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倚天鑄劍起新程——中國航天科工三院60年發展紀實

來源:人民網

綿綿太行山,巍巍鎮崗塔,在北京的西南郊有這樣一處神秘的地方。

1957年12月9日,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我軍第一個綜合性的導彈專業培訓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教導大隊,在北京長辛店外的雲崗正式成立。這個中國最早有導彈的地方,也就是今天中國航天科工三院西大院的所在地。新中國火箭和導彈事業的大幕也由此拉開。

歷史·信念

1961,2021。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1961年9月1日,國防部五院三分院正式組建,正式成為飛航導彈研究院。一批批從軍隊、軍事院校、大中專院校、軍工廠層層選拔而來的革命戰士從祖國各地來到雲崗,奏響了航天人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開拓、進取、奮鬥、發展的序曲。航天三院的成立,是黨中央和中國政府決心打破外來封鎖、獨立自主發展航天事業的響亮宣言書。

“就是餓著肚子,拼了性命,也要把導彈搞出來!”這是剛建院時第一代三院人的共同心聲。創業伊始,第一型岸艦導彈“海鷹二號”研製的關鍵時期又遭遇中蘇關係惡化,援助專家撤走,圖紙資料也都被帶走了。艱苦的生活工作條件、嚴密的技術封鎖,非但沒有使大家退縮,反而激發起他們高漲的工作幹勁。不久,時任總設計師梁守槃從籃球的結構得到啟發,一舉攻克了發動機油箱材料耐腐蝕性這一關鍵技術瓶頸。

在三院,“海鷹二號”被稱為“爭氣彈”,意在爭三院起家創業之氣、爭海軍強大之氣、爭中華民族之氣,志在甩掉‘洋柺棍’,闖出一條獨立自主的導彈研製之路。

1973年10月,三院一群科研人員在三院西北角的荒溝裡開展試驗。他們將導彈的發動機頭部埋在地裡,冒火的屁股朝天進行點火試驗。大家站在百米開外的溝崖上,緊張地凝視著點火。試驗竟成功了,當燃燒的火焰剛熄滅,實驗組的成員便飛跑過去測量發動機表面溫度,全然不顧還有毒煙。當時這枚導彈沒有被正式立項,體積小,是個“黑戶”,便被研究人員親暱地稱作“小二黑”。

1984年,當它亮相國慶35週年閱兵式時,外賓們都驚呼它為“中國飛魚”。“中國飛魚”便是用“磚頭支鍋做野炊”的辦法進行高科技燃燒獲得試驗驗證的,正是在這樣原始簡陋的條件下,科研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將科技強軍、航天報國寫在實踐當中。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戰斧”巡航導彈首次亮相,千里奔襲、精確打擊,一時間震驚全球。“我們也要有自己的巡航導彈!”中央堅決表態。隨即,一支由三院為主的“國家隊”悄然集結,巡航導彈研製大門緊急開啟。時任該型號總師劉永才院士有一句著名的口頭禪“活著幹,死了算。”儘管經歷過困頓、失敗、懷疑,他們依舊沒日沒夜地幹,直到創造了當時中國導彈武器發展史上的多個之最。2009年10月1日,中國的巡航導彈方隊莊嚴地駛過天安門廣場,向世界宣佈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擁有自己研製的巡航導彈的國家。穿透過歷史的雲煙,屹立600年的天安門城樓曾見證列強們耀武揚威,踏上金水橋穿門而過的屈辱場景。同樣十里長街,在新中國成立以後迎來了盛世景象。

三院多型裝備先後參加了國慶35週年、50週年、60週年、70週年閱兵式、2015年九三閱兵、2017年朱日和沙場點兵,光榮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東風勁吹,鷹擊長空,大國長劍昂首屹立,挺起了億萬國人的精神脊樑。三院航天人心裡有說不出的自豪,因為這是他們用開拓拼搏向全世界發出最振奮的宣告。

心中有夢,腳下有根。60年來,因心中有強軍報國之夢,三院人在大漠深處渤海之濱苦戰鏖兵,在蛟龍入水長劍凌空時歡呼雀躍,他們枕戈待旦、常備不懈,從爭取外援到自力更生,從仿製改型到自主研製,三院按照“基本型、系列化”和“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製一代、生產一代”的型號發展思路,圓滿完成20餘個系列飛航導彈的研製任務。

變革·跨越

“安不可以忘危,治不可以忘亂。”三院人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只爭朝夕,與時間賽跑。回首來時路,航天三院走過的60年是一路頑強拼搏、迎難而上的奮鬥歷程。他們明白,在航天領域,面臨的是科技創新的大挑戰、大跨越,守護的是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只有引領改變,與對手賽跑。

“企業要發展,產業要升級,經濟要高質量發展,都要靠自主創新。”60年來,三院以重大專項、重點型號為代表,在飛航導彈、空天飛行、無人機、水下裝備、資訊裝備等多個領域取得輝煌成績,為我國構築新一代防務對抗體系貢獻“飛航力量”。

回望中國飛航導彈事業的發展,就是一部不斷超越、自主創新的歷史。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0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累計1450餘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都記錄著飛航人波瀾壯闊的創新曆程,在歷代人的接續努力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從描圖翻譯外文開始研製海鷹二號、用“土辦法”完成“小二黑”試驗,無論是簡陋的試驗室還是雲崗荒郊山上,科技創新的火種被點燃,越是困頓越是燃起三院人超越自我的決心和勇氣。三院佈局打造“精品一代、領跑一代、突襲一代、超越一代”武器裝備,推動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加速發展,實現武器裝備戰鬥力快速提升;在一攬子創新與改革政策的牽引下,三院前沿性、顛覆性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不斷顯現:某型導彈歷經曲折考驗後連戰連捷,在新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系統青年創新團隊解決並突破40餘項重大關鍵技術,研製的產品4項核心指標國際領先圍繞制導控制、先進動力、慣性技術等核心技術領域,積極佈局5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圍繞人工智慧、量子技術、新型動力、應用數學、先進材料等前沿性技術方向,與國內優勢高校院所聯合共建數十個聯合創新中心,與50餘名院士團隊開展深度合作,聯合論證立項20餘個重大專案……

點燃科技創新的新引擎,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點火系。近五年來,三院進行內部管理變革,強化科技創新和資本運營管理,以“三創新”方式組建資訊裝備、水下裝備和磁懸浮與電磁推進三個新領域總體部,推進具有開放協同基因的創新研究院建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配置資源。

三院致力於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在軍用領域創新拓展之外,“一盤棋”推進民用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推動重大產業專案研發培育及產業化發展。

在新材料、無人機、先進動力、智慧感測系統及應用、智慧製造與智慧機器人、智慧資訊與網信安全產業、增材製造等領域發揮優勢,多項技術成為“國內首創”,實現技術跨越;以海底管道漏磁內檢測器、油田鑽井旋轉導向系統等為代表的一批優質“專精特新”產品突破“卡脖子”技術、打破壟斷,在國計民生關鍵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透過三院的發展實踐證明,只要聚力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原始創新,加速形成強大的科技攻關能力和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就一定能夠牢牢掌握髮展的主動權。

開拓·超越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進入快車道,三院民用產業發展的征程開啟。三院確立了“以軍為本、軍民結合、以民興院”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民用產業。從單個拳頭產品到如今打造數百億產業,三院按照“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防建設、服務國計民生”走出一條高速穩定發展之路。

啟動、滑行,機頭昂起,直插雲霄……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在萬眾矚目下圓滿首飛。該架飛機的後機身後段由正是由三院306所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研製交付。為從航天“跨界”航空領域,三院2011年在鎮江成立海鷹特材公司,80多名科研骨幹分三批從北京奔赴鎮江,在這個全新而陌生的環境裡開啟自力更生的奮鬥。

三院人不僅逐夢藍天,也探索商業航天。三院打造天基網路地面服務平臺,自主研製我國首個星座測運軟體、攜手騰訊雲發起衛星即服務產業聯盟。聯盟將打通衛星通訊、導航、遙感、監測、執行、姿態控制一體的技術架構,在商業航天舞臺大展拳腳。

三院產業發展多點開花,聚焦空天裝備、智慧系統、先進製造、資訊科技、商業航天五大發展方向,構建以“先進材料、動力產業、慣控產業、智慧機器人、智慧產業”為主的重點產業,孵化培育了高速磁懸浮與電磁推進、衛星運營、增材製造、量子感測等戰略新興產業,打造產業叢集和隱形冠軍產品,有力支撐著三院經濟規模不斷壯大、且服務國計民生。

2016年11月1日,在第十一屆珠海航展的第一天,三院的總師們忙得不可開交,一天下來接待了十幾撥代表團。熱情的人們和“興奮”的閃光燈圍著CM302導彈看個不停。“十三五”期間,三院國際貿易產品佈局初步形成,營銷取得開拓突破,國際知名度不斷提升: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超聲速反艦導彈CM302大放異彩;WJ-600無人機首次亮相某國國慶閱兵式,引起境外廣泛關注;C802A導彈揚名海外,進一步鞏固三院明星海防武器的地位。

同年,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三院IEE公司研發的智慧開啟系統、防尾隨探測、乘員分級系統、乘員探測感測器-前排和後排座椅、表面加熱、電池管理系統也悉數亮相,受到了國內外客戶的高度關注和好評;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三院AC公司在集團公司展臺舉辦智慧製造服務解決方案專場推介活動,進一步將智慧製造服務解決方案推向國際市場。

近些年,三院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進國際化各項業務開展,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在高階裝備出口、國際資本運作、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建設成果頗豐,助力祖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串聯起共同繁榮的發展之路。

矗立在院大樓外的“超越”雕塑,其造型遠看像一枚引弓待發的飛航導彈,側看像一把刺破青天的利劍,近看像一隻振翅飛翔的大鵬鳥。這個從鳳凰造型中取義的雕塑,底座上鐫刻的“團結奮進 負重拼搏 科學求實 敢為一流”,這十六字“飛航精神”在時間的印記下愈發深刻雋永。

初心·本色

1921年紅船揚帆,百年大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歷經波瀾壯闊,恰是風華正茂。1961年逐夢起航,中國的飛航事業在黨的領導下,砥礪奮進,歸來仍是少年。回看60年的發展歷程,不禁讓人問到,三院是如何從弱到強,取得今日之成就?當初一窮二白,沒有理由徐徐而進,只能“只爭朝夕”“艱苦奮鬥”。

英雄,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邁。某年秋天,型號試驗彈進場,由於申請不到專列,要想到試驗基地,只能將七八節自備車廂拖掛在西去的貨運列車上,隨行人員24小時值班,目的一是看管好運送的物資,二是隨時準備將車廂轉掛到其他列車上。在甘肅省內的一個小站上,貨車要走不同的路線,自備車廂被解除安裝在站臺上,必須轉掛到另外一列車上,可這兩列車並不在同一軌道上,小站資源有限,沒有多餘的機車協助轉運。時間緊急,試驗隊員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推火車”。於是,在黃沙彌漫的戈壁小站上,出現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十幾個 “文弱書生”喊著整齊的號子,邁著穩重的步伐,推著一節節十幾噸重的車廂緩緩前進……舉目回望,那一個個堅定的身影,是強大信念意志匯聚成一往無前的鋼鐵洪流。這個強大信念意志便是三院人的使命:科技強軍,航天報國。

生逢其時,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60年曆程中一個個光輝名字,閃耀著一代又一代飛航人的赤膽忠心。因校園裡刺眼日寇碉堡燃起小小報國心的院士黃瑞松黨齡和飛航同行,常常鼓勵大家“只要事在人為,必然大有可為”;高考報志願時將清華寫在北航下面的型號總師朱坤,屢敗屢戰迎難而上敢於勝利;從京西雲崗到鎮江大港,跋涉千里的海鷹特材黨總支書記高志強,用十年光陰拓荒追逐大飛機夢,在航空領域書寫航天傳奇。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共產黨員……截至2021年9月,三院共有黨員11186人,429個黨支部,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他們聽令而行,聞令而動,鋪展開飛航事業最美畫卷。

三院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歷史。作為航天強國建設和國防武器裝備建設的主力軍,紅色是中國飛航最鮮亮的底色,紅色基因始終是飛航事業的根脈。

60年前,昏暗的煤油燈下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們學習黨的理論;如今,院黨委和各級黨組織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車間、進班組。飛航人在黨的旗幟下前進,理想信念的火種代代賡續。

建院初期,三院政委鬱文在入院教育第一堂課上對新入職的航天人說起過這樣一段話:“你們從事的工作,是我們從來沒有做過的工作。我們從事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這就要求你們對黨、對祖國、對事業要絕對的忠誠。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上不能告訴父母,下不能告知妻兒。要做到‘活在三分院,死在雲崗村,埋到八寶山’,為祖國國防尖端事業奮鬥終生,心甘情願做一輩子無名英雄。”今天的飛航人,把黨的旗幟擎得更高更穩,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全體廣大幹部職工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兩級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以高標準、嚴要求、自覺的行動實現三院高質量發展,將初心追求轉化為履行強軍首責,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防建設、服務國計民生的生動實踐。

次次闖關奪隘,根在信仰。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動詮釋三院人愛黨報國、艱苦奮鬥的永恆價值,“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不忘初心,永葆本色,三院人不忘紅色血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三院廣大幹部職工堅持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前行智慧和力量,這片被信仰初心澆灌的沃土,已成為國防武器裝備的重鎮,正煥發著勃勃生機和活力。

1982年9月,三院成立了第一個外場試驗隊黨組織——鷹擊八號飛行試驗隊臨時黨支部。試驗隊臨時黨支部、臨時黨委的建立,實現了將三院黨工團組織的力量延伸到重大工程、重大專案和靶場試驗一線的目標。從“一切圍繞科研生產中心,一切服務科研生產中心,一切服從科研生產中心,一切有利科研生產中心,一切為了科研生產中心”的“五個一切”,到“宣傳教育思想發動保障體系”和“服務推動保障體系”的“雙保障體系”,再到推進以“凝聚人心、激勵人心、穩定人心”為內涵的“三心工程”,三院經過60年的發展不斷完善思想保障體系,真正做到哪裡有任務,黨組織就建到哪裡,隊伍走到哪裡,黨的工作就跟進開展到哪裡,發揮黨紀工團合力,共同確保任務高質量完成。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三院始終把人才工作融入中心工作,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三支隊伍能力素質,人才綜合素質有效提升。60年來,三院先後產生9名兩院院士,擁有以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央聯絡專家為代表的國家級專家15人,以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航天技術能手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140餘人。迄今共48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勵1500餘項。

航天人礪劍,劍也砥礪人才。三院圍繞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三支隊伍,大力實施“飛航英才接力計劃”,從技術部副主任成長為單位領導班子主要領導,從副主任設計師成長為總師、國家級專家,從初級技能工人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真誠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真正做到發揮人才智力優勢,真正做到“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

60年,歲月一甲子,飛航正青春。從護衛祖國藍色的萬里海疆,到為國鑄就捍衛和平的大國重器,歷經一甲子的磨礪與鑄煉,中國飛航事業不斷髮展壯大、創新超越,站在新的起點,飛航人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為建設世界一流飛航技術研究院,不忘初心,奮勇前行。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08-30

相關文章

殲-16D、無偵-7將首次亮相中國航展——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介紹空軍參加第13屆中國航展有關情況

殲-16D、無偵-7將首次亮相中國航展——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介紹空軍參加第13屆中國航展有關情況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 題:殲-16D.無偵-7將首次亮相中國航展--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介紹空軍參加第13屆中國航展有關情況 新華社記者劉濟美 空軍殲-20飛機開展飛行訓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楊軍 ...

無人機兩大明星家族集體亮相中國航展 人氣“爆棚”
來源:廣州日報 無人機兩大明星家族集體亮相中國航展 翼龍-2.彩虹-4"比翼雙飛" 9月28日,第十三屆中國航展在珠海開幕,備受矚目的翼龍-2無人機精彩完成航展首次無人機飛行表演, ...

中國航展上的“大傢伙”又來了!WJ-700無人機真機亮相

中國航展上的“大傢伙”又來了!WJ-700無人機真機亮相
今年的中國航展上,有一個"大傢伙"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它就是WJ-700無人機.雖說這是它第二次來珠海航展了,但與上次不同,這是它在今年1月份首飛之後的首次亮相. 今年展出的這架 ...

中國航天人說“99分也是不及格”,92歲“硬核奶奶”依舊很忙
最近,央視推出的特別節目<吾家吾國>,陸續對話"兩彈一星"功勳人物.陀螺及慣性導航技術專家."七一勳章"獲得者陸元九,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中央歌劇院 ...

一輩子只做計量一件事——記航天科工203所計量測試專家葉德培
在航天科工203所有這樣一批老一輩計量專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他們雖然現在已經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仍然在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仍在為他們畢生追求的國防計量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203所 ...

航天科工203所開展光頻原子鐘研究
近兩年,航天科工203所開始從事光頻原子鐘研究.光頻原子鐘採用原子(離子)的光頻率躍遷參考,是下一代原子鐘技術,穩定度和不確定度好. 根據應用方式的不同,原子鐘可分為基準鍾和守時鐘.基準鍾是" ...

宋月紅 | 百年曆史中黨對底線思維的運用和發展

宋月紅 | 百年曆史中黨對底線思維的運用和發展
底線思維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重要辯證哲學.在黨的百年曆程中,中國共產黨運用底線思維指導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宋月紅系統梳理了底線思維在各個時期的 ...

國產軍用無人機掛彈表演、殲20雙髮尾焰格外搶眼……中國航展現場大圖來啦

國產軍用無人機掛彈表演、殲20雙髮尾焰格外搶眼……中國航展現場大圖來啦
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帥氣登場. "殲20"飛行表演. "教10"飛行表演. "AG600"表演滅火本領. "翼龍2"無 ...

不到一個月時間,中美已經交鋒三次?海峽上空打響電子戰

不到一個月時間,中美已經交鋒三次?海峽上空打響電子戰
最近一段時間,美軍在南海周邊地區的偵察活動頻率大幅增加,僅在過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美軍的偵察機活動頻次就已經超過了十餘次.除了RC135W和RC135S兩款戰略偵察主力之外,還有EP3電子偵察機以及 ...

大決戰中郭汝瑰是國防部三廳廳長,咋還率部起義?他如何掌握部隊

大決戰中郭汝瑰是國防部三廳廳長,咋還率部起義?他如何掌握部隊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決定性勝利之後,蔣介石几百萬精銳嫡系主力已喪失殆盡,蔣家王朝已處於風雨飄搖 ...

工筆畫中花冠設色的三種技法,簡單易學
花冠設色技法 花冠的設色有很多不同的技法.白色花冠的染色方法,在工筆畫中常用到烘染.此外還有平塗之後分染或者分染之後平塗的方法. 冠染色技法一 1.中鋒用筆,蘸淡墨勾勒出玉蘭花的外形輪廓. 2.調淡白 ...

假期生活傷腸胃怎麼辦?中醫專家教你“三忌三宜”
"俗話"說,每逢佳節胖三斤,說的是節假日胡吃海喝對人的影響.不過胖是可見的變化,假期的放肆還會帶來一種無法直接看出來的變化--腸胃的損傷.近日,記者特邀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脾胃病科 ...

想把我唱給你聽!百年記憶中的國企經典歌曲

想把我唱給你聽!百年記憶中的國企經典歌曲
一段段激昂奔放的旋律, 奏響咱們工人有力量的建設樂章: 一串串輕快跳躍的音符, 唱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壯志豪情: 一句句動人心絃的歌詞, 抒發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 一首首氣壯山河的歌曲, 唱響央企建設 ...

60年前,這群人決定餓著肚子造導彈……

60年前,這群人決定餓著肚子造導彈……
綿綿太行山,巍巍鎮崗塔,在北京的西南郊有這樣一處神秘的地方.1957 年12 月9 日,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我軍第一個綜合性的導彈專業培訓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教導大隊,在北京長辛店外的雲崗正式成 ...

氣凝膠產業深度研究報告:崛起氣凝膠,助力碳中和

氣凝膠產業深度研究報告:崛起氣凝膠,助力碳中和
(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安證券,劉萬鵬) 1 氣凝膠:15 項世界之最齊身的材料 1931 年氣凝膠被髮明出來,由於各類性質非常極致,在過去的近百年裡一直吸 引了眾多的目光.氣凝膠憑藉極低的密度.極小的 ...

科學家精神鑄就國家脊樑

科學家精神鑄就國家脊樑
2020年9月20日,全國科普日活動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北京中國科技館揭幕,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向公眾開放.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說起科學家 ...

時速4000公里的超級高鐵?馬斯克再次挑戰黑科技,選擇與中國合作

時速4000公里的超級高鐵?馬斯克再次挑戰黑科技,選擇與中國合作
說到埃隆·馬斯克,很多人認為他是現實版的"鋼鐵俠",並對他頂禮膜拜.實際上,馬斯克的確有幾分"鋼鐵俠"的氣質,他旗下的公司,做出了很多顛覆性的產品,比如特斯拉電 ...

中國軍工只靠遼蜀陝鄂?被低估的湖南超級中央企業軍工製造有多強

中國軍工只靠遼蜀陝鄂?被低估的湖南超級中央企業軍工製造有多強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以實力雄厚的製造業為支撐,製造業中軍工產業往往代表了先進製造業的發展方向.說到中國軍工製造大省,你會想到哪些省份呢?是製造了殲10.殲2 ...

與黨同齡的科學家 | 記我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家陳敬熊院士

與黨同齡的科學家 | 記我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家陳敬熊院士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以下簡稱"採集工程")於2010年正式啟動,是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科協牽頭聯合11家部委共同實施的一項科技歷史人文工程.10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