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和供應鏈,隨著傳統燃油車市場化程度的進入藍海,對於所有參與市場競爭的所有廠商來說,重點是還是供應鏈的堅韌程度,特別是後疫情時代帶來的缺芯因素,對於電動化和智慧化的新能源汽車,面臨的困境更大。
其關鍵是新能源汽車特別是新造車勢力在市場佔有率的數量級上,依舊沒有建立穩固的供應鏈體系,特別是電子物料的供貨體系。汽車行業其關鍵還是走量降本的,對於正在走向盈利述求的新造車勢力來說,昂貴且不盈利的供應商,其實不是一個很樂觀的狀態。
隨著2021年的過去,各大主機廠都在公佈銷售業績,對於供應鏈來說,全球化競爭的程度正在加劇。資料顯示,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100強裡,日本22家,美國22家,德國18家,韓國9家,中國8家,加拿大4家,法國4家,西班牙3家,瑞士2家,英國2家,愛爾蘭、巴西、墨西哥、瑞典、義大利和印度各1家。其中日本佔比22%,美國佔比22%,德國佔比18%,韓國9%,中國8%,法國4%,加拿大4%,西班牙3%。
從排名來看,依次是1德國博世,2日本電裝,3,德國採埃孚,4加拿大麥格納國際,5日本愛信精機,6德國大陸,7韓國現代摩比斯,8法國弗吉亞,9美國李爾,10法國法雷奧,11日本矢崎,12日本住友電工,13德國巴斯夫,14美國安道拓,15美國天納克,16日本松下汽車系統,17中國延鋒,18義大利馬瑞利,19愛爾蘭安波福,20日本捷太格特。
中國進入前100的供應商主要是延鋒17,北京海納川42,中信戴卡58,德昌電機74,敏實集團79,五菱工業81,安徽中鼎87,德賽西威97,中國供應商的規模與中國汽車銷售市場不成比例,缺少世界級的供應商集團和品牌,與中國自主汽車工業的發展現狀基本吻合。
從世界範圍來看,前20強的供應商基本與世界汽車性汽車集團和品牌深度繫結,其核心的技術和穩定的供貨,成為汽車主機廠更為可靠的合作伙伴,其中以德國大眾和日本豐田為主的世界級廠商和品牌,圍繞其發展和壯大的德國供應商和日本供應商,成為重要的產業集團。世界性的汽車集團和品牌,重點還是集中在德國、日本、美國、韓國、歐洲等,如大眾、豐田、通用等等。
中國汽車市場的產銷兩旺,近2200萬的市場規模,重要的主力還是合資和自主,其中以合資廠商為重,隨著汽車產業政策的轉變,還有合資數量限制以及股本比例的放開,中國汽車市場將進入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態,其供應商的競爭也更為關鍵。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電動化和智慧化,對於優勢供應商的需求也更為迫切,隨著產銷規模的擴大,核心技術和核心供應鏈的建立,也成為考驗新造車勢力的重要因素。其中電池、電機、電控、智慧座艙、自動價值需要的晶片和MCU等等,諸如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中央處理器、自動駕駛晶片等等,都在成為制約發展和交付的關鍵所在。
鏖戰2022,穩健的供應商,也是勝負手,本質上還是成本和效率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