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知料 | 給身體換個“零件”,用人造器官“續命”

“在未來世界裡,所有人體器官都可以生產製造。器官衰竭再也不是生命終點,更換器官是人們司空見慣的事,就像是給電腦換新硬體那樣習以為常。”這是科幻電影,更是未來世界的現實生活。

從最早的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再到傳統的醫療器械以及近來的抗體類的生物製藥,醫療技術的迭代逐步把人類的平均壽命推至80歲左右。以前人們“聞癌色變”,而今全球製藥行業已經踏上了高速列車,我國鼓勵創新藥的政策、海外人才的迴歸、資本市場的大量投資、從去年起湧現的醫療企業IPO潮,都在指向同一個目標:讓治療癌症和罕見病的新藥越來越多,癌症越來越趨向於變成慢性病。

相比逐漸有藥可醫的癌症,器官衰老卻是現在技術難以邁過的坎,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生命終點。人體衰老是必然過程,生命的結尾終會遇到器官衰竭的狀況;另外,突發意外疾病、嚴重的事故,也會導致器官損壞而危及生命。

目前最佳療法就是器官移植,但捐贈器官供體相當短缺,待救助的生命數量遠遠超過被捐贈的器官,而且器官移植有排斥反應而引起嚴重的藥物副作用,使這種醫療技術難以解決社會難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人造器官成為熱門且尖端的科研焦點。

這個看似遙遠的“科幻”,其實已經在加速走入“現實”,甚至短短几年後,劃時代的畫卷就有可能展開。今天不妨跟著36氪一起,探索全球前沿技術進展,思考從實驗室到商業化落地的可能性。

“觸手可及”的“未來科學”

“用不了50年,人類將能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人體的所有器官。”諾貝爾獎獲得者吉爾伯特這樣樂觀地預判道。然而,技術的實際落地卻不那麼順遂,無論是營商環境還是政策法規都還有漫漫征途。

從實驗室到商業化的道路中,當前科研進展到了什麼程度,距離終極目標還有多遠呢?這就要從人造器官的幾種實現方式說起。第一種路徑是機械性人造器官,用無生物活性的高分子材料或者合金等材料仿造的器官,以電池為動力,目前日本科學家已利用奈米技術實現人造面板和人造血管。第二種路徑是半機械半生物性人造器官,是指將電子技術與生物技術結合起來製造的器官,目前已經可以實現人造肝臟。人造肝臟將人體活組織、人造組織、晶片和微型馬達結合,已經卓有成效,臨床上已有八位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德國接受了人造肝臟的移植。還有一種路徑是異體人造器官,已經在豬、老鼠、狗等身上培育成功。

儘管前兩個路徑和異體人造器官都初見成果,但遠未普及,因為科學家們的終極目標是處於金字塔尖的生物性自體人造器官。

這是利用動物或人身上的細胞或組織,製造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器官,它的效果最為強大。生物性自體人造器官和人體器官最為相似,大小相似功能相同,不需要電池等外界動力,使用週期長,而且不會讓患者移植器官後產生排斥反應,因此效果和作用也最為強大,是未來能夠真正大範圍普及的主要技術路徑,因此是科學家們集中攻堅的目標。

由於生物性自體人造器官領域的企業實屬鳳毛麟角,全球能夠攻堅這項技術的科學家屈指可數。36氪梳理了當前最新進度,一起分享。

  1. 生物性人造心臟:
  • 今年,來自維也納奧地利科學院的科研團隊,使用人類多能幹細胞成功培養出全球首個體外自組織心臟類器官模型,可自主跳動無需支架支援,且能自我修復損傷。這項研究在5月份發表在《細胞》雜誌。



研究成果釋出在《細胞》雜誌

  • 2019年,以色列科學家成功3D打印出人造心臟,這是一個具有細胞、血管、心室和心房的心臟,但這顆心臟不能搏動泵血。2020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又利用3D列印技術,得到了一顆釐米級人類心臟泵,可以做到正常運轉。
  • 提到人造心臟,值得延伸開來講講我們的“中國心”。今年我國自主研製出的第一顆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它不到180克、乒乓球大小,不輸世界頂級人工心臟。它是由蘇州同心醫療研發,已完成臨床試驗25例,填補了國內人工心臟領域的空白,為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帶來希望。

知料 | 給身體換個“零件”,用人造器官“續命”


我國自主研製出的第一顆全磁懸浮人工心臟

  • 就在今年八月,又有一顆“中國心”,讓危重病人重獲“心”生。世界第二個、中國第一個體外磁懸浮人工心臟的臨床試驗順利完成,為一位等待心臟移植的年輕女士迎來12天黃金時間。這顆人工心臟的效能達到國際血液相容性最高標準,中短期體外人工心臟的支援時間可達30天左右。它是由蘇州心擎醫療與武漢協和醫院聯合研發的,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

2. 生物性人造胰腺和腎臟:

  • 總部位於深圳的華源再生醫學,正在開發多個藥械聯合產品,由生物材料支架和細胞結合,植入體內後分別可以替代腎臟和胰腺的關鍵功能。兩個臟器系列產品都已經進行動物實驗,預計2-3年內進入臨床,6-10年陸續登陸市場。
  • 東京大學團隊利用藕狀凝膠開發人工胰島。東京大學的竹內昌治教授和小澤文智特任研究員等人開發出了將利用iPS細胞培養的胰腺細胞包裹到藕狀凝膠中後進行移植的方法。利用該方法將胰腺細胞移植到糖尿病小鼠體內後發現,約半年後血糖值控制到了正常範圍。據介紹,移植的凝膠可以取出,也不容易發生免疫排異反應。

知料 | 給身體換個“零件”,用人造器官“續命”


將細胞包裹到藕狀凝膠中的移植片(圖片來源於東京大學的竹內教授)

3. 科學家首次構建出人類前腦的三維類器官:作為球狀結構,人類前腦類器官可以自組裝成前腦的不同部分。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不僅首次構建出人類前腦的類器官,還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極大地延長人類前腦類器官的壽命(長達300天)。這項研究在2020年初發表於Science期刊。

4. 人造肝臟: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可正常行使功能的人造肝臟,它是一種運用組織工程學構建的可移植到動物體內的人工肝組織。在小鼠實驗中,到小鼠腹腔中的人工肝組織能夠擴增50倍並且可以行使正常的肝臟功能。這是由麻省理工學院、洛克菲勒大學和波士頓大學共同研究的。

知料 | 給身體換個“零件”,用人造器官“續命”


人造肝臟具備正常的肝臟功能

從實驗室到商業化:鴻溝與快車道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行業,那麼,生物人造器官就像是一枚待發射的火箭,但還缺少必備助燃劑。

透過上文的梳理,我們能感受到生物人造器官的技術發展的正走在快車道上,但難題是有能力攻堅的科學家屈指可數。當前美國、日本、以色列的技術相對領先,但除已經大面積商業化銷售的面板、軟骨、跟腱等小器官外,步入臨床階段的大器官產品數量只有個位數——全球僅有兩個實驗室的人工胰腺專案進入2期臨床,5-6家進入1期臨床。技術門檻相對更高的人工腎臟,在全世界都沒有人做到臨床,僅有兩家美國公司得到了動物實驗的積極結果。

行業發展的另一卡點是缺少核心原材料“幹細胞”。類器官是由多能幹細胞(PSC)或組織幹細胞(AdSC)透過模仿人類發育或體外器官再生而產生,特定功能的幹細胞是研發的核心原料。幹細胞的製備較為魚龍混雜,國內外都曾出現過大量未經批准的“幹細胞治療”場所,十多年前我國南方曾興起一大批美容院,售賣各種價格昂貴但實際療效不明、甚至有各類嚴重副作用的“幹細胞美容療法”,後來2015年的新政出臺得以肅清亂象。雖然幹細胞這個詞彙並不罕見,但人工器官所需的、用於替代衰竭器官的幹細胞,則與“全民幹細胞”完全不同,類似“將軍與小兵”的差距,其製備門檻極高,資源稀缺。人工器官研發企業很難從上游拿到關鍵的幹細胞資源,多數只能經歷漫長的製備申報過程,原材料的缺乏阻礙了行業的進步。

政策法規的制定往往滯後於技術發展。縱觀美國、歐盟和國內,都沒有出臺專門規制生物性人造器官的政策。在歐盟,生物性人造器官可被歸類為生物材料,也有學者認為它屬於“脫離人體的或者透過技術方法而產生的某種元素”。在美國,生物性人造器官被視為體細胞療法,法律屬性為生物製品。2019年初,美國FDA率先發布了關於再生醫學先進療法的新指南,提供了新研發產品如何符合FDA快速審評計劃的明確要求,生物人造器官也屬於相應範疇,這項指南帶來了政策方面的曙光。中國也是沒有專門規制人造器官的法律法規,如果按照美國和歐盟的歸類方式,把生物性人造器官規定為生物製品,則可應用《生物製品管理規定(1993年)》進行研製、生產、經營上的規制,但這並不適用於人造器官的研發。從研發而言,尚未完善的相關法規,使得關鍵幹細胞註冊、製備的流程繁瑣漫長,拖慢研發速度;從未來幾年就可能迎來的產品上市環節而言,缺乏直接對應的審批依據。

因為技術的“未來”色彩還很濃重,投資圈還普遍抱著觀望的態度,36氪訪問了數位一線投資人,多數對該領域不甚瞭解。從目前公開的資料來看,國內僅有紅杉種子基金出手投資了生物人造器官的專案。根據麥姆斯諮詢的資料,將一款第一代的人造器官推向市場,預估需要15-25年的時間,此外還需要5-10年的測試和法規認證,對待商業化,投資人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另一方面,人造器官對資本的需求很強烈,華源再生醫學CEO鄭立新說道:“在生物人造器官的研發中,支架材料的研發也是一大難題,生物材料共有幾十種,到底哪一種更合適,需要經過大量的研發與實驗,研發一個生物人造器官沒有一個億的投入,基本上做不出來”,華源再生醫學是目前亞洲較大的生物人工器官研發團隊。也有創業者向36氪表示,一些投資機構為了規避風險,一上來就要求籤對賭協議,這對人造器官企業而言太難了,因為現在人才緊缺,政策法規與社會認知還沒跟上,談對賭要求太高。

處在快車道的技術,碰上由認知、政策、資本、人才、原材料共同構築出的鴻溝。下一步,人造器官亟需補充足夠的助燃劑。

暗流湧動:下一場世界“晶片之戰”?

人造器官將會是劃時代的偉大變革——因為生命終點的訊號燈就是“關鍵器官衰竭”,而未來科技的人造器官,將讓生命紅燈轉為綠燈。

試想一下,人類的平均壽命可能要增加數十年,所有人的生活狀態甚至社會運轉規則都會隨之鉅變。或許,在未來五世同堂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或許,退休年齡要重新定義,社會勞動力結構由此改變;或許,社會財富會聚集於人造器官,爭奪優先移植、延續生命的密碼。如此至關重要的核心技術,必然引起激烈的競爭。

縱觀全球,僅有個位數的生物人造器官進入臨床試驗,面向糖尿病群體的人工胰腺,全球僅有八家進入臨床,其中兩家進入臨床2期,其餘為臨床1期。面向尿毒症、腎衰竭患者的人工腎臟,技術門檻更高,還沒有任何臨床實驗,只有兩家美國公司得到了動物實驗的積極結果。總的來說,當前美國、日本、以色列的技術相對領先,但技術差距還沒有完全拉開,可以看到中國加速前進奮起直追的身影。

這是一次全球競爭中的中國機遇。人造器官所在的人體幹細胞領域,是明確禁止外商投資技術開發和應用的,這寫在發改委和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 年版)》裡。加之中國市場人口基數大,患者群體的需求強烈,政策近年對生物技術創新有明確紅利,這是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中的巨大機會。

人造器官掌握生命密碼,關乎國之命脈,或許正如“晶片戰”一般,會掀起技術領域的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華源再生醫學CEO鄭立新表示:“由於涉及基因、遺傳資訊,幹細胞領域是禁止外資進入的。人工器官行業處於技術前沿、醫療需求緊迫、市場廣闊,未來很可能變成像5G、晶片那樣,成為國際競爭焦點。”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國際間的競賽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還體現在資本、甚至制度層面。首先,從生物製藥創新的表現來看,美國和歐洲國家是新藥創新的傳統強國,但我國新藥研發憑藉與日俱增的速度,已經趕超很多歐洲國家,2020年首發上市的新藥數量佔全球6%,超越英國、德國、韓國、瑞士、加拿大、丹麥、印度、以色列等多國。美國站在第一梯隊佔比67.6%,日本佔比13.3%,中國排名第三,穩穩站上第二梯隊的前列。

其次,在加速審批層面,也能明顯感到各國對創新力的鼓勵。2017年我國政府推出的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給創新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加上了助燃劑,我國批准1類新藥的速度直線上升,2008-2017年十年間僅批准了31個,而2018年就批准了10個,而後更是逐年抬高,2019年12個,2020年15個。而在人造器官領域,美國FDA已經率先做出動作,在2019年初發布了兩個指南,為細胞和基因治療研發人員提供了新研發產品如何符合FDA快速審評計劃的明確要求,清晰的審評路徑無疑會加速技術的開發。

再次,科創板與港股也在三年前對生物科技公司敞開大門,科創板重點支援具有創新力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市,港交所史無前例地允許尚未盈利或者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因為生物技術研發是一個前期投入極高、週期極長的行業,常有人說需要“十年十億美金”,此前很多技術壁壘極高的生物企業都因為沒有收入而無法上市。這給創新型生物企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既鼓勵了技術創新,又鼓勵企業在國內上市。

當前技術尚處於早期,國內科學家還有廣闊的衝刺空間,但這項技術還很需要政策、資本、人才方面的助力,我們倡導政策給予更多指引與鼓勵,倡導幹細胞頭部機構給予更多原材料的資源。

國際間的生物科技競賽已熱火朝天,人造器官作為未來核心科技,必定會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畢竟誰先掌握了人造器官的密碼,可能就掌握了“改變世界”的鑰匙。

分類: 親子
時間: 2021-10-30

相關文章

新生兒出生後,孕媽要做到“九禁止”,家長早知道孩子成長不遭罪

新生兒出生後,孕媽要做到“九禁止”,家長早知道孩子成長不遭罪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俗話說:懷胎十月,一朝分娩. 歷經10個月的漫長等待,家裡迎來了一名軟糯可愛的新成員,爸媽欣喜之餘,更怕孩子受到分毫傷害.特別是在出生後28天內,寶寶正處 ...

【孩子是真“熊” 家長也是真“虎”】

【孩子是真“熊” 家長也是真“虎”】
[孩子是真"熊" 家長也是真"虎"] 安全無小事,這10個"熊孩子"容易被卡的地方來一起看看

孩子生病,父母最揪心的事,你知道多少?

孩子生病,父母最揪心的事,你知道多少?
近日福建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特別是看到這張小朋友穿著防護服,推著行李箱,獨自一人走進隔離區的照片,讓人瞬間破防.他們還那麼小,可能都不大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卻積極配合,乖巧地令人心疼. 孩子生病, ...

河南的雨水真多,變天了,孩子生病,怨我

河南的雨水真多,變天了,孩子生病,怨我
從昨天開始這天氣就一直下雨.幼兒園放學,接過弟弟回家,我就沒想起來給他穿衣服.風也很大,是當孃的疏忽了你會一直在外面跑.晚上7點我下班,領著你倆到外面吃了麻辣燙,誰知道,第一次領著你倆吃,誰知道他倆不 ...

孩子生病彆著急 推拿治病可救急

孩子生病彆著急 推拿治病可救急
很多家長都面臨過這樣的處境:小孩子平時十分健康,偶爾生病出現感冒.發熱.咳嗽.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孩子吃不下去苦藥,又因為身體不適而不斷哭鬧,最後只能到醫院輸液.甚至很多孩子在過量使用藥物以及輸液 ...

孩子生病,當媽媽的也累壞了

孩子生病,當媽媽的也累壞了
前天放學接孩子回家,孩子說不舒服,腿痠痛,身體發燙,一測體溫38.6,發燒了.家裡備有退燒藥,趕緊給她吃了,就帶她去醫院了. 在醫院的發熱門診裡,做完核酸檢測與血常規後,診斷是急性咽炎,開了藥就回家了 ...

我的教育故事 | 孩子需要真愛

我的教育故事 | 孩子需要真愛
編者按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當中,總有許多讓我們難忘的教育故事,第一次上課的窘迫,一次效果十佳的課堂案例,一個後進生被成功轉化的喜悅,一次走進孩子心靈深處的交流,一個不經意的故事帶來的觸動,一個與孩子鬥智 ...

孩子出生真有“吉”時?在這4個時間段出生,寶寶是個“小福娃”

孩子出生真有“吉”時?在這4個時間段出生,寶寶是個“小福娃”
大家好,我是布穀媽~ 首先宣告哈,寫這篇文,並不是想讓大家根據"生辰八字"來給孩子"算"命.一個人的命運,是受很多因素,以及自身選擇和努力決定的.並不是靠出生年 ...

藝考中的孩子,真能把家長逼瘋嗎?
王姐是我鄰居,今年兒子高考完,分數並不理想,雖然藝考分數線不高,但是她兒子還是沒過分數線,這就意味著他只能上一個普通的大專院校.然而孩子偏偏選擇了復讀之路,這讓王姐為了難. 為難的原因都是錢鬧的. 王 ...

孩子生病了
孩子發燒真是很苦惱的事,每次一燒就得坐一晚上看著她,給她物理降溫,量體溫,第二天呢,還得照常上班

孩子生病了,才知道,除了健康學習什麼的不重要
國慶節前帶著孩子去了兩趟醫院 我家孩子從小的時候鼻子就愛出血,好像從三歲的時候就每年都有一個階段鼻子特愛出血,一天有時候出三四次吧,最長一次大概止血10多分鐘才止住的,我就是用紙巾團成紙段,給他堵鼻子 ...

孩子上幼兒園三天兩頭生病,主要責任在家長!明確原因妥善呵護

孩子上幼兒園三天兩頭生病,主要責任在家長!明確原因妥善呵護
文|凝媽悟語 二寶上幼兒園有2周時間了,從第3天開始就生病,到現在還是流鼻水.真沒想到,平時不怎麼生病的孩子,上個幼兒園,就"累"病了. 上幼兒園第3天,下午3點多,老師就給我打電 ...

孩子愛生病,什麼是主因
前天晚上10點多接上高中的孩子剛到小區門口,下著中雨,看見樓下小劉媳婦抱這剛2歲的孩子,小劉媽給孩子打著傘,小劉爸爸急的直轉圈,我趕緊問咋了,小劉媳婦說孩子生病了高燒,吐得厲害,下雨附近門診都關門了, ...

兒科爆滿!帶娃看病時做好這些準備,看病效率高,孩子少遭罪

兒科爆滿!帶娃看病時做好這些準備,看病效率高,孩子少遭罪
大家好,我是C爸,今天的文章是我寫的. 南方的朋友們可能還沒有那麼大的感觸,自從北方進入全體秋涼狀態後,生病的小娃們明顯變多. C爸所在的醫院兒科診室前排起的長隊就是最直觀的體現. 之前曾經聽一個朋友 ...

一場秋雨一場寒,這樣給孩子穿衣服,減少生病的機會,你做對沒?

一場秋雨一場寒,這樣給孩子穿衣服,減少生病的機會,你做對沒?
中秋假期期間,北方城市的連續幾天雨,氣溫明顯下降,走在大街小巷能看見大家添了外套.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肝寶貝,天氣稍微一轉涼,就害怕孩子會生病,所以趕緊給孩子加衣服,有的家長加一件還不行,生怕穿的少 ...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生病發燒,可能是你和孩子的某些習慣導致的
我家寶寶從出生開始,幾乎每個月都得往醫院跑幾次,基本上都是因為發燒,所謂久病成醫,慢慢的我和媳婦發現,是我們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導致的孩子經常生病 首先我必須澄清一點,我不是什麼醫生,也不是什麼疾病方面的 ...

你還在給孩子吃「乳酪棒」嗎?看看這篇再做決定吧

你還在給孩子吃「乳酪棒」嗎?看看這篇再做決定吧
養娃有多難?孩子生病了--急!孩子發育得好像慢了點--愁!孩子跟你頂嘴了--氣! 「退『貨』是來不及了,能不能賜給我一個『哆啦A夢』,讓它幫我解決一切困難啊!」 聽到了你們的呼喚,今天就把我的好朋友- ...

孩子扁桃體總髮炎要不要切?
六歲的小迪今年已經第三次患上了扁桃體炎,每次孩子發燒咳嗽,飯也吃不進去.看著孩子難受的樣子,小迪媽媽就想讓醫生把"罪魁禍首"扁桃體切了.但孩子的扁桃體可以隨便切掉嗎?醫生的回答很明 ...

有老人帶孩子和沒有老人帶孩子的三大區別,媽媽們看看

有老人帶孩子和沒有老人帶孩子的三大區別,媽媽們看看
很多的婆媳關係都是從帶孩子的時候開始的.有些媽媽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就抱怨老人帶孩子這樣不好,那樣不好:但是對比老人都健在,卻對孩子不管不問的又要好一點.身邊有一個朋友,她的公公婆婆都還很年輕,她現在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天下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說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01 家長越喜歡講道理 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