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毛澤東、粟裕與大兵團作戰

在紅軍時期就有大兵團作戰,比如毛澤東指揮一方面軍在幾次反圍剿中的大兵團伏擊,徐向前指揮四方面軍的反六路圍攻等。但由於兵力有限,這些戰役往往只有幾萬人,戰鬥形式也比較單一,因此嚴格意義上講不能算作大兵團作戰。

到解放戰爭中後期,由於人民軍隊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因此大兵團作戰的概念是出現在解放戰爭中。

嚴格意義上來說,解放戰爭中的大兵團作戰與國外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蘇聯的衛國戰爭,是多兵種協同的大兵團作戰,基本是所謂“硬碰硬”的陣地戰,基本沒有太多戰術可講。

而解放戰爭中的大兵團作戰,基本都是陸軍,沒有多少各兵種的配合。而且不是那種所謂“硬碰硬”的陣地戰,而更應該稱為“陸軍大兵團運動戰”,這就需要高超的謀略。

在我軍的作戰原則中,集中優勢兵力都是放在顯著位置的,因此在很多戰役中,我軍參戰兵力都是超過敵人很多,比如著名的“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濟南戰役”等,但由於這些戰役的目標比較單一、方式簡單,所以只能稱之為比較簡單的“運動戰”。稱得上大兵團作戰的應從豫東戰役開始。

1948年中,在中原戰場集中了國共兩黨各幾十萬主力部隊,而參加豫東戰役的雙方實力也基本相當。為打破中原戰場的混沌局勢,粟裕指揮發起了豫東戰役。

豫東戰役最初的目標是國民黨的第五軍,但進入戰場後,粟裕發現這個目標難以實現,因此臨機應變決定,動用華野三、八縱隊就近攻克河南省會開封,吸引敵人來援,並阻擊敵精銳的邱清泉兵團,而圍殲了實力較弱的歐壽年兵團,但在圍殲戰進入尾聲時,突然有黃百韜兵團闖入戰區,粟裕隨即放棄完全殲滅歐兵團最後一個旅的機會,而轉兵包圍了黃百韜兵團,並迅速殲滅其三個團,此時由於敵援兵靠近,粟裕不再戀戰,解圍而去,結束豫東戰役。

豫東戰役中,粟裕的指揮達到了很高的高度,根據戰場形勢,臨機應變,決戰決勝,幾乎沒有什麼失誤。這是豫東戰役勝利的根本保障。

豫東戰役實際上才是戰略決戰的預演,從三大戰役的程序看,與豫東戰役基本相同:

攻擊一點,使敵必救,比如遼瀋戰役的錦州,淮海戰役的碾莊,平津戰役的下花園。

在阻擊援敵時,乘機殲其一部,不如豫東的歐壽年兵團,遼瀋的廖耀湘兵團,淮海的黃維兵團,平津戰役的天津戰役。

最後集中兵力解決最後的殘敵,如遼瀋的長春、瀋陽,淮海的陳官莊杜聿明集團,平津的北平。但這一點豫東戰役有所不同,蓋因為當時敵人實力依然強大,因此粟裕的最後階段採取圍殲黃百韜以脫離戰場的目的。

我們現在看來,粟裕指揮的豫東戰役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兵團運動戰的開始,以後毛澤東指揮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粟裕指揮的淮海戰役形式有很多相似之處。應該說毛澤東是解放戰爭中最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統帥,而不能說只有粟裕。

毛澤東對豫東戰役的評價是很高的,稱其為解放戰爭重要轉折點。當然對粟裕的指揮也非常認可,幾乎讓粟裕獨立指揮了淮海戰役,這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是僅有的一次。

分類: 情感
時間: 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