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B站(Bilibili)內容稽核員猝死的事情,喚醒了很多年輕人的同情。
2月4日晚間,B站內容安全中心圖文稽核部員工“暮色木心”,因大面積腦出血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事後,網傳該員工是因加班過度而引發的猝死。
該員工生前,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且日夜顛倒,去世前已連續上班5天。
但B站在隨後的宣告中,一度否認加班過度的說法。
B站表示,“暮色木心”作為圖文稽核組的代理組長,承擔特殊任務,沒有回鄉過年,帶領小組安排了一天八小時、做五休二的春節輪值排班計劃。
此外,B站還稱,今年將增加招聘1000名稽核人員,以此降低人均工作壓力。
這番說法等於坐實了稽核員加班的事實。
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樣,稽核員並不是簡單刷刷影片,看看文章就度過一天了。
為了保證流出的內容絕對安全,稽核崗位一般需要有人24小時值守。
他們少有假期,每天的工作安排精準到分鐘,有的甚至離開工位都要向值班組長報備,包括上廁所。
此外,KPI的要求也過分嚴苛。
有業內人士爆料稱,自己每天要稽核1500+條影片,每小時到120+,達不到便需要留下來加班。
準確率要求在99%以上,持續三個月不達標就會被勸退。
而與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不符的是,大部分稽核員的工資並不高。
包括B站在內的大公司,一般到手也就5000-6000元/月。
高壓的環境加上低廉的工資,導致稽核崗的人員流動非常頻繁,能待半年就已經算是老員工了。
毫無疑問,這是資本的一種剝削。
有人爆料說,在“暮色木心”去世後,B站一度試圖壓制相關訊息,甚至已將該員工的企業微信登出,致使"身後查無此人"。
其實,再放長一點目光看,Bilibili的股價已經在一年內暴跌了80%,從最高點的1052港元/股跌到了現在的270港元左右。
市值損失了高達3千多億。
從二次元年輕人最愛的短影片網站到現在江河日下,B站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20世紀的90年代,日本的動畫和漫畫是中國一代少年的共同記憶。
在文化作品貧瘠的中國市場,滿足了不少人的精神慰藉。
但到了1998年,廣電很快就注意到了進口動畫片在文化層面上的衝擊,於是逐步開始限制進口動畫片。
廣電的禁令沒有消滅中國青少年對日本動畫的熱愛,而是把他們驅趕到了一個當時還近乎法外之地的新環境。
那些年,《海賊王》《火影忍者》《死神》經過民間漢化組的翻譯後,在中文論壇上廣泛傳播。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2007年,一個叫Acfun的網站成立,它模仿日本影片網站Niconico推出了彈幕功能,並把Niconico上的熱門作品“搬運”到A站。
2009年,B站的創始人徐逸出自對彈幕和鬼畜文化的熱愛,模仿Acfun的模式,建立Bilibili。
Bilibili最早的定位是服務二次元愛好者,初期的影片素材小眾而叛逆。
首發於B站的網路歌曲《甩詞歌》,大段歌詞提到“我爸是李剛”、“毒奶粉”等轟動一時的社會輿論事件。
後來,廣電直接禁止播放境外動畫,B站的年輕人就更多了。
他們以藍貓的配音演員葛平為題材,創作出了各種天馬行空的鬼畜影片,發洩著被強制觀看國產動畫的不滿。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B站成了網路爆梗的天堂:德國boy、八心八箭、諸葛亮罵王司徒。
B站的彈幕文化,開始發揚光大。
但這正是B站早期想要塑造的,一個只有二次元文化、自得其樂的小圈子。
所以B站在一開始就限制會員的發展,只在特定時期才開放註冊機會。
這種門檻確保了優質的彈幕環境——畢竟能發彈幕的都是“自己人”。
但到了2014年,B站就開始變了。
這一年,小米、華誼、阿里、百度紛紛將“泛娛樂”作為公司戰略大力推進,大量的熱錢湧入泛娛樂產業。
B站受到了資本的關注。
2013到2018年,B站獲得多輪融資!
2017年B站“100考題“的難度大幅降低,大量普通觀眾湧入,圈層開始破開。
曾經,它可以容納各種諷刺和惡搞,但今天的B站,已經被一些類似觀影片和《環球時報》的媒體宰制。
在此期間,B站多次因為出現違規內容被罰款、下架APP。
為了擴大融資渠道,為了安全上市,為了滿足投資人的利益。
B站不得遞交投名狀,開放圈層,並擁抱主流價值。
成功上市後,創始人徐逸就退居二線,曾任網際網路軟體企業聯合創始人的陳睿統籌全域性。
此時的B站,已經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了,而是資本說了算。
B站在資本化、主流化之後,發生了哪些改變?
2019年的B站拜年祭,隱喻了這些年的變化。
以前的B站是小店私房菜,做得口味細緻獨特食客少,但是好這一口的就賊愛吃。
現在的B站做成大酒店,口味多了,食客範圍廣了,自然也就不會太照顧那一小部分特別口味的食客了。
所以不少B站老使用者也在抱怨,如今的B站和抖音、愛奇藝,又有什麼區別?
甚至很多影片就是從其他短影片平臺搬運過來的。
可即便成了包羅永珍的平臺,但B站還是不斷面臨著風險。
要知道,B站最初的精神核心,就是非主流、海外搬運、二次創作。
但現在,這些路被一道道封死。
去年,網路協會出臺新規,要求任何短影片平臺,不得在未取得授權的情況下,自行剪下,改編電影以及電視劇,除此之外,就算是網路影視劇也不可以。
這個規則一出,B站大量的二次創作內容基本被宣告死刑。
此外,為了內容和資本的安全,B站不得不繼續收緊創作內容的尺度,瘋狂擴招稽核員。
但這也意味著,很多老使用者對平臺產生失望——背離了初心。
最早讓B站發光的人,就是那些不為名不為利,只為戲謔主流的人。
當他們的成果被資本接盤後,就被改造成了他們曾經最討厭的那種網站。
他們的作品會被稽核員下架。
而當稽核員去世後,新的稽核員也會下架老稽核員的蛛絲馬跡。
而正在慢慢失去精神核心的B站,也在被同質化,被資本逐步拋棄。
回頭想想這種輪迴,實在是一種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