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從50封家書看楊熙宇將軍的家國情懷——塵封的南部故人舊事(九)

️劉松喬

1926年春,23歲的楊熙宇考取黃埔軍校時,已有家室。大兒子世智(字篤學)5歲,二兒洪慈2歲多,三子勇為1歲,妻子又有身孕(他離家後出生,是個女兒,取名寧英)。上有深陷貧困的雙親、中有需扶助的弟妹,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子,家庭之窘迫情形可想而知。他已走上工作崗位4年,此時正在武勝接受川軍軍官教導團的培訓,作為家庭頂樑柱,怎麼能離鄉遠行呢?但是,革命搖籃——黃埔軍校對有抱負的年輕人的吸引力實在太大,激情趨使他放棄了兒女情長,安頓好家事後,拋妻別子,毅然奔向廣州。

素有報國之志的楊熙宇此一去投身革命洪流、獻身抗日戰場,再也身不由己。儘管效命疆場戎馬倥傯達26年,儘管他僅於1947年和1987年回過兩次家,儘管解放後他在重慶另組家庭又育2兒4女,但由於他從小接受儒學教育,一生飽含家國情懷,所以,任何時候他都沒有忘記肩頭的使命與責任。離開家鄉65年間,他與家人的聯絡一直未斷,對家庭的照料也一直未斷。大兒成人後送入軍營參加了後期抗戰,二兒也安排讀書至初中,三兒解放初大學畢業成為大連重型機械廠的工程師,女兒嫁給手下的陳參謀,居住隆昌。

從50封家書看楊熙宇將軍的家國情懷——塵封的南部故人舊事(九)

大兒子解放前夕已是國軍連長,奉父命於1949年底在新繁起義,後退伍回鄉與弟弟一起務農,死於1960年,遺下兒子楊自民和女兒楊自芬,貧寒悽苦超過常人。作為爺爺的楊熙宇此時在重慶一方面經受一波又一波政治運動的衝擊,戰戰兢兢,汗不敢出,不得不與土改已劃為地主成份的老家劃清界限,另一方面養育著新家的6個子女而自顧不暇,只好中斷了與老家的聯絡。直至1976年,已經73歲高齡的老人才喘過氣來與闊別老家近30年的親人聯絡。自6月7日寄出第一封信後再也沒有停筆,至他88歲去世的15年間共致信50封。信件主要是寫給大孫子自民及五弟世仁(樂群)的。今天覽讀老將軍的這些家書,無論是讀二三百字的簡訊,還是讀一二千字的長文,字裡行間無不浸透老人的親切、真誠,慈愛,滿腔的家國情懷是那樣溫暖人心、感動肺腑,一個充滿愛心的慈祥老人形象躍然紙上,令人不禁肅然起敬。概而言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愛國情溢於言表

楊將軍文字功底紮實,家書寫得工整流暢,敞開胸懷問寒問暖,敘說見聞,闡議觀點。國事家事雖不長篇宏論,僅在平易的述說中流淌隻言片語,但對國家政策的擁護、政治制度的頌揚、當前形勢的概說、未來前景的祝福等,觀點鮮明,毫無假大空的套話。

例如第一封信中囑咐孫兒“你夫妻要互諒互助,好好勞動,和大家一起努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即使偶遇暫時困難,絕對不能生怨氣、出怨言,要堅決相信‘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你們年紀很輕,不知道舊社會的苦。今與昔比,真像天上地下啊!”在下年11月19日寫給的信中說:“家鄉今年農業收成不夠好,的確令人擔憂!瓊英來信,他們那裡收成不大好,紅苕每人僅分一百多斤。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地方也不夠好。好在上個月中央已拔除了破壞革命、破壞生產、禍國殃民的‘四人幫’這個禍根,全國人心振奮,今後當能狠抓革命,猛促生產,大改過去的落後面貌了吧。”至1980年,聯產承包制推行,老爺子看到了農村變化的希望,春節前他在信中說:“黨的政策的貫徹執行,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使生產逐漸上升,生活逐漸好轉,大多數農民能夠殺豬過舊年。”

由小兒子的出國考察他談道:“三年前被稱為‘臭老九’、‘反動學術權威’的知識分子和科技人員,現已普遍受到重視,算是否去泰來了。”

見到嘉陵江上修建能通汽車的鐵索橋,他寫信叫孫兒自民來重慶“看看稀奇”,以開闊眼界,為國家的建設成就由衷欣喜。

總之,楊熙宇將軍對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關注著高興著,在家書中多次流露出這些真實的情感。

從50封家書看楊熙宇將軍的家國情懷——塵封的南部故人舊事(九)

愛鄉情念茲在茲

楊將軍青年時就離開家鄉,但他的鄉土情結、濃濃鄉愁並未因時空的遠久而淡化而消散,家書中心繫桑梓的情懷隨處可見。

他惦記得最多的是家鄉的糧食收成、小春旱象、農民生活、植樹綠化、大中專升學、掃盲學文化等民生問題。隨手摘錄幾句吧:“今年小春收成怎樣?家鄉和縣裡今後如有較大變化,如農業學大寨的成就和其他建設方面的成就,及一方新人新事新事物等等,都希能寫信告訴我。”“你們應向生產大隊領導和黨支部建議,切實調查一番各隊到底有多少不識字的人,可按居住點分別開辦一些業餘文化學習班,發動知青當義務教員,教他們讀書識字……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希你們在黨的領導下,識字的人與不識字的人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在較短時期內把家鄉面貌,包括人的精神面貌來一個大的改觀。我也會感到光榮和高興。總之,無論如何,一定要摘掉‘睜眼瞎’這頂落後的帽子才好。”“小春遭受了蟲災,糧食收取不好,世仁曾寫信告訴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應該在大秋作物上加信努力,把小春的損失奪回來。”“五屆全國人代會5日閉幕,黨中央和人代會都強調要抓好農業為基礎,只要大家努力幹,家鄉在1980年前總可改變面貌吧?”“家鄉旱象較重,不知現在採取了哪些辦法抗旱?”“家鄉去年有哪些人考到大學讀書,今年暑期又有哪些人準備考大學?”“升鐘的大水庫在繼續興建嗎?明年能否按預定計劃完工?今年小春作物長得好不好?會不會發生春荒現象?”“縣裡要創辦較大的化肥廠,我聽到十分高興!農業上有收無收全靠水,多收少收全靠肥……先從水利化肥入手,可算抓到要害了。我對家鄉抱有極大希望,深盼早些實現。”縣情鄉情時常關注,掛記在心,字字句句浸透真情,著實讓人感佩。

從50封家書看楊熙宇將軍的家國情懷——塵封的南部故人舊事(九)

愛親人舐犢情深

長孫楊自民生於1949年,長到快30歲了,還未與爺爺見過面。但是,血濃於水,爺爺並沒有忘記這個在鄉下受苦的孫子。自第一封信聯絡上以後,爺爺對孫子的關愛就開始了,如春雨沐物,如雪中送炭,無微不至,真切而實在。具體說來,關愛表現在這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扶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農民,普遍窮困,而楊家作為地主狗崽子,更是生活艱難。楊熙宇作為國家工作人員,收入有限,但他深深體諒在農村的兒孫,每次寫信都不止是問寒問暖,還要寄錢,少則二三十元,多則百元,不止給孫子自民,還給弟弟世仁。孫女自芬出嫁,其他親人(侄兒侄孫等)的婚喪娶嫁也偶有表示。老爺子重慶家中子孫眾多負擔沉重,對老家親人的支助顯然力不從心,他就動員在大連重型機械廠任總工程師的三兒楊勇為一齊行動,所以,自民與三爸勇為的聯絡也比較密切,勇為對老家的經濟支助也一直未斷。1997年,勇為還專程陪同父親回鄉看望親人和祭祖。

二是精神鼓勵。老將軍很明白,對老家親人的幫扶必須是扶志,脫貧致富得靠自已,因此,幾乎每封信中都有打氣鼓動的話語:“你們要專心農業,除了把生產隊的一切搞好外,也要努力把家庭副業搞好,逐步過上較好的生活,望你們奮發圖強,在生活上來一個大翻身!”

“家鄉地少人多,除了搞好生產責任制努力增加生產外,是不是還應另想辦法搞多種經營,不妨多動腦筋想一想。”對於孫兒出現的叫苦情緒依賴傾向,爺爺語重心長地予以批評:“有了什麼困難要自已想辦法去克服,千萬不要像過去那樣做——伸手向爺爺向麼叔要。爺爺的工資只有那麼多,物價不時在漲,對你既無力幫助,更無精力去應付這樣的麻煩。你要自力更生,向那些專業戶重點戶學習發財之道,把求知放在第一位,想方設法打翻身仗。”

骨肉相連,老家的親人同樣有情有義,時不時帶些家鄉的土特產給老爺子,可是,將軍吃不下,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囑:“再說一次,今後不要給我帶東西。因為你們生活困難,所有一切應該留著自已用,我實在不願意看到你們帶來的東西引起我的難過啊!將來你們到了豐衣足食、生活有了改善的時候給我帶什麼東西來,我就高興地收下。”

三是方向指引。將軍是個有思想深度的老人,對孫兒不僅僅是在精神上予以鼓勵,給他們增添脫貧的志氣和勇氣,還指引方向教給方法。如叫他們多看報,因地制宜尋找致富門路,他多次叮囑他們要發展副業,多養雞種果樹,趕場做點小生意。聽說自民開了面房,他非常高興,幾次詢問經營狀況。農村的紅苕不易貯藏,他將“紅苕貯藏法”的剪報寄給自民,讓他在鄉親們中推廣。

八十年代中期,將軍已愈八旬,聽說孫兒自民得了乙型慢性肝炎,非常著急,不僅連續寄錢,還在兩三年的七八封信中詳細介紹治療偏方:醋蛋治療法、烏梢蛇治療法、笑口常開治療法、童子尿治療法等,還將這些方子的剪報隨信寄給,並不厭其煩詳細介紹。將軍心細如髮,開導孫子要特別講衛生,碗筷要隔離,要保持良好心態。他囑咐:“乙型慢性肝炎據醫生說是一個難治的病,但決不是治不好的病。必須要有耐心,不要著急,思想上要藐視它,隨時喜笑顏開若無其事,千萬不要背思想包袱為病所嚇倒。要吃好一點,盡力所能及可以做點輕活,但決不可勉強幹重活。現在有的外國醫院對病人以集中講笑話為主、醫藥治療為輔,也就是我們古人所說的‘樂而忘憂’。他們這個妙想天開的辦法也不無道理。”“十月十五日我郵匯你100元收到沒有?治病要有耐心,要樂觀,有自信心,要與醫生配合好,相信終歸會醫好的。無論如何不能著急,著急只會使病情加重,絲毫也沒有益處。對待家裡所有的人要笑容滿面,隨時還可和他們開玩笑,使他們也很放心。如果彼此都放心,大家都笑臉相見,對你的醫治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你應該相信我的話,不妨馬上試一試。”

老人的舐犢深情無處不在,孫兒與弟弟發生矛盾,他幾次耐心開導勸解,孫兒主動認錯,便及時表揚,思想工作做得很細:“人貴有自知之明。出了什麼問題,首先要多想想自己有什麼錯誤,錯在什麼地方?然後再想想對方為什麼這樣?用意何在?我希望你今後都能夠這樣做就好了。你這回做得很對,能主動把二叔請到家裡作自我批評,使矛盾得到圓滿解放,這是你很大的進步。”

從50封家書看楊熙宇將軍的家國情懷——塵封的南部故人舊事(九)

結 語

家書,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它不僅僅是一封書信,是家人之間情感溝通的必要工具或方式,而且是一個維繫家庭,以至社會執行的一個基本的交接點,切不可小視。家書固然是家人所為,但家書所涵所示並不僅僅是家事家常,而關乎社會,關乎國是。家書所體現的是仁心慈愛,所凸顯的是血緣親情,所折射的是家國情懷。

從楊熙宇將軍的家書我們可以體會到,家書最可貴之處就在一個“真”字。老話說得好,是真佛只說家常。給家人寫信就是拉家常,說真話,說貼心話,不必造作,無須誇張,無所掩飾,用不著說套話、說大話,用不著玩名詞、玩概念,直抒衷腸,徑直而發,樸素無華,性情所致,信手為之。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誠懇可信;是內在志向的如實寫照,親切感人。50封信,字字真,句句情,家國情懷盡含其中,彰顯出一個飽經滄桑老人的胸襟修為,他輕聲細語,娓娓道來,溫情脈脈,卻有一種最感動人的力量從內部發出。這力量是教養的力量,是情愛的力量,真正是“家書抵萬金”的感覺,讓人如沐春風,肺腑熨貼。

一份珍貴的情感需要我們去理解,去懂得,去珍惜。一個抗戰老英雄,離鄉一輩子,耄耋之年對久違的家鄉、闊別的親人、陌生的孫子還貯藏著這份濃濃的愛,深深的情,實在是值得學習,值得回味,值得傳承。最後,讓我們完整地看完老將軍的一封信,看看他真實的手跡,領會他的無私而慈愛的情懷,權作對他的緬懷吧!

自民:

來信收悉。聽說你和杜家兩家人搭夥開面房,大概生意不錯吧?不知搞的是機器面還是手拉麵?開面房可養一批豬,有豬就有肥,又可以種好田,這是多種經營的生財之道。希能好好地幹下去,爭取早日翻身。不過,種田養豬開面房都要學科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光靠老辦法翻舊日曆已經不行了。你初識文字,應該找報紙書刋看看,並多向內行人家請教,你們的生活不難逐漸好轉的。有人說,要致富靠養豬。要把豬養好,首先要選好豬種,再就是配料,才快長肉,更重要的是保證不生病,養一頭就肥一頭。這就必須懂科學,或找獸醫簽訂合同保險,才會萬無一失。

祝你們好!

祖父字

四月十三日

從50封家書看楊熙宇將軍的家國情懷——塵封的南部故人舊事(九)

~~~~~~~~~~~~~~~~~~

【作者簡介:劉松喬,四川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南部縣政協文史員,南部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

從50封家書看楊熙宇將軍的家國情懷——塵封的南部故人舊事(九)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10-08

相關文章

抗美援朝是為了什麼?看完《長津湖》,深刻明白了什麼是家國情懷

抗美援朝是為了什麼?看完《長津湖》,深刻明白了什麼是家國情懷
抗美援朝是為了什麼? 解放以前,伍家有兩個當兵打仗的.伍千里的哥哥死在瞭解放戰爭,成為了英雄.解放以後,抗美援朝時期,伍家有三個當兵打仗的,最小的弟弟伍萬里也偷偷跟隨二哥伍千里去朝鮮戰場打仗了. 一門 ...

海南紅色家風|黃長軒犧牲前的最後一封家書:殷殷關懷寄深情 諄諄教誨激奮進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編者按: 一封家書,紙短情長.它記錄了一段段革命事蹟,蘊含了一顆顆赤子初心,也彰顯了一片家國情懷!海南省文明辦聯合人民網海南頻道推出"海南紅色家風"專欄,邀 ...

中秋佳節,通訊女兵一封家書寄相思

中秋佳節,通訊女兵一封家書寄相思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還好嗎?孩兒在這裡無不掛念遠方的你們.軍營的中秋是一種味道,苦澀卻也醇甜--"中秋佳節來臨之際,駐蘇某部組織開展了"中秋家書寄相思"活動, ...

檢察人誦讀紅色家書:左權致母親張氏的一封家書

檢察人誦讀紅色家書:左權致母親張氏的一封家書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煙臺市蓬萊區檢察院檢察干警用堅定有力的聲音穿越歷史與時光,帶領我們走進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革命先烈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感受他們的信仰.堅守與家國情懷. 讓 ...

1951年,黑龍江省委派人到河南,找到一小夥說道:你父親是楊靖宇

1951年,黑龍江省委派人到河南,找到一小夥說道:你父親是楊靖宇
1951年夏天的一箇中午,河南駐馬店確山縣李灣村突然來了幾輛小汽車.在當時,小汽車可是不多見的,對於很多農民來說,更是難得一見. 大人們還有小孩子都圍了上去,想要近距離接觸一下這個新事物.車子在村口停 ...

楊靖宇犧牲後被剖屍,日本軍官回國崩潰,毒死妻兒並留下遺書自盡

楊靖宇犧牲後被剖屍,日本軍官回國崩潰,毒死妻兒並留下遺書自盡
1940年2月23日,隨著"砰!"的一聲槍響,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被自己的親信張奚若打死,躺在了白雪皚皚的大山之中,時年35歲,卻再沒有機會看到抗日取得成功. 在東北的戰場上,他曾經 ...

千封家書展示“尺翰之美”,陳獨秀信札手稿收藏細節披露

千封家書展示“尺翰之美”,陳獨秀信札手稿收藏細節披露
提起家書,人們的內心總會湧起無限的柔情.它是連天烽火裡的慰藉,是孤單歲月中的寄託,是過往時代的迴響. 在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常設展覽"尺翰之美--中國傳統家書展"裡,千封家書靜靜 ...

中國軍人血與情 特戰營長的26塊傷疤和1封家書
來源:華西都市報 中國軍人血與情 特戰營長劉近的26塊傷疤和1封家書 1米81的個子,黝黑瘦削的臉頰,左眉骨處一道隱約可見的傷痕,為本就堅毅的臉龐增添了幾分厲色.陸軍第76集團軍某特戰旅營長劉近,被特 ...

楊靖宇遺孤今何在?不求特殊照顧,兒子因公殉職,女兒平淡生活

楊靖宇遺孤今何在?不求特殊照顧,兒子因公殉職,女兒平淡生活
楊靖宇,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湧現出的著名英雄人物.他在抗擊日本侵略者時展現出的英雄氣度.絕世膽魄無不為人們所稱讚.但可惜天公妒英才,楊靖宇在抗日戰爭中不幸犧牲.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萬幸,楊靖宇的妻子兒 ...

出賣楊靖宇的叛徒,再度混入革命隊伍,因一場大雨暴露身份被抓獲

出賣楊靖宇的叛徒,再度混入革命隊伍,因一場大雨暴露身份被抓獲
1951年4月28日傍晚,在華北軍區後勤部軍械處任副科長的程子平正常下班回家.他家住在北京城區的東總布衚衕東口牌坊衚衕.這地址聽著是不是挺彆扭? 其實,老北京城區就是這樣大衚衕連著小衚衕.東總布衚衕是 ...

楊靖宇的後人怎麼樣了?兒子因公殉職,孫子出任縣長助理惹爭議

楊靖宇的後人怎麼樣了?兒子因公殉職,孫子出任縣長助理惹爭議
1952年的一天,河南省確山縣李家灣村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輛小汽車緩緩駛入這座一向寧靜的小山村中.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小汽車可是相當稀罕的東西,因此車子一到村口,不少村民都放下了手頭的活,紛紛聚過來看 ...

楊靖宇犧牲後腹部被剖開,日本軍官淚灑當場,回國後留下遺言自殺

楊靖宇犧牲後腹部被剖開,日本軍官淚灑當場,回國後留下遺言自殺
楊靖宇將軍壯烈殉國 1940年的2月,是東北最冷的一段時間,到了夜晚,甚至能夠達到零下40℃,可謂是滴水成冰. 就是在這樣極度寒冷以及沒有食物與水的情況下,楊靖宇將軍堅持了整整五天五夜. 2月23日下 ...

楊靖宇的警衛員,抗戰勝利後是軍銜最低的副司令,建國後成副廳級

楊靖宇的警衛員,抗戰勝利後是軍銜最低的副司令,建國後成副廳級
1940年2月,東北抗聯的傳奇將領楊靖宇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三道崴子犧牲,他是被叛徒害死的.比起華北.華南,東北抗日武裝不光要面對日軍的圍剿,冬季的嚴寒也是致命的敵人,極端艱難的生存條件使抗聯的逃 ...

八月十五工程人,給老婆的一封家書

八月十五工程人,給老婆的一封家書
給老婆的一封家書親愛的老婆:你好!想了好久,還是不知從何說起,因為想對你說的太多.寄一封家書以慰藉相思之愁,難以書寫,是因對你和孩子虧欠太多,每每想起,心是揪在一起的.追憶往事,種種畫面浮現腦海,一點 ...

1952年,26歲青年在奶奶墳前痛哭:奶奶,俺爹是楊靖宇,是大英雄啊

1952年,26歲青年在奶奶墳前痛哭:奶奶,俺爹是楊靖宇,是大英雄啊
1952年夏季的一天中午,太陽正曬,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各家各戶都如往常一樣正吃著午飯,不料卻被幾輛汽車的到來打破了寧靜.那時候哪家哪戶能有車呀?這還一來就是好幾輛,多少有些與這個偏僻村落格格不入,醒目 ...

楊靖宇警衛員王傳聖:受傷後荒野生存60多天,凍掉腳趾爬著找隊伍

楊靖宇警衛員王傳聖:受傷後荒野生存60多天,凍掉腳趾爬著找隊伍
東北抗聯的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日軍圍剿抗聯戰士 楊靖宇的警衛員王傳聖,因戰鬥中腿部受傷,獨自在冰天雪地的山林中生存60多天,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找到了抗聯隊伍.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段神奇的經歷 ...

隨楊靖宇司令員突圍

隨楊靖宇司令員突圍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值此之際,解放軍報微信"熄燈號"特別推出"四史微講堂"欄目,講述紅色經典,弘揚先輩精神. 作者簡介 石成巖 ...

胖女人不適合穿旗袍?看楊天真就知道,150斤照樣穿得優雅貴氣

胖女人不適合穿旗袍?看楊天真就知道,150斤照樣穿得優雅貴氣
旗袍一直是人們心中展現女性魅力的首選,但無數經典的女星旗袍造型,也給旗袍蒙上了一層"難駕馭"的距離感.很多人甚至認為只有完美曲線感才能穿好旗袍,多一點贅肉都不敢嘗試.胖女人不適合穿 ...

楊靖宇犧牲後腹部被剖開,日軍將領當場流淚,回國後留下遺言自殺

楊靖宇犧牲後腹部被剖開,日軍將領當場流淚,回國後留下遺言自殺
紅旗招展槍刀閃爍,我軍向西徵:大軍浩蕩人人英勇,日匪心膽驚-- 這是曾經響徹東北抗聯軍嘹亮的軍歌. 然而,它的創作者楊靖宇將軍卻永遠地倒在了冰天雪地間. 楊靖宇 然而,在他犧牲後,慘無人道的日軍仍然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