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歲律催遲暮,鄉心適遁潛。子鵝春餅細,芫荽晚羹甜。”這是明代詩人龔斆的《贈別》,詩中提及了一種大名鼎鼎蔬菜:芫荽。其實芫荽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食用的香菜,而且它還是一味常用中藥,隸屬於疏散風寒類藥物,具有發表透疹、開胃消食的功效。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蔬菜界的“百搭神器”芫荽有何獨特本領。
數九寒冬易感冒,發表散寒選芫荽
入冬以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高發,身體虛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很容易中招。尤其對老年人、兒童及有呼吸道基礎疾病的人來說,普通感冒也不應被忽視,若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繼發出現肺炎、心肌炎等疾病,嚴重者會危害身體健康。預防與治療感冒的藥物很重要,芫荽就是其中之一,該藥辛、溫,歸肺經,可治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醫林篆要》記載:“芫荽,補肝,瀉肺,升散,無所不達,發表如蔥,但專行氣分。”
專家建議:取山楂片、蘋果片各5片,枸杞子、紅茶、芫荽末少許,將前四者共同煎煮10分鐘,濾渣取汁,然後撒入少許芫荽末服用即可。
胃寒胃痛不消化,暖胃健脾用芫荽
胃病是當今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病人數眾多,病因多樣,病情較為複雜。其中,有兩種病因是胃寒和過食引起的積滯,導致胃病總是反覆發作,經過治療後遇涼或者暴飲暴食後就會復發。有一味中藥,既可溫胃祛胃寒,還可以通胃滯,這味中藥就是芫荽。《嘉祐本草》記載:“消谷,治五臟,補不足,利大小腸,通小腹氣。”
專家建議:取鮮芫荽50~100g,洗淨搗爛取汁,再加白蘿蔔汁1匙燉服,每天2~3次,連服7~10天即可。
風寒束表疹不發,發汗透疹使芫荽
一提起溼疹、麻疹、風疹、藥疹……大家潛意識就會有頭皮發麻、全身瘙癢的感覺。唐代醫學家王冰認為:“疹,久病也。”中醫中藥在診治各種“疹”方面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及治療方法,治療各種疹的中藥也很多,芫荽就是其中一員。《醫林篆要》記載:“外散陰氣,辟邪氣,發汗,託疹。”
專家建議:取芫荽50g、香菇50g,水煎取汁,頻頻服飲,每日1劑,連服3天即可。
在芫荽身上存在兩種極致,在愛它的人眼裡,它香氣宜人,在不喜歡它的人眼裡,它經常被敬而遠之,但“我行我素”的芫荽依然開心的做著它的“百搭神器”,這就是芫荽的可愛之處。
芫荽雖好,但仍有部分人群不適合食用:
1.疹已出透,或雖未透出而熱毒壅滯,非風寒外束者不能食用。
2.氣虛人群不能食用(《本草經疏》)。
3.口氣較重或有狐臭的人不能食用。
4.不可過量食用。
芫荽粥
取芫荽30g、粳米50g,紅糖適量,粳米、紅糖加水煮稀粥,熟後加入芫荽,再煮1沸停火,溫熱服用即可(芫荽入鍋後不宜久煎)。適用於小兒麻疹初期,麻疹透發不暢、麻疹期腹脹不思飲食等症。
好書推薦
內容介紹
本書為《遇見最美的本草》之續集。作者以醫者的獨特視角觀照《詩經》裡的植物,從中擷選三十味中草藥,演繹出一個個有趣、有味、有情、有義的故事。在作者飽含深情的筆下,本草與人與詩與自然合而為一,鮮活而又真實,自由而又詩意。書中透過探尋古老經典《詩經》裡的本草來挖掘生命中的感動和力量,透過講述本草植物的四氣五味和醫道醫理來書寫人性中的美好和光芒。
版權宣告
本文選自“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的版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