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Nature Geoscience:FeO的超高壓相變及其對系外行星內部的啟示

Nature Geoscience:FeO的超高壓相變及其對系外行星內部的啟示

Nature Geoscience:FeO的超高壓相變及其對系外行星內部的啟示


在過去數十年裡,數以千計的系外行星被發現,其中包括許多比地球體積更大、內部溫度壓力更高的巖質系外行星。目前,大多數描述這些巖質系外行星內部成分的模型都是基於地球分層結構的縮放版本,即由矽酸鹽為主的幔包圍著鐵核。雖然這些模型便於我們理解巖質系外行星的內部結構和組成,卻忽略了大型巖質系外行星(比地球體積或質量大)中極端溫度和壓力條件所造成的物質屬性變化。例如,Unterborn and Panero(2019)認為,即便巖質系外行星的半徑很可能被限制在小於1.5倍地球半徑之內,其最大預期的核-幔邊界壓力和絕熱溫度仍可以達到630 GPa和5000K。這些極端高壓和高溫條件下系外行星內部物質的性質,實驗資料仍然非常缺乏。

FeO是巖質系外行星內部可能的重要組成礦物端元。McCammon et al.(1983)依據有限的實驗資料提出,FeO的高壓相變可以阻礙其與B1-MgO形成固溶體。而新的實驗表明,FeO和MgO在高達150GPa的地球地幔壓力下可完全混溶,此時(Mg Fe)O為B1相,並且不經歷任何結構變化(Deng et al., 2017)。但是,在更高的壓力和溫度下,FeO和MgO是否完全混溶,或者是否會發生類似McCammon等人早年提出的相分離呢?

帶著這個問題,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和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系等單位的學者,利用鐳射驅動動高壓技術,結合原位納秒X射線衍射技術,測定了FeO在超高壓和高溫條件下的晶體結構和狀態方程(Coppari et al., 2021)。該研究表明,FeO的相圖要遠比MgO複雜(圖1):除了前人得到的若干種相對低壓相之外,在300-700GPa範圍內FeO為B2相,其相變壓力遠低於MgO的B1-B2相變壓力(600GPa以上)。與此同時,相同溫壓條件下FeO的密度要遠大於MgO(圖2)。作者認為,FeO和MgO在B1-B2結構轉變壓力的差異可能影響MgO-FeO系統的混合行為,從而對2–5倍地球質量(M⊕)巖質系外行星(圖2中的白色背景)的內部結構產生重要影響。

Nature Geoscience:FeO的超高壓相變及其對系外行星內部的啟示


圖1 FeO超高壓相圖(Coppari et al., 2021)。陰影區域對應FeO不同結構的穩定域,高於300 GPa(藍色橢圓形)的資料與大型巖質系外行星的地幔條件有關(灰色曲線表示5M⊕巖質系外行星內部的溫度壓力曲線,其核-幔邊界條件約為650GPa/5500K)

Nature Geoscience:FeO的超高壓相變及其對系外行星內部的啟示


圖2 (Mg,Fe)O及其端元的壓力-密度關係(Coppari et al., 2021)。B2-FeO的密度值(藍色圓圈)與金剛石壓腔實驗得到的不同結構FeO密度值(B1:紅色三角形、正方形、右三角、菱形;B8:黃色三角形、菱形、正方形;B2:藍色正方形),陰影帶表示FeO化學計量可能變化的密度範圍;MgO的壓力-密度關係(B1:紅色點-虛線;B1/B2:紅色和藍色空心菱形);不同成分(Mg, Fe)O的壓力-密度關係 (交叉圓圈和正方形)。紅色和藍色背景表示相同結構MgO和FeO的壓力範圍。右軸顯示了巖質系外行星的不同質量尺度,左軸顯示了對應質量尺度的類地行星核-幔邊界的壓力

為了論證他們的觀點,Coppari等人進一步地採用理想混合模型試圖定量地闡明(Mg,Fe)O在超高壓下的混合特性,得到了4000K時二元MgO-FeO系統的相圖(圖3a)。可以看到,B1/B2結構共存區域存在於270GPa和600GPa之間(分別是兩端元在4000K時的B1-B2相變壓力,具體取決於成分)。紅色箭頭表示具有B1結構的代表性樣品(Mg0.6, Fe0.4)O固溶體隨壓力升高的演變路徑。在約430GPa時,固溶體分解成富含B1-MgO的相和富含B2-FeO的相,其組成隨著壓力的進一步增加而改變,如圖3a虛線所示。在530GPa以上,二元體系恢復初始組成,同時兩端元完全轉變為B2結構。這意味著鐵方鎂石的B1-B2相變是透過成分的逐漸變化進行的,B2富Fe相隨著壓力的增加而出現。這意味了巖質系外行星的核幔邊界之上,可能存在新的分層(如圖3b所示)。

作者還提出,具有B2結構區域的形成可能極大地影響該行星深部地幔的流變和動力學行為。由於B1-B2相變的發生時,陽離子的配位數由6增加到8,導致其擴散速率大幅增加,從而降低了空位擴散的能壘,將增強其擴散蠕變性。因此,從B1結構到B2結構的轉變可能導致粘度大幅下降,最高可達100倍或更多(甚至達到10,000倍)。最近的地球流變學模型也認為富Fe的(Mg,Fe)O比鐵方鎂石具有更低的粘度(Reali et al., 2019)。由於超高壓條件下富Fe的B2相粘度的明顯降低,聯絡到最近的地球動力學模擬(Shahnas et al., 2018),作者推斷大型巖質系外行星的深部地幔可能在核幔邊界附近形成分層對流,這對行星熱和動力學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Nature Geoscience:FeO的超高壓相變及其對系外行星內部的啟示


圖3 MgO-FeO二元系相圖和5M⊕巖質系外行星的內部結構(Coppari et al., 2021)。(a)隨著壓力的增加,含60%MgO的(Mg,Fe)O固溶體的B1-B2相轉變過程。在400GPa以上,最初的B1-(Mg, Fe)O固溶體按照紅色虛線分解成富含B1-Mg和富含B2-Fe的組分。(b)根據圖a描繪出的5M⊕巖質系外行星地幔的示意圖(Bm: 布里基曼石; pPv:後鈣鈦礦),紅線顯示了這種類似地球成分的行星的壓力分佈

Coppariet al. (2021)的研究,表明行星內部物質的超高溫高壓性質可能會極大地影響系外行星的內部結構。當然,該研究主要還是基於其新的高溫高壓實驗資料對系外行星內部做的模式化探討。未來新的深空探測資料將對行星的結構和物質組成給出更多約束,在這些約束下將對實驗、模擬和建模工作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戰,不斷推動人們越來越深入地認識行星及其演化規律。

Nature Geoscience:FeO的超高壓相變及其對系外行星內部的啟示


主要參考文獻

Coppari F, Smith R F, Eggert J H, et al.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aphase transition in magnesium oxide at exoplanet pressures[J]. NatureGeoscience, 2013, 6: 926-929.

Coppari F, Smith R F, Wang J, et al. Implications of the iron oxidephase transition on the interiors of rocky exoplanets[J]. NatureGeoscience, 2021, 14: 121-126.

Deng J, Lee K K M. Viscosity jump in the lower mantle inferred frommelting curves of ferropericlase[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8: 1997.

McCammon C A, Ringwood A E, Jackson I. Thermodynamics of the systemFe-FeO-MgO at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nd a model for formation of theEarth’s core[J].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1983, 72:577-595.

Reali R, Jackson J M, Van Orman J, et al. Modeling viscosity of (Mg,Fe)O at lowermost mantle conditions[J]. 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Interiors, 2019, 287: 65-75.

Shahnas M H, Pysklywec R N,Yuen D A.Penetrative convection in super-Earth planets: consequences of MgSiO3postperovskite dissociation transi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super-Earth GJ 876d[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2018,123:2162-2177.

Unterborn C T, Panero W R.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limits oflikely rocky exoplanet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2019, 124(7): 1704-1716.

(撰稿:牛笑光,張志剛/地星室)

校對:張騰飛、姜雪蛟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8-19

相關文章

Nature Geoscience:早期火星的多期變暖、氧化和地球化學轉變的耦合模式

Nature Geoscience:早期火星的多期變暖、氧化和地球化學轉變的耦合模式
Nature Geoscience:早期火星的多期變暖.氧化和地球化學轉變的耦合模式 類地行星的大氣成分和演化主要分原始大氣和次生大氣.原始大氣來自行星形成過程中吸積的宇宙物質,以氫氣(H2)和氦氣( ...

Nature Geoscience:侵蝕作用控制下矽酸鹽、碳酸鹽和硫化物風化對二氧化碳釋放的影響

Nature Geoscience:侵蝕作用控制下矽酸鹽、碳酸鹽和硫化物風化對二氧化碳釋放的影響
NG:侵蝕作用控制下矽酸鹽.碳酸鹽和硫化物風化對二氧化碳釋放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被認為受到大陸風化及其調控下的碳迴圈的影響.矽酸鹽巖風化消耗大氣二氧化碳,而碳酸鹽和硫化物風化在地質歷史時間尺度是大氣二 ...

一個公式推出的氣候災害影響?丨大氣悟理

一個公式推出的氣候災害影響?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 也 ...

地球可能已被外星系觀察多年
撰文:NADIA DRAKE 如果我們和外星生物共享銀河系,那他們就無法觀測到地球凌日現象,除非他們生活在像銀河系這樣的恆星系統中. 開普勒-186f是在適居帶內發現的第一顆巖質系外行星,適居帶是行星 ...

尋找另一個地球

尋找另一個地球
|作者:賙濟林† 劉慧根 謝基偉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本文選自<物理>2021年第3期 摘要 系外行星尤其是宜居行星的搜尋與刻畫,是天文學研究的熱點前沿問題.尋找另一個地球,是 ...

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增速回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我國科學家突破人工合成澱粉技術 | 一週科技導讀

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增速回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我國科學家突破人工合成澱粉技術 | 一週科技導讀
來源:環球科學.科研圈.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國家統計局.新華社等 火星大小限制了其表面水的留存 來源:PNAS 近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指出,火星的大小限制了 ...

毛淑德:一些天文學軼事

毛淑德:一些天文學軼事
如今,中國天文正努力向前,走上世界舞臺 | 圖源:pixabay.com 導 讀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中國先民對於宇宙的好奇與探索古已有之,中國天文也曾有過輝煌燦爛的歷史,擁 ...

Nature Communications:雪球地球時期生命存續之謎新解

Nature Communications:雪球地球時期生命存續之謎新解
Ross Mitchell等-NC:雪球地球時期生命存續之謎新解 雪球地球是地球經歷過的最極端的氣候事件.當今冰蓋只出現在位於高緯度的大陸比如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與之相反,雪球地球顧名思義,意味著整個地 ...

《Nature Commun》:化學鍵在結晶和玻璃化動力學方面的潛力

《Nature Commun》:化學鍵在結晶和玻璃化動力學方面的潛力
控制材料在晶體和玻璃相之間的狀態,已經促進了許多現實世界的應用.然而,結晶和玻璃化動力學的設計規則,仍然缺乏預測能力. 在此,來自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Matthias Wuttig等研究者,利用泵浦探針 ...

浙大爆發!8篇Nature!8篇Science

浙大爆發!8篇Nature!8篇Science
自2021年以來(截至2021年10月7日) 以浙江大學作為通訊單位的研究團隊 在Nature和Science兩大世界頂刊上 已發表了16項研究成果 如此密集的高水平論文發表著實令人驚歎 快看看究竟是 ...

蟄伏7年,一天發兩篇Nature!原來是“天才少年”的學弟……

蟄伏7年,一天發兩篇Nature!原來是“天才少年”的學弟……
近日,一則學術圈的訊息驚動了網友. 9月1日,中科大少年班2011級學生周昊欣,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雜誌發表兩篇正刊.他向全世界展現了他在菱面體三層石墨烯方面的重磅研究成果. 周昊欣的 ...

Nature:從鋰同位素來看地球歷史上碳和矽迴圈演化

Nature:從鋰同位素來看地球歷史上碳和矽迴圈演化
Nature:從鋰同位素來看地球歷史上碳和矽迴圈演化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太陽亮度.大氣氧濃度和地殼化學演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在過去 35 億年大部分時期地球表面一直保持著氣候溫和(Jaffré ...

Nature communications:地幔溫度和板塊厚度對板內火山活動的全球影響

Nature communications:地幔溫度和板塊厚度對板內火山活動的全球影響
Nature communications:地幔溫度和板塊厚度對板內火山活動的全球影響 地幔對流是地球內部的重要動力學過程,是板塊構造.大陸形成和漂移.火山作用.地震和造山運動的根本原因(Lowman ...

Nature:大洋轉換斷層處的拉張構造與兩階段地殼增生

Nature:大洋轉換斷層處的拉張構造與兩階段地殼增生
Nature:大洋轉換斷層處的拉張構造與兩階段地殼增生 轉換斷層是三種基本的板塊邊界之一,全球總長度超過48000 km(Bird, 2003),它們的發現為板塊構造理論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Wil ...

Nature:中國發現世界級天文和行星光學臺址——冷湖

Nature:中國發現世界級天文和行星光學臺址——冷湖
Nature:中國發現世界級天文和行星光學臺址--冷湖 地基光學觀測一直是天文學和行星科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探測手段.從1609年伽利略首次將自制的光學望遠鏡對準星空開始,天文和行星光學望遠鏡的口徑從幾釐 ...

能精密控制到0.05MPa,工作壓力為400MPa超高壓泵站是什麼概念?

能精密控制到0.05MPa,工作壓力為400MPa超高壓泵站是什麼概念?
科研工作中,經常用到非常非常高的壓力,而且還能進行精密控制壓力的超高壓泵站,這些所謂的超高壓和精密控制壓力,是什麼概念呢? 比如下圖的工作壓力為400MPa的電動泵站,能進行0.05MPa的穩壓控制, ...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90後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90後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
澎湃新聞記者 劉航 近日,一則"蟄伏七年"的青年研究者連發兩篇<Nature>的訊息引發網友關注. 事件的主人公是生於1992年的周昊欣,他在9月1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 ...

《Nature》重磅研究:吃水果太多,竟然會餵養癌細胞

《Nature》重磅研究:吃水果太多,竟然會餵養癌細胞
閱讀前請點選"關注",每天都會定時傳送健康資訊,讓覓健陪您一起添增勇氣,擁抱愛,抗癌路上不孤單- 果糖,廣泛存在於水果.蜂蜜之中,曾被認為是很健康的糖類. 然而,研究表明,果糖的過 ...

北大《Nature》:攻克一項有機化學領域重大科學難題

北大《Nature》:攻克一項有機化學領域重大科學難題
芳環作為有機分子骨架最基本的結構之一,廣泛存在於藥物分子和化工原料之中.然而,由於其 共軛和穩定的環狀結構,芳環的選擇性開環斷裂轉化一直面臨著鍵能高(147 kcal/mol).活性低和選擇性難以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