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Nature:大洋轉換斷層處的拉張構造與兩階段地殼增生

Nature:大洋轉換斷層處的拉張構造與兩階段地殼增生

Nature:大洋轉換斷層處的拉張構造與兩階段地殼增生


轉換斷層是三種基本的板塊邊界之一,全球總長度超過48000 km(Bird, 2003),它們的發現為板塊構造理論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Wilson, 1965)。根據斷層所切穿的地殼型別,轉換斷層可分為大洋與大陸兩類。大洋轉換斷層形成於兩個平行的擴張洋脊區段之間,沿著它們,年齡不同的大洋岩石圈彼此相對滑動(圖1;Ito,2021),具有典型的走滑性質。大洋轉換斷層及其相連的破裂帶在協調構造板塊的水平運動、建立洋脊與海溝聯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Hensen et al., 2020)。同時,大洋轉換斷層也是地震活躍帶,常伴有大地震或海嘯的發生,例如,2012年的蘇門答臘-沃頓盆地地震(M8.6)和1941年的大西洋Gloria地震(M8.4)都發生在與大洋轉換斷層相連的破裂帶上(Hensen et al., 2020)。因此,大洋轉換斷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Nature:大洋轉換斷層處的拉張構造與兩階段地殼增生


圖1 大洋轉換斷層示意圖 (Ito, 2021)。兩條平行的紅色粗線代表擴充套件洋脊,藍色區域代表轉換斷層變形區。Grevemeyer et al.(2021)的模擬結果發現該區域既遭受剪下又遭受拉張,後者造成了轉換變形區更深的水深

在板塊構造原本的框架中,轉換斷層處構造板塊的物質既不生成,也不消減。近期,來自德國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Grevemeyer及其合作者在Nature上發表了文章(Grevemeyer et al., 2021),更新了我們對大洋轉換斷層的傳統認識。作者研究發現:洋中脊處新生的洋殼在轉換變形區(圖1中的藍色區域)遭受了傾斜拉張減薄,當它們穿過相鄰的洋脊時又被第二期岩漿作用所加厚。據此他們提出:轉換斷層造成了洋殼的拉張和兩階段增生,在塑造海底形態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並非如傳統板塊構造認為的轉換斷層只是保守型板塊邊界。

Grevemeyer等收集並分析了全球41個大洋轉換斷層系統的高解析度多波束海底地形資料,發現轉換變形區(轉換峽谷)的水深都顯著大於域外的破裂帶(多達1.6km;圖2)。這種快速的水深變淺與傳統觀點,即洋殼隨著年齡的增大其水深不斷增加相矛盾。在進一步分析轉換峽谷水深與洋脊擴張速率之間的關係之後,他們發現:在慢速(20-55mm/yr)或超慢速(<20mm/yr)擴張洋脊處形成的轉換峽谷水深最大,而在快速(55-140mm/yr)擴張洋脊處形成的轉換峽谷水深最小。換句話說,轉換峽谷的深度與轉換斷層兩側的洋殼年齡的差異有關,年齡差異越大,轉換峽谷越深,反之亦然。為了解釋這一現象,Grevemeyer等利用開源的計算地球動力學程式ASPECT(Kronbichler et al., 2012)開展了三維數值模擬實驗。數值模擬基於粘-塑性流變模型開展,透過在模型的上表面施加一個走滑型的速度邊界條件來驅動模型的演化。模擬結果顯示,轉換斷層處的板塊邊界隨著深度不斷傾斜,由此引發了水平伸展(圖3)。伸展導致了轉換變形區岩石圈的減薄和水深的加深,伸展和加深量隨著轉換斷層兩側洋殼年齡的差異的增加而增大。由於擴張速率越慢,轉換斷層兩側洋殼年齡相差越大,因此,模擬結果合理地解釋了轉換變形區水深加深及其與洋脊擴充套件速率的關係。Grevemeyer等的模型並沒有模擬岩漿與熔流體作用(Chen and Faccenda,2019),作者將從轉換變形區到破裂帶水深變淺的現象歸因於相鄰洋脊的岩漿充填與再造,主要依據是域外平行於臨近洋脊的一系列J型脊、圓形火山穹隆以及其他山丘狀的地形特徵(圖2中的橢圓區域)。類似的J型脊之前在中快速擴張洋脊附近已有報道(Lonsdale, 1986; Fornari et al., 1989),但是Grevemeyer等在所有型別的擴張洋脊都發現有這樣的地形特徵,作者認為轉換變形區與破裂帶之間的水深變淺現象與擴張速率無關。

Nature:大洋轉換斷層處的拉張構造與兩階段地殼增生


圖2 不同擴張速率的洋脊與轉換斷層相交處的水深(Grevemeyer et al., 2021)。(a)洋脊、轉換斷層及破裂帶之間幾何接觸關係的示意圖;(b)東太平洋海隆北部的Eastern Clipperton洋脊,代表快速擴張洋脊(103mm/yr);(c)東南印度洋脊處的Vlamingh轉換斷層-洋脊系統,代表中速擴張洋脊(63mm/yr);(d)南大西洋東段的洋脊-轉換斷層系統,代表慢速擴張洋脊(32.8mm/yr);(e)西南印度洋脊北部的Marion轉換斷層-洋脊系統,代表超慢速擴張洋脊(16.5mm/yr);(f )西南印度洋脊南部的Atlantis II轉換斷層-洋脊系統,代表超慢速擴張洋脊(14.8mm/yr)。黑色點線指示擴充套件洋脊的軸,實線(黑或白)表示轉換變形區,虛線(黑或白)代表破裂區,黑色橢圓指示域外破裂區發育的J型脊、火山錐或圓丘

Nature:大洋轉換斷層處的拉張構造與兩階段地殼增生


圖3 洋脊-轉換斷層相互作用的數值模擬(Grevemeyer et al., 2021)。彩圖顯示的是粘度結構。轉換斷層兩側大洋板塊年齡的差異造成了強度的非對稱性,這導致轉換邊界往下不斷傾斜。綠線表示板塊在不同深度上的邊界,灰色箭頭代表地幔流動的方向,流速大小正比於箭頭的長短

Grevemeyer等人的發現和解釋更新了我們對大洋轉換斷層的認知,但其中某些結論仍然有待進一步檢驗和審視。例如,(1)轉換變形區發生的地震主要走滑性質的,並非是張性的(見Ito, 2021及其引文);(2)重力測量顯示在慢速擴張洋脊附近洋殼並未增厚(Gregg et al., 2007);(3)相鄰洋脊處產出的岩漿如何在外側形成一系列平行於洋脊的J型脊仍然不清楚。此外,作者也未探討大洋轉換斷層如何形成的問題(Gerya, 2010, 2016)。未來轉換斷層研究的突破將有賴於更詳細的海底觀測、更多洋脊附近岩石樣品的獲取和地球化學分析以及更切實際的動力學模擬研究。

Nature:大洋轉換斷層處的拉張構造與兩階段地殼增生


主要參考文獻

Bird P. An updated digital model of plateboundaries[J].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2003, 4(3).

Chen L, Faccenda M. Subduction‐induced upwelling ofa hydrous transition zone: Implications for the Cenozoic magmatism in northeastChina[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2019, 124(11):11489-11504.

Gerya T. Dynamical instability produces transform faults atmid-ocean ridges[J]. Science, 2010, 329(5995): 1047-1050.

Gerya T V. Origin, evolution, seismicity, and models of oceanic andcontinental transform boundaries[M]//Plate Boundaries and Natural Hazards. AGUGeophysical Monograph Series, 2016, 219: 39-76.

Gregg P M, Lin J, Behn M D, et al. Spreading rate dependence ofgravity anomalies along oceanic transform faults[J]. Nature, 2007, 448(7150):183-187.

Grevemeyer I, Rüpke L H, Morgan J P, et al. Extensional tectonics and two-stagecrustal accretion at oceanic transform faults[J]. Nature, 2021, 591(7850):402-407.

Hensen C, Duarte J C, Vannucchi P, et al. Marine transform faultsand fracture zones: a joint perspective integrating seismicity, fluid flow andlife[J].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2019, 7: 39.

Ito G. Oceanic fault zones reconstructed[J]. Nature, 2021, 591:376-377.

Kronbichler M, Heister T, Bangerth W. High accuracy mantleconvection simulation through modern numerical methods[J]. Geophysical JournalInternational, 2012, 191(1): 12-29.

Wilson J T. A new class of faults and their bearing on continentaldrift[J]. Nature, 1965, 207(4995): 343-347.

(撰稿:陳林/岩石圈室)

校對:張騰飛、姜雪蛟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7-08

相關文章

以色列X95突擊步槍 能在步槍和衝鋒槍之間隨意轉換的模組化槍械

以色列X95突擊步槍 能在步槍和衝鋒槍之間隨意轉換的模組化槍械
如果只以為以色列最出名的槍械就是沙漠之鷹,那就表示你真的有點孤陋寡聞了,作為有名的武器生產國,該國的不少槍械武器都一度成為軍事愛好者或發燒友關注的目標,就比如這一款IWI公司推出的可以在衝鋒槍和自動步 ...

電飯煲不給力?高壓鍋太危險?二合一產品或許能解決我們的痛點

電飯煲不給力?高壓鍋太危險?二合一產品或許能解決我們的痛點
前言 廚房電器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更新換代,已經湧現出不少幸福感爆棚的產品.說到幸福感,不少人第一反應或許就是洗碗機和垃圾處理器,其實有這麼一個每天都在用的電器可能被我們忽視了,它的幸福度不亞於前兩者.它 ...

日本把領海寬度設為3海里,中國多了3條進出太平洋的通道

日本把領海寬度設為3海里,中國多了3條進出太平洋的通道
領海是指與一國海岸線或內海相鄰的一定範圍的海域.劃定領海時,首先要確定一條線,這條線就是領海基線.領海基線的確立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正常基線,以海水退潮線為準,海岸平直的國家大多采取這種方式.二是直線 ...

特斯拉model3分享:家用車不建議,但能取悅自己

特斯拉model3分享:家用車不建議,但能取悅自己
作為一位普通SUV燃油車90後二線城市車主,對於新能源汽車一直都有念想.一是處於私心,年輕人永遠都想嘗試新事物.二是出於養車費用角度出發,持續上漲的油價與電價的相比,實在差別較大. 有幸拿到model ...

GRL: 密集地震臺陣噪聲成像揭示青藏高原東北緣地殼流通道前緣

GRL: 密集地震臺陣噪聲成像揭示青藏高原東北緣地殼流通道前緣
趙盼盼等-GRL: 密集地震臺陣噪聲成像揭示青藏高原東北緣地殼流通道前緣 新生代以來,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隆升.擴充套件和垮塌的地球動力學機制一直存在認識和 ...

我國智慧農機的研究進展與無人農場的實踐

我國智慧農機的研究進展與無人農場的實踐
2012 年中央一號文提出,要突出農業科技創新重點,在精準農業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017 年中央一號文提出,要實施智慧農業工程.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是現代農業的高階形式.智慧農業是以 ...

31次提到中國?加拿大兩黨各執一詞,對華態度出現分歧

31次提到中國?加拿大兩黨各執一詞,對華態度出現分歧
近期,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大選已進入衝刺階段,兩大黨派之間的交鋒也日趨白熱化.不過,從兩黨的爭論內容看,本次大選的焦點似乎在中國. 反對黨的歇斯底里 由於加拿大在"孟晚舟事件"中扮演了 ...

與其“超公價”買炒貨,不如看看這幾隻正裝表

與其“超公價”買炒貨,不如看看這幾隻正裝表
[腕錶之家 鐘錶技術] 運動表熱炒,正裝表冷門的市場環境,帶來了一個額外的好處,正裝表更易於入手.有玩家可能會說,正裝表上手沒有識別度呀,正裝表不炫酷呀.的確,簡單款正裝表,都是兩針表.三針表,上手不 ...

十月開門紅,資金尾盤抄底,A股下週要爆發?
A股今日(10月8日)迎來節後首個交易日,滬指小幅上漲0.67%,深指漲0.73,創業指數跌0.04%,都是高開低走的形態為主.截至收盤,滬指漲0.67%報3592.17點,深成指漲0.73%報144 ...

大自然的紅色戀曲 礦晶色彩的秘密

大自然的紅色戀曲 礦晶色彩的秘密
文章轉載自"地球雜誌" 威爾遜1994年畫的甜蜜之家菱錳礦 供圖/劉光華 大自然有一種美麗的風情並不易見到. 它,既普通到奠基我們腳下的沃土, 又珍稀於埋藏地下深處, 雖然它的組分 ...

外伶仃島觀山海

外伶仃島觀山海
如果讓我推薦一個可以登山的海島,外伶仃島一定是首選.客居"百島之市"十五年,這裡早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在去過的幾個海島裡,僅就登山而言,外伶仃島是我心中的不二之選. 柳暗花明,一次 ...

將立方體加倍-倍立方米問題

將立方體加倍-倍立方米問題
將立方體加倍 希臘數學中有三個經典問題,它們在幾何學的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問題是圓的平方,立方體的倍和一個角度的三倍.雖然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但我們選擇在單獨的條款中審查它們.本文研究了 ...

如何測量撞進太平洋的那顆直徑約七千公里小行星的周長
大家見到恐龍化石巨大的骨架只有驚歎,從不會去思考為什麼恐龍為什麼可以長到八十噸重,那時因為恐龍時代的地球較小,因為大約直徑七千公里的小行星和地球合併以後地球引力增大的環境中不適合巨大動物的生存. 直徑 ...

GJI:東南亞海洋與大陸型地殼Lg波衰減測量及其構造演化意義

GJI:東南亞海洋與大陸型地殼Lg波衰減測量及其構造演化意義
羅毅等-GJI:東南亞海洋與大陸型地殼Lg波衰減測量及其構造演化意義 區域震相Lg波主要在大陸型地殼內傳播,因而Lg波衰減通常用於大陸地區地殼衰減成像和構造演化研究.當遇到海洋路徑時,Lg波的傳播通常 ...

Nature:從鋰同位素來看地球歷史上碳和矽迴圈演化

Nature:從鋰同位素來看地球歷史上碳和矽迴圈演化
Nature:從鋰同位素來看地球歷史上碳和矽迴圈演化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太陽亮度.大氣氧濃度和地殼化學演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在過去 35 億年大部分時期地球表面一直保持著氣候溫和(Jaffré ...

GCA:新特提斯軟流圈的不均一性及再迴圈的古老大洋地幔

GCA:新特提斯軟流圈的不均一性及再迴圈的古老大洋地幔
劉通等-GCA:新特提斯軟流圈的不均一性及再迴圈的古老大洋地幔 軟流圈是地球內部一個"承上啟下"的圈層.軟流圈地幔在大洋中脊被動上湧而發生減壓熔融,形成的熔體向上抽取進入岩漿房並經 ...

Nature Geoscience:早期火星的多期變暖、氧化和地球化學轉變的耦合模式

Nature Geoscience:早期火星的多期變暖、氧化和地球化學轉變的耦合模式
Nature Geoscience:早期火星的多期變暖.氧化和地球化學轉變的耦合模式 類地行星的大氣成分和演化主要分原始大氣和次生大氣.原始大氣來自行星形成過程中吸積的宇宙物質,以氫氣(H2)和氦氣( ...

Nature Geoscience:侵蝕作用控制下矽酸鹽、碳酸鹽和硫化物風化對二氧化碳釋放的影響

Nature Geoscience:侵蝕作用控制下矽酸鹽、碳酸鹽和硫化物風化對二氧化碳釋放的影響
NG:侵蝕作用控制下矽酸鹽.碳酸鹽和硫化物風化對二氧化碳釋放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被認為受到大陸風化及其調控下的碳迴圈的影響.矽酸鹽巖風化消耗大氣二氧化碳,而碳酸鹽和硫化物風化在地質歷史時間尺度是大氣二 ...

重大突破!南大物理見刊Nature:劉曉峻、程營課題組首次實現非厄米拓撲耳語迴廊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劉曉峻教授和程營教授課題組首次基於碳奈米管(CNT)薄膜的熱聲效應提出了一種構建等效聲學增益介質的新機制,並實現了受拓撲保護的新型非厄米耳語迴廊,獲得了對不同手性聲波迴廊模式的精準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