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武
聯發科給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一家手機晶片公司,實際聯發科的業務是多元化的,以2021年2季度為例,手機所佔收入比例為57%,智慧裝置包括車載、IoT、ASIC(主要是網路與伺服器領域)和計算(主要是人工智慧晶片)佔收入比例為22%,智慧家庭佔14%,功率晶片佔7%。聯發科已經是全球第四大IC設計公司,預計2021年收入大約150億美元。
聯發科車載領域產品代號黃山,聯發科於2016年開始研發車載晶片,一度是獨立的事業部,2020年9月併入智慧裝置事業部。主要產品一個是與吉利合作的產品,另外一個是針對座艙的MT2712,還有針對超短距離毫米波雷達的MT2706,針對TCU的MT2731。目前MT2712進展比較快。採用MT2712的廠家主要有大眾、現代、奧迪,合作Tier1有三星哈曼、LG電子、偉世通。大眾的MIB 3 Regio版車機就是採用MT2712,2020年主要是用在南美地區,2021年下半年拓展到北美地區,合作Tier1是偉世通。與LG的合作主要是印度的現代與起亞中檔車型,與三星哈曼的合作主要是奧迪的後排遙控系統,未來會進一步拓展,可能會涵蓋虛擬後視鏡。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大眾為巴西市場開發的小型SUV即TAOS和NIVUS,採用MIB3 REGIO。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雖定位低端,但為了提升競爭力,大眾採用了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和10英寸中控大屏,反觀在中國即使帕薩特高配型號也未有如此豪奢。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定位低端產品,自然要拼命節約成本,因此採用了螢幕與車機一體的設計。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這是與螢幕連線的PCB板,上面有一顆Cypress的觸控晶片。
主機板正面照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左邊上面是一片Marvell的88Q5050的車載交換機晶片,雖定位低端,但OTA也是不可或缺,並且使用了標準車規級TSN乙太網交換機晶片,而不是老式的EAVB乙太網交換機晶片,如特斯拉用的88E6321。下面是一片MCU,自然是瑞薩的RH850,幾乎壟斷座艙。白色最大的晶片是聯發科的MT2712,左邊是美光的EMMC,右邊是LPDDR,估計容量只有1GB。往上有簡單的AM/FM收音晶片。
車機背板接線圖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背板非常簡潔,一個USB介面,一個GPS天線介面,一個AM/FM天線介面,一個訂做的多功能介面,可以看到該有的功能一個不少,包括語音識別及控制、倒車影像、針對歐洲市場的緊急呼叫e-call。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高速資料介面,雖然是一款低端小型SUV,但一樣支援多種USB,還支援蘋果的CarPlay,跟豪華車不分伯仲。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在豪華車如賓士S、寶馬7系和奧迪A8的後排,可選三座與兩座,兩座的中央扶手位置有一塊類似iPad的小裝置,稱之為後排遙控器,也可以取出,用於後排乘客遙控座椅、空調和螢幕。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奧迪稱這個遙控器為SCON2,它幾乎可以做到前排能做到的所有功能。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SCON2功能豐富,包括調節座椅及燈光、播放媒體、選擇收音、打電話、聲音設定等等。
這是做電磁測試時候的SCON2的樣子。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背部有奧迪和三星哈曼的標籤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顯示屏是凌巨的,是為奧迪訂做的顯示屏,尺寸為5.66英寸,型號GPM1866A。
顯示屏拆開後的樣子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給MT2712來個特寫,周邊包括兩片美光的LPDDR和一片三星的EMMC,還有一片NXP為MT2712做電源管理的晶片。MCU是NXP的熱門缺貨產品FS32K。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未來聯發科和高通一樣也是將膝上型電腦和車機產品線合二為一,高通的SA8195P就是針對膝上型電腦領域驍龍8Cx的車規版,聯發科與之對應的是MT8195也主打膝上型電腦領域,6奈米工藝比SA8195P的7奈米要先進一點,CPU方面,聯發科擁有優勢,GPU則是高通強項,不過AMD將與聯發科合作,彌補GPU劣勢。
未來車機領域,聯發科與高通也會展開激烈競爭。
更多佐思報告
佐思 2021年研究報告撰寫計劃
    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鏈全景圖(2021年9月版)
| 主機廠自動駕駛 | 汽車視覺(上) | 高精度地圖 | 
| 商用車自動駕駛 | 汽車視覺(下) | 高精度定位 | 
| 低速自動駕駛 | 汽車模擬(上) | OEM資訊保安 | 
| ADAS與自動駕駛Tier1 | 汽車模擬(下) | 汽車閘道器 | 
| 汽車與域控制器 | 毫米波雷達 | APA與AVP | 
| 域控制器排名分析 | 車用鐳射雷達 | 駕駛員監測 | 
| 鐳射和毫米波雷達排名 | 車用超聲波雷達 | 紅外夜視 | 
| E/E架構 | Radar拆解 | 車載語音 | 
| 汽車分時租賃 | 充電基礎設施 | 人機互動 | 
| 共享出行及自動駕駛 | 汽車電機控制器 | L4自動駕駛 | 
| EV熱管理系統 | 混合動力報告 | L2自動駕駛 | 
| 汽車功率電子 | 汽車PCB研究 | 燃料電池 | 
| 無線通訊模組 | 汽車IGBT | 汽車作業系統 | 
| 汽車5G | 汽車線束 | 線控底盤 | 
| 合資品牌車聯網 | V2X和車路協同 | 轉向系統 | 
| 自主品牌車聯網 | 路側智慧感知 | 模組化報告 | 
| 商用車車聯網 | 汽車智慧座艙 | 車載顯示 | 
| 商用車ADAS | 座艙多屏與聯屏 | 智慧後視鏡 | 
| Tier1智慧座艙(上) | 智慧座艙設計 | 汽車照明 | 
| Tier1智慧座艙(下) | 座艙SOC | 汽車座椅 | 
| 汽車數字鑰匙 | TSP廠商及產品 | HUD行業研究 | 
| 汽車雲服務平臺 | OTA研究 | 汽車MCU研究 | 
| AUTOSAR軟體 | 智慧停車研究 | 感測器晶片 | 
| 軟體定義汽車 | Waymo智慧網聯佈局 | ADAS/AD主控晶片 | 
| T-Box市場研究 | 自動駕駛法規 | ADAS資料年報 | 
| T-Box排名分析 | 智慧網聯和自動駕駛基地 | 汽車鎂合金壓鑄 | 
| 乘用車攝像頭季報 | 智慧汽車個性化 | 飛行汽車 | 
| 專用車自動駕駛 | 農機自動駕駛 | 礦山自動駕駛 | 
| 港口自動駕駛 | 自動駕駛重卡 | 無人接駁車 | 
| 汽車VCU研究 | 汽車多模態互動 | 
「佐思研究月報」
ADAS/智慧汽車月報 | 汽車座艙電子月報 | 汽車視覺和汽車雷達月報 | 電池、電機、電控月報 | 車載資訊系統月報 | 乘用車ACC資料月報 | 前視資料月報 | HUD月報 | AEB月報 | APA資料月報 | LKS資料月報 | 前雷達資料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