓人麻木. 我亦這樣認為 ...

武漢多所高校“漲價”,“天價學費”無法承受,家長:供不起了

武漢多所高校“漲價”,“天價學費”無法承受,家長:供不起了
現在正是新學期的開始,經歷艱苦後的高考後,學生終於盼來了自己的大學時光,更是各自懷著夢想,踏進了大學的校門裡. 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後,更是直呼終於熬出頭了,因為大學並沒有高中那樣艱苦的學業壓力,學生的 ...

王者新英雄金蟬技能曝光,免傷技能堪稱無解,輸出與控制兼具

王者新英雄金蟬技能曝光,免傷技能堪稱無解,輸出與控制兼具
王者榮耀中,雲纓上線後已經時隔多個月沒有新英雄了,而大家等待已久的新英雄如今終於上線體驗服了,並且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唐僧,那麼這位新英雄到底如何呢?下面一起來看下這位新英雄的技能吧! 新英雄金蟬技能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