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驢先邁哪隻腳?”
抗戰期間,國軍將領衛立煌取道延安,順便拜訪毛主席,沒想到被毛主席提問:“毛驢先邁哪隻腳?”
衛立煌疑惑不解,既不明白毛主席為何問出這樣的問題,也不清楚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隨後,當他聽完毛主席的解釋後,這才猛然醒悟,還真誠地向毛主席表示了感謝。
那麼,衛立煌為何要來延安拜訪毛主席?
毛主席又為何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呢?
取道延安
1938年2月,抗日戰爭正式打響之後,已經過去了半年時間,日寇將侵略的戰火不斷燒向中國大地,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抵抗外敵。
當時,太原保衛戰結束不久,日寇將4個師團的兵力集結起來,組成了10多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從太原向南,企圖將山西全部佔領,並以此為基礎,繼續向華北進發。
衛立煌是國軍第二戰區的副司令長官,為了阻止日寇的鐵蹄繼續向南邊進發,他將主力部隊調到了太嶽山區的韓信嶺,準備正面阻擊日寇的大部隊,同時掩護其他部隊安全撤離到太行、呂梁等地。
只是沒想到,這一仗打得異常艱難,雖然衛立煌還能撐住,但他的一些部下卻連連吃敗仗,日寇一步步地逼近,很快就過了太行山。衛立煌見部隊被打得節節敗退,無可奈何之下,只能下令撤退。
但是在撤退時,由於部隊被衝散了,衛立煌所在的部隊守衛韓信嶺,頓時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之中。
在這危急時刻,八路軍方面得知了訊息,朱德與彭德懷立即指揮部隊前去支援,先後破壞了在正太路和娘子關等地的日軍交通補給線,成功阻擊了日寇的腳步,為衛立煌的部隊贏得了喘息的機會。
衛立煌也抓住這次機會,在八路軍的掩護下順利脫險。衛立煌也對當時指揮八路軍援助自己的朱彭二人非常感激。
之後,衛立煌學習了八路軍的運動戰法,主動將主力的十多個師化整為零,分成不同的撤退道路,讓日寇無從下手,最終巧妙地跳出了包圍圈。
不過由於日寇將汾河上的橋樑全部炸燬,衛立煌所在部隊很難從呂梁地區向東南突圍,在與自己的參謀進行商討後,衛立煌將目光落在陝北。
在所有的撤退方案中,取道陝北,然後再從西安去往河南澠池,接著渡過黃河就能到達晉南了,這一方案是最安全穩妥的那一條。
但是衛立煌卻十分猶豫不決,雖然他個人很想選擇這個方案,但是陝北是八路軍的地盤,他從那裡經過,不管發生了什麼,都可能會引起蔣介石的猜疑。
衛立煌的秘書趙榮聲看出了長官的猶豫不決。其實這個趙榮聲是中共秘密黨員,他自然是支援衛立煌取道陝北的,於是便勸說衛立煌選擇這一方案,順便還能去延安參觀一下。
這個提議讓衛立煌感到心動,但他不好表現出來,只能敷衍說現在在打仗,沒時間參觀。
趙榮聲已經非常瞭解衛立煌了,一眼就看出了衛立煌藏在表面下的心動,於是不動聲色地繼續勸說:“反正是走馬觀花,用不了一兩天,您正好也能跟毛先生見一面。錯過這個機會,下次想去延安可就難了。”
衛立煌聽後越發猶豫想去。就在他選擇困難時,沒想到蔣介石在這個時候給他打來電話,讓他去洛陽開會。
想去洛陽,就必須取道陝北。
蔣委員長的這番話幾乎是默許了衛立煌的打算,於是衛立煌便高高興興地告訴自己的部下:“走,我們取道延安,拜訪一下毛先生,順便取取經!”
誠摯的歡迎
衛立煌想從毛主席這裡取得經,是關於抗戰的。
他的部隊在山西這裡跟日寇打得這般艱難,衛立煌很想知道毛主席用了什麼法子,能指揮八路軍打得這麼好。
衛立煌即將帶著部隊從延安經過的訊息很快傳到了毛主席這裡。
中共中央對此報以了極高的重視,毛主席也非常歡迎衛立煌的到來,還專門成立了接待衛立煌一行人的班子,畢竟衛立煌是第一個來到延安的國軍戰區長官一級的將領。
不過,這樣的重視卻讓延安的一些同志有些不贊同,因為衛立煌作為蔣介石手下的“五虎上將”之一,手上沾滿了革命黨人的鮮血,現在他要來延安,不報復他就算了,怎麼能用貴賓的禮節招待他呢?
毛主席能夠理解這些同志們心中的不解。
他耐心解釋道如今已經是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不管是誰都應該從抗戰的大局出發看待問題,爭取像衛立煌將軍這樣的國軍重要將領,是非常重要的事,因此一定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態度來對待他。
毛主席連衛立煌為人官氣重、生活考究的處事風格都考慮到了,有了他的安排和解釋,在延安的那些原本不能理解的同志們很快也恍然大悟,嚴格按照毛主席的接待做準備迎接衛立煌。
1938年4月17日,衛立煌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了延安,剛剛看到遠處的延安城,衛立煌便注意到這裡到處都寫著“團結抗日”和“歡迎衛副司令長官”這樣的標語,越往前走,標語越多,令人目不暇接。
等到來到延安城門口,衛立煌發現這裡還有歡迎隊伍等候多時。這樣隆重的歡迎場面讓衛立煌完全沒有料到,他們一行人近來吃盡苦頭,此時身處這裡,頓時萬分感動。
不僅如此,毛主席還親自在住處門口迎接,主動與衛立煌一行人握手,這次會面就在和諧而友好的氣氛中展開了。
衛立煌早就久仰毛主席大名,對他十分欽佩,一見面就不停地稱讚八路軍對日寇的作戰打得好,並坦言道這次能來延安,能學到八路軍對敵的方法,他將萬分榮幸。
當天為了向衛立煌表示歡迎,延安各界還舉行了歡迎晚會,觀看了延安魯藝師生的表演。
當時延安生活非常艱苦,但是毛主席知道衛立煌一行人撤退許久,已經疲憊不堪,特意為他們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大餐。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苦日子的衛立煌對桌上的每一道菜都讚不絕口。
衛立煌也很清楚延安這邊的生活非常困難,毛主席還能這樣盛情宴請他們,足以看出他們的歡迎是真心實意的。想起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衛立煌不由得感到十分羞愧。
見衛立煌羞愧不已,毛主席主動寬慰他:“衛將軍率軍保家衛國,那份面對強敵的不屈不撓,全國人民都看在眼裡了。”
一番話說完後,衛立煌感動也慚愧不已,隨後還主動去探望了受傷的八路軍將領。
解答疑惑
衛立煌沒有忘記自己來到延安最想做的是什麼。
毛主席知道他的想法,主動帶他去參觀建在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向他展現抗戰師生的良好風貌。
由於延安條件困難,很多學生都沒有正經的教桌,連教室都是學生和老師們齊齊動手挖出來的窯洞,上課時,學生們就坐在用舊磚頭搭起來的臺子上,將自己的膝蓋作為課桌,但他們認真學習的勁頭卻沒有受到任何挫敗。
此情此景讓衛立煌感慨萬分,連連表示要是全國各地都能像抗大這樣建設起來,學生老師都這般發奮,那中國人民就不用再為抗擊日寇而發愁了。
之後,衛立煌希望能夠拍照學習,毛主席爽快地答應了。這份坦誠相待,衛立煌欽佩不已。
師生們也向衛立煌表達了熱烈的歡迎,激動之下,衛立煌連趙榮聲給自己準備的演講詞都忘了,臨場發揮,用親身經歷給學生們上了一課。
從抗大出來,接下來的安排是由毛主席做主,帶著衛立煌在延安各處走走看看,近距離感受一下延安人民的生活。路上,衛立煌還不斷與毛主席請教著作戰方面的經驗,毛主席都一一回答了他。
期間,毛主席看到不遠處有一位老農民牽著一頭毛驢往山上走,便笑著問衛立煌:“衛將軍,我來提個問題:毛驢上山時,是先邁哪隻腳呢?”
由於太過突然,衛立煌一下子被問懵了,既不明白毛主席為何問出這樣的問題,也不清楚問題的答案是什麼,誠心向毛主席請教。
毛主席回答說:“透過我的觀察,毛驢上山時,是先邁左腳。”
衛立煌仔細觀察了一番,果然看到老農牽著毛驢上山,毛驢先邁了左腳。他依然有些不明白這個問題有什麼特別之處。
毛主席笑著與他解釋說,其實日寇的軍隊就跟這毛驢一樣。如今它這頭驢很是兇悍,又踢又咬,讓人拿它沒辦法。衛立煌聽得連連點頭,有些感同身受。
毛主席又說:“換作是我與日寇作戰,我會首先選擇退避三舍,繞到它背後,抓住它的尾巴,趁它來不及反應,狠狠用刀扎它的屁股。”
這番意味深長的話頓時點醒了衛立煌。
他意識到毛主席是在提醒他,對待敵人就該知己知彼,就像觀察這隻毛驢一樣,首先摸清了對方的習性,然後揚長避短,決不能操之過急,這才是正確的對敵之法。
延安一行,衛立煌感到收穫頗豐,鄭重其事地向毛主席的指點表達了感謝。
第二天,衛立煌便帶著部下離開了延安,等他來到西安時,親自前往位於北大街的第14集團軍總司令部駐西安辦事處,寫了個手諭,要部下將準備步槍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枚,此外還準備了數百箱牛肉罐頭和3個師的夏裝,以及一些通訊裝置等等,一起送給了八路軍。
經過這短暫的接觸,衛立煌已經非常欣賞毛主席和共產黨,還曾動過加入黨組織的念頭。雖然沒有成功,但是衛立煌一直與毛主席等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等到解放後,衛立煌沒有去臺灣,而是定居香港,後來想回大陸了,周總理還讓人寫信給他,信中說他在太原結識的朋友永遠歡迎他回家。
這番話給了衛立煌很大的支援,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大陸,毛主席和8位開國元帥親自去拜訪他。再次見到毛主席,衛立煌與這位延安老朋友緊緊握住雙手,想到分別已有17年,心中感慨萬千。
後來,衛立煌成為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積極投身到祖國統一大業之中,直到1960年1月,因過去積勞成疾,不幸病逝,享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