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汽車加速滲透,消費者購車不再只看“老三大件”,不論是傳統油車還是新能源車,智慧化配置已經成為妥妥的“第四大件”。
車企的不斷創新,讓車內空間變成智慧座艙。從晶片、雷達等硬體交鋒,再到人機互動、輔助駕駛等軟體體驗,汽車產品之間的比拼,延展到更高的維度。去年8月,工信部發布《關於加強智慧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的意見》,也明確了智慧汽車的企業主體責任,以及加強汽車資料安全、網路安全、軟體升級、功能安全等的必要性。
南都汽車年度系列盤點,將盤點汽車智慧化創新的優秀案例,同時也回顧該領域出現的“踩雷”事件,為行業供參考。
本篇為汽車智慧化的年度十大紅榜。
小鵬NGP
讓開車變得更輕鬆?
評價一輛車是否智慧,智慧輔助駕駛是極其重要的維度。這方面,智慧電動車企走得更前。
去年初,小鵬正式推送NGP智慧導航輔助駕駛功能。簡單來說,使用者透過設定導航地點,導航過程中可以開啟NGP功能,在資料支援的路段,依託強大算力、高精地圖等,車輛可以自動完成加減速、變道、出匝道等動作。
為了驗證這一功能的便利性,小鵬3月份讓一支車隊從廣州出發,歷經3000公里到達北京,平均單車NGP行駛里程2930公里,這一資料的意義在於,NGP可以滿足日常的大多數出行里程。
透過多次的升級,目前NGP已經支援在主要的高速路、城市快速路以及主幹道行駛,360°雙重感知融合能力、互為冗餘的雙計算平臺,也讓NGP儘量變得更安全。截至去年底,NGP的行駛里程已經近1800萬公里。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導航輔助駕駛產品還有蔚來的NOP、廣汽埃安的NDA等。
點評:
智慧汽車的普及,智慧駕駛將是重中之重,這是智慧汽車硬體、軟體融合,再輔以高算力、人工智慧的綜合科技體現。早期特斯拉拉開與其他電動車的差距,靠的正是易上手的自動駕駛相關功能。
但要警惕的是,智慧輔助駕駛依然只是“輔助”,它能幫助駕駛者在相對封閉的路段減輕壓力,法規不允許駕駛者駕駛過程中雙手離開方向盤。一系列輔助駕駛的安全事故,也證明輔助駕駛並不能處理所有極端情況。
吉利雷神智擎
混合動力系統也能OTA升級
我們常說的ICV智慧汽車,往往也和電動汽車EV“捆綁”在一起,那麼佔據市場上更主流地位的燃油車,難道就只能在智慧化上妥協?
中國自主車企們對此“說不”,近期以來,包括吉利、長城、長安、奇瑞等多家自主品牌車企,都在燃油車的基礎上,以近乎“瘋狂”的態勢推出混合動力汽車,除了更節油,如何讓車輛變得更智慧,也是重點的技術方向。
吉利釋出2025戰略規劃時,雷神動力品牌成為了焦點,全稱為雷神智擎Hi·X的混動技術,亮點在於“智”,3擋混動電驅變速器DHT Pro可與跨域融合的智慧電子電氣架構GEEA 2.0結合,能實現混動系統FOTA升級,可識別駕駛員的駕駛習慣、道路的擁堵情況,實現駕駛模式自適應、自學習與自調節等20種智慧工作模式,讓車輛更智慧。也就是說,混動系統經過學習,能變得更“懂”駕駛者。
搭載該系統的星越L雷神Hi·X油電混動版搶閘在2021年預售,2022輛先行交付的車型,預售8分多鐘就被搶光。
點評:
很長一段時間,混合動力技術都是日系車企的天下,但在汽車向電氣化轉型的當下,中國車企在HEV、PHEV上都大有追趕甚至反超的勢頭,一些核心油耗、效能指標,甚至已經超越了日系。除了吉利雷神Hi·X油電混動,長城檸檬DHT、奇瑞鯤鵬DHT、長安iDD都將有海量新車入市,而比亞迪DM-i,已經在市場上風頭無兩。
賓士EQS
車載大屏要以“米”為單位
說起燃油車的老大哥,很多人推崇賓士S級。在電動化時代,賓士也拿出了自己的S級。
汽車發明者應該拿出怎樣的作品,才能繼續鞏固地位呢,除了強大的效能和豪華的外觀內飾,數字豪華也應是重要的評判尺度。
去年正式登陸中國市場EQS,帶來了賓士對數字座艙的理解,當然,最吸引人就是那塊寬達1.41米的大屏。EQS是梅賽德斯-賓士旗下首款搭載MBUX超聯屏的車型,1.41米的超大麴面螢幕,其實是由三塊最高達209 PPI解析度的高畫質螢幕組成,質感相當細膩,中控螢幕和副駕駛螢幕採用OLED螢幕,螢幕下方的12個感測器可以給予操控者觸覺反饋。
得益於大屏,EQS採用了“零層級介面”,將最核心的功能始終置於螢幕頂端,極大簡化使用者的操作,AI助手也能滿足海量的語音指令。
EQS還搭載了英偉達 Xavier晶片,擁有8核CPU、24GB儲存和每秒46.4GB記憶體頻寬。
點評:
超大屏、高算力、強智慧,並不只是造車新勢力的標籤,傳統大廠在數字化方面,也逐漸推出落地的產品,以EQS為例,它還是賓士電動專業架構EVA的首款量產車。
智慧電動車時代,豪華品牌們曾被指“動作太慢”,但從2021年起,這一說法不再成立。從燃油車時代就建立起來的優勢,BBA們並不想丟掉。
大眾汽車
用半年時間追上造車新勢力
作為全球產銷第一梯隊的車企,不論是大眾還是豐田,在特斯拉等後起之秀面前,智慧化、電動化的確走得有些慢了。
不過,隨著大眾在華的兩座MEB工廠投產,這一情況迎來重大轉變。大眾把燃油車時代的平臺規模效應,複製到電動車的同時,也透過MEB工廠,實現了電子電氣架構、數字化、智慧化的大規模提升。以坐落在廣東佛山的一汽-大眾MEB工廠為例,MEB搭載的E3電子電器架構,與特斯拉同級,可延展、可升級的同時,還有強大的智慧域控和軟硬體解耦能力,便於打造不同尺寸的智慧電動車。
2021年,大眾ID.系列在華交付突破7萬輛,且絕大部分銷量都是在近幾個月完成的,與造車新勢力頭部梯隊“蔚小理”的差距,已經縮小至約2萬輛,由於在規模和終端的優勢巨大,大眾ID.系列今年的交付量,有望迎來更高的增幅。當然,從全球範圍來看,大眾新能源車要追趕的物件,是特斯拉這樣的第一梯隊。
點評:
全球車企巨頭正在加速專業電動車架構的落地,和新勢力不同,他們透過自身的規模化,迅速實現多車型的量產,今年大眾就在華交付了三款ID.系列新車。豐田不久前也一口氣釋出了十多款電動車。只是,電動車時代,傳統巨頭要構建護城河,不會像燃油車時代那麼輕鬆了。
廣汽
L4自動駕駛開放體驗
去年的廣州車展上,展館附近的自動駕駛車輛引來了圍觀,廣汽集團與騰訊投資的如祺出行,為現場觀眾提供了“展館-地鐵”的免費接駁服務,而服務車輛,是廣汽、文遠知行、如祺三方共同打造的L4級自動駕駛車輛,這是一次沒有任何門檻的開放式體驗。
去年底,廣汽集團、文遠知行、如祺出行還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基於廣汽集團整車研發和可用於全無人駕駛的全冗餘車輛平臺,文遠知行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和運營經驗,以及如祺出行智慧出行平臺和海量資料,打造全無人駕駛能力的Robotaxi產品,並實現Robotaxi規模化落地運營。
同樣在不久前,上汽也在上海、蘇州等地開放L4級Robotaxi,市民能用普通的打車軟體,在一定範圍內打到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商用車方面,上汽透過友道智途,在碼頭等場景投入了自動駕駛車輛。
點評:
越來越多車企向移動出行服務商的角色轉型,在基礎製造的優勢之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以及整合能力,都將考驗著車企巨頭們。
上汽
使用者也能參與開發汽車
使用者共創是眾多新汽車品牌提到的理念,從整車開發,到配置選裝,汽車廠家都越來越重視使用者的參與。
但一個主打房車、MPV的傳統品牌,卻把這個事情率先做成了。上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上汽大通去年錄得銷量18.28萬輛,實現從車型的定製衍生到生活場景的定製,推動了旗下輕客家族銷量不斷攀升,全年累計銷量達80,701臺,同比大漲35%。
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此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通做C2B一開始就是從房車開始,後來再覆蓋到其他車型。以廣州車展亮相的上汽大通MAXUS MIFA 9、上汽牛·魔王、D90 Pro亞馬遜版為例,起初他們都是一張“白紙”,透過邀請使用者參與開發設計而來。
此外,上汽旗下另一家車企智己汽車,首款新車L7打磨過程中,也讓使用者參與了進來,甚至在正式賣車前,讓使用者進行深度試駕後,改進再交付。
點評:
從以往有什麼車就造什麼車,到現在使用者要什麼車才造什麼車,越來越多車企都把使用者共創掛在嘴邊,在付諸實踐上,顯然自主品牌更懂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寶馬
前格柵能自動修復
今年取得國內車市豪華品牌銷量冠軍的寶馬,在電動化上也開始發力,iX則是目前寶馬在電動車的集大成之作。
除了續航、效能這些標籤,iX今年之所以引起巨大反響,是寶馬 “Shy Tech”隱形創新科技的應用。和燃油車不同,iX的前格柵並沒有散熱功能,相反,大量有關自動駕駛的感測器隱藏在格柵中,而且表面採用了特殊工藝以及特殊的聚氨酯塗層,發生剮蹭後,前格柵在靜置24小時或輕微加熱5分鐘後,即可完成自動修復。
隱形科技的另一層意義,是車輛功能的高度整合,讓大量的攝像頭、雷達以及感測器得以“隱藏”起來,更有利於車輛造型設計和風阻降低,而在車內,大量物理按鈕的取消以及新材料的應用,也是未來汽車重要的設計方向。
點評:
在科技創新這件事上,從賓士到寶馬,傳統豪華品牌正在發力,新舊勢力之間的科技交鋒,在2022年會更明顯。
華為
終究還是造了臺車
號稱“不造車”的華為,去年年底還是釋出了深度參與造車的AITO 問界M5,這款車從車身平臺再到智慧座艙,滿滿都是華為的“影子”。
AITO問界M5誕生自HUAWEI DriveONE 純電驅增程平臺,百公里加速為 4.4 秒, WLTC 工況續航里程達1100公里以上。
由於華為的加入,甚至很多人已經忽略了AITO其實是重慶金康汽車打造的高階新能源子品牌。智慧化方面,問界M5更是處處都有華為元素,Harmony OS智慧座艙,讓新車成為一個大號華為作業系統的“終端”。
點評:
如果要在業界選一部“華為汽車”,那麼問界M5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不過深度參與造車的華為,也遭到外界“把汽車當成手機”的吐槽。如今,AITO、極狐等品牌與華為有著深度合作,但市場反響,最終只能由銷量說話。
威馬
自動泊車應考“科目二”
從銷量而論,威馬汽車如今只能算造車新勢力的第二梯隊,但在智慧化比拼上,這家“老牌”新勢力依然很努力。
今年威馬刷屏汽車圈的案例,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其自動泊車的應用。事實上,目前支援自動泊車的車型並不算少,但把體驗做好的卻不多。透過OTA升級,威馬W6擁有“360度全景泊車”“APA自動泊車”“RPA遙控泊車”“HAVP自主學習泊車” 在內的多種泊車輔助,能完成跨樓層的自動泊車,甚至能自動完成“科目二”的模擬泊車考試。
在自動駕駛的技術分支上,自動泊車應對的場景相對簡單,泊車也被認為是有望率先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場景之一。
點評:
越來越“內卷”的智慧電動車品牌,都想擁有自己的技術護城河,例如蔚來的換電、小鵬NGP等,如今市場聲量銷量都不如不如“蔚小理”的威馬,也試圖在智慧化上扳回一局。
廣汽埃安
把智慧化“FLAG”實現
銷量不如比亞迪,話題度不如特斯拉,但廣汽埃安卻是今年新能源車市場妥妥的“中間”力量,最新銷量資料顯示,廣汽埃安去年合計售出12.36萬輛新車,企業混改IPO也已經箭在弦上。
作為傳統廠家孵化出來的新能源專業品牌,廣汽埃安去年在智慧化上取得的成果,或許值得所有車企“參考”,和特點鮮明的新勢力不同,有傳統車企背景的廣汽埃安,把智慧化延伸到更多領域,包括造車架構、智慧駕駛、智慧座艙,甚至是動力電池。
以剛上市的Aion LX Plus為例,千里版車型的續航已經突破1000公里,其搭載的正是廣汽自研的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實現了144.4kWh超大電池容量。
再比如,新車搭載了3個第二代智慧可變焦鐳射雷達,自動駕駛的邊界能力得到加強,而NDA智慧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同樣不輸造車新勢力們。智慧座艙方面,ADiGO 4.0智慧物聯絡統,已經連線了豐富的軟硬體生態。
點評:
廣汽埃安的例子表明,傳統車企尤其是自主品牌,在智慧化上已經覆蓋汽車的方方面面,長城汽車的檸檬、咖啡智慧和坦克三大技術品牌,也涵蓋了整車、自動駕駛、動力電池等多個領域。傳統車企的技術轉型,比拼的技術將是全方位的。
南都記者 鍾鍵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