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三大主力師,即一二九師、一二零師和一一五師,在抗戰之初,三支部隊的總兵力不過幾萬人,但是抗戰結束之時,這三大主力師部隊基本上都發展到了十幾萬人。事實上,在抗戰歷史上,在冀東有一位中共幹部,此人曾經在冀東一帶領導起義,為八路軍三大主力師補充了數十萬的兵力,有力地支援了抗戰。此人是誰?他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他又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此人名叫董毓華,他曾就讀於武昌啟黃中學、湖北省第一師範學校,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入黨介紹人還是董必武和陳衛東。董毓華一九三三年來到北平,並進入中國大學學習,在這裡他認識了一大批志同道合之人,其間曾任支部書記兼學聯書記,此後他領導了震驚國內的“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一二九”之後,董毓華聲名鵲起,他因此出任北平學聯主席,同年十二月三十日,南下擴大宣傳團成立,董毓華擔任宣傳團總指揮,一九三六年,北方局書記劉少奇親自來到天津,接見了董毓華,並下塔瞭解了學生運動的具體情況。
一九三六年七月份,董毓華擔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特派員,次年調任華北青年救國聯合會總負責人,在華北組織起了一大批救亡團體。一九三八年,受中共北方局指示,董毓華以“華北武裝暴動委員會”軍事部部長的身份前往冀東領導革命活動,當時在灤縣一帶實力最強的一個民團是高志遠民團,人數有幾千人,董毓華來到高志遠部,加強民團的政治領導,不久之後,在董毓華的努力下,高志遠部與其他民團武裝合併為冀東抗日聯軍部隊,總兵力超過四萬人。當時高志遠擔任冀東抗日聯軍司令,而董毓華出任“冀東抗聯”政治委員。
當時在冀東一帶,高志遠、董毓華領導的冀東抗日聯軍是實力最強的一支部隊,其建制相當於一支旅級部隊,此後,高志遠、董毓華率領冀東抗日聯軍舉行了武裝起義,一路連戰連捷,部隊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董毓華還說服丁萬友、韓立平的部隊改編為冀東抗聯昌黎支隊。
冀東抗日大暴動,其影響是巨大的,從七月初至八月底這兩個月的時間裡,參加起義的總人數接近二十萬人,擴大了冀東抗日根據地的範圍,而且冀東抗日聯軍部隊一度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人。為了加強軍政建設,冀察熱遼行政委員會成立,全面領導冀東抗日聯軍,當時董毓華被任命為委員會主席,此後,董毓華率領冀東抗日聯軍前往平西,接受了整訓,後出任冀東抗日聯軍司令員兼政委。
一九三九年,冀東抗日聯軍與抗日先鋒縱隊合編為合編為華北人民抗日聯軍,董毓華仍然擔任司令員,一個月後,日軍集結大部隊圍攻華北抗聯,董毓華率領部隊奮勇抗擊,激戰長達十個小時,終於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此後,在董毓華的領導下,華北抗聯不斷加強,後來更是發展到了數十萬人,真正成為一支王牌之師,後來華北抗聯逐漸補充到一一五師、一二九師、一二零師,極大地擴充了八路軍三大主力師的實力。
不過,由於長期高強度的工作,董毓華的身體慢慢垮掉,一九三九年六月,董毓華從前線回到軍區,病情突然加重,被緊急送往衛生部治療,但是最終卻醫治無效去世,年僅三十二歲。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蕭克親自主持董毓華的追悼會,建國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姚依林為他親筆題詞,“青年運動傑出領袖,抗日戰爭民族英雄。”
我們知道,董毓華雖然沒有參加紅軍,但是他曾是八路軍的旅級幹部,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話,建國後至少也是上將軍銜。當然,歷史沒有假設,董毓華為抗日戰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值得我們後人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