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不同文化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發展

在古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程序中,基於和合共生的文化理念,促成了周邊族群的積極靠攏,擴大了中華文明的影響力。當前,我們也應積極促進和合共生文化理念的對外傳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使不同文化共同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貢獻。

  文化傳播基於文明發展

  文化的傳播,倚賴文明的發展。發展較好的文明,主要得益於兩項條件的達成。首先,在這一文明模式下,能夠較為有效地抵抗來自外部自然災害疫情的侵襲,進而保全人類生命的存續繁衍,促成整體族群的長時段強大。這內在需要在這一文明模式下,能夠較為有效地獲取滿足生存、生產、生活的基本勞動資料。這與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生產力三要素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十分契合。就勞動者而言,這一文明模式需要供給滿足其基本生活所需,促成勞動者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就勞動資料而言,這一文明模式需要提供便利的勞動工具,以積極地改造自然環境併為我所用;就勞動物件而言,這一文明模式需要建基於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其次,在有利於人類社會的種族延續與社會發展外,這一文明模式還需在精神價值層面有益於人格尊嚴的獲得。人的基本價值和尊嚴的獲取,反映在生產關係中的三個方面。相對於整體有效獲取生產資料而言,在這一整體累進過程中,關乎既有資源由誰佔有、基於何種原則予以合理分配以及生產關係的和諧等。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角度來看,在自然環境中獲取足夠資源是生產力提高的主要表現,而在生產關係中對人的尊嚴的充分重視,反向促成生產力的繼續提升。

  在文明發展的基礎上,才會生髮出文化傳播現象。值得注意的是,文明的發展並不必然造成文化的傳播及文化中心的形成。文化高地的逐步形塑,主要基於周邊地區在詳細比照自身文明與其他文明的異同時,逐步形成對文明發展程度的基本認識,並在此基礎上生髮文明互鑑的需求。這需有一自然而然的過程,該過程可能漫長而持久,“揠苗助長”反而容易坍塌。基於自身獲取資源能力的比較優勢,居高臨下地進行外部干預並非文化傳播的長久之道,源發自心悅誠服的心理認同才是文化傳播的正途。因此,文明高地及文化傳播現象的形成,基於對文化發展水平的心理認同與文化認同。在文化傳播過程中,文化認同是道,文化傳播的具體方式是術,二者不可本末倒置。

  把握中華文明的特點

  中華傳統文化建基於農耕文化,內在地講求穩定性、持續性、有效性,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因此,順應自然、調適自我,以理順自然與人的關係,達致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特點。講求理順春夏秋冬四時之政,注重和諧共生、和而不同的關係本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色所在。因此,中華傳統文化逐步形成內以反求諸己重視心性、外以德治教化以理服人的文化特色。中華傳統文化講求君子仁人志士的教化之道:注重嘉言懿行的耳濡目染,主張在日常生活中昇華自我。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化方式與傳播途徑。講求穩定性、持續性、有效性,使中華文明在保持族群整體延續、獲取生存資源層面具有一定優勢。重視推己及人、忠恕之道的和而不同思想,則使中華文明體具備強大的包容能力。二者並行一道,不斷獲取周邊族群的心理認同。這促使中華文明向心力不斷凝聚,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東亞儒家文化圈。

  從華夷之辨層面觀之,歷史上的周邊遊牧民族均積極主動學習中原農耕文化,接納儒家文明。它們認同農耕文化的優越性,在行為服飾方面加以效仿,在制度層面給予模仿,促成中華傳統文化的自然傳播。在中國歷史上,尤以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為典型。因此,良性的文化傳播過程,基於心理認同、文化認同和政治認同。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間的交流緩慢而自然,較少有政治強力或人為因素存在,因此也更為持久穩定。

  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形成,主要基於對文明形態的心理認同。作為文明形態的中華文明,得到東亞地區各個國家的心理認同。同時,中華文明沒有走上對外武力擴張的道路,而是在文化層面積極地求同存異,在和諧共生的理念中使周邊不同國家和諧又相對獨立發展。在天下理念的加持下,東亞地區在歷史上基本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整全秩序。進入現代國家狀態後,因國際政治、地緣政治緣故,各國進入獨立發展階段。但就文化形態、心理認同而言,卻有著基本一致的淵源。這促使東亞儒家文化圈各國,在基本價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飲食起居等方面,有著天然的相對一致性。對家庭倫理親情的重視,對同鄉地緣組織的倚賴,即為其表現。

  超越文明衝突論

  與中華文明講求和合共生的理念及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歷史現實不同,歐洲社會沒有形成大一統的國家形態,亦不具備相應的文化理念。時至今日,西方社會比較流行的理念為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從本質上說,文明衝突論是現代化理論的一個版本,體現出歐洲中心主義的基本姿態。其前提假設為:歐美的現代化理論具有普遍性,這一模式應成為其他國家的效仿物件,進而以此為基本模版。這一理論將文明的衝突直接指向其他地域文明與歐洲現代文明的衝突,將歐洲文明等同於“現代性”,而將其他地域文明視同“落後”。因此,文明衝突論的潛在之意為,與歐洲文明協同則可,與之不同則會產生衝突。那麼,按照這一邏輯,則將推匯出:以所謂歐洲現代文明整合其他地域落後文明,最終形成一個沒有異質性的單一性文明樣態。從時間上看,現代文明的確肇始於西方世界,呈現出自西向東的傳播形態。特別是,科學技術在提升生產力方面,確實具有不可比擬的相對優勢,在積累資源以適應、改造自然方面也具有強大力量。

  然而,文明傳播及文化高地的形成,與自然科學技術的傳播並非完全一致。人文社會學科領域發展的程序,不同於自然科學技術領域的技術推廣等具有一般性意義,其發展需要有心悅誠服的心理認同。如何處理歷史傳統與其他價值理念的關係,應根植於本國具體歷史情形。以某一價值判斷作為標杆來給他國貼標籤的做法,或以所謂某一主義具有普遍性而具體實行攻擊他者的民族主義做法,以至張揚本國軍事實力進而為經濟利益進行海外擴張的做法,不會得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同。總之,以觸碰他者利益來進行的文化宣傳,是不能夠成立的。

  文化差異的存在與文明樣態的多元性,應形成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互動,而非以此為基礎形成文明所在地之間的利益衝突。文明的衝突與文明體的衝突,並非完全同一:前者指向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互動,後者則會引發地區間的矛盾衝突。因此,文明的衝突應以文明的形式即文化間的交流、互動、碰撞、吸納、整合等為方式,至於其結果究竟為和合為一抑或互用吸收甚至分道揚鑣均是合理的,無須進行結果預設。到中國近代時,中華文明在一定程度上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此後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逐步走上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中,主動對外開放,同世界不同文化進行溝通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並且,這也可以使中華文明為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貢獻,擴大中華文明的影響力。《易經·賁·彖》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詞即由此而來,亦昭示著中華文明禮達四方、化成天下之意,體現著“天人合一”式的東方古老智慧。這一透過文化認同方式的“化”,達致止於至善的文明境界,可能是形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種切近路徑,以期達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世界和合理想境界。世界各國只有更好地互通互鑑,才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提供一個相互溝通交流的平臺。不同文化之間應交相輝映、協同發展、共同進步,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貢獻。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專案“中國傳統政治的邏輯演繹理路研究”(20CZZ)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宋清員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8-04

相關文章

星座時代與人類文明發展,當今是雙魚時代向水瓶時代過渡哦
1.獅子座時代:約公元前10500年到公元前7900年 長效油燈發明,獅身人面像建成.那時也許有很多獅神的傳說. 2.巨蟹座時代:約公元前7900年到公元前6500 年 新石器時代開始,文明廣泛發源, ...

人類文明的標誌
一般科學界將文字的出現作為界定文明的重要標誌,通常人們把文字出現以後的歷史稱之為人類文明史,而把文字出現以前的歷史算為史前史.從上一個世紀,世界各國開始對上古文化進行大規模的考古挖掘,集一個世紀以來的 ...

你相信史前人類文明嗎

你相信史前人類文明嗎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在宇宙中已經存在了46億年.經過數萬年的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邁進高度發達的科技社會,但我們對古代人類文明的探索從未停止.目前,最為人知的是胡樓蘭文明和瑪雅文明.然而,你相信 ...

人類文明還剩多少年?

人類文明還剩多少年?
圖片來源:Pixabay 統計資料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最可能處在它壽命的中間階段,人類這個物種也不例外. 對於那些在自己的研究中尋找目標的青年科學家,我建議他們參與一項與社會息息相關的研究,比如減緩氣 ...

揭開人類文明毒瘤——《水俁病》

揭開人類文明毒瘤——《水俁病》
今天聊聊電影<水俁病>. 片名Minamata (2020),別名水俁 / 毒水曝光(港) / 惡水真相(臺). 截至上世紀70年代,人們選出了"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指 ...

全宇宙2萬億個星系,97%都已失聯,人類文明正被孤立?

全宇宙2萬億個星系,97%都已失聯,人類文明正被孤立?
現在你看的這張照片,是哈勃望遠鏡在2012年拍到的"哈勃極深場" 圖中的每個亮點,既不是地球這樣的行星,也不是太陽那樣的恆星,而是和銀河系一樣,擁有數千億顆恆星與數萬億顆行星的星系 ...

施朝暉詩 人類文明萬年長 只佔宇宙時光三分鐘

施朝暉詩 人類文明萬年長 只佔宇宙時光三分鐘
各國備戰核武器 互相威攝反恐怖 有朝一日打出手 地球文明毀七步 五百萬年人類史 宇宙時空佔一數 人類文明萬年長 只三分鐘時光足 詩者施朝暉 人類文明萬年長 只佔宇宙時光三分鐘

一輩子必須去一次的歷史遺址:河南殷墟,看看3000年前的中華文明

一輩子必須去一次的歷史遺址:河南殷墟,看看3000年前的中華文明
眾所周知,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從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承認中國的悠久歷史. ...

宋風雅韻丨北大歷史學系教授鄧小南:宋朝,中國歷史上的一座文明高峰

宋風雅韻丨北大歷史學系教授鄧小南:宋朝,中國歷史上的一座文明高峰
浙江新聞客戶端鄧小南 [編者按]宋韻文化,千年流芳.省委文化工作會議提出,在打造以宋韻文化為代表的浙江金名片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我們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和相關從業者從思想.制度.經濟.社會.百姓生活.文學藝 ...

用全球視野觀照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紀錄片《大足石刻:石頭上的世界》央視首播

用全球視野觀照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紀錄片《大足石刻:石頭上的世界》央視首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10月3日起,4集紀錄片<大足石刻:石頭上的世界>(以下簡稱<大足石刻>),將在央視科教頻道(CCTV-10)每晚<探索·發 ...

東京殘奧會揭示中國式人權發展的成功奧秘
來源:人民日報 在東京殘奧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96枚金牌.60枚銀牌.51枚銅牌共207枚獎牌的優異成績,創造了29項世界紀錄,連續5屆殘奧會位列金牌榜.獎牌榜雙第一,創造了奧林匹克歷史上的奇蹟. ...

氣候災難!僅50年,全球200多萬人死於自然災害,人類這麼弱嗎?

氣候災難!僅50年,全球200多萬人死於自然災害,人類這麼弱嗎?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中,人類已經可以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界,不過人類改造的物件主要是岩石圈.水圈等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環境因素.而對於突發的氣象.地質事件,人類仍然缺乏對抗的力量.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仍 ...

“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說得很有道理

“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說得很有道理
(此處已新增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我國文化上下五千年,關於生活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生活的智慧,都藏在一些俗語或者諺語當中. 關於家庭生活,有這麼一句俗語:" ...

練習瑜伽是否能夠擁有超能?

練習瑜伽是否能夠擁有超能?
瑜伽培養的是直覺力,以及直面一切事物的修養,而不是超能力的修煉.直覺恰恰是成功的前因,史蒂夫喬布斯也是依靠直覺功成名就,許多成功者都離不開強大的直覺,讓他們擁有準確的判斷力.所以成功不是你有多努力,而 ...

書林|本書用影像資料呈現百年間北京中軸線的變遷史

書林|本書用影像資料呈現百年間北京中軸線的變遷史
在中國的漢字中,"中"字簡潔.莊重,但無論是何種字型,那長長的一豎始終位於中央,居中而立.北京城與中軸線的關係就如這個"中"字,"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 ...

“智算”為鑰,解鎖古DNA裡的秘密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 近年來,我國考古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團隊關於古基因組揭示近萬年來中國人群的演化與遷徙 ...

任正非簽發舊文:科學的去功利化在中國是艱難的,同時也是緊迫的

任正非簽發舊文:科學的去功利化在中國是艱難的,同時也是緊迫的
圖片來源:網路 鈦媒體App注:9月18日上午,華為內部論壇"心聲社群"釋出CEO任正非簽發的總裁辦電子郵件,轉發了科技日報原總編輯劉亞東2018年6月在中國科技會堂發表演講< ...

世遺保護的中國方案
[來自世界遺產大會的報道⑮]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福州召開,泉州申遺成功,世界的目光不可避免地聚焦在中國的世遺保護領域. 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中國政府 ...

澳大利亞的心病

澳大利亞的心病
這幾天澳大利亞有點戲多,放法國的鴿子,還和美軍發表聯合宣告,揚言要擴大美在澳軍事存在.澳土一邊咬牙切齒看著中國,一邊強調,"我們不是針對誰",這話誰信? 其實,嚴格來說,美國反華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