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是地球上被開發、汙染最少的地方,蘊藏著無數的科學之謎,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對於人類瞭解和研究地球具有重要意義。自1984年中國首次進行南極科學考察至今,已取得多項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這其中,直9直升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眾所周知,極地終年冰凍,氣候極度惡劣,要在這樣的環境下保證安全飛行並完成各項作業任務,對直升機的效能要求很高。1999年5月,國家海洋局經過多次調研,最終決定派直9直升機隨國家科考隊赴北極科考,這是對直9效能的一次全面考驗,也是我國國產直升機的極地“首秀”。7月1日,1架橘紅色塗裝的直9隨“雪龍”號科考船離開上海港,遠赴北極,這也成為直9征戰極地的開端。
抵達北極後,直9機組的首要任務就是在事先預測的經緯度範圍內,和科學家們一同尋找適合冰上作業、能建立觀測站的大塊浮冰,然後將人員和物資分批次從“雪龍”號科考船運送到浮冰上。
在彷彿完全被冰雪覆蓋的天地間,直9以平穩的飛行將第1批人員和裝置送達指定地點。可當直9機組搭載著第2批人員抵達時,卻發現先前計劃降落的地方已經安裝好了科考裝置,只能另尋其他的降落點。經過觀察,機組人員發現唯一可以一試的是一個約有9度的冰坡。在冰面上,這樣的坡度一般是不允許降落的,更別說它前後還各有一個1米多高的冰脊和一個面積較大的深池。
在這樣的情況下,駕駛員憑藉著豐富的駕駛經驗和直9良好的操控效能,使直升機機身緊貼冰面,呈懸停狀態,再進行人員上下和物資裝卸。此時,直升機距離後面的深池只有兩步遠的距離,為保持直升機的平穩,飛行員小心翼翼地控制著旋翼向前傾斜,既保證了直升機不會掉入後面的深池,也避免了槳葉撞擊到前部突起的冰脊。任務完成後,隨隊的記者們向飛行員豎起了大拇指,直說:“牛!”
在“雪龍”號科考船赴北極途經加拿大圖克港時,那裡的世紀華人行北極探險隊要與科考船上的科考隊員匯合,舉行一個紀念活動。但因為水深不夠且風霧較大,科考船無法前行,只能停泊在港外50海里處,運送人員的任務落到了直9機組的身上。
接到任務後,機組連夜進行飛行準備。第二天,當機組人員頂著濃霧駕機飛抵對岸時,港口等待的人們激動地歡呼了起來。機組人員駕駛著直9,在“雪龍”號科考船和圖克港之間穿梭了7次,每次運送12位探險隊員,經過4小時48分,終於將此次活動的全部人員安全運送到科考船上,順利完成了人員接送任務,保證了紀念活動按照預期舉行。一位曾經對這種運送方案心存顧慮的俄羅斯導航專家由衷地感嘆:“這樣的天氣,僱傭別國的飛行員是絕對不肯飛的,中國飛行員了不起,中國直升機了不起!”
71天后,直9圓滿完成科考任務後返航。在此期間,直9共飛行了67架次,飛行時間49小時52分,運送人員627人次,運送貨物4500千克,出色地完成了冰海航行探路、人員貨物運輸及新聞航拍保障等任務,創造了中國直升機首次在極地飛行、首次在浮冰上降落、首次在北極國家領土起降等多項“中國之最”。此後的10年間,直9創造了三赴北極、六赴南極的歷史,為中國的極地科考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