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窺見科學意義的極好門徑

窺見科學意義的極好門徑


楊鍾健與巴伯、舒爾茨在內布拉斯加大學博物館參觀(1944年)。資料圖片

窺見科學意義的極好門徑
窺見科學意義的極好門徑


“楊鍾健遊記集”

楊鍾健著

遊記是一種特殊而重要的體裁,特殊人物在特殊時期的遊記,往往能夠反映一個時代的側面。楊鍾健先生是我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恐龍研究專家,被業內尊為“中國恐龍之父”。除專業研究之外,他涉獵豐富,不僅精通英語、德語,還熟悉拉丁文和希臘文,熱愛詩詞和散文寫作,在長期的野外考察過程中,非常重視記錄自己的所行、所見、所思和所想。他一生所作七部遊記,分別為《去國的悲哀》《西北的剖面》《剖面的剖面》《抗戰中看河山》《新眼界》《國外印象記》《訪蘇兩月記》。這些記錄的“剖面”,此中含義一為實際觀察到的地層剖面,反映其地質構造和科學內涵;另一則為人生的剖面。三聯書店此次將其合併為三本出版,以饗讀者。

《去國的悲哀》是楊鍾健第一部遊記,記述了1923年去德國留學以及歸來的經歷。旅途從故鄉陝西華縣出發,經北京、上海,以海路赴歐,在船上途經中國香港、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到達歐洲之後,在慕尼黑、巴黎、柏林、倫敦、瑞士遊歷博物館以及做地質考察,後從慕尼黑取陸路經維也納、華沙和莫斯科,再由西伯利亞入東三省而歸國。前後歷時近五年。年輕時的楊鍾健,求學之餘喜歡參觀歐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大學,對歐洲科學人文的發達、人民的外貌和精神狀態,都感到新奇。而國外國內雲泥之別的境況,也令他備受刺激。誠如他所言,此次旅程充滿了“欣喜和悲慼”,並不能完全融入求學旅途的歡樂,也不能完全暢懷。楊老一方面對國內情勢終抱樂觀態度,但同時也對勝利的一日何時到來充滿未知感。他一方面認識到中國大力發展科研、科普宣傳的必要,但同時又以自己不過得一博士“虛銜”自卑,時常有“百無一用是書生”之慨。這種心情為此書帶來一種時代的沉重感,的確與書名中“悲哀”二字緊緊相扣。

該書於1929年初版時,得到諸多朋友的支援。包括封面的繪圖者姬德鄰先生,以及為本書作序並畫插畫、題寫卷首詩的王德崇先生。他於1925年考入北京大學後,與楊鍾健相識於“共進社”,任《共進》刊物主編,一起積極宣傳馬列主義,痛斥軍閥。1939年在美國獲得經濟學博士後回國,在農業經濟學術研究上有較深的造詣,著有《農場管理學》等。他自幼聰敏好學,是一位進步青年,且頗有膽識勇氣。楊鍾健先生與之交情甚篤,視其為“相知”。《去國的悲哀》前面幾部分即是以寫給王德崇的信件的形式呈獻給讀者的。字裡行間可見二人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默契。

書中提及與作者有交誼的人物,皆為一時之秀。在此,舉一人為例。孫雲鑄先生為我國古生物學的奠基人,20世紀20年代留學於德國哈勒大學,1927年,與楊老在哈爾茨地質旅行途中相會,二人計劃成立中國古生物學會。此實為我國古生物學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楊老寫完《去國的悲哀》,將稿件交與北平平社編輯出版,就又出發了。他受翁文灝先生囑託,去往山西西部、陝西北部一帶旅行調查三個月,又去東三省不到一月,然後參加中美考察團前往內蒙古二連浩特東部一帶,最後是參加中法科學考察團,由張家口出發一直向西到吐魯番、烏魯木齊,然後取道西伯利亞回到北平。楊老將這四次旅行的經過和感受記錄下來,彙集成冊,取名“西北的剖面”,由翁文灝作序,於1932年出版。楊老稱“幾乎上自天時,下至地理,乃至人世滄桑,世態炎涼等等”,無一不“或深或淺地切剖一下”。值得一提的是,中美考察團和中法科考團這兩次中外合作考察專案,在歷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楊老作為親身經歷者記錄的詳情,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剖面的剖面》記錄了楊鍾健先生於1932—1936年在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和兩廣等地所進行的地質、古生物考察和調查活動。楊老照以前一樣,將旅途中所觀察、感悟到的內容記述下來,成為一部遊記。何為剖面?正如翁文灝在序中所說,“就是把我們所要研究的事物解剖開來”。關於此遊記的內容,楊老概括有三:第一記地質知識,第二記沿途風景,第三記民俗風物。特別強調,舊時有的遊記,有著很美的文字,也是不朽之佳作,然而描寫並不合乎事實,如言山必定壁立千仞,說月無非玉兔嫦娥;更有甚者,游龍門必提夏禹,過吐魯番必稱火焰山。因而新式遊記則須給人以準確的知識,對每一地的地質背景、地理狀況和人情風物,均予以正確的記載。這種寫作意圖在《抗戰中看河山》中更為突出。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被自己視為第二故鄉的北平淪陷,楊鍾健帶著悲痛的心情於當年11月離開,經湖南、雲南、四川、陝西,再遊新疆,至回到北平,前後歷時六年。此次野外旅行是在國土淪喪、時局艱難中進行的,楊老尤感我國山河之美、物產之豐,用“錦繡山河”“地大物博”並不足以說清楚,而應該以實際的描寫和科學的解釋予以記錄。更重要的是,楊老看到外國人對我國的自然地理均有翔實考察記錄,而我國邊疆地區喪失多年從不見有相似書籍出現,不免驚心,深感地質科學在我國發展的必要。

這兩部書的出版都頗為不易,《剖面的剖面》尤其充滿波折。此書完稿於1937年,交付禹貢學會的顧頡剛,擬送商務印書館加入“禹貢叢書”出版。是年恰逢盧溝橋事變,抗戰全面爆發,商務無法印行,原稿也不知蹤跡,直到1950年方才找回。1973年,楊老高齡,仍念念不忘此稿出版,曾求助於同人,甚至稱“用紙可以次一些,印的份數可否壓縮到三百份或四百份,插圖和圖版加價太昂可以去掉”等等,言辭卑微懇切,令人聞之心酸。即便如此,仍未能如願。直到2008年該書才首次在科學出版社出版。今次隨另外六種遊記一同再版,真有迴歸之感,令人不勝唏噓。而《抗戰中看河山》雖然寫完即交由獨立出版社出版,但也非常不易。按照作者原來的計劃,會在書中加入路線圖和風景照片若干,也因戰時艱難未能如願。而翁文灝先生忙於政務,也未能撥冗賜序,頗為遺憾。但楊老仍然對慷慨幫助過的盧逮曾先生表示了誠懇的謝意,意識到“目下此等困難情形下,印刷這個似乎不重要的書籍,是不容易的”,顯示出學者的豁達。

中國地質學家、地理學家翁文灝先生說,“我們學地質學的人是最有遊歷機會的,背了一個布袋,拿了一把錐子,根究地下的富藏,追尋遠古的歷史,這是我們的本分。但是除了敲石頭之外,所經地方的山川形勢人情物產種種都有研究的價值,而且往往與我們的石頭有關”,“這些遊記正是楊鍾健先生科學觀察而通俗寫作的結晶,也是許多讀者藉此窺見科學意義的極好門徑”。

來源:光明日報

分類: 旅遊
時間: 2021-08-25

相關文章

藝術與科學的碰撞,帶你走近古生物復原圖的世界——復原圖畫師楊定華專訪

藝術與科學的碰撞,帶你走近古生物復原圖的世界——復原圖畫師楊定華專訪
前蘇聯作家弗拉基米爾·索洛烏欣曾說:"科學雖然能搬動珠穆朗瑪峰,但卻絲毫不能把人的心靈變得善良.唯獨藝術能夠做到這點,況且--這是藝術最主要的.永恆的目標."那些真正能做到將藝術與 ...

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推動我國科研體制改革

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推動我國科研體制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1981年,中國科學院舉行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會議期間,為了改革我國科研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弊端,借鑑國外成功經驗,加強科學研究,發現和培養優秀人才,解決基礎性研究經費不足,人才斷層 ...

GJI:東南亞海洋與大陸型地殼Lg波衰減測量及其構造演化意義

GJI:東南亞海洋與大陸型地殼Lg波衰減測量及其構造演化意義
羅毅等-GJI:東南亞海洋與大陸型地殼Lg波衰減測量及其構造演化意義 區域震相Lg波主要在大陸型地殼內傳播,因而Lg波衰減通常用於大陸地區地殼衰減成像和構造演化研究.當遇到海洋路徑時,Lg波的傳播通常 ...

我不是在數錢,我只是在學習原子物理學史

我不是在數錢,我只是在學習原子物理學史
原子是指不可再分的意思,在現代科學中指的是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的粒子.嚴復將"莫能破"與西方的"原子"對應,簡化為一個名詞"莫破".原子的概 ...

太歲究竟是什麼“東西”?中國科學家精密儀器檢測揭示太歲之謎

太歲究竟是什麼“東西”?中國科學家精密儀器檢測揭示太歲之謎
在中國歷史上,太歲向來被視為"極陰之物",被認為"其性大凶.觸之不祥",所以古來便有"太歲頭上動土"一說. 很顯然,這是古人無法解釋太歲身上 ...

病毒溯源:一個霸權國家的政治話術
[鳴鏑] 按照美國總統拜登的要求,8月24日美國情報機構所謂的病毒溯源報告出爐.這一波操作像極了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之前情報部門提供的第一份"作業"由於沒有明確的結論," ...

三個目的非常歹毒!揭露美國病毒溯源的政治話術
按照美國總統拜登的要求,8月24日美國情報機構所謂的病毒溯源報告出爐.這一波操作像極了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之前情報部門提供的第一份"作業"由於沒有明確的結論,"老師&qu ...

大分子含磷阻燃劑在軟質聚氨酯泡沫阻燃中的應用

大分子含磷阻燃劑在軟質聚氨酯泡沫阻燃中的應用
曾富容,趙海波,王玉忠*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環保型高分子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環境與火安全高分子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環境友好高 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都 610064. E-mai ...

又推翻相對論了!這次可能是真的

又推翻相對論了!這次可能是真的
作者: 愛霞 近日,學者王行洪先生髮表了一篇物理.學論文.論文中研究了在太陽系中,宇宙射線的加速問題.研究的結論,從根本上否定了狹義相對論的"質速關係",進而動搖了狹義相對論的整體 ...

全球最大的放大鏡,12層樓高,聚焦3000度高溫幫助開發航天黑科技

全球最大的放大鏡,12層樓高,聚焦3000度高溫幫助開發航天黑科技
作者:尤里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小時候,你應該玩過放大鏡聚焦,點燃紙團的遊戲吧? 使用放大鏡.聚焦鏡等技術手段,直接把太陽的光能轉化為熱能,道理很簡單,但如果要造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放大鏡,即使 ...

當科學家獲獎後,未來十年會發生什麼?
撰文:吳婷婷 編審:寇建超 排版:李雪薇 前幾天,諾貝爾獎各個獎項塵埃落定,當我們在關注它們最終"花落誰家"時,也需要注意到科學獎項背後凸顯的一些問題: 比如,獎項的設立與頒佈是否 ...

再次超越美國!中國建造千噸級太空發電站,或供人類10萬年用電

再次超越美國!中國建造千噸級太空發電站,或供人類10萬年用電
近幾年,中國在工業.科技等眾多領域上取得了迅猛發展,這也讓如今的中國製造盛行於世界.現如今,中國將再次創造一項奇蹟,那就是我國自主生產的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將登上外太空,這次中國向全世界展現科技領域新成 ...

復旦蔣青雲:中國企業正在面臨改革開放後最複雜環境

復旦蔣青雲:中國企業正在面臨改革開放後最複雜環境
對於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蔣青雲教授來說,2016年初春的那一次EMBA遊學帶給他的認知顛覆,遠遠超出出發之前他的預期. 當時看起來只道是尋常的遊學課程,如今來看,卻暗藏著後來的全球政治經濟的風雲 ...

走進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 探尋遠古生命印記

走進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 探尋遠古生命印記
雲南是地球上一個具有顯著特色的地層古生物集中分佈區,也是古老特有物種的遺存中心.在不到40萬平方公里的雲南地層裡,儲存了從太古代生命起源到新生代人類出現的各時期豐富而完整的化石記錄.位於雲南省羅平縣的 ...

GCA:新特提斯軟流圈的不均一性及再迴圈的古老大洋地幔

GCA:新特提斯軟流圈的不均一性及再迴圈的古老大洋地幔
劉通等-GCA:新特提斯軟流圈的不均一性及再迴圈的古老大洋地幔 軟流圈是地球內部一個"承上啟下"的圈層.軟流圈地幔在大洋中脊被動上湧而發生減壓熔融,形成的熔體向上抽取進入岩漿房並經 ...

化石也能拆盲盒?

化石也能拆盲盒?
化石也能拆盲盒? 化石也能拆盲盒嗎?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殷宗軍告訴你:"能!". 他們為什麼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必須要到六億年前成噸的沙子中去挑一兩顆化石和標本? ...

新知 | “亞洲水塔”變化對青藏高原河流水系的影響知幾何?丨觀天測地

新知 | “亞洲水塔”變化對青藏高原河流水系的影響知幾何?丨觀天測地
編者按: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認知世界的能力和手段與日俱增.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聯合開設"觀天測地"專欄,為大家介紹天上地上探索的那些事兒 ...

手把手教你做科研

手把手教你做科研
一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通常會踐行科研的客觀性,從而避免由於可能存在的研究失誤和個人偏見導致的學術不端.整個科學研究過程--從確定研究課題到得出相關資料和結論--需要研究人員能夠進行批判性思考,並有組織地 ...

重磅!登頂《Science》封面!超高強度低溫鍛造奈米孿晶鈦

重磅!登頂《Science》封面!超高強度低溫鍛造奈米孿晶鈦
導讀:奈米結構金屬通常很堅固,因為內部邊界的超高密度限制了位錯的平均自由程.但由於加工硬化能力減弱,它們也更脆.本文展示了一種體奈米結構方法,該方法在無溶質和粗晶鈦 (Ti) 中產生多尺度.分層孿生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