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中考分流50%的學生上職校,這一點,德國似乎更值得我們學習

中考分流50%的學生上職校,這一點,德國似乎更值得我們學習

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尤其是在中考改制後,一半的人去讀職校,一半的人讀普高。很多人說這是原創的方法,目的是為了分流,因地制宜。

但殊不知,其實教育強國——德國,很早就在採取這種教育模式。

教育對標德國,德國的教育有多強我們都知道,諾貝爾、德國的製造業,都處於世界第一梯隊,德國教育和國內教育的關係,其實最早要追溯到K12教育。

一提到國內教育,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競爭、排名、分數、死記硬背,應試教育等等。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有一部分就是源自於當時的德國普魯士教育。

德國普魯士教育的特點是:強調分工、紀律化和標準化。

中考分流50%的學生上職校,這一點,德國似乎更值得我們學習

在工業革命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發展教育,其目的還不是後來的培養出可以獨立思考的個體,而是大量復刻忠誠且易於管理的人。

這麼做有一個好處是,完美地銜接了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工廠、各種機械化工作,服從和管理與工業革命技術息息相關。

這種教育模式後來為德國的崛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幫助德國進一步成為製造大國。

後來,蘇聯學習了德國的普魯士教育模式,並量身打造了更嚴格的篩選模式。

再後來,我們又從鄰居家學來了這種教育經驗,也就是我們沿用至今的“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的好處非常樸實,為我們成為世界第一工廠打下了基礎,大量的人才批量出現,為我們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而現在,我們和德國教育,開始越走越遠。

中考分流50%的學生上職校,這一點,德國似乎更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說德國重視教育,那麼我們重視的則是“高等教育”。

數十年寒窗苦讀,為的是有一日金榜題名,考上心儀的大學;父母們望子成龍,為的是讓孩子讀高中,考大學,將來好為家裡做貢獻。

而現在,這種情況開始變了,或者至少說要在中考就要提前面臨考驗了。因為中考過後,將有一半的孩子,註定與普高無緣。

有人會抱怨,從中考開始就分流,這無形之中助長了雞娃的形成,加大了家長們的焦慮感。但其實,癥結很可能並不在於分流的問題。

論分流,德國的孩子可能比我們更“兇殘”。

在德國,小學畢業就會面臨著分流,德國大部分小學只有四年級,在孩子讀完四年級後,就會面臨著人生第一次分流。這次分流,讓德國孩子同樣走兩條路,一條是高等教育,一條是職業教育。

但另一個現實是,德國的孩子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分流,但孩子們和家長之間的“內卷競爭”並不嚴重,可以說並不卷,這是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因為德國那批即使不讀大學的孩子,也並不是被教育篩掉的一批人,也從未被社會所放棄。

中考分流50%的學生上職校,這一點,德國似乎更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都知道德國的孩子有兩條路,一條是高等教育之路,考大學;還有一條則是職業教育之路,未來從事技術工人。

實事求是地講,在德國孩子面前,這兩條路並未有什麼實際性的分別。德國的職業教育,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全面、正規和標準化。

在德國,一共有426種職業教育方向,根據職業性質的不同,學制從兩年到四年不等。不管你是水泥工還是裝修工,不管你是賣豬肉還是修飛機,在德國,你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教育指導。

究其根源,德國的職業教育成功在“雙元制”上。

這種“雙元制”,讓即使是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可以和那些擁有大學文憑的人在一張桌子上喝咖啡、在一個公司共事,享受著差別不算很大的薪資待遇。

“雙元制”的含義是,你可以一邊在學校學習素質教育和文化,一邊在企業接受技能培訓做學徒,真正做到了理論和實踐兩手抓。即使是一個走職業教育的德國孩子,他也完全可以具備素質教育,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

職業教育的最大好處是,實踐理論兩手抓,還沒畢業,你就可以任職於公司,見識各種各樣的工作和技能。

中考分流50%的學生上職校,這一點,德國似乎更值得我們學習

德國的職業教育之所以能夠這麼成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德國老師群體自上而下的高素質,高標準,科學的教學方式。

與此同時,德國對於職業教育的重視和培育,也變相給了孩子和家長們一顆定心丸。《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法》規定,德國所有企業都可以和職業學校聯辦教育,只要企業讓學生去你的公司做學徒,每成功培養出來一位學生,德國就給該企業補貼4000-6000歐元。

這裡說一句,四千歐元相當於我們的三萬人民幣,這個扶持力度,可以說是非常的大了。

“雙元制”的好處不僅僅是實踐和經驗兩手抓,學生去企業體驗,不僅僅可以提前積累職場經驗,還可以獲得基本的生活補貼費用,最重要的是,在學生畢業後,繼續留在該企業的比例高達70%以上,是真正的搶著要人。

德國如此重視職業教育,這換來的一個結果是:學生們對於分流這件事,實際上看得非常開,比我們預想中看得更開。

這裡有一個事實不得不承認的是:有些孩子,的確就對學習這件事不是很感興趣,而職業教育的意義在於,幫助每個孩子,找到他們自己的特長,實現自我價值的意義。

中考分流50%的學生上職校,這一點,德國似乎更值得我們學習

而我們的問題在於,很多家長得知自己的孩子走了職業教育這條道路,父母自己就已經認命了,已經放棄了。

家長如果都已經選擇了放棄,孩子還能怎麼辦?一個失去後盾支撐的孩子,真的可以憑藉自己強大的動力去努力嗎?

德國人對於職業選擇的觀念,的確與我們有很大不同。在德國人看來,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並非是一高一低的存在,而是兩條平行並列的存在。

讀大學畢業後回饋社會,和讀職業教育,畢業後回饋社會,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高低之分。

德國不遺餘力地在人們心目中留下這樣一個印象:職業教育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而事實是,他們也的確做到了這樣。

在德國,職業教育出來的孩子,薪資也同樣不菲,也一樣可以支撐起一個家庭的開銷和娛樂。

當然了,在這背後,還與德國的薪資差異有關。德國的薪資決定了,白領和藍領的收入差距不會特別大,自然學歷也就不是那麼地重要,除非你個人非常熱愛讀書,熱愛知識。

中考分流50%的學生上職校,這一點,德國似乎更值得我們學習

說到底,教育的內卷,其實卷的並不是教育。而是不同職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問題。

同樣是工作,有的人一天只夠溫飽,有的人一天可買一套房,當這種工作收入差距非常顯現的時候,人們唯一能做的,只能去盲目追求學歷,追求讀大學。

家長真的是想要孩子獲得更高的教育嗎?還是說,只是想要孩子以後能夠找一個收入更高的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知道:我們卷的並非是學歷,而是收入罷了。

教育的本質不是篩選機器。教育的本質是自我教育,是興趣和內部驅動為主的自主學習,是迫切想要汲取知識的正反饋。

蒙臺梭利說:“學習是由內而外的,內在動力才是王道。”

內在動力怎麼來呢?當父母勤勞、熱愛工作的時候,孩子們自然就會熱愛他們自己的工作——學習。

如果每天家長都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累、壓力大,躺在那刷手機,怎麼去要求孩子主動學習呢?

你要記住的是,你是孩子的第一模仿物件,孩子身上所有的缺點,都有你的影子。同樣的道理,孩子身上所有的優點,也都有你的影子。

中考分流50%的學生上職校,這一點,德國似乎更值得我們學習

父母能夠給到孩子的教育,往往取決於父母是否相信教育,是否真的相信,教育能夠令人變得更好,還是隻是一種應付了事,為未來賺錢的籌碼和工具。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

分類: 教育
時間: 2021-09-16

相關文章

“中考分流”已成定局,50%學生只能上職高,更尷尬的卻是大學生

“中考分流”已成定局,50%學生只能上職高,更尷尬的卻是大學生
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不是硬塞知識,而在我國的教育制度中,"分流"似乎已經成為中小學生教育的主旋律,也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在這個教育時期,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 ...

淺談:中考分流!100個學生50個上中學,50個上職中
在談"中考分流"之前. 我們先來談一下"教育內卷"! 教育內卷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源於家長們想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更多的是源於家長們的恐慌! 恐慌自己孩子在教育改革 ...

50%到技校,50%到普高,與其說是中考分流,不如說是因材施教

50%到技校,50%到普高,與其說是中考分流,不如說是因材施教
我們都知道,傳統學歷教育使得我們大部分考生和家長每年6月份,都會經歷一場叫"高考"的選拔性考試,而為了能夠參加此次高考,能夠考上一所好大學,不少考生和家長從小到大都在苦心經營著分數 ...

教培涼涼、中考分流,你接受孩子上職高嗎,這位老師“太敢說了”

教培涼涼、中考分流,你接受孩子上職高嗎,這位老師“太敢說了”
教育方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的社會一直在致力於提供更科學.更公平的教育方式,讓每個孩子擁有美好的未來. 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這兩年來的教育界發生了諸多變化,也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道路有了全新的思考. ...

中考錄取率50%,一本上線率不足20%:教育不是為了淘汰學生

中考錄取率50%,一本上線率不足20%:教育不是為了淘汰學生
引言:在當今社會,學生的求學之路是非常辛苦的.一個學生要從小學一直讀到大學,通常來說都要花費十幾年的時間,而學生在這一條求學之路上,更像是打怪升級一樣,每考一次就進行進化.而在這眾多打怪升級的洞口中, ...

“中考分流過早,建議十年義務教育”?專訪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

“中考分流過早,建議十年義務教育”?專訪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
<民生週刊>全媒體記者 羅燕 義務教育十年,是否可行? 一石激起千層浪. 近日,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教育內卷提出"中考分流過早,建議十年義務教育" ...

跑贏中考的50%讀高中,第一次月考全“崩”,老師:能及格就滿足
哪怕孩子考上最差的高中,也算是跑贏了中考,55分流後有高中讀的那一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那被強制分流去中職的50%墊底,也該知足.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一個多月,仍有不少家長還沉浸在孩子考上高中的興奮 ...

生源質量,決定了中考分流的必要性

生源質量,決定了中考分流的必要性
教育分流的本質是什麼?個人感覺,教育分流的本質,其實是一個生源篩選的過程.比如說本科學歷內,可以分為統招本科和非統招本科.統招本科的生源質量,就要比非統招本科的生源質量好上百倍.畢竟,非統招本科畢業生 ...

取消中考分流呼聲高漲,獲多名教授發聲支援,不料家長野心變大

取消中考分流呼聲高漲,獲多名教授發聲支援,不料家長野心變大
"中考"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次轉折點,在這次轉折點中,成功了就可以順利地走向另一個階梯,失敗了就會承受著落榜的痛苦,從此成功者和失敗者就會分流到不同的人生方向,以後的道路也會有所不同 ...

中考分流,是對所有初中畢業生的一種保護

中考分流,是對所有初中畢業生的一種保護
中考分流從實行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記得小編父親就是在70年代末參加的中考,如今他已經退休了.中考分流四十多年,一直被歷代學生家長接受,這說明中考分流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決策.其實個人感覺,中考分流是 ...

為什麼很多學生上了大學後,很少主動聯絡爸媽?背後的原因很心酸

為什麼很多學生上了大學後,很少主動聯絡爸媽?背後的原因很心酸
大學這幾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裡面有美好.也有辛酸,但這些都要大學生自己去經歷,解決了一個一個問題之後,你會慢慢的改變,變得成熟. 很多孩子剛上大學的時候,還會經常給父母打打電話,說一說遇到的所有事情 ...

想讓學生上“私立”,家長準備好了嗎?私立不僅要錢那麼簡單

想讓學生上“私立”,家長準備好了嗎?私立不僅要錢那麼簡單
不少人經常將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做對比,私立好還是公立好,此話題成為很多人頭疼的問題,家長選擇時,越來越多人傾向於私立學校.以前人們都說公立學好,現在家長卻願意將孩子送到私立學校. 為何這幾年家長態度發 ...

不慎打碎學生“上萬元”的杯子,家長要求老師全款賠償,這合理嗎

不慎打碎學生“上萬元”的杯子,家長要求老師全款賠償,這合理嗎
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毀壞了別人的物品,賠償也是理所應當的.但是老師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打碎了學生昂貴的杯子,應該全款賠付嗎? 班主任每天要承擔繁重的工作,除了最基本的教書講課之外,在課餘時間還需要經 ...

50萬退伍費和事業編工作,哪個更吃香?退伍軍人的選擇默契十足

50萬退伍費和事業編工作,哪個更吃香?退伍軍人的選擇默契十足
當兵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能夠保護自己的國家和親人.即使如今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地區,士兵和軍隊依舊是極為重要的存在.他們的實力高低和國家實力強度掛鉤,是中國在世界發展不受阻攔的重要保護. 每年都有很多人選 ...

耳朵上有“聰明孔”的人更聰明,這種說法是真的嗎?螞蟻莊園答案

耳朵上有“聰明孔”的人更聰明,這種說法是真的嗎?螞蟻莊園答案
螞蟻莊園最新答案:耳朵上有"聰明孔"的人更聰明,這種說法? 螞蟻莊園10月9日最新答案 在生活中有一句俗話叫"三歲看老",很多地方至今仍然保持著一種風俗,家裡的 ...

上職校和普高都一樣,文憑只是一張紙,走上社會還是靠自已的努力

上職校和普高都一樣,文憑只是一張紙,走上社會還是靠自已的努力
隨著國家對於職業教育逐步重視,尤其是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的有關通知釋出以後,社會各界對於職業高中.職業教育等群體的關注度增高. 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他們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讀職高 ...

學生上下鋪為什麼是鐵製的?有什麼用途嗎?

學生上下鋪為什麼是鐵製的?有什麼用途嗎?
可以說,現在絕大多數學校寢室內放置的是鐵製上下鋪,為什麼放置的是鐵製的呢?除了價格,是否還有別的原因? 學生鐵製上下鋪採用優質碳鋼製作床架結構穩固,鐵件部分的焊接方法運用的是二氧化碳保護焊. 學生鋼製 ...

李經緯葬禮上,年近50的李寧:李先生不僅是老闆,更像是我的父親

李經緯葬禮上,年近50的李寧:李先生不僅是老闆,更像是我的父親
2013年4月22日,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因病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與世長辭. 風光一生,在他晚年卻也因貪汙罪鋃鐺入獄,可誰又能料到一個牢獄中的犯人的葬禮上仍能眾星雲集,轟動一時. 健力寶公司的創 ...

80年代風靡全國的歌唱家謝莉斯:50歲患上腦梗,67歲女兒去世

80年代風靡全國的歌唱家謝莉斯:50歲患上腦梗,67歲女兒去世
在80年代,有個名字想必當時的人們都不會陌生,她就是女歌唱家謝莉斯.一個在當時來說風靡全國的名字,她和她的歌聲一起走進了千家萬戶,大街小巷. 今天的我們或許沉浸在時尚新潮的朋克文化之中,或許也在感受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