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紅軍西路軍組建時各級領導成員名錄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在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曾兩次組建“西路軍”。第一次是1932年3月,根據中央江口擴大會議決定,紅一軍團和紅五軍團組成“中路軍”(後改稱“東路軍”),紅三軍團組成“西路軍”,任命彭德懷為西路軍總指揮,滕代遠為西路軍政治委員。1932年6月,東、西路軍在上猶會合後,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西路軍”編制及番號取消。

第二次組建西路軍,就是小編本文要談到的以紅四方面軍為主體組建的“西路軍”。

1936年10月,根據中革軍委奪取寧夏的命令,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率第5、9、30軍等由靖遠附近西渡黃河,10月底,受國民黨反動派胡宗南的部隊干擾,紅四方面軍奪取寧夏計劃失敗。11月8日,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授予已經渡過黃河的河西部隊“西路軍”稱號,全軍約兩萬餘人。11日正式組成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陳昌浩,副主席徐向前。西路軍一路向西進軍,與國民黨“馬家軍”在甘肅永登、古浪和河西走廊地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 ,由於作戰無依託,又無兵員及後勤補給,終於在1937年3月,西路軍西進失敗,徐向前、陳昌浩返回陝北後,組成以李卓然為書記,李卓然、李先念、王樹聲為委員的西路軍工作委員會,將所餘部隊分編為三個支隊深入祁連山區開展游擊戰爭,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番號就此撤銷。

紅軍西路軍組建時各級領導成員名錄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西路軍西進行動示意圖

西路軍組建時,下轄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衛生部、兵站部、保衛局及教導團、特務團、婦女抗日先鋒團、騎兵師(轄第1、2、3團)和第5軍、第9軍、第30軍等,總兵力約2萬餘人。

西路軍團以上領導成員中,在戰鬥中犧牲的佔一大部分。

一、西路軍總部主要領導成員名錄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總指揮 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臺人,西路軍西進失敗後,一路輾轉回到延安,後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建國後歷任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排名第8。

總政治委員 陳昌浩(1906-1967)湖北武漢人,西路軍西進失敗後,回到武漢,後赴延安,因病被組織批准到蘇聯治病,直到1952年才回國,擔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1967年7月30日晚,吞安眠藥自殺,享年61歲。

副總指揮 王樹聲(1905-1974)湖北麻城人,1937年8月回到延安,後任晉冀豫軍區代司令員、太行軍區副司令、河南軍區司令員等職,建國後歷任湖北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總軍械部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1955年授予大將軍銜,排名第9。

參謀長 李 特(1902-1938)安徽霍邱人,西路軍失敗後率部打游擊,後到新疆,1938年在迪化(今烏魯木齊)被王明誣陷錯殺,年僅36歲,1996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政治部主任 李卓然(1899-1989)湖南湘鄉人,西路軍失敗後,李卓然和李先念率領部隊穿越戈壁,克服重重困難,抵達甘肅、新疆交界的星星峽,後於中央派來迎接的陳雲、滕代遠會合,1937年12月回到延安。建國後曾擔任馬列學院院長、中宣部部長等職,1955年未被授予軍銜。

紅軍西路軍組建時各級領導成員名錄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成員

司令部

第1局

局長 郭天民(1905-1970)湖北紅安人,建國後歷任雲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訓練總監部部長兼軍事出版部部長、院校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2局局長不詳

第3局

局長 宋侃夫(1909-1991江西萍鄉人,建國後曾任武漢市長、市委第一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中顧委委員等職,1955年未被授予軍銜。

第4局

局長 杜義德(1912-2009)湖北黃陂人,建國後曾任川南軍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副政治委員、海軍副政治委員、蘭州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政治部

組織部

部長 張琴秋(1904-1968)浙江桐鄉人,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當中的唯一女性。西路軍失敗後被俘,後被營救出獄回到延安。建國後擔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近20年,1955年未被授予軍銜。

紅軍西路軍組建時各級領導成員名錄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張琴秋

組織科長 劉鶴孔(1914-2009)江西永新人,建國後曾擔任空五軍副政治委員、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統計科長 幸元林(1914-1985)湖南醴陵人,建國後歷任邵陽軍分割槽司令員、新疆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北疆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青年科長 姜啟華(1913-1936)陝西華縣人,1936年12月在甘肅古浪戰鬥中犧牲。

宣傳部

部長 劉瑞龍(1910-1988)江蘇南通人,建國後歷任上海市委秘書長、農業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等職。1955年未被授予軍銜

敵工部

部長 曾日三(1904-1937)湖南宜章人,1937年光榮犧牲,年僅33歲。

軍人部

部長 黃火青(1901-1999)湖北棗陽人,建國後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1955年未被授予軍銜。

地方工作部

部長 吳永康(1900-1937)廣西興業人,1937年3月犧牲於白泉門。

供給部

部長 鄭義齋(1901-1937)河南許昌人,1937年3月,在赴西路軍總指揮部途中,於臨澤康龍寺以南的石窩被國民黨軍隊包圍,在激戰中壯烈犧牲,年僅36歲

財政科長 肖永剛,湖北人,1937年春,於臨澤縣倪家營子作戰時犧牲。

衛生部

部長 蘇井觀(1905-1964)河南潢川人,張琴秋第三任丈夫,建國後曾任衛生部副部長,1955年未被授予軍銜。

兵站部

部長 吳先恩(1907-1987)河南新縣人,建國後曾任北京軍區後勤部部長、北京軍區顧問等職,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保衛局

局長 曾傳六(1904-1983)湖北紅安人,建國後曾任商業部副部長,1955年未被授予軍銜。

教導團

團長 王樹聲(兼)見上。

婦女抗日先鋒團

團長 王泉媛(1913-2009)江西吉安人,西路軍失利後被俘,脫險後與黨失去聯絡,沿途乞討回鄉,自食其力,解放後先後當過生產隊長、婦聯主任敬老院院長、江西省政協委員,76歲才被國家確認享受老紅軍待遇。

政治委員 吳富蓮(1912-1937)福建上杭人,1937年3月被俘後吞針犧牲,年僅25歲。

政治處主任 華全雙(1920-)四川巴中人,建國後曾任第618廠幹部科科長、第五機械工業部保密科科長、政治部保衛處副處長。

騎兵師

(1937年春失敗後,由部分幹部重建,歸第9軍指揮)

師長 董俊彥(?-1937)河南人,1937年1月犧牲於甘肅高臺戰鬥。

政治委員 秦賢道(1912-1937)湖北紅安人,1937年1月犧牲於甘肅高臺戰鬥

政治部主任 李慶雍(1913-1937)湖北麻城人,1937年1月犧牲於甘肅高臺戰鬥。

二、西路軍所轄各部隊主要領導成員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第5軍

軍長 董振堂(1895-1937)河北邢臺人,1937年1月在甘肅高臺戰鬥中犧牲

政治委員 黃 超(1906-1938)貴州人,1938年初與李特一起被錯殺,後被平反,追認為革命烈士。

參謀長 李屏仁(1908-1937)江西武寧人,1937年3月因傷口嚴重潰爛,不幸以身殉職。

供給部長 彭嘉慶(1909-1993)江西吉安人,建國後曾任廣州軍區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騎兵團

(1936年11月組成)

團長 呂仁禮(1916-2011)安徽六安人,1961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13師

師長 李連祥,1937年1月在甘肅高臺戰鬥中犧牲,具體資料不詳。

政治委員 朱金暢(1913-1937)河南光山人,1937年1月在甘肅高臺戰鬥中犧牲。

參謀長 劉培基(1911-1937)陝西人,1937年1月在甘肅高臺戰鬥中犧牲。

第37團

團長 李連祥(兼)1937年1月在甘肅高臺戰鬥中犧牲,具體資料不詳

政治委員 陳道貴,資料不詳,犧牲

參謀長 孟益元,資料不詳。

政治處主任 鍾烈彬,(?-1937)江西高安人,1937年1月在甘肅高臺戰鬥中犧牲。

第39團

團長 吳代朝,資料不詳。

政治委員 朱金暢(兼)(1913-1937)河南光山人,1937年1月在甘肅高臺戰鬥中犧牲。

參謀長 饒子健(1909-2000)湖南瀏陽人,建國後曾任上海警備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政治處主任 蘇光明(1902-1937)江西興國人,1937年1月在甘肅高臺戰鬥中犧牲。

第15師

師長 郭錫山,叛變投敵,後被馬步青槍斃。

政治委員 謝 良(1915-1991)江西興國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43團

團長 萬漢江(?-1937)安徽霍山人,1937年3月,在臨澤縣倪家營子戰鬥中犧牲。

政治委員 何志餘(1902-1937)安徽六安人,1937年1月,在甘肅高臺城保衛戰中犧牲。

第45團

團長 葉崇本(?-1937)湖北紅安人,1937年1月,在甘肅高臺戰鬥中犧牲。

政治委員 張力雄,1913年出生,現仍在世,最長壽將軍之一,福建上杭人,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少將。

第9軍

(1936年冬,將原第26師和教導師番號撤銷,所轄部隊改編為三個團)

軍長 孫玉清(1909-1937)湖北紅安人,1937年3月初,西路軍在倪家營子一戰失利後,分路突圍。孫玉清在分散遊擊中不幸被俘,後因叛徒告發,敵人弄清了孫玉清的身份,1937年5月下旬,被殘忍殺害,年僅28歲

政治委員 陳海松(1914-1937)河南羅山人,1937年3月12日,在甘肅省臨澤縣梨園口與國民黨軍激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3歲。

參謀長 陳伯稚(1914-1936)湖北紅安人,1936年11月16日在古浪城與敵巷戰中壯烈犧牲。

政治部主任 曾日三(1904-1937)湖南宜章人,1937年光榮犧牲,年僅33歲。

騎兵團

團長 黃高宏 (1913-1936)湖北紅安人,1936年11月於古浪縣作戰時犧牲。

第25師

師長 王海清(1911-1936),湖北紅安人,1936年11月在甘肅古浪城戰鬥中犧牲。

政治委員 盛修鐸(?—?),籍貫不詳,1936年11月,任西路軍第9軍25師政治委員。參加西路軍艱苦作戰。後下落不明

第26師

(1936年冬撤銷)

師長 劉理運(1906-1936)湖北紅安人,1936年12月25日,敵步騎兵千餘人向二十里鋪猛攻,雙方激戰整日,他和百餘名戰士壯烈犧牲。

政治委員 楊朝禮(?~1937)河南商城人,1937年3月12日在甘肅臨澤梨園口戰鬥中犧牲。

第27師

師長 陳家柱(1914-1937)湖北大悟人,1937年3月,在甘肅臨澤縣作戰犧牲(另說於甘北梨園口戰鬥中犧牲)。

政治委員 李德明(1915-1936)河南光山人,1936年10月在甘肅古浪戰鬥中犧牲。

參謀長 姜振海(1900-1936)湖北黃岡人,1936年12月,於甘肅張掖作戰犧牲

政治部主任 夏祖盛(1907-1943)湖北麻城人,1943年犧牲。

教導師

(1936年冬撤銷)

師長 張道榮即張道庸(1913—1967),安徽六安人,隨西路軍西征時被叛徒出賣被捕,後經組織營救出獄。抗戰時期調任新四軍第1支隊副參謀長,由陳毅幫他改名為陶勇,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建國後歷任海軍副司令員兼東海艦隊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政治委員 易漢文(1907-1936)湖北大悟人,1936年11月在甘肅古浪戰鬥中犧牲。

第30軍

軍長 程世才(代)(1912-1990)湖北大悟人,建國後歷任公安軍第一副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兼瀋陽衛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政治委員 李先念(1909-1992)湖北紅安人,建國後曾任國家主席,未授銜。

副軍長 程世才

參謀長 黃鵠顯(1914-1986)福建上杭人,建國後曾任裝甲兵副參謀長,裝甲學院副院長等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第88師

師長 熊厚發(1914-1937)湖北大悟人,1937年3月22日,在祁連山草嶺大阪戰鬥中英勇犧牲。

政治委員 鄭維山(1915-2000)湖北麻城人,建國後參加抗美援朝任兵團副參謀長,後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參謀長 熊德臣(1907-1942 )後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2分割槽參謀長, 1942年7月在河北省平山縣作戰犧牲

政治部主任 張子英,犧牲,資料不詳。

第263團

團長 熊發慶(?—1937)安徽六安人,1937年3月在甘肅肅南縣石窩山作戰犧牲。

政治委員 鐘行忠(1912-1936)湖北紅安人,1936年冬,在甘肅對敵作戰中壯烈犧牲。

政治處主任 潘太均,資料不詳

第265團

團長 鄒豐明(1911-1937)湖北紅安人,1937年3月,在甘肅肅南縣石窩山肉搏戰鬥中,因敵眾我寡,不幸壯烈犧牲,時年26歲。

政治委員 黃英祥(1914-1937)湖北紅安人,1937年3月,黃英祥在甘肅石窩與鄒豐明率全團與敵作戰,壯烈犧牲。

政治處主任 徐其坤(1911-1936)河南商城人,1936冬,於河西走廊作戰時犧牲。

第268團

團長 楊秀坤(1911-1993)重慶巫溪人,建國後曾任副軍長、河南省民政廳副廳長,未被授予軍銜。

政治委員 徐金樹(?-1936)籍貫不詳,1936年冬,在甘肅河西走廊作戰中犧牲

政治處主任 鄒開盛(1916-1945)湖北紅安人,1945年7月在與日偽軍作戰中犧牲。

第89師

師長 邵烈坤(1910-1937)安徽六安人,1937年3月在臨澤梨園口戰鬥中被俘遇害。

政治委員 張文德(1901-1937)湖北大悟人,1937年3月犧牲

參謀長 劉雄武(1904-1937)雲南宣威人,1937年春犧牲

政治部主任 裴壽月(?)資料不詳,下落不明。

第267團

團長 張明倫(1918-1937)湖北麻城人,1937年3月,在康龍寺戰鬥中犧牲,年僅19歲。

政治委員 姚運良(1912-1980)湖北大悟人,建國後曾任31軍副軍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政治處主任 羅登元(?)1937年2月脫離隊伍。

第269團

團長 潘傳品(1903-1937)河南光山人,1937年3月,在康龍寺以南石窩戰鬥中犧牲。

政治委員 朱德仕(1911-1937)河南光山人,1937年3月,在甘肅西部倪家營子與敵交戰中光榮犧牲,年僅26歲。

政治處主任 馮倫奎(1909-1937)安徽金寨人,1937年3月,在甘肅西部倪家營子與敵交戰中光榮犧牲,年僅28歲。

紅軍西路軍組建時各級領導成員名錄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致敬英雄

紅軍西路軍組建時各級領導成員名錄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致敬!

從網路公開資料收集整理,敬請批評指正!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08-24

相關文章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組建時各級領導成員名錄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組建時各級領導成員名錄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1937年11月7日,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成立晉察冀軍區 (晉即山西:察即察哈爾,今分屬內蒙古.河北:冀即河北),這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戰以後成立的第一個軍區,任命聶榮臻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唐延傑為參謀長 ...

八路軍第129師組建時各級領導成員名錄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八路軍第129師組建時各級領導成員名錄及1955年授銜基本情況
1937年8月25日,奉中央軍委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4方面軍.第29軍.第31軍.陝甘寧獨立第1.2.3.4團和第15軍團騎兵團等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1937年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 ...

1949年是師長,授銜時超越領導成中將,毛主席為何讓他執掌京畿?

1949年是師長,授銜時超越領導成中將,毛主席為何讓他執掌京畿?
1950年10月19日,中國第一批志願軍從遼寧丹東出發,跨過鴨綠江,走向了朝鮮戰場,第一批志願軍是四野的主力部隊,選擇他們的原因很簡單,出國第一仗,一定要打出解放軍的威風. 10月25日,志願軍第40 ...

劉湘讓郭勳祺追擊紅軍,臨別時卻說:給紅軍留活路就是給自己活路

劉湘讓郭勳祺追擊紅軍,臨別時卻說:給紅軍留活路就是給自己活路
劉湘在川軍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是很大的,正是因為有了劉湘的存在,川軍的凝聚力才會更強,也是因為劉湘的存在,川軍才能夠變得更加正規,並且在抗日戰爭中取得無數振奮人心的勝利. 單純從劉湘在川軍中的地位以及他處 ...

1955年授銜時,軍委讓一人自己填寫軍銜,他寫下“中將”

1955年授銜時,軍委讓一人自己填寫軍銜,他寫下“中將”
軍銜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5到16世紀,彼時,一些西歐國家為了標明軍人社會地位和軍事級別的稱號,而將其廣泛的應用到了軍隊之中. 中國軍銜的發展史可以追溯到民國年間,然而,當時的社會秩序異常混亂,出現了 ...

1955年授銜時,空軍司令劉亞樓是上將,四位副司令是什麼軍銜

1955年授銜時,空軍司令劉亞樓是上將,四位副司令是什麼軍銜
1955年授銜時,空軍司令劉亞樓被授予上將軍銜,一直以來都有不小的爭議. 作為我軍的三大軍種,陸軍司令也就是解放軍總司令是朱老總,無可置疑的元帥軍銜,海軍司令蕭勁光是大將,連裝甲兵司令許光達都是大將, ...

劉子奇當了20年師長,1955年授銜時,羅榮桓問他:你想要什麼軍銜

劉子奇當了20年師長,1955年授銜時,羅榮桓問他:你想要什麼軍銜
1955年9月27日,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授銜授勳儀式在北京中南海舉行,這場授銜儀式誕生了十大元帥.十大將以及上將.中將.少將等. 軍銜評定的任務其實早在1955年1月下旬的時候就已經被下達了,接到這項 ...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1955年授銜時,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誰,他們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2016年原來的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自此七大軍區成為歷史.其實在解放軍的歷史上,軍區也經過多次改革,在建國初期,我國一共有六大軍區,即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和西北軍區.這六 ...

1955年授銜遇難題,3000紅軍究竟應該如何評選,主席:紅軍不下校

1955年授銜遇難題,3000紅軍究竟應該如何評選,主席:紅軍不下校
1955年,隨著國家局勢逐漸穩定,新中國的重心逐漸轉到了發展上,至此為建立新中國而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們授予應有的榮耀,也成為了中國人民關注的重點.可是,在這個時候,軍銜評定小組在給3000名老紅軍敲定 ...

1955年授銜時,負責宣讀10大元帥名單的人,自己卻沒軍銜

1955年授銜時,負責宣讀10大元帥名單的人,自己卻沒軍銜
1955年9月27日,對於新中國來說,這是令人激動的一天,北京舉行了一次意義重大的典禮. 關於這次授銜十大元帥.十大大將,還有很多開國上將.中將和少將的名單,這是國家有關部門在仔細稽核的基礎上擬定的, ...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是怎樣編纂的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是中共黨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編纂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對於研究黨的組織歷史.總結經驗教訓,加強黨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共組織史資料的編纂工作自20世紀50年代初起步後,大致經歷 ...

紅軍"手槍團"是什麼團?戰爭年代,我軍超前組建"特種部隊"

紅軍"手槍團"是什麼團?戰爭年代,我軍超前組建"特種部隊"
近年來,隨著特種部隊的發展和特種作戰作用的凸顯,許多特種部隊題材的影視劇紛紛登上銀幕.但平心而論,這些影視劇鮮有佳作.尤其是反映革命戰爭的作品中,那些粉墨登場的"特種部隊"常常讓人 ...

三千老紅軍授銜時不夠標準,怎麼辦,毛主席決定:紅軍不下校

三千老紅軍授銜時不夠標準,怎麼辦,毛主席決定:紅軍不下校
中國軍隊的稱呼和編制有過諸多次改動,但是由於戰爭的原因並沒有正式大規模的統一授銜過,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在1946年,國共第二次合作還未結束時,我軍也曾實行過軍銜制.在那次評選中,陳毅是上將,粟裕是少 ...

紅軍時期就是主力師師長,革命20年後還是師長,授銜時難倒羅榮桓

紅軍時期就是主力師師長,革命20年後還是師長,授銜時難倒羅榮桓
開國將帥當中,不少人參加革命後的職務都是逐步往上升的,一些人還被越級提拔過,比如鍾偉和彭明治.但凡事總有例外,有一個人在紅軍時期就是主力師的師長,起點很高,但之後幾乎一直原地踏步,建國後的職務依然是師 ...

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紅一方面軍

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紅一方面軍
1930年8月,紅軍第1.第3軍團合編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這支部隊是在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和平江.湘南.閩西.贛西南.弋橫.左右江等起義建立的部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27年9月,湘贛 ...

1955授銜時,年紀最小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都是誰?

1955授銜時,年紀最小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都是誰?
1955年授銜,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授銜,它既是對我軍建軍以來,浴血奮戰多年的諸多將領的一次肯定,也是我軍邁向正規化建設的一個顯著標志. 在十名元帥,十名大將,五十七名上將,一百七十七名中將和一千三百 ...

紅軍歷史上的一次朱毛分歧,陳毅無可奈何,周恩來一封信巧妙化解

紅軍歷史上的一次朱毛分歧,陳毅無可奈何,周恩來一封信巧妙化解
毛主席.朱總司令和周總理是建立新中國的三位偉人,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們彼此間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但是在1929年的上半年,毛主席和朱老總兩人之間卻出現了一些分歧,而那次分歧如果處理不好,便極有可 ...

紅軍女戰士與丈夫分離,46年後在北京重逢,對方已是國家高官

紅軍女戰士與丈夫分離,46年後在北京重逢,對方已是國家高官
1981年(一說1982年)的一天,北京一位曾經參加過長征的女戰士的家裡格外地熱鬧. 幾位戰友齊聚一堂,就連她們當年的老首長.如今的開國中將秦基偉將軍也來到了現場. 如此"盛大"的 ...

1955年軍銜初評時,有11元帥和22大將,分別是誰?評定標準是什麼

1955年軍銜初評時,有11元帥和22大將,分別是誰?評定標準是什麼
1953年,中央軍委計劃實施軍銜制度,1955年開始正式實施. 最終實際授銜分別為: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5名,中將175名,少將802名. 這是1955年授銜當年,評定出來的元帥和將軍的最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