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我想,其中應該有不少是你之前沒有了解或細想過的新認識和新觀點。為什麼會有這些“新的”認識的出現呢?這就涉及到我們原有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舊觀念、舊認識。我們從考古發現出發,重新梳理了新石器時代,以及夏、商、週三代。其中,尤其是周人建立的封建政治對後來的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有著最大的影響和作用。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

中國歷史從哪裡開始?這個問題牽涉到了中國文明的起源。但當我們問“中國歷史”、“中國文明”時,這個問法本身很容易就預設了一個已經存在的“中國”在那裡,將我們導向於去尋找某個單一的地方,某個單一的因素,作為中國歷史和中國文明的開端。百年之前,人們是用這種態度回答歷史起點問題的。但是百年之中的研究和發現,卻告訴我們:你必須要先調整,尤其是要放掉單一的這種中國的假定,我們才有辦法真正去追索、明瞭中國怎麼來的。中國不是從一個點上發展出來的。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這片後來被稱為“中國”的土地上,從新石器時代到距今三千年前,各個不同的區域存在著不同的文化。這些區域文化各自形成,經過了漫長的過程,才逐漸接觸、互動、彼此互相影響。換句話說,中國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再換句話說,我們要探討要尋找的,就不再是中國文明從哪裡開始,而是多元不同的眾多地區的文化,到底是如何組合、摶合成一個帶有高度同質性的這樣的中國文明。

在新的理解中,我們就不得不提及夏、商、週三代,他們有兩種意義。一方面他們是中國文明摶合的過程中,最先出現的三個前後相續的共主,有著時間上的先後順序,夏最早,商取代了夏作為共主,後來周又打敗了商,接任為新的共主。但是除了時間先後的意義外,夏、商、周也是分佈在不同地區的三種不同的文化。夏的文化在中間,商的文化偏東,周的文化偏西。他們作為共主的時間先後相續,但作為地區文化,他們存在發展的時間,有很大部分是重疊的。

夏人作為公主的時候,東方早已經有了商人與商文化。夏人失去了共主地位,取而代之的商人也並沒有消滅夏人與夏文化,夏仍然存在。商人為共主的時候,周人也已經在西方崛起了。他們彼此之間的共時關係,和他們作為共主的貫時關係,同樣的具體、同樣的真實、也同樣的重要。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商文化和周文化非常地不一樣,那也就和後世以周文化為基礎而建立起的中國文明很不一樣。商文化是一種人與神鬼密切共居的文化。在他們的社會組織中,擁有最大權力的人,是“巫”,那是有能力中介、溝通人和神鬼領域的人。商人的統治階級相信他們有本事可以讓自己靈魂出竅,感應神鬼訊息,商王就是最中心、核心,最大的“巫”。

商人不只是相信有死後的世界,相信有神有鬼,他們根本就不認為活人和死人的世界,有絕對、明確的劃分,他們活在認定神、鬼可以隨時參與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活人的日常生活的環境中。一、兩千年的時間中,這樣的商人、商文化影象,在中國消失了。也就是說,一、兩千年來的中國人,不知道、不認識商文化的樣貌,他們把商簡單地視為一個一般的朝代,在周代之前的商代、商朝。

因為那一、兩千年間,中國文明定型了,有了自己明確的性格,在那樣的性格對照下,商文化就變得如此異質、古怪,古怪到人們無從理解商文化究竟是怎麼回事。由此引發了一個重大問題:為什麼商人所建立的文化,沒有成為中國文明的主流?那麼中國文明的主流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強大主流取代了、甚至壓抑了商文化,以至於商代的歷史面貌必須等到二十世紀才能夠得以被重新認識呢?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中國文明的主流來自周文化

中國文明的主流,是來自於周人與周文化。我們今天所認定的中國文明,主要的元素,幾乎都來自周人。由商到周,因而當然不是單純的改朝換代,絕對不能夠用後世改朝換代的眼光來看待。那時並沒有後來意義的“朝代”,只有共主的結構,這是第一點。更重要的是,周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在這個文化基礎上建立了很不一樣的政治制度,這是第二點。所以由商到周,這是一個全面的鉅變,是兩種文化的此消彼長,也是文明典範的戲劇性轉移。

周人“翦商”,發生在公元前第十一世紀。假設那個時候有一位具備宏觀意識的史學家親歷觀察了這項歷史事件,他會如何評價、如何解釋呢?最有可能的,他會把這件事視為兩大部族間的重要衝突,衝突之後,周人的實力勝過了商人。周人有自己的一套文化,和商人的文化很不一樣,但這應該不會讓那位史學家意外。因為在那個時代,他周圍就存在著許多不一樣的部族,各有不一樣的文化,商人作為共主,不可能在文化上統合其他部族,也不可能取消周人的自有文化。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所以同理可證,這位古代的歷史學家,他應該會這樣假設,在周人之後,會有新的部族興起,有一天會壓過周人,這個新的部族的文化也會在共主地位上,壓過、取代周人的文化。因為這是那個時代歷史變化的基本形態。但是這次他錯了。不同部族不同文化遞變的情況,到了周人之後,基本上就停止了。在周人的努力和影響下,周文化的核心、關鍵部分從此就保留了下來。這些部分的中國文明,就像是被凍結了一般,後來一、兩千年,歷經自然環境、民族、政治制度、經濟生產作用的各種不同的變化,卻神奇地一直保留著,而且還一直髮揮著實質的作用。

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歐洲人藉由堅船利炮帶來了一套新的文明,才真正動搖了這套核心的主流。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十九世紀,長達三千年的時間,涵蓋了中國如此廣袤的空間,這裡有一些文化的基本價值、基本元素,竟然一直維持不變。這是周人建立起來的驚人成就。在他們崛起之前,中國是一塊多元錯落的文化領域;在他們崛起之後,這塊土地就被轉化為近乎單一的文明系統。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在周人建立了核心主流後,就沒有變化了。如果那樣,也就無從往下說中國歷史了。中國有很多改變,有很多變動,在這塊土地上繼續在發生各式各樣的新鮮事,不過有個基調由周人訂定下來,往下流傳。環繞著這個基調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基調內部元素有不同的排列組合,不一樣的時代仍然變化著,於是創造出中國歷史、中國文明的豐富成就來。不論是政治、思想、文學、藝術……中國文明的成就中,都只能以這個基調為背景來生髮、演變,這是三千年歷史中無可否認的特色。

西周宮室建築的特殊影響

我們用建築來簡單地作主要的例證。有關早周的考古,至今有了相當堅實的成就。岐山鳳雛村出土了完整的宮室基址,讓我們可以還原當時的建築配置。令人不得不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個宮室基址顯現了一個“四合院”的格局,它的空間運用形式和過去一兩千年在中國北方流行的建築形式幾乎沒什麼兩樣。這個“四合院”由兩進的院落,中軸線上依次是影壁、大門、前堂、後室。前堂與後堂之間有廊道連線。門、堂、室的兩側是長形的廂房,將庭院圍成封閉空間。就連入門的地方,都已經有了後來稱為“樹”的空間。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鳳雛村出土的早周宮室的基址,和過去考古出土的其他基質相比,除了佈局的特色之外,有了前所未見的地下排水系統。這意味著已經有了成熟的規劃和執行的技術,知道如何在蓋夯土地基的時候,在還沒有夯之前,就留下微坡,引導水由高往低流入排水系統裡。

還有,在這裡發現了最早的土坯磚。這是建築材料上的突破,採用了預先燒製好的磚,不完全用現場夯土。再來,在這裡還發現了“灰痕”,那是用細沙調成砂漿,塗抹在房屋牆表面的一種美化做法。

“灰痕”的分佈很廣、很明顯,也就是必須用掉大量的細沙才能調出那麼多的砂漿來。從分量上判斷,這些細沙可能不是天然的,因為不容易找到那麼多天然的細沙。所以當時的周人很有可能已經具備了燒製石灰的技術,人工造出可以用來刷“沙痕”的細白沙粒。更難得的是,這個遺址留有證據,讓我們可以明瞭屋頂可能的鋪設方式。他們是用葦條加草泥來鋪設屋頂的。類似的屋頂,到今天還可以在日本儲存下來的老屋上看得到。當然,日本的葦條屋頂工藝技術後來發展得非常的講究、細膩,早周的宮室應該沒有那麼複雜,但在材料運用的基本手法上,應該是一樣的。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在這裡,也發現了最早的陶瓦。陶瓦主要運用在房屋建築的接縫處。這應該就是後來中國建築普遍使用的“瓦當”的前身。和土坯磚一樣,陶瓦的數量也沒有很多,應該是屬於新發展的工法技術。燒陶除了用於陶瓦外,也用在前面提到的地下排水系統上,在部分水路上,也加上了陶管,確保它不漏水,不讓水滲漏進夯土裡,影響夯土的強力與耐用性。我們得到了明確證據,顯示後來中國傳統房舍建築的起源,就是來自於周文化。傳統建築的分佈和功能,從“樹”到“塾”到“庭”到“堂”到“室”,前後兩進和左右對稱的安排,通通都在這裡了。

周人在周原發跡的時候,周朝都還未建立前,這樣的建築結構就已經成熟形成了。驚人之處不在這種形式出現得那麼早,而在於後來延續的時間非常長。由宮室建築的結構就可以看得出來周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以及周人創造文化價值延續性非常強大和特殊的能力。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周人的重要文明遺產——“天”的信仰。

除了建築上的重要貢獻,周人所建立的重要文明基調之一,就是關於“天”的觀念和“天”的信仰。商人相信的終極權威,是自家的祖先,死了成為鬼神的祖先。他們相信神鬼有自己的世界,高於人間,而且具備有干預、改變人間事務的超越能力。人的世界和鬼神的世界之間,有曖昧的通道,只有少數具備特異功能的人可以來回穿越。能夠這樣“通天地”的人,就能夠操控鬼神的超越能力,因而得以在人間威服眾人。而有本事“通天地”的人,能夠從鬼神那裡得到別人得不到的能力與智慧,還能不時要求鬼神聽從他們的請求,在人間降福、降禍。

為了要“通天地”,要有工具,青銅器、問卜、文字……都是商人用來“通天地”取得神鬼訊息的關鍵工具。商人崇奉的是“帝”,“帝”是鬼神世界的最高權威,是祖先中最厲害的。周人卻轉而崇奉“天”,“天”和“帝”大不相同。商人無法理解周人的“天”,和周人關係緊張的時候,商人自然地把“天”想象成另一個鬼神主宰,一個人格化人形化,居住在天上的神。但是周人的“天”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是擬人的,而是抽象的。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商人的鬼神是擬人的,也就有著和人一樣的傾向——鬼神總是護著自己人的。我的祖先幫助我,你的祖先也一定幫助你,所以我們兩個打架誰輸誰贏,除了看我們其中誰力氣大,還要看誰的祖先比較強。如果我能夠證明我的祖先比較厲害,在另外那個超越的領域的一邊可以壓倒你的祖先,那麼就算你相信自己力氣比我大,你也不敢跟我打架,你必須服從我。

但周人不信這個。他們信的是普遍性的“天”。意思是“天”是一個公平的超越評斷、評判的力量,君臨所有的人,不會獨屬於周人,也不會獨厚於周人。“天”有其規律,有從它的規律中生出來的規矩原則,行事符合“天”的規矩原則,“天”就會保佑、幫助你;倒過來,違背了“天”的規矩原則,就會被“天”懲罰降禍。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天”的信仰產生了“天”和“人”的關係,也就是周人的“天人觀”。人要服從“天”,也就是服從“天”的規矩原則。在和商人長時間的緊張衝突中,在對商人的敵對觀察中,進一步地在調整和商人的對應模式中,周人產生了“天命”的概念,也就是“天人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天”給予人最大的獎勵,周人相信,是統治管理他人的權力。

於是如果你行事依照“天”,“天”就會將“天命”給你,讓你依憑著“天命”能夠成為統治者。但既然統治的根本權力來自於“天”,“天”能夠給予你的,必要的時候“天”也就可以拿走、奪走。

“中國文明”從何而來?周代的文明遺產:建築結構、天人觀念!

如果你做事情違離了“天”的規矩原則,“天命”就會被從你身上拿走,交給更符合“天”的標準的人。藉由相信“天”的力量,周人幾乎建立起了一套固定的精神信仰和世界觀,對後世中國人“崇拜天地”世界觀的形成也就產生了無可磨滅、極為深遠的作用。

為響應中央號召,工業和資訊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為促進行業發展,牽頭成立了【國家工藝美術平臺】敬請微信搜尋關注,獲取更多行業資訊……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7-21

相關文章

這座古城是中國儲存最好的古縣,現為世界遺產,夜景十分迷人

這座古城是中國儲存最好的古縣,現為世界遺產,夜景十分迷人
在中國,有這樣一座古城,它已在黃土高原的厚重大地上安詳地佇立了2700多年之久.它曾是全中國的金融中心,差不多控制著整個大清王朝的經濟命脈,繁榮一時.如今,它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縣城,曾經的輝煌與榮耀已 ...

揭秘中國古代建築圖面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遺產
來源:中國民族建築 古建知識解讀 中國古代建築圖,基本上以平面圖為主,其中將重要的建築繪出立面圖或透檢視.其位置就是該建築在平面圖中的位置,這種畫法,既是平面圖,又是立面圖或透檢視,互相結合.這是中國 ...

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倒計時6天:聚焦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

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倒計時6天:聚焦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
來源:海報新聞 責編:呂 原稽核:丁厚勤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

淮陽夏文化探源:時莊糧倉遺址(三)
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經歷了歲月的沖刷之後,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無數遺產.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統計資料,我國有766722處遺址,而我國同時又有大約69萬處村級行政單位,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個村莊附近都 ...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何卻只承認中國?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為何卻只承認中國?
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四大文明古國一直佔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 這四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古印度,古埃及以及古巴比倫. 但是在現如今的國際社會當中,普遍只承認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地位,而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 ...

天下|文物保護“走出去”,為文明互鑑貢獻中國智慧

天下|文物保護“走出去”,為文明互鑑貢獻中國智慧
在吳哥古蹟.希瓦古城.九層神廟,"最小干預""可逆修復"等中國方案把歷史 修復4年後,在強震中受損的尼泊爾九層神廟,現在怎樣了? 喜馬拉雅山南麓,多種文明在&q ...

印加文明起源於中國?

印加文明起源於中國?
(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示意圖,原影片製作@Christopher Scotese) 約克先生按: 2010年8月7日,科學家在6500萬年前因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所形成的青藏高原上發現了幾件化石, ...

8座海底之城,一串文明興衰

8座海底之城,一串文明興衰
在中國浙江省千島湖的水面下有一座古城,被稱為"獅城",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1959 年,新安江大壩庫區蓄水為水電站提供動力,獅城也因此被淹沒,大約 40 年後被重新發掘成為潛水點 ...

一生必去的中國15座網紅城市,去過10個以上的人一定見多識廣

一生必去的中國15座網紅城市,去過10個以上的人一定見多識廣
咱們中國太大了,有660座城市,想把所有城市都走遍了,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那麼,蜀黍為大家盤點一下我們一生中一定要去的城市吧,它們每一個都是網紅城市,假如你已經去過10個以上,說明你肯定是見 ...

業內首發!“中國芯”再獲突破,美院士感慨:中國科學家不睡覺嗎

業內首發!“中國芯”再獲突破,美院士感慨:中國科學家不睡覺嗎
在西方人眼裡,中國晶片比較落後,大量高尖端晶片不得不依賴進口,我們雖然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果,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至2020年底,我國晶片自給率不足30%,每年要從海外進口3500億 ...

四個維度,解析中國樓市和房價接下來的新走勢,以及價值策略

四個維度,解析中國樓市和房價接下來的新走勢,以及價值策略
這是熊貓貝貝的第580篇原創文章: 專欄內容提要: 從宏觀,經濟,貨幣,政策四個維度,深入解析2021年下半年及接下來的時代週期中,中國房地產經濟,樓市和房價的走勢,以及給購房需求群體的,極具實操意義 ...

中秋節變秋夕節,韓國為什麼愛搶奪中國文化?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中秋節變秋夕節,韓國為什麼愛搶奪中國文化?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最近的韓國挺熱鬧,民眾忙著過秋夕節.秋夕節即中秋節,明明是中國傳統節日,韓國為何也熱衷過?他們還搶著說,中秋起源於韓國,厚著臉皮去申遺,這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更讓人無語的是,韓國面對中國文化,多次無恥 ...

中希文明對話促進兩國關係發展
當地時間9月16日晚,2021年中希文化旅遊年在雅典古市集正式揭開序幕.中希文化旅遊年的舉辦不僅是中希兩國文明交往史上的一件文化盛事,更將進一步促進兩大東西方文明相互吸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鑑 ...

拒還香港、分裂中國、言語貶低,丘吉爾為何如此仇視中國?

拒還香港、分裂中國、言語貶低,丘吉爾為何如此仇視中國?
時針又走完了一圈,當時間進入1997年7月1日的時候,那個脫離祖國百餘年時光的,香港終於迴歸了母親的懷抱,這一刻無數中國人淚流滿面. 事實上,這一刻應該被提前55年的.早在1942年的時候,中國與英國 ...

文明升級能源需求巨大,核聚變並非終極選擇,未來出路在哪裡?

文明升級能源需求巨大,核聚變並非終極選擇,未來出路在哪裡?
核聚變是人類目前正在開發的優質新能源之一,如果推上商業運用,將完全緩解現階段的能源危機,將人類文明推上一個新階段.於是,有人認為,核聚變能源的利用,是人類未來文明升級,走向深空的唯一出路. 這就值得商 ...

世遺保護的中國方案
[來自世界遺產大會的報道⑮]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福州召開,泉州申遺成功,世界的目光不可避免地聚焦在中國的世遺保護領域. 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中國政府 ...

霍金在生前多次告誡中國關閉天眼,究竟是怎麼回事?

霍金在生前多次告誡中國關閉天眼,究竟是怎麼回事?
史蒂芬霍金數次勸誡我國關掉超級天眼,是為了更好地不曝露地球上在宇宙空間之中的座標. 史蒂芬霍金是一位十分傑出的生物學家,他與哥白尼.牛頓這種名人大部分做到了不相上下的高寬比,他為全球作出了極大的奉獻, ...

孟晚舟:信念的根基是文明

孟晚舟:信念的根基是文明
孟晚舟回來了, 一襲紅衣發表感言: 若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孟晚舟的信念是祖國最偉大. 這信念就來自 中華文明真正偉大的事實. 中華文明偉大在哪? 篇幅有限,不戒在這裡, 不從深度展開,只就廣度 ...

(百年考古—從滄桑到輝煌)從人類起源到瑪雅文明——聯合考古加深中外文明互鑑
8N-11號貴族居址全景(航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供圖 科潘遺址Q號祭壇頂部的文字記錄 以象形文字記錄了第1王建立王國的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供圖. 李新偉(右一)與中國考古隊員一起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