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在太平洋的一個孤島上,18歲的妙齡女子比嘉和子,和32個日本男人,因突如其來的一場意外,被困孤島上長達6年。這是一場終極的人性實驗,期間島上發生了一系列荒唐離奇的事件,最終只有20人活了下來。
這座孤島位於太平洋深處,叫安納塔漢島,島嶼長約9公里、寬3.7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島內叢林密佈,景色宜人。
1939年,芳華正茂的比嘉和子,剛滿16歲,她不遠千里,從日本沖繩來塞班島投奔自己的哥哥。塞班島也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距離安納塔漢島約77公里。
當時的日本,因為國土面積小,為了緩解國內人口壓力,瘋狂擴張,掠奪資源,還成立了“南洋興發株式會社”,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和人口,去往太平洋群島發展漁業,開採利用當地資源,很多日本人來到這些島嶼上工作和生活。
比嘉和子也是這樣的浪潮下來到了塞班島,在這裡,她遇到了第一任丈夫——英俊帥氣的比嘉正一,比嘉正一是南洋興發株式會社的正式職員。
兩人婚後第3年,比嘉正一被公司調往安納塔漢島,負責管理島上的20個土著種植椰子。
深愛丈夫的比嘉和子,跟著丈夫一起去往安納塔漢島。同行的還有比嘉和子的上司——日下部正美。
小兩口很快適應了島上的生活,把新家打理得井井有條。而此時,二戰已經進入了尾聲,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更是節節敗退,很多原來由日本佔領的島嶼,都陸陸續續被美軍接管了。
眼看著美軍的戰火快要燃燒到塞班島了,此時的比嘉正一決定去塞班島把妹妹接過來,畢竟當時的安納塔漢島還相對安全。可沒想到,比嘉正一這一走,竟是永別,徹底杳無音信了。
就在比嘉正一剛離開安納塔漢島沒多久,塞班島就遭到了美軍殘酷的轟炸,死傷無數。很快,戰火就蔓延到了安納塔漢島,面對美軍空襲,危急時刻,上司日下部正美,拉起驚慌失措的比嘉和子,躲進了叢林深處。
兩天後空襲結束,日下部正美才帶著比嘉和子回到居住的地方。映入他們眼前一片廢墟,通訊裝置和輪船也被毀了。這下他們徹底與外界斷了聯絡,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孤島。
驚魂未定的比嘉和子失聲痛哭,可天無絕人之路,正當兩人絕望之際,突然叢林裡鑽出了40頭豬和20只雞,這是他們曾經在島上飼養的,眼下這些動物成了他們保命的食物。
兩人急忙七手八腳地修好圍欄,把豬和雞趕進去,小心地看護好。過了幾日,也不見種植園的土著居民,兩人猜測著土著要不就是趁著戰亂逃跑了,要不就是在空襲中死去了。
眼下這個島上只剩下他們兩個人,為了生存下去,兩人分工配合相互依靠;細緻體貼的日下部正美,每晚都在比嘉和子周圍巡邏,默默地守護著她。
日久生情,比嘉和子也被日下部正美打動了,兩個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過著男耕女織的甜蜜生活。可幾個月後,一群人的到來,使島上徹底陷入了無盡的黑暗和恐懼中。
1944年6月12日,日本3條運送物資的漁船在太平洋島上被美軍擊沉,船上的人隨著巨大的爆炸,沉入海底當場喪命,只有31個倖存者,他們拼命朝著最近的島嶼游過去,這個島就是安納塔漢島。
這31個人都是年輕力壯的男人,年齡在20歲左右,其中,有10個是日本海軍,還有21人是船上工作人員。
這31人剛開始以為這是個沒有人煙的荒島,他們是島上唯一的人類。直到3天后,31個人在叢林找食物時,遇到了來這裡摘野芋頭的日下部正美和比嘉和子。
在荒島遇到了同胞,大家都非常開心。體貼細緻的比嘉和子,還熱心地幫受傷的男人處理傷口。日下部正美也大方地把儲存的食物拿出來分享給大家。
可是僧多粥少,很快,圈養的牲畜就被吃完了。他們遇到了第一個生存危機——食物匱乏。
面對嚴重的生存挑戰,日下部正美提議:31個人搬過來,大家住到同一個區域,分工配合,獲取更多的食物。
由於這幾天愉快地相處,31個人覺得夫妻兩人都很友好,而且他們考慮到:日下部正美和比嘉和子在島上生活的時間更長,生存經驗更豐富,搬過來同住也不吃虧。於是爽快地答應了這個提議。
接下來的日子裡,日下部正美成了領導者,熟悉地形的他,帶著眾人去叢林採摘野香蕉、挖野芋頭、去海灘捉椰子蟹,派幾個人從取淡水。
大家通力合作,發揮才智,製作勞動工具,提高勞動效率,獲取的食物也越來越豐富,他們還把多餘的食物儲存起來。為了保證食物的穩定供應,他們還修整了農田,種植了甘蔗和芋頭,年長的船員還利用野果和椰子樹漿來釀酒,日子過得充實而歡樂。
他們與世隔絕,絲毫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後,美國空軍曾向島上灑下大量傳單,試圖讓他們知道日本投降的訊息,可他們卻盲目自信:日本不會投降,這是美軍的陰謀。
況且,他們現在在島上過得逍遙自在,萬一輕信美國,落入圈套,得不償失。
33個人就這樣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空閒時,還會舉行各種活動:“挖芋頭比賽”、“釣魚大賽”、“品酒會”……俗話說:溫飽思淫慾。當溫飽問題解決後,很快,他們又有了更多的慾望。
島上只有比嘉和子一個女人,加之比嘉和子又性情開朗,溫柔體貼,有時,大家辛苦勞作一天後,比嘉和子還會給唱唱歌曲、講講笑話給大家解悶。
另一方面,由於島上的日用品有限,33個人的衣服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磨損,早已變得破爛不堪,男人們用一些樹葉、乾草來擋住身體;比嘉和子畢竟是一個女人,她想辦法把椰樹上的褐色的棕櫚,編製成衣物。
可這也擋不住男人們看向她時火熱的目光。漸漸的,日下部正美髮現男人們看比嘉和子的熱切的眼神,心裡自然醋意大發。
他開始變得敏感而多疑,當比嘉和子與其他男人說句話、或者接受其他人的幫助時,日下部正美就當著大家的面,對比嘉和子又打又罵。其他男子雖然生氣,但是不敢貿然上前,畢竟是別人的妻子,只是暗暗攥緊了拳頭。
眼看矛盾一觸即發,年長的船員便提議:大家給比嘉和子與日下部正美舉行一場婚禮,婚禮過後兩人搬出大家的居住區單獨住,這樣,他們倆就是名正言順的夫妻了,也斷了其他人的念想,眼不見心也就淨了。
隨著兩人的離去,大家內心熊熊燃燒的慾望之火暫時被熄滅。可是好景不長,島上出現2把手槍,讓所有人陷入空前的恐慌中。
1946年8月,大家在叢林深處,發現一架美軍B-29轟炸機的殘骸,與外界失聯許久眾人,一擁而上搜尋一切能利用的物資。
比嘉和子拿到了降落傘,給大家制作了衣服,水壺、繩子、鋼鐵脆片,都被大家小心翼翼收了起來。
大家還在駕駛艙的地方,發現了4把破損的手槍和80發子彈,31個人裡,有10個是日本軍人,其中有2個人——松本和松田,偷偷把4把破損的手槍進行拆卸、組裝,最終竟然組裝出了2把完好的手槍。
就是這2把手槍,喚醒了人身上最原始的慾望,打破了島上的平衡,使島上開始蒙上死亡的陰影。
沒過幾天,有一天上午,一個男人大喊著“別逼我、別逼我”,從高高的椰子樹上跳下來,當場身亡。
當時大家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上,沒有人發現是誰在現場逼死了男子。可有些人卻心知肚明:自殺的這個男人,在不久前因為淡水問題,與松本、松田發生過激烈衝突。
這讓大家人心惶惶,如果說自殺男人的死,松本和松田還遮遮掩掩的話,那接下來,松本和松田就開始明目張膽地作威作福了。
松本、松田仗著手裡有槍,便召集大家宣佈:從此以後,兩人不再參加任何勞動,大家每天要把最好的食物給他們享用,最好的房子騰出來讓他們居住,島上所有的資源都要由他們分配。
大家敢怒不敢言,此時的手槍成了權力的象徵,誰擁有了手槍,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成了絕對的領導者。
解決完物質需求,松本、松田兩人把魔爪伸向了比嘉和子,他們用槍指著日下部正美,以此來威脅比嘉和子。生死關頭,日下部正美只能無奈地默許了。從此,恩愛的夫妻變成了3男1女共住同一屋簷下。
有了手槍這個護身符,從此,松本、松田在島上更加肆無忌憚了。如果有人膽敢頂撞他們,輕則被痛打一頓,重則直接喪命。在和比嘉和子同居後不久,兩人就當眾槍殺了一名男子,理由是:這個男子想侮辱比嘉和子。
大家心裡明白:松本、松田,是想在眾人面前宣示主權,獨霸比嘉和子,讓其他人不敢再對比嘉和子起意。
這個舉動嚇壞了日下部正美,他明白自己當下的處境岌岌可危,自己必須採取行動,否則只能坐以待斃。思索之後,他主動表示:我願意退出,與比嘉和子斷絕關係。
見日下部正美如此識時務,松本、松田心裡樂開了花。其實日下部正美不是懦弱,而是以退為進。
他知道,如果自己一直夾在松本、松田之間,整日在兩人眼皮底下,不僅隨時有性命之憂。更重要的自己是個外人,自己在,兩人團結對外,當自己走了,兩人為了獨自霸佔比嘉和子,必然會發生矛盾。
1947年秋天,果不其然,松本和松田在喝醉後,大吵了起來,引來眾人圍觀,衝突中,松本中槍身亡,趁著松田醉酒,日下部正美和一個叫井口的男人各偷了一把槍。
第二天一早,松田也死了,日下部正美稱:松田是被淹死的,但是大家心知肚明:這是日下部正美在報奪妻之仇。
在島上,手槍代表著絕對權力,於是,悲劇又不停上演,日下部正美和井口共同佔有了比嘉和子。過了4個月,日下部正美在熟睡中,手槍被人偷了,在睡夢中死去。
於是,這個新擁有手槍的人就和井口占有了比嘉和子,沒過幾個月,兩把手槍又易了主,期間發生了很多“意外”:有人“失足”掉入懸崖、有人“不幸”被浪捲走淹死、有人“誤食”野果……此時,島上已經有9個人死去了。
年長的船員召集大家:再這樣下去,島上的人越來越少,誰也活不下去。大家對權力的慾望,迷失了自己,喪失了本性,罪魁禍首就是那兩把槍。
大家自以為找到了殺戮的原因,這時,年長船員建議:把兩把手槍扔到大海里,徹底消失。同時讓比嘉和子從剩餘男子中,挑選一個結婚,搬到離大家比較遠的地方住。
這下小島總該恢復平靜了吧?可是,在接下來4年裡,又有4人陸陸續續地死了。此時島上只剩19個男人和比嘉和子了。
人的慾望一旦開啟,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心裡的魔鬼是關不住的。
無奈之下,大家又商議:這幾次的死亡事件,是由於他們對女人的慾望,只有比嘉和子消失了,島上才能徹底恢復平靜。他們決定過幾天就動手,殺死比嘉和子。
可當天晚上,就有一個深深愛慕比嘉和子的男人,把這個訊息告訴了比嘉和子。比嘉和子以為自己委曲求全,可以苟且偷生,沒想到落到如今這個下場。
被逼無奈,她拿上乾糧連夜躲進了叢林深處,好在小島有30多平方公里,男人們此時只有19個人,想在短時間內找到比嘉和子並不容易。
在1950年6月,在比嘉和子逃亡第33天時,她看到不遠處有美國軍艦路過,於是她脫下降落傘做的衣服,揮舞著,大聲呼救,引起了美國軍艦的注意,成功獲救。
當得知島上還有19個男人時,美國軍艦試圖帶他們離開,但19人男人卻覺得日本不可能戰敗投降,這是美軍的圈套,不願離開小島。
最終,比嘉和子逃離了這座人間煉獄,離開了帶給她無限夢魘的地方。時隔11年,她再次回到了日本。
為了勸說島上19個男人回國,日本組織這些人的家屬給這19個男人,寫了200多封家書,勸說他們回家,看到家書,他們依舊執迷不悟,認為這是陷阱。
直到一個男人在信件中發現了妻子特製的手工製品,這才接受了國家戰敗的事實。他們走出小島,宣告投降,在1951年7月6日,回到了日本。
可迎接他們的不是親人溫暖的懷抱,而是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因為多年沒有音信,家人以為他們在戰場上犧牲了,有4個男人的老婆改嫁,其中1個男人的老婆嫁給了男人的親弟弟,還生下了孩子,還有人迫於生活當了歌姬。
比嘉和子做夢也想不到:她的第一任丈夫比嘉正一併沒有死,他當年活著回到了日本,後來一直沒有比嘉和子的訊息,他又重新組建了家庭,結婚生子,幸福美滿。
這件事也引起了日本國內的關注,新聞媒體採訪他們,這些年在安納塔漢島上的生活和13個人的死因,可是19個男人和比嘉和子對此都諱莫如深,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這引起了人們的懷疑和好奇心。最終紙包不住火,事情的真相還是被人們知道了。
得知真相的媒體和民眾,沒有批判那些施暴者,反而對比嘉和子進行了無端指責,嘲諷她是“安納塔漢女王”、“擁有32個面首的女人”、“蜂王”、“魅惑男人的女人”,巨大的輿論壓力下,27歲的比嘉和子成了人人謾罵喊打的過街老鼠。
事已至此,備受非議的比嘉和子,乾脆破罐破摔,她參演了安納塔漢島的舞臺劇和電影《這就是安納塔漢島的真相》,但好景不長,比嘉和子並沒有在演藝這條路上走太遠,後來,迫於生計,她在東京一家店裡做起了舞娘。
直到34歲,她才又再婚,男子與前妻有2個孩子,婚後,比嘉和子悉心照顧著孩子,和丈夫經營著一家刨冰店,勉強維持生活,日子清苦,但她的內心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靜。
結婚9年後,丈夫去世了。
1974年3月,丈夫死後8年,比嘉和子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她身患腦腫瘤,醫治無效去世,享年51歲。
在整個事件中,最可悲的是比嘉和子,她為了生存下去,處處忍讓,委曲求全,淪為男人爭奪的“戰利品”,也是“犧牲品”,可受盡凌辱的她,非但沒有獲得同情,反而遭到了最惡毒的謾罵。
最觸目驚心的是,放縱慾望、追逐慾望的男人們,沒有了道德的約束,人們原始的慾望和人性暴露無遺,成為慾望的奴隸,迷失在慾望的漩渦,越陷越深,也驗證了一句話:不要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從來是經不起考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