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釉質如何修復一直是仿生領域的難題。近日,我國學者牽頭開展的人工牙釉質研究取得新突破,結構和效能與天然牙釉質相近的複合材料有望成為新一代牙齒修復材料。該研究設計了基於“奈米結構單元的宏量合成及可控組裝”的多尺度類牙釉質複合材料合成路線,實現了與牙釉質結構相近的類牙釉質複合材料的可控制備。(來源:新華網)
圖片來源:中科院合肥研究院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突破了“固態-固態”相變製冷材料研究的傳統思路,提出了“透過靜水壓驅動液-固相變實現製冷效應”這一創新思路,在正構烷烴體系中獲得了室溫龐壓卡效應,為發展綠色環保的新型製冷技術開闢了新的道路。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期刊《自然·通訊》上。(來源:科技日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日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已經證實,他們在2011年目擊的一個“微引力透鏡”事件是由於一顆在星際空間自由自在漫遊的孤獨黑洞引起,這是科學家們有史以來首次觀測到此類黑洞。而且,科學家們還首次測得了這顆黑洞的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7倍,行進速度約為45公里/秒。(來源:科技日報)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日前刊載的一項研究顯示,蚊子偏愛紅色、橙色、黑色等特定顏色,卻易忽略綠色、藍色、紫色等顏色。研究人員認為,這有助解釋蚊子是如何找到叮咬物件的。(來源:新華網)
實驗中使用的晶片由廉價且常用的碳化矽材料製成。圖片來源:David Awschalom /芝加哥大學
●據最新一期《科學進展》報道,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取得了量子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他們能夠按需讀出量子位,並將量子態保持完整超過5秒,從而創下新紀錄。此次的量子位由易於獲得的碳化矽材料製成,碳化矽目前廣泛用於燈泡、電動汽車和高壓電子裝置中。(來源:科技日報)
在中國科技館展出的凝膠冰雪所製成的冰板。圖片來源:科技日報微信
●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張凱團隊研製出了一種新型材料——凝膠冰雪,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永不融化”。凝膠冰雪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分是水,具有與自然冰雪幾乎相同的視感和觸感。在常溫狀態下的凝膠冰雪,是一種水凝膠材料,摸起來的質感和果凍相近,但力學性質更好,用手戳一戳,就能看到它表面陷下去一小塊,又馬上回彈。(來源:科技日報)
來源:科技日報微信